你希望的公園是什麼樣子?

文/圖:謝馥芸

0這張照片是去年夏天,我們去熊本合志市的 妙泉寺公園 BBQ。

今天意外的和人聊到台灣公園的話題。坦白說,每回談及此話題,我都會覺得,台灣對於公園的思考方式,除了一丁點的生態、努力護樹及反對地面鋪塑膠地壂外,主要都圍繞在公園「好不好玩」這件事上。實際上,自從我在熊本逛遍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公園後,我對於 「公園」 這一話題,有了更嚴肅的看法。我認為一個社會看待公園的方式,與他們思考整體國家環境與育兒方式的態度習習相關。所以,我認為公園 「可以好玩」 但 「不是最重要的事」 。意思就是,我覺得追求不一樣又好玩的兒童遊具是件很不錯的事,但它不該成為思考公園型式的主要重點或唯一目標。這樣的看法,可能已於大部分台灣人看待公園的方式不太一樣了吧?

我想大部分台灣人誤以為日本的公園都很好玩,應該是幾個原因造成的: (個人不負責任亂推測)
1. 常到日本旅遊但都是去觀光公園或臨近旅館的公園,沒有長住日本經驗。
2. 就算有長住日本的經驗,因為是單身,較不清楚日本育兒資訊。(亦或個人興趣影響相關資訊了解)
3. 台灣新聞或部落客的日本公園介紹,處處強調最好玩最有趣的公園,卻極少去注意公園的其它功能性。

其實我只想問:想要公園有特色又好玩的人,究竟想要什麼樣的公園給我們的孩子?

實際上,台灣人只知道日本的房子面積較小、私人住宅的花園比台灣獨棟房子或社區小(我住的熊本沒看過台灣那種封閉式有大花園的社區),可是一走出房屋外,至少是我自己的個人感受,一個人可享用的綠地面積,是遠超過台灣的大花園社區+公園的n倍。就我的住處來說,走路十分鐘就可到的公園就超過五個,開車不到五分鐘(不包括等紅綠燈)就可到的大公園就超過三個。這樣的環境,遠勝過以前我在台灣住山邊、住封閉型私人花園社區要來得更讚,親臨的綠地比想像中還要多更多。

但公園就只是公園嗎?那可不。我嚐試用另一個角度,來介紹我在日本見識過的公園的”功能性”。

1. 給大樹一個家。

1

熊本市花畑公園。在市中心交通最繁忙處,緊臨交通中心旁,600年的神木矗立在這座小公園裡。是先有樹才有公園,不是為了公園而種樹。樹過於高大而難拍攝到樹頂,我猜想如此碩大的神木,樹高而有多少鳥類在此逐巢而居而不用擔心受到驚擾? 這個公園只有樹和一丁點草地外,什麼都沒有。

市中心另一個有巨樹的白川公園,面積就大多了。

2
不要看照片裡的樹小,(上圖) 照片正中央土丘上那棵樹雖然不是神木,也一樣昰很大的樹啊!

3

白川公園緊臨馬路處就有三株超大的樹(粗估八層樓左右高度),為了拍下他們,我只能從很遠的距離去拍照。總之,白川公園只有學齡前幼兒使用的小小遊戲場,其它什麼都沒有!但這個公園容納了幾株巨樹,樹高到遮擋到大樓住戶的視線,也沒人抗議樹很礙眼。(該公園只有三歲兒童遊戲區而已。)

2. 兼具保護水源的功能。

4
宇土市的立岡自然公園,櫻花季時更是著名的觀光景點之一,但是它同時兼具保護加藤清正時期就形成的蓄水池。

5

大部分的人來這裡野餐遊湖賞花踏青, 立岡的兒童遊戲區並不是重點, 相對只是一小塊區域,遊戲的砂坑和器材沒有什麼特別的。

另外,一樣有保護水源功能的是熊本市八景水谷公園 (下圖)。

6

大正13年(1924年) 熊本市就從這裡設立上水道,如今這條上水道已成歷史遺蹟(水的遺蹟!),公園旁還設立「水の科学館」,我大兒子來此地小學校留學,還跟著老師同學們到這裡校外教學,從小就開始了水的教育。(熊本水號稱全日本第一啊!)

7
兒童遊戲區就這樣而已 (上圖)。(這樣就夠了吧)

八景水谷公園裡有廣大的綠地草皮,放狗狂奔都夠了,但日本似乎狗出門都不可以離開牽繩,根本沒看到狗兒在草地上飛馳的畫面。

3. 保存豐富的自然資產與歷史遺蹟。

8

熊本市北岡自然公園裡的菩提寺妙解寺遺蹟,隨古階梯而上,就可參見細川家の霊廟。(白話文就是熊本城主家族的墳場)囧
這裡當然就別期待什麼兒童遊戲區了,這裡只有楓葉、古墳古蹟和豐富的林相,從古代算來被保護了多少動植物?(日本的自然公園真的有夠自然….)

這片林子進去就是陰暗的森林(完全不想在裡面待太久)
9

以及立田自然公園…..
10

一些住在熊本的台灣人,我邀他們來賞楓,都會被拒絕的地方,因為一樣有熊本城主家族的古墳在這裡。明明這座公園美不勝收,因為怕墳墓而不來此,實在有點可惜。上面這張照片的任何一個角度後面都是森林,步入森林與湖畔步道入口處即有棵巨樹巍峨聳立,步道一樣沒有水泥,一下雨就是不太好走的泥地(混合反滑的砂子及落葉)。想想宇土市的立岡自然公園居然還有兒童遊戲區,同樣是自然公園卻氣氛差這麼多。

4. 提供運動訓練的場所。

11

在熊本市動植物園旁的庄口公園,有較大的兒童遊戲區及長溜滑梯道,但一樣只是公園的一小部分。照片的溜滑梯正前方是棒球場,再過去還有其它球場(我忘了什麼球場)。整個公園幾乎都給運動場給佔滿了,兒童遊戲區感覺比較像是點綴剩餘的部分似的。

坪井川遊水公園(下圖)也一樣擁有廣大的運動場地。有網球場、棒球場、足球場等,不同於其它的公園,這個公園還有一個很大、很別緻的兒童遊戲區,是很多家長愛帶小朋友去玩的公園。

12

介紹這麼多公園,總算介紹一個很好玩的公園了。但人家不只有好玩而已。

13
這是坪井川公園的棒球場,一樣運動區域佔據大部分區域。日本的很多公園是以運動為主,連一些小公園都會附個小運動場。

14

棒球場今年三月開櫻花時。這個公園一樣種了幾十株櫻樹。(照片日期打錯了)
其實就連我上面提過的宇土市的立岡自然公園旁也有運動場喔!只是我那時為了賞櫻,通常都會省略掉運動場的部分。(上面這張照片也是為了櫻花而非運動場。)
離坪井川遊水公園很近的坪井中央公園,佔地頂多只有坪井川遊水公園五分之一,而且二座公園距離這麼近,實在不明白為何還要多這麼一個小公園?可能綠地永遠只嫌少、不嫌多的概念?

15
人家小歸小,一樣有個球場,而且真的有球隊在那裡練球。(在照片的人物後方)

16
只有一個用堅固的繩索弄成的兒童遊戲器材,供小朋友們爬上爬下。(照片左方)

接著介紹熊本縣的菊池公園。號稱有三千株櫻花樹(但公園告示牌卻寫一萬株櫻花樹)的菊池公園,佔地非常廣大,也一樣有兒童遊戲區和運動場。

17

兒童遊戲區,都是木造的。從遊戲區可以看到遠方的棒球場。(下圖)

18

再走遠一點,又有…..

19

一大堆運動器材。照片旁是棒球場,更遠處有網球場。

20
菊池公園的網球場

5. 只有草皮一樣很好玩的公園。

21

22

第1點就提過的白川公園(要是有人留意就會發現我貼了三個季節的白川公園的風貌),草皮上的告示牌寫著,不要裸足踩草皮,不然腳會受傷。這裡的草的品種似乎耐性強、踩不死!(原生種的就是強?!)

23
春天照(上圖)。白川公園真的只有草皮可以玩,所以我家小朋友們都在日本學會踐踏草皮的壞習慣了。

24
幼兒遊戲區。這讓我家二個哥哥情何以堪?所有遊具都要求六歲以下方可使用。

25

沒關係,白川公園也是日本小學生們重要的社交場所之一,朋友們聚在一起就可以玩了。照片裡的我家三個孩子和老二的女同學們在玩奇怪的滑草遊戲,實際上根本滑不動,但孩子們開心極了,從早玩到下午三四點都不累。今年春天櫻花開時,還有小學生們帶吃的喝的,相約來這裡鋪地壂,小學生的賞花會就自己形成了。(日本小學生獨立的早,可以在學區裡和朋友們有規範的自由行動,不需要父母的同行)

另外就是合志市妙泉寺公園。(跟本文的第一張照片同個地點)

26
大家在草地上玩球。

27
一小塊地的兒童遊戲區。

28
我們和朋友們在一整排的櫻花樹下烤肉。

基本上日本很多公園是這樣子,要不以運動場為主,要不幾乎什麼都沒有而只有一小丁點遊戲區,比起台灣的公園還要更不好玩。實際上這樣子的環境,朋友們在一起仍覺得快樂,因為可以跑步、自己帶球來玩之外,光是接觸大量的植物,以及放眼看滿滿的青綠色,心情就愉快的不得了啊!(在草地上放狗狂奔的概念?)

6. 觀光娛樂型公園。

我想這才是許多台灣家長最喜歡的公園類型。這次我以福岡的海の道海浜公園為例。

29
有廣大的砂坑、多座溜滑梯…...

30
還有多到孩子們玩不完的木製運動設備

除此之外,海の道海浜公園還有可以滑坡的小山坡、廣大的花田、超大彈跳的氣壂….等。八成無電力遊戲設備,健康又有趣,加上門票又超便宜,非常適合家庭來玩。(礙於篇幅太長,上述場景照片省略)

熊本的農業公園,就在農業大學旁。

31
雖然設備沒有海の道海浜公園來得新,但兒童遊戲區也一樣十分豐富。

32
有農牧業在這裡。另外還有玫瑰園及多樣木製兒童遊具。( 礙於篇幅太長,上述場景照片省略 )

台灣遊客的眼中,大多只會注意到這些公園的特色遊樂場的設備或沙坑等物,反而忽略了太多的細節,常讓我感概,未來台灣的公園發展,有可能就在集體聚焦於”好玩又有趣”的事情上而已。我們家也非常喜歡特色兒童遊戲區及多樣化的設計遊具,不過就我在日本看到的日本小孩子們,不可能天天都在這樣的環境裡遊玩,這樣的環境相對於日本其它公園,只能算少數的大型特色觀光公園,並不是台灣人誤以為的”在日本有很多這樣的特色公園”。只能說,日本的特色公園,比例上確實比台灣要來得多。

7. 防災功能的公園。

33

今年熊本大地震,熊本市上萬戶停水,連我家都遭殃。我前面多次提到的白川公園,就有耐震性地下貯水槽。照片中的工作人員用手力把貯水槽打上來,然後民眾再拿空瓶子從水管處裝水。雖然這水擺在貯水槽太久不是很乾淨,拿來沖馬桶洗衣就是極大的幫助了。

34

平時我帶小孩來白川公園活動,看到這個立牌(上圖),總以為永遠都沒機會用到它吧! 接著發生二次的恐佈熊本大地震,現在想想格外諷刺呢!

然後是第1點也提過的花畑公園(下圖),在熊本大地震後,也成為災民避難的場所。(白川公園也一樣是避難的地方)

35

四月底我去花畑公園時還有災民在那裡,而且很巧的看到有日媒在採訪災民(照片中遠處四五個人在帳蓬旁,就是日媒在進行拍攝中。)當時天氣越來越熱,幸好日本的公園有許多綠樹(歷經颱風、地震的考驗都不會倒),帳蓬搭在樹下涼爽又節能。

熊本大地震發生後,我和一家台媒合作報導熊本當地災情時,就上述幾張照片,我們曾討論日本的防災型公園的優點,而這正式台灣防災上極缺乏的部分。一但發生大型災難,台灣的公園設計者,有思考過災害上的功能嗎?台灣的綠樹極度養育不良,大地震來時,公園是災區(倒太多樹)還是避難處?兒童遊戲區的擴張也意謂著綠地與空地的限縮,沒有太多廣大的空地要如何容納極需要避難的災民?

8. 社區型小公園。

36

離我家最近的公園,平時是我家小學生們和朋友們的重要社交場所,所以公園有時會很髒亂。不用期待日本小學生有多棒的習慣,還在學習中所以都很會亂丟垃圾,我去撿過一次垃圾,撿最多就是滿地的糖果袋以飲料瓶。(希望不會有我家小學生跟著亂丟)一到冬天草全死光。(已經不知是被踩死還是被自然死)

37
偶爾來這打球。一樣簡單的兒童遊戲溜滑梯,地上只有一塊接住小孩屁股的塑膠地壂。

38
一到春天開滿滿地的小白花兒! (這張看得到盪秋千)

另一個離我家很近的小公園,草地較小。

39

上圖是為了拍滿地的櫻花,但現在我主要描寫的是照片後方草地上的溜滑梯(溜下去的是一塊砂坑)。

40以及盪鞦韆。這個公園旁不定時會有火車經過,一到秋天也一樣開滿櫻花樹。

一般的社區公園基本上就是草地、盪鞦韆和溜滑梯就夠了。一定要有草地供人活動。

這張照片(下圖)是熊本城旁邊的櫻町公園,公園也是極小,只有三棵櫻花樹,只有美在三月底四月初而已。

41滿地的落花。公園只有一個小小的兒童遊戲區。

相對來說,台灣的許多小公園還比日本的小公園好玩,那麼,日本的小朋友若不想玩溜滑梯怎麼辦?那就捉捉蟲子啊!(這裡的蟲比人還多)攀折花木啊!(幼稚園老師教的,但別人家的花和大型花朵還是會教不可以摘取。)玩泥巴啊! 儘管我們住在市區這裡的小朋友跟台灣小朋友相比,又髒又野,活像鄉下人。

實際上,熊本比台灣下雨的天數還要多太多,”下雨天玩泥巴”這回事,根本是這裡的媽媽們都要面對的煩惱。但我只聽過日本媽媽友說刷洗沾滿爛泥的衣褲鞋襪很辛苦,卻沒有任何人抗議這回事而要求學校或地方政府改善。台灣人大多以為日本比較乾燥,忽略了日本下雨時也一樣會有潮濕難受的問題,就常以”國情不同”、”氣候不同”為理由,抗拒沒有水泥地、沒有塑膠地壂或PU跑道等的環境,因而認為要求改革的公民團體”無法針對台灣的獨特天候環境提出解決方案”。事實卻是,一遇到改變,明明台灣去年遭遇乾旱時,還是會有人說台灣是多雨的國家,忽略了熱島效應改變了台灣天候走入極端,以及國外環境並沒有比較舒服的事實。

9. 生態復育的公園。

熊本植木町 小野の泉水公園
42
有螢火蟲。 請不要把螢火蟲幼蟲的餌”川蜷”拿走。

43
連涼亭和後方的廁所屋頂都長草了,古意盎然。照片右邊廁所後面是一整片森林。

44
一樣有生態水池,這裡也有簡單的兒童遊戲區,好鄉下的地方。

10.教育性質的公園。

45

這個公園(上圖)是專門供學校交通教育時使用的,看起來卻像真正的馬路。我家老大有回上學校的自行車課,就是牽著車子來這裡上課。

46
兒童遊戲區。坦白說這裡很不好玩,我帶小孩來一次就不太想來了。

上面的十種日本公園介紹,排序我很隨興,若閱讀上覺得怪怪的請見諒。如此介紹日本的各式公園,是希望提供台灣社會未來思考的公園設計裡,不會只有”好玩”或”有趣”而已,而是把整體社會環境思考進去,進而努力推動城市綠化的工作。不要看熊本的綠地如此多,不只市區,連阿蘇那種鄉下地方都還在努力推動綠化工程,我外國人的眼光來看,總不明白已經那麼綠了,為什麼還需要綠化工程? 不論如何,能住在綠色城市裡,親見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健康成長,就會想幫忙推動本地的綠色工程募款及活動。

台灣不該只有國家公園才有上述的所有功能,但公園該每個都有特色、好玩又有趣嗎?真的是該思考的事。因為所謂的”好玩”,並不是只有砂坑或遊戲區才叫好玩;所謂的”有趣”,也不該是只有人造的環境才會有趣。


謝馥芸
曾任電子工業周刊半導體線記者、科學月刊特約記者等。婚後為全職主婦,育有三子,目前居住於日本的熊本縣。近年關注的領域為環境、動保、保育、護樹、食安、教育、時事與國際新聞脈動等,立志把國外上述相關領域的資訊通通帶回台灣,與台灣的公民團體一起為下一代的環境而奮鬥。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的其他文章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4.0 國際 授權條款授權
轉載時請明顯標示眼底城事及本文作者,與眼底城事網站連結

我們希望能凝聚更多人關心兒童遊戲權及表意參與權,兒童公共遊戲空間設計不該再塑化、罐頭化、品質劣化與低能化,大小公民和設計師、廠商、學界及公部門協力合作,一起要求並協助相關單位更完善規劃公共空間,親子友善基礎建設,逐步迎向兒童友善城市。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