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城市角落-東京品川東口

文:How

「閱讀」這個動詞除了看與觀察之外,還有理解的意義在,於是我們常聽人用「閱讀」來說明觀察及理解城市的行為。而事實上一個城市就像是一本內容豐富的書,讀者若用不同的角度去閱讀,就可以理解到每個城市截然不同的個性,甚至琢磨得越深入,越能探究出更多耐人尋味的內容。

2015年趕在入秋之前我造訪了一趟東京,見了老朋友也去了幾個早就想去的地方。因為留宿的地點在交通方便的品川,所以有個前輩建議我可以去看看品川車站東口的開發案。開發?這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並不是個討喜的字眼,似乎總是帶了點銅臭跟侵入式破壞的意味,但是不可否認的,它對於一個城市來說卻是最直接也最顯著的介入行為。既然聽說是個成功的案例,我就帶著不預設好惡立場的心情在抵達東京當晚就立馬去觀摩觀摩;又因為很快地走這一趟下來覺得實在很有意思,所以第二天一大早還又去看了一次。夜晚與白天的品川站東口有著相異的風貌,但都令我印象深刻。

品川車站外觀

品川東口其實也是個都市更新案,「開發」加上「都更」,感覺上就不會有好事,但實際上不是如此,因為還是有好事發生了。

這是一個在1998年至2004年陸續完成的大規模都市更新案(整個基地約15公頃,做個參考:大安森林公園約莫是25公頃),本案由數個開發商共同開發,包括三菱重工和興和不動產等赫赫有名的大公司。雖然整個計畫已經完工達十年以上了,但是無論是建築物的立面或是景觀、地板、玻璃欄杆等,都維護得相當不錯。相較之下,我再更之前去新北市參觀的公共工程完工三年後的保養情形(事實上原本的施工品質就很值得檢討),真的是令人不敢恭維。

整個開發案是具有複合機能的,大多數的樓地板面積貢獻給了商務辦公大樓群,其他部分則是高級住宅、會議中心跟飯店,低層還設置有餐廳、店舖等商業空間。中間的開放空間充滿了茵茵綠意,除了提供綠化也整合了兩側的建築量體,算是本案的靈魂;大量的有遮簷公共人行步道穿插在建築群中,讓人們在移動時也不怕日曬雨淋;在地底下還有一個公共停車場。

溫和串連了兩側廊道與建築量體的中央綠帶

這邊其實提及了一個有趣的事情,剛剛介紹了本開發案其實是好幾個開發商共同進行的,而且還是進行了六、七年的分期開發。但是後來我又提到這些建築群具有「共用」的公共人行步道、公共中庭、和公共地下停車場,其實不只如此,整個開發案的建築立面和使用的材質等也是有一致性與協調感存在的。所以有趣的地方在於:明明是不同的開發商、不同時間執行的工程,卻在某些重要的事情上有明顯的「共識」。這不是偶然,而是因為這是經過一個官方認定且具約束性的協議達成了一體化的規劃,簡單的說就像是同一個區域、不同的業主、不同的基地、經過同一個類似「都市設計審查會議」的機制達到一致性的規劃方案,因此才能呈現本案目前的樣貌。可想而知其中必定是經過了複雜的協調程序才能達到最終的共識吧!不過無論如何,這樣的共識無疑地提升了整個區域的空間品質與地產價值,可以說是官產雙方互惠的結果。這是我認為品川東口開發案就都市更新的角度而言第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地方。

中央綠帶與天橋在夜裡的樣貌

東京原先商業辦公大樓最密集的地方是在所謂的「大丸有」地區,尤其集中於丸之內。這麼多年來東京車站周邊的大丸有地區也終於快要達到飽和,於是東京政府除了一方面想辦法整頓該區的老舊大樓建築,另一方面也積極尋找可以轉移辦公大樓需求的目標地區,品川就在此時崛起了。位於交通樞紐位置的品川被東京政府定位為重要的門戶,特別是在東京拿到2020年的奧運舉辦權之後,品川的地位變得更加重要。早在1989年就開始計畫的品川東口開發案,無論是開發整體定位以及建設方針,如今看來無疑都是極有遠見的。隨著時間日益迫切的辦公大樓需求、搭配本區絕佳的交通地位,本案成就了都市更新的精神,為原有都市結構舒壓並注入新的活力,這是我覺得本案第二個重要的意義。

品川車站東口開發的建築大樓群

我當時之所以會在傍晚過後與一大清早各到這裡來逛一逛,就是希望知道在上下班的時候人潮的密度與分布情形,若想要大概感受一下當地的工作文化,這兩個時間是觀察的最好時段了。這裡整個主要的人行動線被設定在三層樓的高度,橫跨中央綠帶的天橋也是在三樓,主要人行動線串連了本區所有大樓的主要入口及品川車站,因此不論是上班或下班的人都可以直接往來於建築群與車站量體之間。動線都是有頂蓋的,所以即使我那天晚上第一次造訪時正下著滂沱大雨,也不會妨礙我漫步於建築群之間。除了車站的存在保證了基本的人流密度,像這樣的辦公開發案一定還需要足夠的商業行為來吸引人潮。本開發案總樓地板面積將近55萬平方公尺、可容納數萬的人口,因而設置了足夠規模的商業空間服務整個開發區域。白天的時候我看到辦公大樓往來了上班的人潮,晚間在餐廳、商店裡也可見人流穿梭或停留,我想即便是非上班日這裡應該也有足夠的吸引力吸引消費者前來消費吧。這樣白天到晚上、上班日與非上班日的持續營運,讓這偌大一個開發基地是充滿生機的。品川東口開發案第三個重要的都市性意義顯現在完善的人行動線設計加上規劃充足的商業空間。

連通的低層商業空間

車站通勤所帶來的大量人潮

品川東口不過是東京都這幾十年來所進行的重大開發之一,其他還有像八重洲開發案、日本橋的街廓重塑、虎之門之丘…等的都市更新或開發案。但重要的是,這些位於都內的重大開發並非都是毫無關聯的,若稍微研究東京都當局的規畫方針,可以發現其實它擁有橫跨上個世紀與這個世紀的時間軸,並且朝一個清楚的大方針前進。又因在這麼長的時間裡,都市與社會不會沒有改變,所以更重要的是修正與調整規劃方針的機制。

許久以來都市發展應該是經由規劃或是使其有機發展,一向是充滿爭議的。東京目前在整體的都市計劃方針上有明確而堅定的目標,但在其都市內卻保有了許許多多傳統的聚落型社區,就像是讓都市能夠在穩定的進化策略下保有成長的自由度。因為大規模的、需要與時俱進的進化策略是固定的,而小型的、有地方個性的小區仍然可以發展傳統的文化特色,這樣折衷的都市規劃策略似乎在這個混雜著新舊與快慢的矛盾時代,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所以我想說的其實是:在良好的都市發展策略與規畫方針之下,「都更」與「開發」也還是有可能可以發生好事的呀。

在品川這個地方,我閱讀到了這樣的城事。


How
喜歡從事跟建築相關的活動,總是覺得自己很忙很忙,目前一直住在台中。

喜歡從事跟建築相關的活動,總是覺得自己很忙很忙,目前一直住在台中。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