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客 (Maker) 的城市蔓延:專訪逢甲大學沈揚庭老師

文:P.Lu

創客(Maker),大腦中流著由想到做的熱情,手上握著新時代高科技技術,揚棄大量生產,大量製造,大量消費,追求個人化,客製化的文化意義與價值。是從二十世紀強調的標準化『製造』轉換到今天『自造』的實驗,也是創意創新商品化的契機。然而,在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的創客氛圍中,創客本身及各類創客活動所被賦予的文化價值,對城市空間的影響是什麼?是新造,重塑,還是破壞? 此外,台灣創客活動發生的地點,真的如所想所說的自由自在,是否帶著zoning的概念,框限在公部門所認定的文化空間 (i.e.,校園和各種形式的文化創意園區) 之中?以下是逢甲大學建築系沈揚庭老師和P.Lu的對話。

P.Lu:創客工作 – 請談談您所操作的創客活動經驗

沈:從一進入逢甲大學任教,我就開始接觸學校創客發展的這個部分,去年(2015)更嘗試把創客活動轉化成為教學的一部份。其實,每個創客的活動都有不一樣的屬性和目標,比方說,上半年舉辦的3DMaker工作營,就結合學校通識中心『微課程』的推出,把創客工作體制化,讓參與的學生在創客訓練中也得到學分。暑假中逢甲與世新,香港理工,上海同濟等四所大學舉辦的『自造者運動與生活創紀設計工作坊』,則強調三創(設計思考,設計自造與設計行銷),以分組的方式打破學校與科技的分界,培養跨學科,跨領域的團隊,實踐自造成果。年底的3D列印營主張『自己的生活自己造』,以創客的平民落實為核心,全程採用免費的開源軟體,結合低成本的數位製造機具進行教學,以強化設計到製造的流程有效的普及化。

workshop逢甲與世新、香港理工、上海同濟等四所大學舉辦的自造者運動與生活創紀設計工作坊(照片來源:逢甲大學產學合作處   http://www.oiac.fcu.edu.tw/news/view/100 )

P.Lu:創客社群 – 誰是創意與操作的主導者 ? 創客聚集的場所(實體或虛擬場域)特質?

沈:你想談的是現況,還是理想? 現況來說,在學術圈圈裡的創客仍是以一種由上而下的發展思維在進行,公部門(像是科技部或教育部)核定了一筆經費給學校單位來『做』創客,落實上就比較容易落入器材,工具,軟體等實質,摸得到看得到的東西,這要與過去的DIY運動並沒有產生本質上的革新。因此從本質上的做法來說,創客要發展的應該是一種精神,態度,並培養可以落實的能力,翻轉的手法會以(1)創意設計善用科技、(2)創新思維動手實踐、(3)跨域合作開源共享、以及(4)開創生活社會關懷這四大理念核心價值為依歸。大學校園是一個落實創客理念的重要實踐場域,但宏觀的作法絕不會只從大學做單一的切入。我甚至覺得,這個階段大學校園的創客發展主體可能不是學生,而是栽培一批有能力進行創客教育的老師。而當下學生培育的主戰場可能是在高、國中甚至國小,先從小改變學生學習的方法,跳脫以升學導向的傳統窠臼,過幾年後這批經過創客訓練培養過的學生們來到大學校園,正好與嶄新的創客師資進行接軌,有好的師資可以和他們一起談創新創意創業,也許比較能夠翻轉現在的發展思維。

談創客聚集的場域其實很抽象,也可以說,沒有太特定的門檻。只要有社群,有工具, 一個舊倉庫,一個城市角落,一間閒置不用的小房間,都可以是創客場所,這也是我為什麼強調創客發展的是思考和落實的能力,可以be applicable,可以說沒什麼特別的限制。

P.Lu:創客的桎梏 – 談到創客總是很容易聯想到3D列印技術,再來就是談到創新創意創業,請問您對此的看法為何?

沈:3D列印技術的發展和普及的確大大降低了『創意落實』這件事的門檻,要把腦袋想的東西做出來,不再需要當學徒蹲三年,幫師傅煮飯洗衣批柴,只要簡單的軟體訓練,一台3D印表機就可以實現。然而,把創客侷限在3D列印就顯得太過狹隘,創客的發展應該要先談的是要做什麼,為什麼要做,以及怎麼做,3D列印是其中的一種方式(也許是最方便最快看到成果的方式),但不會是全部。

談創業之前要先談創新創意,而創新創意的發展需要時間來養成。創業的發展如果沒有設計能力做後盾,就容易流於空談,或是風花雪月小情小愛的商品,我認為這樣的創業是沒有根的。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反而覺得創新創意的培育應該是現階段台灣在推創客發展的核心,不僅是老師,整個教育系統也許都該為此有所調整。比方說,現在的大學體制要推一門新的課程需要兩年,第一年提申請,審查與行政作業又一年,也就是說去年申請的課程要明年才會開出來。在今日這種過了一季(三個月)就過時的資訊爆炸時代,學生所受的教育訓練遠遠跟不上社會脈動,要落實創新育成,創意教育實在困難重重。

P.Lu:創客與城市 – 請來談談創客的城市佔領和城市發想吧

沈:我可以分享一個去年暑假期間操作的『雙水亭遊牧計畫』,這是一個我很喜歡的,不以3D列印為主打,且強調跨專業共同合作與都市生活關係的案例。藉由工作營的機會,我和參與的學生共從搭起了一個多功能的都市的休憩空間,並嘗試讓它在城市中移動(遊牧),來觀察這樣的一個設施在城市中的使用。從這樣的遊牧中我們發現創客產品可以不只是櫥窗內漂亮昂貴的商品,他是可以被公共使用,並在公共使用的過程中微調,好更貼近大家需求,讓市民用起來更舒適的。例如這座雙水亭移動到火車站的場域時,甚至邀請了國小的師生為亭內吊掛的義賣衣服進行彩繪,讓這座亭子因為不同使用方式注入更多的活力與生命,這也給我很大的鼓勵,創客不會只發生在實驗室,他應該是大眾的,普羅的,全面的,所謂的創客力量,創客文化也會因此而凝聚。

12490215_10208503258045064_987271631_o
雙水亭初登場 – 台中市長官邸(照片來源:沈揚庭)

12510742_10208503257765057_721559774_o
雙水亭工作人員(照片來源:沈揚庭)

12490395_10208503257965062_700676968_o
雙水亭移動中(照片來源:沈揚庭)

12506523_10208503256565027_1201224705_n
雙水亭在臺中車站(照片來源:沈揚庭)

雙水亭遊牧計畫_施工全記錄

 

延伸閱讀:
http://www.fcu.edu.tw/wSite/ct?xItem=206214&ctNode=32923&mp=204501
http://www.fcu.edu.tw/wSite/ct?xItem=209609&ctNode=30030&mp=204501
http://www.fcu.edu.tw/wSite/ct?xItem=217729&ctNode=30030&mp=204501

 

受訪者介紹:

12490092_10208503260165117_1202212091_o
沈揚庭,跨領域整合的實踐者與教育工作者,大學專業背景為成大建築系,第一個碩士畢業於成大建築研究所,第二個碩士畢業於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資工系人機互動組,最後於成大建築研究所取得博士學位,現任逢甲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與BIM研究中心組長。Thinking Big, Doing Smart是其從事跨領域實踐的核心價值。

台大地理系,成大建築所,Lund University與TUDelft校友,目前棲息於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系。人生充滿跨領域與超展開,專長是空間規劃,氣候調適,都市防災,韌性城市與參與式地圖製作。身邊有一群厲害又撐得住的同伴,相信有愛有溫度就可以一直走下去。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