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lug Into Nature – 台電大樓綠藝變身

文:台電營建處建築組 侯力瑋

牆打開了
室內外通了空間流動了

燈亮了
夜晚變美了都市沒有死角了
騎樓串起來了
人動起來了社區通了

以藝術改造環境
重新連結周邊慢行網絡及自然資源
讓人們感覺到都市通了
台電可以更靠近了

img_0417
開放空間就是要能玩得開心(照片來源:EDS International)

關於「能源」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選擇與想像,作為能源供應樞紐的台電,在面對更嚴峻的能源議題,應該用什麼樣的姿態和角度,與民眾進行對話和溝通,是台電走向企業化需要省思的課題。面對外界層出不窮的各種考驗和指教,台電總管理處大樓的公共藝術設置在籌設初期,思考並嘗試藉由新型態的公共藝術,以藝術改造空間後再設置作品,並且拉近和民眾的距離,試著建立與民眾交流和互動的平台,提供更友善的環境,傳達綠生活的新思維。

img_0399
友善的都市空間歡迎全家大小來湊熱鬧(照片來源:EDS International)

曾經是全台最高

位於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的台電總管理處大樓於1982年7月興建完成,當時是臺灣第一棟超過百公尺的大樓,也是1980年代臺灣第一高樓。隨著時間的變遷,台電大樓現今是全臺第70棟高樓,也是臺北第27棟高樓。當公共藝術規劃設置於總管理處,需重新檢視的,不僅是作品設置場域現況和作品與環境的融合度,更涵蓋了如何賦予具有代表性的企業總部一種嶄新的面貌,各項都考驗著規劃團隊和執行部門。

dsc06661
矗立於羅斯福路的台電大樓(照片來源:EDS International)

空間環境總體檢

藝術環境改造規劃團隊由喻肇青教授總規劃師掌舵,結合境群景觀、境向建築、境承設計和月河燈光等專業團隊組成,由內而外重新檢視現有室內外空間使用用途,重新定位空間機能,探討低樓層的室內空間延伸至戶外的可能性。面對戶外大樓掀裙風造成的環境課題、入夜後台電大樓形成街道斷光帶、與鄰里商業空間隔閡等都市空間環境議題,台電思考著如何藉由此次藝術環境改造計畫,打破原有機關嚴肅刻板的印象,以友善鄰里及人文氣質,重新打造台電企業總部的形象。

dsc06742
改造前嚴肅的台電大樓(照片來源:EDS International)

dsc06695
騎樓到此就消失了(照片來源:EDS International)

dsc06682
單調生硬的開放空間(照片來源:EDS International)

改造全面啟動

Replug Into Nature「與自然來電」,是喻肇青教授團隊提出改造計畫的核心理念,希望藉由改善台電大樓周邊的物理環境和人性舒適度,提供友善而舒適的都市公共空間,並連結街區慢行網絡及綠意,強化台電大樓場域在都市空間的角色,塑造其成為溫羅汀街區為重要的藝文基地,與鄰里共存共榮。最後,整合互動型公共藝術與環境改善措施,讓人們發掘與體驗對自然的感動。

藝術環境改造的範圍包含了戶外空間地坪鋪面、花臺座階、台電廣場、動能劇場、光能飄帶Ribbon(花架)導風設計及人行道(樹)認養等。

(C:\Users\157\Desktop\20150408 base264272306[251263271
藝術環境改造全區配置圖(圖片來源:EDS International)

藉由分析大樓周邊環境微氣候風場,規劃設置帶有能源纜線意象的「光能飄帶Ribbon(花架)」,在夏季導風、冬季破風,並擁有遮蔭及遮擋高樓風的功能。其流線造型並延伸至建築物周邊景觀的綠波座階,形成親切的人性尺度空間。入夜後利用大樓屋頂的太陽能發電,提供夜間照明。整個基地,成為天幕及地景的空間藝術架構,彷彿引領人們的腳步,漫步林間。在植栽規劃上,用心的移植來自於南港修護處及林口訓練所的臺灣原生樹種,搭配野地花草,塑造更貼近自然野地的環境。

20161029094942
移植約80棵台灣原生喬木(照片來源:台電營建處)

13502001_1714753398784577_2837153866986062551_n
天幕及地景引領人們的腳步,漫步林間(照片來源:EDS International)

光能飄帶與藝術團隊豪華朗機工合作,設置風動之動態公共藝術作品「河飄風」,傳達台電公司朝向發展再生綠能的願景與決心。除了「河飄風」之外,藝術團隊豪華朗機工在戶外景觀區域,延伸創作了以光、風、水等自然為主題的「日光域」、「樹雨霧」、「鏡山水」,提供民眾不同感受的藝術氛圍。

14500750_10209229375223761_5827313749384677305_o
公共藝術 – 日光域(照片來源:EDS International)

14481863_10209229385544019_7041015979392542583_o
公共藝術 – 河飄風(照片來源:EDS International)

改變有感

原有羅斯福路三段244巷側的停車空間被台電廣場所取代,弧形線條的花臺座階打開與大樓主要場域的連結,改變了行人的流動,也增加了與鄰近社區社群的連結。封閉了30年的主副樓中間廣場轉變為動能劇場,連結了溫羅汀的人文特質。另外,藉由光能飄帶的流線設計,間接引導行人走向重新塑造的動能劇場,改變以往封閉的形象,同時也串接了主副樓的通行動線。

dsc06664
改造前的停車空間阻隔了與社區的互動(照片來源:EDS International)

imag2288
改造後成為民眾晚上乘涼的好地方(照片來源:EDS International)

dsc06735
改造前封閉的主副樓間廣場(照片來源:EDS International)

20161029094518
改造後成為綠意盎然的動能劇場(照片來源:台電營建處)

以往台電大樓的入口雨庇和大樓的高度比例,在視覺上有著懸殊的落差。入口雨庇為遮蔽夏季豪大雨,東北季風伴隨的寒風細雨及高樓的掀裙風,設計時壓低了雨庇的設計高度,來滿足功能上的需求,並且在前方種植9棵榕樹遮擋。雖然滿足了機能,但也造成台電大樓入口處顯得壓迫而不明亮,但改造完成後,大廳變得明亮了,人也可以開始流動了。

dsc06681
改造前充滿壓迫感的入口(照片來源:EDS International)

img_0437
改造後的入口明亮大氣(照片來源:EDS International)

藉由建築、景觀與藝術手法改善了台電大樓戶外廣場的物理環境和視覺景觀,並解決冬天的掀裙風及夜晚都市的斷光帶等課題,同時將綠生活融入了生活實踐與生活態度中。從環境、資源與人的動態關係重新探索發覺,強化台電總管理處藝文基地在都市空間的新角色,縫合並連結周邊慢行網絡及自然人文資源,讓人們感受到都市通了、騎樓串起來了、廣場活了、人可以流動了、台電可以更靠近了。

%e6%97%a5%e6%99%af1
都市通了、騎樓串起來了、廣場活了、人可以流動了、台電可以更靠近了(照片來源:EDS International)

愛逛城市看建築,現於台北從事建築與都市設計工作,想用簡單的文字說城市的大小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