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暖化與調適」:諾貝爾獎的焦點與在台灣選戰的缺席

文/于欣可

最近跟幾個剛升格當媽媽爸爸聊天,大家談到自從有了下一代以後,開始認真關心起環境議題來。以前每天當個忙碌的上班族,少有心力多瞧環境議題,現在不僅關心起周邊環境,還開始每天起床看空氣品質,然後關心起暖化與氣候調適。幾個稍有資料手作能力的朋友,也架起了暖化與綠地的環境資訊平台[1],希望把自己整理的資訊分享給大家,誰都不想讓自己的下一代成長在糟糕惡劣的環境中。其中有位朋友稱,以前他根本不在乎隨地丟垃圾,但自從有了小孩,他甚至已經去了兩次淨灘活動。真的奇妙,自從有了小孩,我那些平常不太關心公共議題的朋友們,竟然不約而同的問起氣候越來越極端,下一代該怎麼辦?台灣該怎麼面對?

這個大哉問不是未來式,是現在進行式。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耶魯大學教授William Nordhaus,關心的正是氣候變遷與經濟如何相互作用影響,進而提出「整合型氣候變遷評估模型」,將氣候變遷納入總體經濟面向評估,並據此提出若要有效控制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應聯合全世界所有國家,共同徵收「碳稅」(carbon taxes)。與William Nordhaus共同獲獎的,是提出知識與創新得以成為推動長期經濟發展的動力的紐約大學教授Paul Romer。這兩位學者獲獎的時代性意義,正反映當代對「人類社會該如何可持續的在極端氣候下發展生存」這一個大命題之急迫性。這不僅僅是世界頂級學者們掛心的重中之重,也應該是影響每個地球人的頭號大事。無獨有偶,近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於仁川會議發表的報告,指出全球暖化的速度比預期中來得快速,預計再2030年,也就是再12年,地球均溫將會比19世紀工業化前提高攝氏1.5度,暖化的結果,將造成全面性的環境災難,嚴重影響人類居住環境、經濟發展與基本生存條件。IPCC呼籲各國時間所剩無幾,應立即採取大規模行動,盡力阻止可預見的系統性災難發生。

身為一位拒當酸民的鄉民,最喜歡的就是大夥兒一起上網找答案,或看看有什麼立即可做的,於是大家的腦筋也動到了這次年底的九合一選舉的候選人身上。是有沒有需要這麼政治化啊?沒辦法,環境議題與暖化調適這種事情還真不是從不亂丟垃圾,或著偶爾去報名淨灘活動就做得到的。不過很可惜,撇開那些選舉口水新聞,願意認真談政策的候選人真的少,我們到藍綠各候選人臉書跟網站,正打算認真整理大家有關環境的政見時,驚訝的發現沒有一位候選人有談如何防災減災跟調適氣候變遷!

其實也不用我在這裏說了,大家閉著眼睛也都知道兩黨候選人的政見都差不多,就是蓋房子啊撒錢啊。他們多半在談大開發,模式你我都很清楚:1.在某塊地上畫大餅,作某種你我都不知道要幹嘛的園區2.產業進駐然後就會創造就業。如果產業這麼容易就能有,台灣早就GPD世界第一了,政治人物早就得諾貝爾獎了。不然就是加碼老人福利(送錢),但錢哪裡來?反正跟中央要,不給,就是中央不對。

即便如此,我們依然很好奇,颱風暴雨年年不斷,難道台灣人淹不怕嗎?尤其是今年嚴重的823淹水(大家還記得嗎?)。不把淹水當一回事,真的很麻煩,大家要知道的是,根據IPCC[2]的報告[3],至少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持續上升中,再來看一看,這跟台灣有什麼關係啊?當然有啊!別說鄉民我危言聳聽,根據氣候變遷研究機構Climate Central的繪圖,可以看到幾張嚇到你睡不著的升溫與海平面上升模擬,有興趣可以前往該網站[4]自己嚇自己:

圖1. 溫度上升兩攝氏度,宜蘭海邊沿線全淹,上升四攝氏度,宜蘭四大都會區全泡在水裡。(Courtesy: Climate Central)

圖2. 氣溫上升兩攝氏度,台北士林北投與社子島全淹,八里與台北港基本上沉入台灣海峽,氣溫若上升四攝氏度,三重新莊五股也都會進水(Courtesy: Climate Central)。

圖3.台中市區因為有大肚山台地擋住會好一點,但是不管上升兩攝氏度還是四攝氏度,台中港與海線基本上也沈入水裡(Courtesy: Climate Central)。

圖4. 高屏地區淹水大家早已經很熟悉了,但如果氣溫上升四攝氏度,以前不會淹水的地方也將會開始淹。(Courtesy: Climate Central)

在台灣,大家已經習慣掌握權力者這樣說:淹水就是前任做不好或前任杯葛預算。候選人總是說:如果我上任,就爭取預算蓋堤防搞大型治水計畫。8年800億這種多少年內花多少錢的治水計畫言猶在耳,但怎麼錢越花越多,水卻越淹越嚴重?這種氣候變遷、海平面上升所造成的水換,等於拿鈔票擋水一樣,一點都不科學啊!

究竟為什麼,從政府的政策與治理,到日日播放的新聞台,完全忽略這樣嚴重的氣候暖化調適議題?筆者認為,倘若現行的政策治理、績效與考核系統出了問題,而問題的根源與其受其負面效應影響的族群,最終來自一票一票拱這些候選人上台掌握權力,卻不關心政策、沒有認真監督這些代議民主代表的選民們。

一個在公部門打滾幾年的好友提供一個觀察:台灣民主制度是「眾人卸責制」, 候選人贏得選舉、宣誓就職以後,選民便有個「責任歸咎對象」–將身為公民的政治責任與社會責任全推給政府,跟著政論節目照三餐罵政府。而對政府裡的公務員來說,反正政府怎麼做也不會得到掌聲,多做多錯,公務系統運作的邏輯防弊大於興利,試圖在陳腐的結構裡推動實現與創新處處受阻。長年的習得無助下,最安全的生存之道,不就是配合民選首長的政績,以製造KPI為唯一目標,因循苟且度日。

少數認真、有新推動改變的公務員,日常工作流做表面功夫配合上意、忙著對媒體斷章取義的低品質報導闢謠解釋,在挫折與苟且生存的循環裡討生活,繼續每三到四年一次的選舉,政客們選前承諾,選後找理由推卸責任。這樣的結構裡,氣候暖化與調適策略議題,在日常的瞎忙裡,既不是選民關注的目標,光理解議題的複雜度,便曠日費時,會關心的才是傻子。

極端天氣正以大家想不到的尺度與速度襲來,如果我們再不好好想想如何要求我們的治理系統面對,如果我們再不認真想一想自己作為一個公民(好吧,公民太沈重,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父母),該如何擔起責任,讓下一代能有更多空間面對災難的挑戰。大家一定都不希望,到最後唯一能做的事情除了繼續罵政府(無濟於事),只剩下祈禱天佑台灣了。希望在這一天到來以前,我們大家能學會為自己負責。

延伸閱讀:

氣候愈來愈任性,我們的城市夠「韌性」嗎?

在變動中前進:氣候服務與空間規劃

韌性,城市不任性 I : 規劃專業的新思維,從荷蘭經驗談起

韌性,城市不任性 II : 理論發展與空間規劃上的應用

韌性,城市不任性III : 鹿特丹.從水岸開發到韌性城市

韌性,城市不任性IV: 韌性城市在台灣 – 與變化共生,與知識共存

[1] 搜尋 #ECOCEO

[2]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附屬於聯合國的跨政府氣候變化委員會。

[3] https://www.ipcc.ch/pdf/assessment-report/ar5/wg1/WG1AR5_Chapter13_FINAL.pdf

[4] https://choices.climatecentral.org/

 


于欣可

邁入資深網路鄉民

邁入資深網路鄉民

One thought on “「氣候暖化與調適」:諾貝爾獎的焦點與在台灣選戰的缺席

  1. 台中盆地不會被淹沒,並不是因為大肚山擋住,而是地勢本來就高,台中公園海拔已達84公尺,豐原更接近200公尺,相對的烏日海拔僅20公尺。因此海水要淹入台中,是可以透過河谷上來盆地區內,只不過若台中開始淹時,南部平原、臺北盆地、蘭陽平原等多處地方可能全部都早已沉沒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