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雕塑家與敘事詩人:凱瑟琳·古斯塔夫森

本文出自景觀設計學前沿 杰弗里·杰里科爵士獎 Sir Geoffrey Jellicoe Award 景觀大師系列,經授權後轉載

文:沈萱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景觀建築系碩士

“Kathryn Gustafson is a leader in creating world class projects that have impact – iconic projects that help foster the awareness of the profess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its relevance to contemporary society. “

“凱瑟琳·古斯塔夫森是創造具有影響力的世界級項目的領導者,這些項目是標誌性項目,有助於提高人們對景觀設計專業及其與當代社會的關聯的認識。”

2019 年杰弗里·杰里科獎評委會(2019 Sir Geoffrey Jellicoe Award Jury)
2019 年杰弗里·杰里科爵士獎(Sir Geoffrey Jellicoe Award,簡稱SGJA)得主凱瑟琳·古斯塔夫森(Kathryn Gustafson) (圖片來自:Landscape Architecture Aotearoa)

註:2004 年啟動的 SGJA 獎是國際景觀學與風景園林師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s,簡稱 IFLA)授予景觀設計師的最高榮譽,最初每四年頒發一次,自 2011 年起每年頒發一次。該獎項旨在表彰一位在世的景觀設計師迄今為止的成就和貢獻,以及對社會、環境福祉,和對景觀設計專業的發展所產生的獨特而持久的影響。

01 | 個人簡介

美國景觀設計師凱瑟琳·古斯塔夫森在國際上享有盛譽,是倫敦的 Gustafson Porter + Bowman(GP + B)和西雅圖的 GGN(Gustafson Guthrie Nichol )兩家事務所的合夥人。在過去的 30 多年中,她致力於各種國際項目,作品見於美國、歐洲、中東和東南亞多個國家與地區等,並獲得了許多榮譽,包括英國皇家建築學會名譽院士稱號、皇家工業榮譽設計師成員和法國建築學會獎章、1998 年《建築師雜誌》簡·德魯獎、2001 年克萊斯勒設計獎、2008 年 ASLA 綜合設計類傑出獎,以及 2019 年杰弗里·杰里科爵士獎。

凱瑟琳參與創建的 GGN 設計事務所於 2008 年獲得 ASLA 專業組綜合設計類傑出獎的作品,芝加哥千禧公園盧瑞花園(The Lurie Garden at Millennium Park)© Lynda Oyama Bryan (上);Catherine Tighe(中、下)

凱瑟琳的設計發掘了大地的雕塑性可能,通過內化場地脈絡和項目要求,用大膽的形式語言設計感官體驗豐富的場地,使得地形能以適合使用者身體的尺度被感知。

簡·阿密頓(Jane Amidon)在《移動的地平線:凱瑟琳·古斯塔夫森及其夥伴的景觀設計》(Moving Horizon: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Kathryn Gustafson and Partners)一書中評價道,凱瑟琳的作品結合了當代景觀的兩面,即對大地景觀的雕塑化呈現和抽象解讀,以及通過景觀要素拼貼完成的實驗性敘事。她在雕塑大地景觀方面的探索與成就也影響了其他景觀設計師,使雕塑地景成為了當代景觀設計的特徵之一。

《移動的地平線:凱瑟琳·古斯塔夫森及其夥伴的景觀設計》(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Kathryn Gustafson and Partners)封面。本書由 Birkhäuser 出版社於 2005 年首次出版。(圖片來源:豆瓣)

02 | 設計風格的形成

// 雕塑大地的起源:凱瑟琳的成長環境

凱瑟琳 1951 年出生於美國華盛頓州亞基馬谷的高原沙漠。那裡的山體沒有任何植被覆蓋,山脈的溝壑和裸露的土地是當地常見的風景。凱瑟琳說,“那就像是人的身體和皺褶”。在她居住的小城裡,除了一條支撐著當地農業的渠化河流外,沒有其他水源。成長在這樣的地理環境中對未來凱瑟琳的景觀語言產生了深遠影響,亞基馬谷的景觀尺度中令她感到舒服,這也成了她在職業生涯中對大地的雕塑性探索的源頭。

美國華盛頓州亞基馬谷的高原沙漠,山脈、土地及渠化了的河流

凱瑟琳童年時代最初的夢想即與景觀有關:她希望自己能學會改造它們,並為自己所生活的環境賦予不同的視角與意義。慢慢地,她開始明白流水與造渠活動能夠稱為重塑自然地景的有力工具——通過合理設計的灌溉系統,水可以進入植物的根系、孕育出多樣的農業作物和豐美的田野景觀,從而在人與土地之間建立關聯。在她日後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她對水這種元素的塑造力和敘述力有著深刻的理解與嫺熟的掌控。

// 將藝術融入景觀

凱瑟琳早年在紐約時裝學院學習,於 1973 年獲得設計學位後踏上穿越大西洋的旅程,定居巴黎擔任時裝設計師。隨後,她結識了景觀設計師雅克·斯加德(Jacques Sgard),參觀了他的作品,並受此影響入讀凡爾賽的國立高等景觀學院(Ecole National Superieure du Paysage)學習景觀設計學,於 1979 年畢業。求學期間,她經常參觀凡爾賽宮苑周邊的法國古典花園,這也成為了她的景觀美學啟蒙。

凱瑟琳曾多次在她的講座中提到,藝術對她的設計方式有著很深的影響。畫家們在古典油畫中描繪的風景啟發著她,使她能從藝術的視角學習空間的組織和氛圍的營造。在馬蒂斯的畫作中,她看到了光影對人行為的引導;在莫内的畫作中,她看到植物配置如何營造有安全感的氛圍。

古典油畫的構圖方式和創作主題等對凱瑟琳後來的設計都有著深刻影響。如凱瑟琳團隊的作品之一、為被譽為 “建築界七大現代奇觀之一” 的史密森尼美國藝術博物館的 Kogod 庭院的玻璃天花板,即是希臘古典建築與現代景觀設計的典型結合。(圖片來源:凱瑟琳·古斯塔夫森 2017 年在 GSD 的演講)

凱瑟琳還從許多現當代藝術家身上汲取創作的力量。例如丹尼斯·奧本海姆(Dennis Oppenheim)對早期大地藝術運動邊界和突破和對新技術的嘗試為她帶來了創作理念上的新啟發;波蘭藝術家伊戈爾·米拉托杰(Igor Mitoraj)則幫助凱瑟琳提升了創作黏土雕塑的技能,他的作品也啟發了凱瑟琳對景觀地形的塑造。在後來作為景觀設計師的職業生涯中,黏土模型一直是凱瑟琳推敲設計的重要方式。她的設計風格中還流露出一種對自然造物有機形態的敬意和讚美,這種特質也可以從藝術家野口勇的一些生物抽象派雕塑作品中發現端倪。

丹尼斯·奧本海姆作品《休息室》(Waiting Room)的粘土模型照片(圖片來源:凱瑟琳·古斯塔夫森 2017 年在 GSD 的演講)

03 | 設計特色及代表作品

// 大地雕塑:對景觀系統豐富性的解讀

1980 年至 1997 年期間,凱瑟琳在法國工作,期間曾為殼牌、埃索能源和歐萊雅等企業的總部進行景觀設計。她在法國城市埃夫里(Evry)設計的人權宣言廣場是全球最早的利用噴水器創造出靈活空間的公共景觀項目之一。

殼牌(Shell)石油公司總部景觀設計,法國巴黎,1990 年 © Kathryn Gustafson
人權宣言廣場(Rights of Man Square),法國埃夫里,1991 年© Kathryn Gustafson

凱瑟琳認為景觀設計是多種系統(要素)的疊加,比如自然、使用者需求、場地的自然歷史與人文脈絡、客戶需求、預算和時間安排、美學價值等等,不能滿足所有方面要求的作品就稱不上是好作品。她作為景觀設計師的第一個作品是位於法國盧瓦西恩布利(Roissy-en-Brie)一個農場的 “莫布拉斯會合點”(Morbras Meeting Point)。正如其名字所示,這個項目的地形來自於兩組對立形態的融合,兼具明確、強烈和流動、曖昧的特點,體現了凱瑟琳獨特的雕塑設計語言。

項目的所在地春季雨水很多,因此這個項目需要具備雨洪管理的功能。計算表明,為了排乾雨季的雨水,需要移動 30 萬立方米的泥土,於是凱瑟琳用這些土方塑造了周圍的雕塑地形。隨著時間的推移,如今這個設計的雕塑感變得更為柔和,融入了當地景觀。

從上到下依次為:“莫布拉斯會合點”(Morbras Meeting Point)的設計模型與建成後的實際景觀效果(圖片來源:凱瑟琳·古斯塔夫森 2017 年在 GSD 的演講)

凱瑟琳後來參與了許多基礎設施設計,項目所涉及的系統變得愈發複雜,但她仍然用她的大地雕塑手法舉重若輕地實現了多種系統的疊加與融合。“城市雕塑門戶”(Sculptural Entry for City)是一個位於法國馬賽郊外的高速路雨洪管理項目,建於 1993 年。場地位於多條高速路交界處,分別通往巴黎、巴賽隆納和馬賽市中心。如同 20 世紀 60 年代的大多數高速路一樣,這些交錯的道路割裂了土地,周圍的農田、松樹林、岩層肌理變得碎片化。馬賽政府希望該項目成為馬賽的未來城市門戶,同時合理利用在隧道開挖過程中產生的 100 萬立方米泥土。

“城市雕塑門戶”(Sculptural Entry for City)實景圖,法國馬賽,1993(圖片來源:凱瑟琳·古斯塔夫森 2017 年在 GSD 的演講)

凱瑟琳通過重塑大地,滿足了這個項目多個系統更複雜的功能要求,包括引流高速路徑流雨水,減緩流速,導入收集池,實現高速路雨洪管理;在場地坡度陡峭處設計臺地,種植鄉土植物及農業作物,新種植的橄欖樹林連接了原先殘餘的松樹林斑塊,延續了場地的肌理和記憶。

在這個項目設計開始的那年,也是凱瑟琳人生受到創傷的一年。她在兩年內接連失去了兩個兄弟和兩個好友。於是,她在這個創作中也注入了個人情感,用 4 種不同色塊分別象徵這四個男人,以表達自己的對他們的懷念。

“城市雕塑門戶” 的設計平面圖(展示了四種具有象徵意義的顏色)與黏土模型(圖片來源:凱瑟琳·古斯塔夫森 2017 年在 GSD 的演講)

// 敘事詩

除了大地雕塑以外,敘事性是凱瑟琳的設計不可忽視的另一個特質。她自己也曾說:“果決的理性和豐富的情感是塑造維度豐富的景觀設計必不可少的要素。” 她對場地和歷史有著敏感的察覺,並擅長用水和石頭將這一切 “寫成景觀的敘事詩”。從英國王妃戴安娜曲折的人生,到非洲裔美國人的歷史,她總找到最恰當的比方,通過拼貼景觀要素拼貼的完成敘事,讓其在人尺度的景觀設計中變得可讀。

戴安娜王妃紀念噴泉
The Diana, Princess of Wales Memorial Fountain in London

GP + B 事務所設計的戴安娜王妃紀念噴泉(英國倫敦,2004) © Jason Hawkes(上);Peter Guenzel(下)

戴安娜王妃紀念噴泉建成於 2004 年,位於英國倫敦海德公園內。它融入了場地自然傾斜的地形,向外散發它的能量,同時吸引人們向內。紀念噴泉呈環形,兩端有近 3 米的高差。水源從位於九曲湖(Serpentine Lake)旁的廠房進入山頂,順著地形從兩邊分別流下,在最低處匯合。環形親水的紀念噴泉對前來觀賞的使用者們非常友好,而非像其他紀念碑一樣僅供人瞻仰,正如戴安娜王妃包容、親和的品性,以及一生關心人民並為之奔走的善行。

這一景觀由 545 塊來自康沃爾郡的花崗岩組成,並利用極對偶原理賦予石材以不同的肌理,使整個圓環狀噴泉中集合了 “梯級”(Steps)、“搖滾”(Rock and Roll)、“旋風”(Swoosh)、“山林小溪”(Mountain in Stream)、“沸騰”(Bubble)和“察打”(Chanddar)等 6 處不同 “質感” 的水景,水流與石塊的交互急緩不一,以比喻戴安娜人生的不同階段。

註:“察打”(Chanddar)是傳統蒙戈爾花園中一種借著水流經過精心雕鑿的石頭表面所產生的獨特水景。

噴泉石材雕刻近景(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 Hélène Binet

在接手這個項目之前,久居法國的凱瑟琳並不關注戴安娜王妃的新聞。但王妃去世的消息傳來時,她的一位平素頗有些自負的英國園藝家朋友大為悲痛,這種不尋常的強烈情緒震動了她。隨著凱瑟琳對戴安娜的瞭解一步步加深,她開始將身為女性的同理心融入到設計中。在接受英國記者關於該項目的採訪時,她表示:

“我讀了很多關於她的資料,但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像我們一樣,她會經歷喜怒哀樂,對我來說的一些小麻煩,對她而言,由於身為公眾人物,可能就變成一個強大的壓力,而她卻一直熬過來了。她的內心世界,她的內在自我和她的完美將永遠伴隨著她。這就是為什麼我把這個公園設計成一個橢圓形。這個設計是現代的,也很女性化,流暢而親切,就像她本人一樣。”

這個項目也是古斯塔夫森波特曼事務所在數位化設計領域的首次嘗試。團隊在德國對黏土模型進行掃描倒模,在愛爾蘭對花崗岩進行 CNC 數位切割,從設計到施工在當時都具有開創性的意義。

戴安娜王妃紀念噴泉石刻的數位化建模過程 © Texxus@pinterest

史密森美國非洲裔國家歷史和文化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African American History and Culture, Washington, DC

史密森美國非洲裔國家歷史和文化博物館位於華盛頓特區的文化景觀中心地帶,稍遠處就是著名的華盛頓紀念碑,因此具有非同一般的社會意義。 © GGN

博物館的設計師們認為,人們必須正視非洲裔的歷史在整個美國歷史中的重要性,因此並不想將它打造成一座只面向非洲裔觀眾的博物館。凱瑟琳認為公眾性對這個項目顯得尤其重要,所有公眾對這塊場地都有自己的觀點。這個項目並非設計師的個人創作(“It is no longer about you”),相反,設計師需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待一個屬於所有人的正確答案。她力求使這一項目成為一個記錄全體美國公民共同故事的透鏡,並力求使所有人群都能理解並沉入這個故事中。《紐約時報》評價這一設計的創意是 “偉大的克制”,凱瑟琳本人對此十分認同。

凱瑟琳在主入口設計了兩個水面:沿著進入博物館門廊的方向,水首先從一面斜坡上流過,斜坡上還類比鳥群運動的方式設置了若干凸起,在均質的流動水面上製造出異樣的紋理,以喚起觀眾的焦慮感;它的底端連接著一個靜水池,它像鏡子般倒映出遊客的身影以及遠方的國家象徵——華盛頓紀念碑,兩者互不干擾。不同的水的動態比喻了歷史上非洲裔美國人的經歷——被奴役和歧視的恐慌和不安,以及面對困難境況時展現出的冷靜、團結與堅韌。

博物館主入口的動-靜水池景觀 © Catherine Tighe(上);GGN(中、下)

// 從 “雕塑地形” 到 “雕塑城市”

凱瑟琳的法國同事們曾評價道,她所擅長的景觀尺度遠遠比凡爾賽的花園尺度大的多。她憑藉自己出色的作品贏得了更多國際實踐機會,並將項目尺度擴展至城市,在越來越多陌生的文化環境中開展工作,但她一直沒有放棄雕塑景觀的尺度,以及對場地脈絡的敏感觀察,而是將這類大尺度的景觀設計項目變成了自己不同時期設計特徵的集合體,越發讓人印象深刻。

新加坡海灣公園(東段):“讓我最著迷的是,新加坡的溫度基本上是你的體溫。”
Bay East, Singapore

新加坡海灣公園景觀 © GP + B

新加坡的濱海灣公園是其 “花園城市” 形象塑造工程中非常重要的項目。在這個項目中,凱瑟琳的設計不僅植根於城市的生態與歷史,更融合了當代和未來的圖景,將她的雕塑地景手法在更大尺度上進行了展現,並集中了自己早期項目中的優點。

凱瑟琳非常喜歡新加坡。新加坡熱帶植物在高密度建築群中豎向生長,形成了多層次的城市景觀,於是她想到用 “棕櫚葉” 作為塑造項目的元素。濱海灣公園承載的是新加坡人的生活,是新加坡人的 “身體”,無論你想要做什麼——騎車、吃飯或跑馬拉松——都能在這個公園找到合適的的場所:公園通過地形塑造風廊,經過水面的風被冷卻,帶來宜人的微氣候;地形以標誌性的 “熱帶棕櫚樹葉” 為基礎形態,餐廳被設置在 “葉片” 的蔭蔽處,以創造舒適的使用體驗。

濱海灣公園棕櫚葉地形的來源和生成(圖片來源: 凱瑟琳·古斯塔夫森 2017 年在 GSD 的演講)

凱瑟琳在接受《居住》雜誌採訪時曾說:“眼下景觀與城市以及每個人的居家生活空間的關聯都變得越來越緊密。” 從人們踏出家門的那一刻起,無論是購物還是上班,其實都在與景觀進行互動。她說:“天空是我的。” 這片天空下的任何事物都是景觀設計的命題。在城市中,並不是公園才稱得上是 “景觀”。每一個打動人的設計都可以成為城市景觀的一部分,並對其產生影響。

“重新設計巴黎埃菲爾鐵塔廣場” 競賽方案:OnE
Site Tour Eiffel “OnE”, Paris, France

GP + B 方案設想的廣場中軸綠地景觀 © MIR

在 2019 年的 “重新設計巴黎埃菲爾鐵塔廣場” 競賽中,GP + B 事務所的方案 OnE 脫穎而出。它通過綠色中心主軸,重新組織了特羅卡德羅廣場的圓形劇場、耶拿橋的再生綠色長廊,形成慢行綠軸,體現了法國古典主義花園的形式特點,以及具有藝術實驗性的法國園林氣質。該方案試圖為廣場找回公共空間本來的意義——促進城市的健康,以對抗目前主導著廣場的、以經濟利益為導向的過度開發。

GP + B 方案中黎明時分的華沙噴泉 © MIR
GP + B方案中從特羅卡德羅廣場看埃菲爾鐵塔的視野 © MIR

如今的許多公園和其他景觀設計都被賦予了盈利的使命,而凱瑟琳認為,景觀設計需要具有 “公民性” (civicness),倡導並非所有設計都應該從經濟角度出發。城市中的公共景觀空間是阻止城市擴張、實現可持續發展和人類與地球和諧共處的唯一途徑,也是回應人們對生活在自然之中,享有健康、愉悅、遊憩及自我反思的空間的渴望的手段。

04 | 結語

凱瑟琳的設計風格帶有強烈的個人印記——無論是亞基馬谷的高原沙漠,還是早年藝術和雕塑的學習。她發掘了大地的雕塑性可能,用大膽的形式語言設計感官體驗豐富的場地,用景觀的元素記敘著場地脈絡。她在雕塑大地景觀方面的探索與成就也影響了其他景觀設計師,使雕塑地景成為了當代景觀設計的特徵之一,也拓展了當代社會中景觀設計的邊界。

凱瑟琳的設計結合了許多看似對立的特質,如寬廣與精微、粗獷與纖細、厚重與輕盈、力量與情感,但又使它們最終達成富有故事性的統一,向世人展現出了景觀設計這項活動所蘊藏的豐富可能性,也從另一個角度描繪了一幅自然與人類共存的圖景:在這個願景之中,達成和諧的關鍵並非僅僅在於操控土地的的精妙技術和機械力量,也在於景觀設計師與土地進行誠摯對話的渴望。如果過去的景觀設計師更多以人與自然之間理性協調者的身份出現,凱瑟琳的成就則表明:不要放棄主動訴說的心靈——或許人類與自然和解的最終道路,就隱藏在設計師寫下的景觀詩篇之中。

參考文獻
  • 重慶風景園林學會. (2014). 戴安娜紀念公園——凱瑟琳·古斯塔夫森. 獲取網址: http://www.cqla.cn/chinese/product/productview.asp?id=709
  • 高若飛,那欽,高欣.海德公園中的水石項鍊:戴安娜王妃紀念噴泉解析[J].風景園林,2007,(3):78-83.
  • 薑珊. (2011). 凱瑟琳‧古斯塔夫森設計語言研究[J]. 風景園林, (5):108-113. http://www.youthla.org/lajournal/201105-2/108-kathryn-gustafsons-design-language/
  • Amidon, J. (2005). Moving Horizon: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Kathryn Gustafson and Partners. Boston, MA: Birkhäuser.
  • Archdaily. (2017, February 15). Diana, Princess of Wales Memorial Fountain / Gustafson Porter + Bowman. Retrieved from https://www.archdaily.cn/cn/804756/lun-dun-hai-de-gong-yuan-dai-an-nuo-wang-fei-ji-nian-pen-quan-gustafson-porter-plus-bowmanshi-wu-suo
  • ASLA. (2008). ASLA 2008 Professional Awards: General Design Award of Excellenc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asla.org/awards/2008/08winners/441.html
  • Santamaría, M. (2021, January 14). Kathryn Gustafson, the Emotional Gardener. Retrieved from https://www.porcelanosa-lifestyle.com/en/kathryn-gustafson-the-emotional-gardener/
  • Green, J., & Gustafson, K. (n.d.). Interview with Kathryn Gustafson, FASLA. Retrieved from https://www.asla.org/ContentDetail.aspx?id=26846
  • Gustafson, K. (2012, February 29). Being Local When You’re Not [Lecture at Harvard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Retrieved fro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D7i6kWR6aw
  • Gustafson, K. (2015). Landscape Architect Profile. Retrieved from http://ladprofile.weebly.com/kathryn-gustafson-1951.html
  • Gustafson, K. (2017, April 18). Influence [Lecture at Harvard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Retrieved fro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wPZXZk_yEw&ab_channel=HarvardGSD
  • JOMO. (2018, April 29). Kathryn Gustafson: Designs for Body, Mind & Soul. Retrieved from https://www.biophiliarts.com/post/2018/05/01/kathryn-gustafen-designs-for-body-mind-soul
  • http://www.gp-b.com/kathryn-gustafson

註:除標註外,其餘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景觀建築系碩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