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看電梯空間吧!電梯的垂直政治(上)

文:白豐誠

探索內蘊於都市現代性時,垂直建構著城市地景的建築物內部及其間的垂直運輸地理與政治,多半遭到社會科學家與人文學者忽視。

Stephen Graham《世界是垂直的》

近年有關電梯的創新想法愈來愈多元,工程師們研發許多不同類型的新想法,包含高速電梯、雙層電梯、TWIN和德國工業大廠ThyssenKrupp研發的MULTI無鋼纜電梯系統。傳統電梯在一個井道內只有一個轎廂,建築蓋得愈高運載數越多,樓地板面積可能被電梯佔滿。為此電梯工程師們致力於開發更有效率的垂直運載方式與演算法,讓建築中的空間效益最大化,減少電梯所占樓板面積。甚至構思都市大眾運輸與電梯結合的都市移動系統網絡。

左至右是傳統分層電梯、TWIN電梯與MULTI電梯的運載分配(圖片來源:https://www.urban-hub.com/buildings/making-the-match-finding-the-perfect-elevators-for-every-building/)

在台灣,基隆市政府在今年11月辦理「大名頂頂:基隆豎梯命名活動」為即將完工的新地標命名。「基隆豎梯」是山海城串聯再造計畫一個重要環節,透過電梯從東岸直達中正公園,亦可直接遠眺基隆港邊城市景觀。市府預計將於明年三月完工,成為市中心觀光旅遊重要軸點。電梯被視為是城市「山海城」串聯的重要手段,垂直移動成為都市轉型關鍵。

施工中的基隆豎梯(圖片來源:白豐誠。2021年11月攝影)

相形之下,電梯作為垂直交通運輸工具的社會性討論則勢單力薄。除非腿力過人,否則都市生活絕不離開電梯!在愈來愈高的都市,依靠電梯移動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因為成為日常生活的背景,便淡出大眾討論的視野。

我覺得在都市圍繞電梯發生的事實在太多,值得更細緻的描繪。在垂直量體的社會效果與空間性也應重新關注。本文希望透過垂直都市主義、量體地理學視角重新描繪一種以「地球重力」為核心的地球系統邏輯,突顯電梯技術的政治性及其內涵。

都市中關鍵卻鮮少提及的垂直技術物:電梯

安全升降機發明與電力系統促成摩天大樓成為可能,可以透過更小的土地面積提供更多的空間、土地能鑲嵌更多的固定資本,可以說電梯重塑了都市天際線。電梯解放了雙腿,才讓高樓成為房產市場有利可圖的空間,資本才得以進入塑造都市地景。垂直元素不只是空間機能疊加,更是資本主義象徵。加拿大地理學家Edward Relph就認為現代都市地景的形塑與電梯關係甚大。

電梯不僅可以使得公寓大廈各樓層的價格趨於一致,由於不用再爬樓梯,住得愈高代表愈好,甚至大幅提高了上面樓層的房價。


Edward Relph《現代都市地景》

關注垂直向度的量體研究可以成為一個更完備的認識取徑。不過,在都市垂直性的討論中,這個被忽視但極為重要的科技物,意外的少見於人文社科領域的討論中。英國新堡大學建築規畫與景觀學院教授Stephen Graham指出:

探索內蘊於都市現代性、大多是水平移動性與運輸基礎設施的文化、政治與地理(例如:公路、鐵路、地鐵、單車等),但是垂直建構著城市地景的建築物內部及其間的垂直運輸地理與政治,多半遭到社會科學家與人文學者忽視。

當地理學者討論時空壓縮(Time–space compression)時,垂直移動的時空壓縮關注較少。相對於樓梯,電梯若是作為一種交通工具,也完全可以如水平移動交通技術一樣具有扭曲時空的效果。它幾乎是都市生活唯一的垂直交通工具,重要性不亞於水平移動的鐵路、捷運、公路等交通系統。我們只要進入電梯就可以縮短大量垂直移動時間,拉近高樓層與地面的距離。垂直技術物扁平化了三維空間,也讓「高度」成為社會性的空間。垂直的移動政治開展了電梯的多層次想像。

電梯造成的垂直隔離

Graham觀察到破舊電梯引起垂直交通危機會導致城市社會孤立,電梯維修問題成為移民社區種族、貧窮與飢餓問題的間接推手:在巴黎東部約15公里的Clichy-sous-Bois社區,成員大多是非裔移民,在2005年法國騷亂後有經濟能力的人逐漸搬離社區。

維修電梯曠日費時且幾近崩潰,許多家庭發現他們「長期孤立在天空中」。居民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已經一個多星期沒有到地面購物了,帶著孩子光是下樓我就需要花將近一個小時!」在電梯系統缺乏維修之下,垂直交通僅能依靠樓梯與雙腳。「購物時會盡量減輕負重,以便更輕鬆爬樓梯,會選擇壓縮糖漿而非包裝果汁。」(Graham,2014)。

台灣也有類似的議題,不過是安置在無障礙環境的討論中。聯合報系願景工程今年的「囚居晚年」系列報導,道出台北「老宅困老人」的困境。營建署為協助民眾改善無障礙設施,針對5層以下無電梯老公寓,提供增設昇降設備補助。依據住宅法第46條訂定無障礙設計基準及獎勵辦法,並自2017年起迄今持續積極推廣原有住宅無障礙改善計畫補助措施(內政部營建署,2021)。

以垂直移動性的視角來看,「擁有上升的浮力與否」成為弱勢區域/人群遭到隔離的關鍵,都市空間不同群體的垂直移動經驗值得重新分析。挪用水平向度社會地理的討論方式,城鄉差距在看似都市的地方就有。垂直的社會地理不均讓「偏鄉」不必到山上,樓上就是偏鄉。在此國家治理的視角,安置在舊市區與人口結構之上,但其實電梯的技術特性也有鮮明的國家介入,例如:穩定的電力系統。

聯合報願景工程「囚居晚年」系列報導
來源:https://udn.com/newmedia/2021/elderly_housing/

電力系統穩定與國家治理的電梯

以「電」作為能源,電梯的移動性相對於其他水平移動的交通工具,更依賴穩定的電力系統,Graham(2014)指出,脆弱的電網系統可以在瞬間把垂直生活變成垂直隔離。這看起來好像過於誇張,但其實有跡可循。垂直移動危機比起其他運輸工具帶來的恐懼明顯更加顯著。試想消防局再三宣導電梯「不是密閉空間」、設置緊急對講機、宣導勿試圖攀爬等。2017年815全台大停電時受困於電梯的通報案例就高達900多起,行政院《815 停電事故行政調查專案報告》提出電梯應有類似緊急電源功能,讓電梯停電時能方便脫困。於是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備編第110條新增第6款:昇降機應設有停電復歸就近樓層之裝置。

電梯停擺帶來的恐慌,使得消防局需要教導民眾「如何應對」,才能塑造不恐慌的用梯主體,何況電力系統不穩定容易引起對政府統治能力的質疑,電梯停擺帶來的恐慌需要有制度性解釋,對此政府才需要「負起責任」。在治理的層次來看,制度與資源分配成為電梯政治性的掌握關鍵,其中性別議題也是爭奪的焦點。

男女混宿的「淺規則」:電梯的性別場域

2021年9月開學時,中國北京師範大學的男女混宿搭電梯「潛規則」引起網路輿論關注。在十二層的宿舍大樓裡,三樓以下低樓層是男寢室,四樓以上則是女寢室,不過只有一樓有澡堂。樓內僅有一部電梯,平時考量到女學生不希望在洗澡後穿著輕便與男性共乘,加上體諒高樓層等電梯較久,於是有了「男生未搬重物不乘電梯」與「低樓層減少搭電梯」潛規則。不料男新生入住後搭乘電梯被學姐看見,並在宿舍的交流群組中要求管理老師強調這個「潛規則」。

不過引起輿論關注的是,公共資源使用的議題變成性別與人身攻擊的場域。「你這麼想坐電梯可以馬上去把自己騸了」(騸:閹馬)、「下次再有三層及以下還坐電梯的,都是太虛邁不動步的」、「阿姨說和新生強調過了,男生除了搬行李不坐電梯」、「大概率沒男朋友」、「為甚麼把男生安排在低樓層」等。

中國北師大電梯事件部分對話截圖。(圖片來源:北师大研究生宿舍电梯事件 – 知乎 (zhihu.com)

對話中也出現「不應將公共資源性別化」的聲音,有趣的是從一開始的「潛規則」時,電梯就已是性別化的空間。性別議題早在電梯的特殊空間形式與宿舍的空間分配之中展開。在這個例子中,電梯的垂直移動有了性別:女生覺得盥洗後的穿著不宜與男生共處於電梯這樣的狹小空間裡,加上大樓電梯只有一部,低樓層使用者如果也搭電梯,將會耗費許多等電梯的時間。兩個因素疊加就形成「男生不能搭電梯」的效果。

正因為高與低的分配,造成垂直移動特殊情境的性別對立。在對話中女學生以騸、虛描述搭電梯的男生,觸動了性別爭奪的敏感地帶;男學生也帶嘲諷的方式說對方一定沒對象。顯現出主體對「異性」的社會期待,轉身成為攻擊對方的武器,更讓真的需要使用電梯的低樓層學生也落得尷尬的處境。「垂直移動」在此具有類似博愛座或女性專用車廂的爭議,納入移動工具的微領域政治,但卻比其他水平移動的交通工具,更多了一層「既公又私」的領域政治。

電梯的特殊情境,在感覺層次也有其特殊之處,在電梯的移動經驗下,讓人感受、認識的世界產生轉變。

電梯其實是時空穿梭器

比起地面交通工具,電梯的移動狀態相當具有超現實感。當我們進入這個機械盒子,待上一小段時間,就來到了不同世界。稱其為時空穿梭器也不為過。在這個空間中,乘客感受到的變量是「時間」而不是移動。透過攀爬樓梯的垂直移動讓人可以隨時注意到時空變化,電梯卻直接將移動拆解為「一段短暫的時間」。時空穿梭器提供了沒有移動感的移動,其實這是電梯工程師刻意為之,因為他們致力於打造令人安心又平穩的電梯。比起讓乘客意識到自己正高速向上移動,普通電梯還是選擇將垂直移動性隱藏起來,剩下電梯樓層顯示器與一面鏡子。

這種穿越時空的超現實感,也容易觸發人心中底層的恐懼。很容易塑造恐懼氛圍,也是都市傳說的重要元素。大約2015年左右,台中東協廣場流傳的電梯靈異事件就是一例,網友描述當時的靈異場景:

按了按扭(8樓),門一關,頂燈突然暗了,什麼都看不到,這時候已經很怕QQ,結果電梯在4樓…?!竟然停下來了…門一打開…是什麼都沒有的廢墟…真的好毛…然後電梯又關上門,燈就亮了…我們也平安到達8樓可愛的美樂蒂ktv...

(聯合新聞網,2016)
台中第一廣場(現為東協廣場)。(圖片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事件後續管理單位澄清,因為當時四樓正在裝修,工人為了快速下樓會按下所有電梯按鍵,也就產生「每次都停在四樓,一打開是廢墟卻沒有人」的狀況。不過也很好的描繪了電梯開門、空間穿梭、轉換時的不確定性,引發的驚悚氛圍。

電梯特殊的移動方式,結合都市生活的韻律也能觀察到相似於其他交通工具的移動性拓樸結構。

電梯的移動性拓樸

電梯空間是一個「移動」的引力點,垂直移動都要依靠這個地方:它是移動的集散地。在Hagerstrand的時間地理學表記法中,與大眾交通運輸工具極其相似,因為代表人類移動的質點會在一段時刻集結並快速散去(以同一棟大樓上下班時間為例)人們同樣都是為了移動而集結於某地並前往各自目的地,依照他的時間地理學稱為軌跡束(bundles)。

不過時間地理學描述的移動不包含垂直向度,使得電梯與其他水平移動的固定交通設施(捷運站、公車站等)的空間特性看似無異,電梯在都市中的角色也與其他交通運輸系統有類似的拓樸學關係。電梯與其他固定交通設施的相似性被凸顯出來,但是,電梯算是一種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嗎?它在城市的影響力足夠大到能與其他水平移動交通工具一樣值得分析?或許可以重新審視電梯塑造的空間模式是什麼,以及它如何成為傳播媒體行業的一個特殊空間修補(spatial fix)形式。

時間地理學表記法無法呈現垂直移動,但它與大眾交通運輸工具的相似之處變成新資本的空間。(圖片來源:引用Hägerstrand 時間地理學的網狀模型 地方研究整合學程─空間與時間的對話 (nhcue.edu.tw)

社群媒體平台上的分眾行銷

1990年代末,行銷行業中意識到社群網路對傳統大眾傳媒帶來打擊,行銷從關注大眾走向經營小眾。分眾行銷(區分受眾)的概念逐漸形成。它鎖定特定消費族群(可能依收入、職業、地區等),推出更精準策略以減少行銷成本、提高轉換率。比起亂槍打鳥播放行銷廣告,利用社群媒體或大數據定義不同受眾,精準投放廣告可更有效傳遞訊息。

不過移動終端的媒體平台市場幾乎飽和、廣告效益逐漸下降、智慧型手機普及帶來的流量紅利也逐步趨緩。讓企業市場部門漸漸不願意投入資源在這些媒體平台、此時電梯空間成為傳媒平台一種有趣的空間修補形式。

電梯作為廣告平台資本的空間修補

空間修補(Spatial fix)的概念是馬克思主義地理學家David Harvey提出,指出資本積累循環遭遇利潤率下滑的危機時,以空間作為緩解危機的傾向。在廣告平台的角度,面對轉換率下滑帶來的廣告主流失,他們想發掘新的「廣告傳播情境」,電梯就是一個非常直覺且符合邏輯的空間。

他們很直接的做法是:「在電梯裝螢幕!」

位於台北一處辦公大樓一樓的電梯螢幕(圖片來源:白豐誠)

1998年加拿大數位媒體公司Captivate創造了電梯媒體的新傳播型態,並於波士頓海港酒店安裝第一個電梯螢幕。創始人Mike DiFranza查覺到人們在乘坐電梯時會竭力避開互動,於是著手開發一種解決方案來緩解電梯的尷尬。在電梯裡安裝螢幕的媒體形式有了雛型。

Captivate公司官網:在高檔受眾的工作、生活與遊玩中傳播(圖片來源:https://www.captivate.com/)

在當代網際網路情境下,消費者目光能停留於廣告超過6秒已經相當困難,受眾相當熟悉等待5秒後「略過廣告」。電梯正好創造了一個特殊的都市時空情境:這個空間讓受眾「必須得經過」且無法脫身,電梯轎箱的金屬阻隔行動網路訊號、狹窄的空間、陌生人的尷尬氛圍,都讓空間內任何訊息更加引人關注。他們認為比起其他廣告場景,電梯廣告的受眾專注度更高,也更容易達到傳播目的。

電梯轎廂結構與內外門。(圖片來源:回形針PaperClip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kHohsnL8G0)

電梯的空間屬性,使其成為理論上良好的場景。電梯裡光是發出一點聲音,就足以把訊息灌入受眾心智,觀看電梯內的廣告反而成為一種打發無聊的方式,也間接增加觸及有效性,這種媒體形式就是電梯媒體(梯媒)。它的商業模式非常容易理解:梯媒平台向物業管理公司或大樓管委會租賃點位安裝電梯電視(電子佈告欄),透過平台向廣告主收取投放費用,僅此而已。

在梯媒的論述中不只是其空間屬性帶來的傳播效果,大樓的空間機能專殊化讓使用電梯的群體在年齡、性別、文化、職業都較相近,因此也具有「分眾」的效果。也就是說,都市空間機能的分野,就已經為梯媒平台做好大致的分眾的工作,受眾具強烈地緣特徵與相近的社經背景。

但是Captivate的發展遠不及於中國的分眾傳媒(Focus Media),二者年營收已經相差五十幾倍(2020年數據,中國分眾傳媒年營業收入達500億新台幣以上,毛利更達64.13%),分眾傳媒的獨大讓中國的狀況更顯特殊……

在下一篇,我們會討論中國電梯媒體的性質、傳播方式及其爭議、量體技術與社會的關係,最後論及「地球重力」應當是量體研究中以都市為主要場域的研究,需要特別注意的地球系統能動性。透過量體技術拉出的政治性隘口,可以圍繞著「電梯」這個科技物,延伸出有趣的地理學想像。

下一篇〈來看看電梯空間吧!電梯的垂直政治(下)


博客來骨灰級會員,目前是台大城鄉所碩士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