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 Facebook
  • Instagram
  • RSS

眼底城事

eyes on place

  • 首頁
  • 尺度
    • 國土規劃
    • 城鄉規劃
    • 地景設計
    • 都市設計
    • 交通規劃
    • 社會住宅
  • 議題
    • 韌性與調適
    • 人本街道
    • 公民參與
    • 地方創生
    • 數據與科技
    • 社區照護
    • 兒童友善
    • 都市再生
    • 自然與人
  • 每月主題
    • 2022年
      • 2022年11月 – 進擊的社宅:社會居住新轉向
      • 2022年10月 – 以河流為起點:想像,體驗與生活中的流動
      • 2022年9月 – 時間的迷思
      • 2022年8月 – 那些導覽要教你教我的是?
      • 2022年7月 – 城市的吶喊!氣候變遷ing
      • 2022年6月 – 轉身面向海
      • 2022年5月 – 城市中的生物多樣性
      • 2022年4月 – 學校沒有教的事
      • 2022年3月 – 探索地面之外
      • 2022年2月 – 為了明日的記憶:轉型正義與空間
    • 2021年
      • 2021年12月 – 遊戲場是空間環境,不只是遊具產品
      • 2021年11月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 2021年10月 – 樹與森林
      • 2021年9月 – 地貌與構築
      • 2021年8月 – 教室外的在地學習
      • 2021年7月 – 城市人間的維生系統: 菜市場大不易/疫
      • 2021年6月 – 我們想要怎麼樣的永續生活
      • 2021年5月 – 資料驅動的空間分析與規劃
      • 2021年4月 – 國土計畫與計畫之外
      • 2021年3月 – 平台都市主義
      • 2021年1月 – 島嶼臺灣 2030
    • 2020年
      • 2020年12月 – 看不見的城市
      • 2020年11月 – 人本友善的街道
      • 2020年10月 – 都市的流
      • 2020年9月 – 電影與城市
      • 2020年8月 – 自然遊戲空間
      • 2020年7月 – 宜居城市
      • 2020年6月 – 食物與城市
      • 2020年5月 – 參與式設計
      • 2020年4月 – 社區療癒
      • 2020年3月 – 東亞街之道
      • 2020年2月 – 搞軌都市主義
    • 2019年
      • 2019年12月 – 都市地景中的矛盾與複雜
      • 2019年11月 – 居住的社會問題
      • 2019年10月 – 韌性的進擊! 沿海聚落的未來
      • 2019年9月 – 五感景觀
      • 2019年8月 – 活的空間
      • 2019年7月 – 2050・City・Everyday life
      • 2019年6月 – 兒童友善城市
      • 2019年4月 – 城市照護與高齡社會
      • 2019年3月 – 閒置空間與再利用
      • 2019年2月 – 玩台灣
      • 2019年1月 – 地方之眼
    • 2018年
      • 2018年12月 – 韌性成事好城市
      • 2018年11月 – 三歲生日快樂
      • 2018年10月 – 文資再戰
      • 2018年9月 – 自行車友善社區
      • 2018年8月 – 山寨以及他們的產地
      • 2018年7月 – 校園景觀
      • 2018年6月 – 鄉村的未來
      • 2018年5月 – 智慧的城市
      • 2018年4月 – 遊戲的人
      • 2018年3月 – 行走的人
      • 2018年2月 – 過年中的城事
      • 2018年1月 – 臺灣地方的美好
    • 2017年
      • 2017年12月 – 給我一口好空氣
      • 2017年11月 – 社區交往- 重建一座具有親密感的城市
      • 2017年10月 – 散步正當道!適宜散步的城市
      • 2017年9月 – 中部城鄉的翻轉
      • 2017年6月 – 好玩城市進化論
      • 2017年5月 – 游擊花園的都市指南
      • 2017年4月 – 氣候服務與空間規劃
      • 2017年3月 – 綠色基盤系統
      • 2017年2月 – 設計專業如何介入社會
      • 2017年1月 – 友善與平權的空間
    • 2016年
      • 2016年12月 – 空間與制度工具
      • 2016年9月 – 再訪公民參與
      • 2016年8月 – 鄉村創生
      • 2016年7月 – 我家隔壁的好景色
      • 2016年6月 – 韌性城市
      • 2016年5月 – 好的街道
      • 2016年4月 – 廢校與鄉村
      • 2016年3月 – 關於未來公園的想像
      • 2016年2月 – 菜市場
      • 2016年1月 – 自行車城市
    • 2015年
      • 2015年12月 – 都市再生
      • 2015年11月 – 民眾參與
  • 專欄
    • On Air ON AIR / 簡旭伸研究室
    • 家山共學計畫 / 眾森自然工作室
    •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
    • 一起合作住宅吧/OURs都市改革組織
    • 威廉懷特小教室 / 眼底城事編輯室
    • 社區交往
    • 地景故事 Earthwords / 孟宗
    • 非寶島指南 / 陳尚平
    • 都市設計系列講堂 / 基隆市政府
    • 地味手帖/裏路
    • 說書
    • 從電影看城事 / 陳小易
    • 與環境設計師對談PODCAST
  • 關於
    • 我們是誰
    • 版權說明
    • 聯絡
  • 所有文章

2021年10月 – 樹與森林

培力讀懂樹木的公民科學家,一起守護樹木的健康

Posted on 2021/11/012022/07/05

文:劉長青、zining 在台灣的空間及環境議題已經走向公民 […]

Posted in 2021年10月 - 樹與森林, 台灣事, 所有文章, 每月主題, 自然與人 Tagged 公民科學家, 樹木, 街道

「臺灣好植地-政策篇」,地景政策視角定位民間公益綠化

Posted on 2021/10/292021/10/28

文:臺灣好植地 專案參與者 劉哲瑋 好植地「導論篇」介紹公有 […]

Posted in 2021年10月 - 樹與森林, 台灣事, 所有文章, 每月主題 Tagged 公私協力, 好植地, 植樹, 綠資源

山林的未來、公民的力量

Posted on 2021/10/272022/06/27

文:李根政(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編按:「台灣山林百年紀」 […]

Posted in 2021年10月 - 樹與森林, 國土規劃, 所有文章, 每月主題, 自然與人, 說書 Tagged 保安林, 國土復育, 國土計畫, 國家公園, 林務局

森林療癒:從一座森林找到健康

Posted on 2021/10/252021/12/13

文:余家斌 (臺大森林環資系副教授/臺大實驗林副處長 / 傅 […]

Posted in 2021年10月 - 樹與森林, 所有文章 Tagged 健康一體, 森林浴, 森林療癒, 綠色健身房, 都市林

認識山林的方法,從回歸生活開始-專訪登山者雪羊

Posted on 2021/10/222021/10/22

文:劉長青 受訪者:雪羊採訪人員:劉長青、陳懿欣採訪地點:C […]

Posted in 2021年10月 - 樹與森林, 所有文章, 每月主題 Tagged 國家公園, 山林教育, 森林法, 步道, 環境乘載量, 開放山林

景觀樹木專業人才的培養,成就好品質的都市綠化環境

Posted on 2021/10/182022/07/05

文:陳柏翰 走在日本東京街道,可以看著壯麗的樹木和底層多樣的 […]

Posted in 2021年10月 - 樹與森林, 台灣事, 所有文章, 自然與人 Tagged 景觀工程, 樹木, 樹木修剪, 樹藝

適地適木的植栽設計,才能永續經營

Posted on 2021/10/152021/10/14

文/圖:詹鳳春 近年來,都市在熱島效應與暖化的影響下,出現極 […]

Posted in 2021年10月 - 樹與森林, 所有文章, 每月主題 Tagged CFD, 微氣候, 植栽設計, 適地適木

別讓巨人裹小腳!阻(導)根板的錯誤使用,成為台灣道路安全隱憂!

Posted on 2021/10/132022/09/26

文 :陳柏翰專業指導:詹鳳春、盧文德 台灣屬於高溫多雨的環境 […]

Posted in 2021年10月 - 樹與森林, 所有文章, 每月主題, 自然與人 Tagged 人行道, 導根板, 樹穴, 行道樹, 阻根板

樹木斷頭修剪的便宜行事,埋下了颱風來臨時的危機

Posted on 2021/10/112021/10/10

圖、文:社團法人台灣綠化技術協會 (圖文轉載自:社團法人台灣 […]

Posted in 2021年10月 - 樹與森林, 台灣事, 所有文章 Tagged 樹木修剪, 樹與森林

Posts navigation

1 2 →

近期文章

  • 自行車架流浪記:探討台灣道路的都市設計
  • 用聞的!從嗅覺治理走向氣味都市主義
  • 手作修復步道照顧地球 工程思維難達計畫美意
  • 大學宿舍搞合作!以美國歐柏林學院Harkness House為例
  • 打開城市邊緣的風景——大我社區的困境與願景行動
  • 教學、醫療與居住融合的生活——紹興生活合作宅
  • 社子島合作日常:反思生態社子島都市計畫
  • 實驗精神:光復新村如何以合作住宅設計工作營重塑未來願景
  • 從田園城市到新市鎮:合作住宅的加入
  • 合作山城︰攜手想像從合作(Collaboration)走向合作( Cooperation)的山城可能

熱門標籤

人本環境 兒童 兒童參與 兒童遊戲場 公共空間 公園 創用CC 參與式設計 合作住宅 國土計畫 地方創生 地景 城市故事 基隆 威廉懷特 宜居城市 文化資產 景觀 景觀設計 智慧城市 歷史保存 民眾參與 水岸空間 水治理 特公盟 生態城市 社區交往 社區營造 社宅 社會住宅 社會設計 空間活化 綠色交通 綠色基盤 自行車城市 藝術介入空間 街道家具 街道空間 農村 遊戲空間 都市再生 都市治理 都市設計 鄉村發展 韌性城市
  • 首頁
  • 版權說明
  • 聯絡
  • 尺度
  • 議題
網站營運協力:淬戀影像
Proudly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Pho by ThematoS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