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 Facebook
  • Instagram
  • RSS

眼底城事

eyes on place

  • 首頁
  • 尺度
    • 國土規劃
    • 城鄉規劃
    • 地景設計
    • 都市設計
    • 交通規劃
    • 社會住宅
  • 議題
    • 韌性與調適
    • 人本街道
    • 公民參與
    • 地方創生
    • 數據與科技
    • 社區照護
    • 兒童友善
    • 都市再生
    • 自然與人
  • 每月主題
    • 2023年
      • 2023年3月 – 設計街道:我們需要好行好走的路
      • 2023年2月 – 社會住宅與社會創新
    • 2022年
      • 2022年5月 – 城市中的生物多樣性
      • 2022年4月 – 學校沒有教的事
      • 2022年3月 – 探索地面之外
      • 2022年2月 – 為了明日的記憶:轉型正義與空間
      • 2022年11月 – 進擊的社宅:社會居住新轉向
      • 2022年10月 – 以河流為起點:想像,體驗與生活中的流動
      • 2022年9月 – 時間的迷思
      • 2022年8月 – 那些導覽要教你教我的是?
      • 2022年7月 – 城市的吶喊!氣候變遷ing
      • 2022年6月 – 轉身面向海
    • 2021年
      • 2021年12月 – 遊戲場是空間環境,不只是遊具產品
      • 2021年11月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 2021年10月 – 樹與森林
      • 2021年9月 – 地貌與構築
      • 2021年8月 – 教室外的在地學習
      • 2021年7月 – 城市人間的維生系統: 菜市場大不易/疫
      • 2021年6月 – 我們想要怎麼樣的永續生活
      • 2021年5月 – 資料驅動的空間分析與規劃
      • 2021年4月 – 國土計畫與計畫之外
      • 2021年3月 – 平台都市主義
      • 2021年1月 – 島嶼臺灣 2030
    • 2020年
      • 2020年12月 – 看不見的城市
      • 2020年11月 – 人本友善的街道
      • 2020年10月 – 都市的流
      • 2020年9月 – 電影與城市
      • 2020年8月 – 自然遊戲空間
      • 2020年7月 – 宜居城市
      • 2020年6月 – 食物與城市
      • 2020年5月 – 參與式設計
      • 2020年4月 – 社區療癒
      • 2020年3月 – 東亞街之道
      • 2020年2月 – 搞軌都市主義
    • 2019年
      • 2019年11月 – 居住的社會問題
      • 2019年10月 – 韌性的進擊! 沿海聚落的未來
      • 2019年9月 – 五感景觀
      • 2019年8月 – 活的空間
      • 2019年7月 – 2050・City・Everyday life
      • 2019年6月 – 兒童友善城市
      • 2019年4月 – 城市照護與高齡社會
      • 2019年3月 – 閒置空間與再利用
      • 2019年2月 – 玩台灣
      • 2019年1月 – 地方之眼
      • 2019年12月 – 都市地景中的矛盾與複雜
    • 2018年
      • 2018年12月 – 韌性成事好城市
      • 2018年11月 – 三歲生日快樂
      • 2018年10月 – 文資再戰
      • 2018年9月 – 自行車友善社區
      • 2018年8月 – 山寨以及他們的產地
      • 2018年7月 – 校園景觀
      • 2018年6月 – 鄉村的未來
      • 2018年5月 – 智慧的城市
      • 2018年4月 – 遊戲的人
      • 2018年3月 – 行走的人
      • 2018年2月 – 過年中的城事
      • 2018年1月 – 臺灣地方的美好
    • 2017年
      • 2017年12月 – 給我一口好空氣
      • 2017年11月 – 社區交往- 重建一座具有親密感的城市
      • 2017年10月 – 散步正當道!適宜散步的城市
      • 2017年9月 – 中部城鄉的翻轉
      • 2017年6月 – 好玩城市進化論
      • 2017年5月 – 游擊花園的都市指南
      • 2017年4月 – 氣候服務與空間規劃
      • 2017年3月 – 綠色基盤系統
      • 2017年2月 – 設計專業如何介入社會
      • 2017年1月 – 友善與平權的空間
    • 2016年
      • 2016年12月 – 空間與制度工具
      • 2016年9月 – 再訪公民參與
      • 2016年8月 – 鄉村創生
      • 2016年7月 – 我家隔壁的好景色
      • 2016年6月 – 韌性城市
      • 2016年5月 – 好的街道
      • 2016年4月 – 廢校與鄉村
      • 2016年3月 – 關於未來公園的想像
      • 2016年2月 – 菜市場
      • 2016年1月 – 自行車城市
    • 2015年
      • 2015年12月 – 都市再生
      • 2015年11月 – 民眾參與
  • 專欄
    •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
    • 一起合作住宅吧/OURs都市改革組織
    • 威廉懷特小教室 / 眼底城事編輯室
    • 地景故事 Earthwords / 孟宗
    • 非寶島指南 / 陳尚平
    • 都市設計系列講堂 / 基隆市政府
    • 地味手帖/裏路
    • 從電影看城事 / 陳小易
    • On Air ON AIR / 簡旭伸研究室
    • 家山共學計畫 / 眾森自然工作室
  • 資訊
    • 說書
    • 活動
  • 關於
    • 我們是誰
    • 版權說明
    • 聯絡
  • 所有文章

國土規劃

讓集合住宅社區生活更美好的小小種子行動—日本團地・公寓大廈的社區營造故事

Posted on 2022/11/282022/11/27

文:林書嫻圖片提供:早稻田大學以醫學為基礎的社區營造研究所、 […]

Posted in 2022年11月 - 進擊的社宅:社會居住新轉向, 人本街道, 公民參與, 國土規劃, 所有文章, 社區照護, 社會住宅, 都市再生, 都市設計 Tagged ur, 團地, 日本, 社區營造, 社宅, 都市再生機構

河流作為防禦:城,壕溝,沼澤與火砲 – 訪談成功大學建築系黃恩宇副教授

Posted on 2022/10/172022/10/17

文:楊盛宇、P. Lu Q1:可以和我們說說荷蘭人的水文化和 […]

Posted in 2022年10月 – 以河流為起點:想像,體驗與生活中的流動, 國土規劃, 尺度, 所有文章, 每月主題, 自然與人, 議題, 韌性與調適

無人機的當代天空

Posted on 2022/10/032022/10/02

文:簡旭伸、白豐誠 這幾週來自中國的無人機,無論是中國民眾從 […]

Posted in On Air ON AIR / 簡旭伸研究室, 交通規劃, 國土規劃, 專欄, 所有文章, 數據與科技, 議題 Tagged 人文地理, 無人機, 近地空域

海上活動的地方日常:台東都蘭的衝浪與藝術聚落

Posted on 2022/08/102022/08/08

文:林于婷 都蘭生活關鍵字:渡假、藝術、衝浪、異國氛圍 「都 […]

Posted in 2022年6月 – 轉身面向海, 國土規劃, 地方創生, 城鄉規劃, 所有文章, 韌性與調適 Tagged 原住民傳統領域, 地方創生, 美麗灣, 衝浪, 都蘭

迴響:腳踏實「地」方為淨零永續之本

Posted on 2022/08/012022/08/01

文:Asjade 在專題的尾聲,想談談土地永續之於氣候政策的 […]

Posted in 2022年7月 - 城市的吶喊!氣候變遷ing, 國土規劃, 尺度, 所有文章, 每月主題, 自然與人, 議題, 韌性與調適

國際氣候評鑑制度大改版,台灣城市如何因應?

Posted on 2022/08/012022/08/01

文:王順德 編按:上週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陳詩婷介紹了目前 […]

Posted in 2022年7月 - 城市的吶喊!氣候變遷ing, 國土規劃, 尺度, 所有文章, 每月主題, 議題, 韌性與調適 Tagged cdp, 國際氣候評鑑制度

Hi, City 你有本錢韌性嗎?淺談2022 IPCC報告中的都市挑戰

Posted on 2022/07/082022/07/08

文:Asjade The World is Urban 聯合 […]

Posted in 2022年7月 - 城市的吶喊!氣候變遷ing, 國土規劃, 城鄉規劃, 尺度, 所有文章, 每月主題, 議題, 都市設計, 韌性與調適 Tagged ipcc, 氣候變遷, 轉型調適, 韌性城市

城市的吶喊!氣候變遷ing

Posted on 2022/07/062022/07/06

文:Asjade 在炎炎夏日裡,以冒煙蒸騰的城市氣候變遷為題 […]

Posted in 2022年7月 - 城市的吶喊!氣候變遷ing, 國土規劃, 地景設計, 城鄉規劃, 尺度, 所有文章, 每月主題, 自然與人, 議題, 都市再生, 韌性與調適 Tagged 氣候變遷, 韌性調適

海人向海的知與責:讓在地起身成為第一線海洋守護者

Posted on 2022/06/202022/06/20

文:陳均龍、徐岡 楔子 海洋如同母親般地包容著人類成長,但整 […]

Posted in 2022年6月 – 轉身面向海, 公民參與, 國土規劃, 尺度, 所有文章, 每月主題, 民眾參與, 自然與人, 議題

Posts navigation

1 2 3 4 →

近期文章

  • 群眾標記平台可凝聚群眾共識並加速安全的行人環境建立
  • 道路人行空間的設計問題
  • 讓自然來照顧自己 – 家山是最好的綠色照護基地
  • 如何透過都市計畫端改善道路安全?考量使用者角度設計街道(下)
  • 如何透過都市計畫端改善道路安全?確立路口幾何設計的原則(中)
  • 如何透過都市計畫端改善道路安全?由路網結構調整開始(上)
  • 〈設計街道:我們需要好行好走的路〉寫在專題之前
  • 隱形鳥類殺手「野鳥撞玻璃回報」社團揭不容忽視的窗殺問題
  • 當渡船即將靠岸—安康平宅戶面臨興隆社宅改建之居住保障
  • 閒置校舍翻修作為社宅的可行性評估

熱門標籤

人本環境 兒童 兒童參與 兒童遊戲場 公共空間 公園 創用CC 參與式設計 合作住宅 國土計畫 地方創生 地景 城市故事 基隆 威廉懷特 宜居城市 文化資產 景觀 景觀設計 智慧城市 歷史保存 民眾參與 水治理 特公盟 生態城市 社區交往 社區營造 社宅 社會住宅 社會設計 空間活化 綠色交通 綠色基盤 自行車城市 藝術介入空間 街道家具 街道空間 農村 遊戲空間 都市再生 都市治理 都市計畫 都市設計 鄉村發展 韌性城市
  • 首頁
  • 版權說明
  • 聯絡
  • 尺度
  • 議題
網站營運協力:淬戀影像
Proudly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Pho by ThematoS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