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 Facebook
  • Instagram
  • RSS

眼底城事

eyes on place

  • 首頁
  • 尺度
    • 國土規劃
    • 城鄉規劃
    • 地景設計
    • 都市設計
    • 交通規劃
    • 社會住宅
  • 議題
    • 韌性與調適
    • 人本街道
    • 公民參與
    • 地方創生
    • 數據與科技
    • 社區照護
    • 兒童友善
    • 都市再生
    • 自然與人
  • 每月主題
    • 2023年
      • 2023年5月 – 原鄉規劃:傾聽.對話.地方智慧
      • 2023年3月 – 設計街道:我們需要好行好走的路
      • 2023年2月 – 社會住宅與社會創新
    • 2022年
      • 2022年11月 – 進擊的社宅:社會居住新轉向
      • 2022年10月 – 以河流為起點:想像,體驗與生活中的流動
      • 2022年9月 – 時間的迷思
      • 2022年8月 – 那些導覽要教你教我的是?
      • 2022年7月 – 城市的吶喊!氣候變遷ing
      • 2022年6月 – 轉身面向海
      • 2022年5月 – 城市中的生物多樣性
      • 2022年4月 – 學校沒有教的事
      • 2022年3月 – 探索地面之外
      • 2022年2月 – 為了明日的記憶:轉型正義與空間
    • 2021年
      • 2021年12月 – 遊戲場是空間環境,不只是遊具產品
      • 2021年11月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 2021年10月 – 樹與森林
      • 2021年9月 – 地貌與構築
      • 2021年8月 – 教室外的在地學習
      • 2021年7月 – 城市人間的維生系統: 菜市場大不易/疫
      • 2021年6月 – 我們想要怎麼樣的永續生活
      • 2021年5月 – 資料驅動的空間分析與規劃
      • 2021年4月 – 國土計畫與計畫之外
      • 2021年3月 – 平台都市主義
      • 2021年1月 – 島嶼臺灣 2030
    • 2020年
      • 2020年12月 – 看不見的城市
      • 2020年11月 – 人本友善的街道
      • 2020年10月 – 都市的流
      • 2020年9月 – 電影與城市
      • 2020年8月 – 自然遊戲空間
      • 2020年7月 – 宜居城市
      • 2020年6月 – 食物與城市
      • 2020年5月 – 參與式設計
      • 2020年4月 – 社區療癒
      • 2020年3月 – 東亞街之道
      • 2020年2月 – 搞軌都市主義
    • 2019年
      • 2019年11月 – 居住的社會問題
      • 2019年10月 – 韌性的進擊! 沿海聚落的未來
      • 2019年9月 – 五感景觀
      • 2019年8月 – 活的空間
      • 2019年7月 – 2050・City・Everyday life
      • 2019年6月 – 兒童友善城市
      • 2019年4月 – 城市照護與高齡社會
      • 2019年3月 – 閒置空間與再利用
      • 2019年2月 – 玩台灣
      • 2019年1月 – 地方之眼
      • 2019年12月 – 都市地景中的矛盾與複雜
    • 2018年
      • 2018年12月 – 韌性成事好城市
      • 2018年11月 – 三歲生日快樂
      • 2018年10月 – 文資再戰
      • 2018年9月 – 自行車友善社區
      • 2018年8月 – 山寨以及他們的產地
      • 2018年7月 – 校園景觀
      • 2018年6月 – 鄉村的未來
      • 2018年5月 – 智慧的城市
      • 2018年4月 – 遊戲的人
      • 2018年3月 – 行走的人
      • 2018年2月 – 過年中的城事
      • 2018年1月 – 臺灣地方的美好
    • 2017年
      • 2017年12月 – 給我一口好空氣
      • 2017年11月 – 社區交往- 重建一座具有親密感的城市
      • 2017年10月 – 散步正當道!適宜散步的城市
      • 2017年9月 – 中部城鄉的翻轉
      • 2017年6月 – 好玩城市進化論
      • 2017年5月 – 游擊花園的都市指南
      • 2017年4月 – 氣候服務與空間規劃
      • 2017年3月 – 綠色基盤系統
      • 2017年2月 – 設計專業如何介入社會
      • 2017年1月 – 友善與平權的空間
    • 2016年
      • 2016年12月 – 空間與制度工具
      • 2016年9月 – 再訪公民參與
      • 2016年8月 – 鄉村創生
      • 2016年7月 – 我家隔壁的好景色
      • 2016年6月 – 韌性城市
      • 2016年5月 – 好的街道
      • 2016年4月 – 廢校與鄉村
      • 2016年3月 – 關於未來公園的想像
      • 2016年2月 – 菜市場
      • 2016年1月 – 自行車城市
    • 2015年
      • 2015年12月 – 都市再生
      • 2015年11月 – 民眾參與
  • 專欄
    •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
    • 一起合作住宅吧/OURs都市改革組織
    • 威廉懷特小教室 / 眼底城事編輯室
    • 地景故事 Earthwords / 孟宗
    • 非寶島指南 / 陳尚平
    • 都市設計系列講堂 / 基隆市政府
    • 地味手帖/裏路
    • 從電影看城事 / 陳小易
    • On Air ON AIR / 簡旭伸研究室
    • 家山共學計畫 / 眾森自然工作室
  • 資訊
    • 說書
    • 活動
  • 關於
    • 我們是誰
    • 版權說明
    • 聯絡
  • 所有文章

綠色交通

是時候加強城市的單車基礎設施了

Posted on 2017/08/252022/07/05

文:punkelephant 全球自行車城市大會Velo c […]

Posted in 交通規劃, 人本街道, 城事觀, 所有文章 Tagged 綠色交通, 自行車城市

城市的命運由使用者決定─從現代主義到人本中心都市規劃看哥本哈根的城市發展

Posted on 2016/06/082022/07/05

文:曾于珊 誰的城市?城市是屬於誰的?這個問題在地理學者、都 […]

Posted in 2015年11月 - 民眾參與, 交通規劃, 人本街道, 公民參與, 城事觀, 所有文章, 都市再生 Tagged 城市故事, 民眾參與, 綠色交通

生命、身體、移動性的吸納與排除:台北單車政策作為新都市主義的解藥

Posted on 2016/04/062022/07/05

文:卡姆登皇后 選前選後,柯P眼中的機車是同一台嗎? 近來台 […]

Posted in 交通規劃, 人本街道, 城事觀, 所有文章 Tagged 綠色交通, 自行車城市 3 Comments

那些好的壞的自行車空間

Posted on 2016/02/262022/07/05

文:眼底城事編輯室 世界自行車大會即將在這個月底於臺北市舉辦 […]

Posted in 2016年1月 - 自行車城市, 交通規劃, 人本街道, 城事觀, 所有文章, 每月主題 Tagged 綠色交通, 自行車城市

自行車道也有經濟學

Posted on 2016/02/012022/07/05

文:理查 自行車作為綠色交通運具的一種,已經被普遍認為有益於 […]

Posted in 2016年1月 - 自行車城市, 交通規劃, 人本街道, 城事觀, 所有文章, 每月主題 Tagged 創用CC, 綠色交通, 自行車城市

荷蘭自行車生活與文化

Posted on 2016/01/182022/07/05

作者:荷事生非 荷蘭有1600多萬人口,卻有1900多萬輛自 […]

Posted in 2016年1月 - 自行車城市, 交通規劃, 人本街道, 城事觀, 所有文章, 每月主題 Tagged 綠色交通

巴黎邁向世界自行車城市的最後一哩路

Posted on 2016/01/152022/07/05

原文作者:Copenhagenize Design Comp […]

Posted in 2016年1月 - 自行車城市, 交通規劃, 人本街道, 城事觀, 所有文章, 每月主題, 翻譯選文 Tagged 綠色交通

面對未來,城市交通的關鍵思考

Posted on 2015/12/282022/07/05

文:千語 *譯者旅居香港時住在一個叫作馬灣(Ma Wan)的 […]

Posted in 交通規劃, 人本街道, 城事觀, 所有文章 Tagged 綠色交通

人本空間的都市設計:以生活為軸線,交織出都市空間配置與動線規劃

Posted on 2015/11/202022/07/05

文:傅雅祺 2022/2/12 更新:新增「寫在七年後的反思 […]

Posted in 交通規劃, 人本街道, 城事觀, 所有文章 Tagged 人本環境, 綠色交通

近期文章

  • 《轉化、交織與再創造:泰雅族、太魯閣族、賽德克族社會文化變遷》書摘
  • 五月專題總覽:原住民地區鄉村規劃,重新審視土地規劃哲學的機會
  • 淺談原住民與規劃的關係_不只是談判桌上的另一種聲音
  • 《這一年,我靠植物找回自己:讓疲憊歸零,綠活慢療重啟人生》書摘
  • 我們在淺山相遇:走進約翰.湯姆生的影像現場,體驗臺灣多元族群文化路徑
  • 瞥見毛利,跳脫框架—─紐西蘭土地信託制度
  • 違章工廠收攏,玩真的玩假的?農地違章工廠重災區六縣市的未登記工廠管理期中評量
  • 共管之後-原民部落合作式經濟共營的想像
  • 違逆自然的罪?《盜木賊》導讀文
  • 東海岸部落旅遊.一起一起.自己自己

熱門標籤

人本環境 兒童 兒童參與 兒童遊戲場 公共空間 公園 創用CC 參與式規劃 參與式設計 合作住宅 國土計畫 地方創生 地景 城市故事 基隆 威廉懷特 宜居城市 文化資產 景觀 景觀設計 智慧城市 歷史保存 民眾參與 水治理 特公盟 生態城市 社區交往 社區營造 社宅 社會住宅 社會設計 空間活化 綠色基盤 自行車城市 藝術介入空間 街道家具 街道空間 農村 遊戲空間 都市再生 都市治理 都市計畫 都市設計 鄉村發展 韌性城市
  • 首頁
  • 版權說明
  • 聯絡
  • 尺度
  • 議題
網站營運協力:淬戀影像
Proudly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Pho by ThematoS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