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鉦儒
居住正義與房地產商品
住宅,究竟是其乘載的基本居住權重要還是其作為商品的價值重要,這個問題形同現代都市發展的「雞與蛋」問題困擾著當今的臺灣社會。支持前項者緊咬著「空間正義」大旗,批判房地產市場的炒作造就無殼蝸牛。支持後項者雖不至於如同勝選大會般盛大造勢,但台灣西部各地可見的新興都市計畫區的「資本地景」,讓兩者間的此消彼漲可見一般。
新興都市計畫區(圖片來源:@徐鉦儒)
地理學者大衛哈維(David Harvey)認為都市化是吸收剩餘資本及剩餘勞動力的關鍵手段。但在後千禧年時代,臺灣的資本主義的發展是否面臨著過度積累的問題?除了單一的「開發」觀點之外我們是否還擁有其他選項?筆者希望藉著探訪東臺灣的一些建築作品,尋找建築設計作為一種善意的公共行動的可能性。
來到田中央
2015年7月,「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前往日本「TOTO Gallery.Ma」(「間」藝廊)展覽,黃聲遠是臺灣第一位受邀前往展覽的建築師。在「間」辦展被視為日本新銳建築師成名的必經途徑,亦如安藤忠雄、伊東豊雄及妹島和世等建築師都是到「間」辦展後,才被認定是頂級建築師。
田中央的魅力為何?什麼樣的作品能獲得日本人的青睞?我帶著些許疑惑從西臺灣來到東臺灣的宜蘭。宜蘭自1981年陳定南當選縣長,嚴格取締水泥廠汙染,甚至反對台塑申請來宜蘭建設六輕煉油廠後,便建立了與全島其他縣市與眾不同的政治氛圍。也或許正是這樣的政治氛圍吸引了黃聲遠建築師。
自光大巷的楊士芳紀念林園一路經過鄂王社區我來到宜蘭縣社會福利館。社福館曾在2002年獲得臺灣建築獎的佳作。一系列的沿途風景可以被定義作日常生活的美學化(the aestheticization of everyday life)成果,建築師不再展現如父權般的設計權力,而是悉心照料社區的一草一木並透過設計手法予以轉化。最後我走到社福大樓的二樓,並透過外表不那麼「好看」的西堤屋橋來到宜蘭河畔,看著緩緩綠坡在眼前全幅的展開。這對在習慣混凝土堤岸的空間經驗下成長的我來說彷彿來到世外桃源。建築師設計的不僅僅是一棟房子,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同時也是地方化的設計實踐,協助了宜蘭擺脫全球化的文化殖民。
楊士芳紀念林園(圖片來源: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宜蘭縣社會福利館(圖片來源: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西堤屋橋(圖片來源: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宜蘭河濱綠廊(圖片來源: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可能是都市化沒那麼急促的經濟環境,或是公部門相對地釋出善意。總之宜蘭的經驗提供了我們一種不同的可能性。回到我們生活的西部,在資本高度主導都市化的西部,這種經由三方(公部門、設計單位、人民)配合的設計手法有辦法複製嗎?
回到西部
都市空間固然從來不是處於穩固的狀態,但當今西部各地方希冀透過土地炒作所發起的發財夢,是否終究形成「泡沫」?當上從都市計畫,下至開發商無不敞開雙臂擁抱「開發」價值的狀況下,西部的建築師只能作權力的禁臠,無法發聲。建築專業容易陷入無止盡地創造「迪士尼式」的設計,而無法與真實生活接軌,最後,都市重要空間被迫迎接著國外大師,只剩下抬升週邊地產價值功用。
2015年12月18日,等了23年的《國土計畫法》終於在立法院休會前三讀通過,對於島上日益失衡的城鄉發展及土地的浮濫開發,總算跨出了一步,政府及專業者能否適時地予以回應尚待觀察。
一個東部的故事告訴了我們生活的另一種可能性,告訴我們生活其實可以不用這麼複雜。但當我作上客運準備離開宜蘭的路上,看著田間一棟棟的新建別墅。我想,東部和西部其實都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需要努力了。
宜蘭的農舍地景(圖片來源:台灣TB新聞網)
頁首照片來源:FLICKR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徐鉦儒
建築系畢業,喜歡胡思亂想。
世外桃源可不是靠單一位建築師就能”設計”/”型塑”/”實踐”/”協助擺脫殖民”吧,當成在作模型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