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譯/整理:曾威舜 職能治療師 編一點點:Christine Lee
附圖:遊戲的力量(Playground Ideas 推薦)
美國 NBC 晨間新聞節目「今日秀」最近發現,加州有23個小學減少了30分鐘的自由時間,有些小學甚至是直接刪除休息時間。學校管理者如校長,把這歸咎於考試和越來越多對學校成績要求的外部壓力。但是,有部分家長其實並不開心 — 遊戲時間怎麼能換成額外考試預備時間!
枯燥環境、填鴨教育和擁擠校園,造成早期遊戲刺激缺乏,會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
有一篇研究可以支持這位家長的論點,表示「孩子真正需要的是遊戲」。若孩子擁有足夠的早期遊戲經驗,他們在學校可以表現得更好,並成長為更有能力的大人。但以神經生理學論點來看,到底孩子在玩旋轉木馬時,大腦中發生什麼事,讓我們得到這個結論?從橘郡案例可以發現更多有趣的問題 — 如果孩子並沒有每天遊戲,對於大腦到底會有什麼影響?
這是個非常有趣的問題,很明顯的,我們並無法剝奪孩子的遊戲行為,也無法拿孩子的大腦來看「到底發生什麼事」。幸運的是,我們並非唯一會進行遊戲的物種,動物也會玩耍遊戲,所以我們可以從研究動物遊戲行為中學習。那麼,到現在為止我們到底學到什麼了呢?
同時具備生物心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身份的 Jaak Panksepp,用相關的科學結果來陳述遊戲行為,例如:老鼠喜歡的娛樂,是類似摔角。Panksepp大多的工作時間,都是在和齧齒類動物玩遊戲,他發現到當老鼠發出人類無法辨識的高頻率聲音,就是老鼠感到快樂的時候。也就是說,老鼠也會笑。當牠們在扭打遊戲時,發出笑聲若數值化,可達50千赫茲 (一般交流電的 1000 倍)。
其中 Pankseoo 最知名的發現,就是當老鼠在遊戲時,會驅動大腦的深層,這也和求生技巧非常有關。在另一篇研究中,他把大腦前額葉被切除的幼鼠,放在設置有「鬆散素材」的圍欄中,開始觀察會發生什麼事。理論上,掌管老鼠的高階思考能力及社交能力的區域已經消失,可是這些老鼠卻有如大腦前額葉沒被切除一樣地正常活動。因此,根據大腦構造,遊戲對於我們來說,就像是進食和睡眠一樣的重要。
進食和睡眠是維持生命的必須要素,無庸置疑,但為什麼同樣深藏在大腦主要且深層部位的「遊戲」,也能從內在驅動我們的生命?
孩子需要靠各式各樣的遊戲,讓自己茁壯成長
根據生物進化論,動物玩遊戲卻又有一點不合理。當幼獅如打鬧般把牠的手足壓在地上,或小象在泥漿坑滑行遊戲,這都是需要消耗熱量的,照理來說這些能量本來是為了能讓個體成長,所以遊戲得越多對生物存活反而越危險。然而,進化論會系統性的淘汰任何限制動物生存的行為,保留維持生命目的的行為。所以當遊戲行為的驅動已深植大腦,遊戲的結果就會影響個體行為,例如大腦會有更熟練、更高階的思考能力。
加拿大研究學者 Sergio Pellis 對於遊戲機會被剝奪的影響,也做了相關研究。他將一群老鼠隔離,沒有任何通道可以接觸其他老鼠,也沒有和其他老鼠遊戲的機會,用來和「擁有同儕遊戲童年」的另一群老鼠做比較。當 Pellis 切開那些被剝奪遊戲機會的老鼠大腦,發現比起擁有遊戲機會的老鼠,前者大腦前端 (前額葉,負責高階認知思考能力) 是相對地不成熟的。
早期遊戲刺激的缺乏,會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請看有刺激的腦和沒刺激的腦的對照)
代表「越有豐富的遊戲經驗,越可改變大腦前額葉的神經元連結」,若「沒有遊戲的經驗,那些神經元並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大腦的前額葉掌管非常多的功能,包括決策能力、計畫能力、問題解決、推理、社交和情緒發展,這都和個體的生存有關係。
Pellis 的理論支持了1960年代Harry Harlow對於動物遊戲行為的研究,Harlow和他學生發現,比起其他一般猴子,被飼養且沒有和同儕遊戲經驗的猴子,在情緒和社交技巧上顯得較不成熟。當接觸到新環境或同儕時,這些猴子反而會顯得過於害怕或有攻擊行為。
研究顯示,個人一生成功的致勝技巧是從遊戲中習得,而非被教導的 (如社交、自治、解決問題和創意)
若動物被飼養在提供大量遊戲經驗的環境中,牠們是順利成長的。Panksepp 解釋,「遊戲的功能,能幫助塑造利於社交行為的大腦,所謂的社交大腦,就是個體知道如何選擇正向的互動技巧」。並提到,對動物來說,遊戲是一種在社會階層中適應的方法,以及尋求伴侶和避免被族群排擠的必要知識。也就是說,社交技巧對於個體的生存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回歸到原本探討的問題。當孩子並沒有每天進行遊戲時,他們的大腦到底會發生什麼事?根據動物遊戲行為的相關科學研究,我們可以睿智的發現,潛藏其中的風險,是包括影響孩子社交技巧和他們的高階認知處理能力等的。
社會若對幼齡兒童的遊戲投入資本,整個國家公民將獲得將近八倍回饋
* 整理自原文 What’s happening inside your kid’s brain while they play? These rat craniums give us clues.(作者 Elizabeth Moreno)
* 《Playground Ideas》是一個非營利組織,使用當地素材、工具、人力,努力讓每個人、環境都能接觸或建立一個充滿刺激的遊戲空間。
職能治療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碩士。
喜歡攝影,參與創意活動與遊戲設計。身為一個醫療人員,在全民健康促進,兒童遊戲空間,無障礙友善環境,健康城市營造,親子互動賦權等領域持續努力中。
我們希望能凝聚更多人關心兒童遊戲權及表意參與權,兒童公共遊戲空間設計不該再塑化、罐頭化、品質劣化與低能化,大小公民和設計師、廠商、學界及公部門協力合作,一起要求並協助相關單位更完善規劃公共空間,親子友善基礎建設,逐步迎向兒童友善城市。
在〈如果孩子不能每天玩,對大腦會有什麼負面影響?〉中有 2 則留言
翻譯得很清楚,字句也能確實反映原作者的意思。
翻譯達意、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