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流:李沂霖
如果把在地經濟比喻為一個口袋,那麼在地經濟就像一個「有漏洞」的口袋,錢財入袋後馬上又被花在城鎮以外的商店,在外部市場流通 ,口袋中的錢就消失了,這就是法定貨幣的本質。「社區貨幣」則是一種新型態的貨幣,不會從口袋中掉出,而是能留在社區中循環,使得「肥水不落外人田」,將財富保留在當地社區。
在全球化的影響下,各國透過貿易、投資、與人員的密切往來,已形成休戚與共、福禍同當的緊密關係,當全球經濟出現問題、發生危機時,地方經濟便會與之連動,連帶遭受衝擊。
回顧 2008 年的金融海嘯,這場滔天巨浪雖源自於美國,最後卻波及全球。以台灣為例,經濟成長大部分依靠出口至已開發國家,故當身為全球經濟龍頭的美國經濟衰退、消費力下降時,也嚴重影響台灣進出口貿易,出口總值創下 7 年來最大的減幅紀錄。同時,當出口衰退,更進而導致工廠倒閉和企業裁員,如台灣電子業曾在 2008 至 2009 年期間大幅裁員、放無薪假,金融危機橫掃全球,無一倖免。
(2008 年的金融海嘯雖源自於美國,最後卻波及全球。來源:Chris Li on Unsplash)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1970 至 2010 年全世界一共發生了 425 次系統性危機,與 208 次的貨幣危機,危機發生的頻率遠超出我們想像,我們需要一套獨立於全球財富網絡之外的在地貨幣系統,保護地方市場免於遭受全球經濟衝擊。
日本思想家柄谷行人表示,「如果通用貨幣和地方貨幣可以並行的話,就好像為金融體系買了保險一樣,即使世界金融垮台,至少地方還撐得住。」
《找尋明天的答案》一書則提及,「我們已經打造了貨幣的全球單一化」,各國透過所創造的單一貨幣,就好比一座單一物種的冷杉林,假使有天某種疾病爆發,整座森林很容易就被吞噬殆盡;若森林中還有橡樹、樺樹等其他多元植物同時生長,不同物種間能抵抗外力的程度也不同,那麼這個生態系統將會具備更佳的恢復力——發行「社區貨幣」即是增添了單一貨幣制的多樣性,讓城市在面對經濟變動時,能有較良好的恢復力。
社區貨幣並非要取代法定貨幣,而是擔任補充貨幣的角色,屬於「互助型信用貨幣」,以社會信用為基礎,源於參與交易者的勞動付出,也因為沒有利息,人們取得社區貨幣的目的通常是直接換取相應的商品和服務,一般不會儲存起來,這也保證了社區貨幣良好的流動性。
以宏觀面而言,社區貨幣可以提升在地經濟的獨立性,使之擺脫資本主義的掌控,不易受全球景氣的牽連;以微觀面來看,社區貨幣則能促進個人各盡其能、各取所需,讓許多在主流機制中不被重視、沒有市場價值的小型勞務或商品,能在社區交易中產生價值,透過嶄新的交易模式,擺脫主流金錢遊戲中所隱藏的功利和剝削。
宏觀面:提升社區經濟獨立性,不易受全球景氣牽連——英國布里斯托磅、托特尼斯磅
當城市、鄉鎮或社區使用自行發行的社區貨幣來進行在地貨品或服務交易,並將社區貨幣的使用範圍限制於社區內,如此持有貨幣的居民自然會尋求在地消費,進而促進在地產業的發展,使財富「留在口袋之中」。
因此,無論這些貨幣在社區內如何流通,交易行為所產生的價值都將回饋到在地居民本身,一旦社區有了一定的金錢基礎,即可擴展在地經濟的多樣性,當居民的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所需都可以在社區內被滿足,自然就不需依賴外部市場交易,如此社區便不易受到全球景氣牽連,提升了地方經濟的恢復力。
根據《哇!原來這也是合作社:大不列顛COOP踏查報告》,英國布里斯托磅(Bristol Pound)共同創辦人 Chris 直言:「想擺脫被資本主義蠶食鯨吞的命運,要從自己的貨幣開始。」
英國布里斯托磅於 2012 年於布里斯托市正式發行,其核心宗旨是鼓勵居民持貨幣於在地消費、改善地方經濟,首要目標即為支持在地、非連鎖的獨立商家,以維持地方經濟的多樣性。由於布里斯托磅僅限在市區中使用,便能「鎖定」地方商貿及其產生的收益,而不是任由地方經濟收益通過英鎊流入全國、全世界,進入國際金融貿易循環。
(英國布里斯托磅鼓勵居民持貨幣於在地消費,有助改善地方經濟,使財富「留在口袋之中」。來源:Bristol Pound)
「貨幣是一種促成對話的工具,當金錢流入在地店家,透過消費連結了在地人群和社區,這就是布里斯托磅的價值。」另一位創辦人 Graham 表示。
布里斯托磅除了紙幣,還推行了電子支付系統,方便現代人使用手機付費。發行後 3 個月內便獲得 300 間店家響應,根據官網統計,至今已有近 800 間商家參與,包含餐廳、服飾店、珠寶店、飯店、電影院、書店等等,越來越多在地商店及企業接受布里斯托磅,甚至連當地的市政稅、商業稅也接受布里斯托磅來支付;部分公司更提供以布里斯托幣支付薪資或分紅的選擇,而市長 George Ferguson 則乾脆將自己的薪資(5 萬 1 千英鎊)全數以布里斯托磅支領。
「布里斯托磅是一個真正流通的貨幣,目前已竭盡所能地涵蓋食衣住行各方面。」Graham 談到,「我們嘗試在食、衣、住、行上都找到對應的企業,鼓勵也方便大家使用布里斯托磅。」
現在所有布里斯托的居民都可以使用布里斯托磅,「我們掌控自己的錢,而非由金錢來掌控我們。」
(來源:BRISTOL POUND)
同樣在英國,早於布里斯托之前,另一個小鎮托特尼斯(TOTNES)在 2006 年發起「轉型城鎮」(Transition Town)運動,其中就包含了「托特尼斯磅」(Totnes Pound)的發行,為英國最早推行社區貨幣的地區。
托特尼斯推行轉型城鎮的契機,是因著氣候變遷與石油危機等衝擊,影響了當地的經濟、環境等居民生活要件,促使居民開始思考社區該如何提升地方恢復力、強化城市的韌性,才能禁得起環境衝擊的考驗,其中社區貨幣的推行,就是轉型運動中的重要策略之一。
當 2008 年國際石油價格飛漲、英鎊急遽貶值而導致英國許多城鎮蕭條與沒落,托特尼斯憑藉著社區貨幣的使用,將經濟效益留在城鎮中持續循環,保護了地方經濟的發展,避免讓社區淹沒在全球經濟洪流中,也使托特尼斯的居民能持續享有相對穩定的生活品質。
(托特尼斯為英國最早推行社區貨幣的地區。來源:TOTNES POUND)
微觀面:促進個人「各盡其能、各取所需」——美國綺色佳小時券、墨西哥 Tláloc
對整個社區而言,社區貨幣畫出有別於主流經濟的藍圖,跳脫資本主義的框架,為在地經濟鎖住財富並發展經濟多樣性;對個人而言,社區貨幣的價值則在於讓以往難以進入主流市場的交易得到實現。
例如受條件限制、在社會中找不到合適職業而賦閒在家、生活困難的人,便有機會透過社區貨幣成為「產消合一者」(Prosumer,結合 Consumer 及 Producer),靠自己的雙手或智慧創造價值,並因此擁有消費資格——意即每個人都有機會以才能換才能、以服務換服務,實現經濟互助,滿足「各盡其能、各取所需」之可能,同時也能促進閒置勞動力的運用。
以美國紐約州首創的社區貨幣「綺色佳小時券」(HOUR)為例,1980 年代,綺色佳小鎮受到經濟衰退的衝擊,在 1991 年決定創立他們自己的貨幣,以幫助那些經濟出現問題的人。綺色佳的社區貨幣以「HOUR」命名,目的在於提醒人們錢財來自於他人所付出的時間、技能及體力,回歸勞動價值的核心。
舉例來說,若有人因加班而請隔壁退休的鄰居幫忙接小孩下課,對方花了 3 個小時提供服務,將可收到 3 單位的綺色佳小時券,並能拿著這些小時券在社區內購買晚餐、或是請其他鄰居幫忙修水管。這樣一來,綺色佳小時券的交易不僅能促使閒置的人力得到充分利用,也能讓貨幣的價值回饋到需要幫助的人身上。
綺色佳所處的湯普金斯縣(Tompkins County)平均時薪為 10 美元,因此綺色佳小時券的設定為:一單位的小時券 = 工作時間一小時 = 10 元美金,此舉保障了當地勞動力的最低報酬——以當地的有機農夫薪資為例,工作一小時便能得到一單位的小時券,也就是 10 元美金,高於許多地區的農民報酬。不過綺色佳小時券雖然為最低時薪設定了「下限」,但並無設定「上限」,因此同樣付出一個小時,牙醫、律師等原本就高於平均薪資的工作,還是保有索取更多小時券的彈性。
(美國紐約州首創的社區貨幣綺色佳小時券。來源:Ithaca HOURS)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有能力提供才能或物品交易,在正規的貨幣世界,這樣的人即會遭受市場機制淘汰,而在墨西哥,一個名為「Tláloc」的組織發行同名的社區貨幣 Tláloc,則十分重視每個人的價值,旨在幫助每個會員皆有交易的機會。
Tláloc 採會員制的方式,以便確實掌握每位參與者的交易訊息,並從中給予最好的協助。他們每個月固定舉辦聚會,也會帶著會員去參與其他組織的會議,擴大人與人接觸、交流的機會,挖掘彼此的長處,進而增加交易的可能。
在使用 Tláloc 時,則依生產者的原料取得方式而有彈性支付的空間,例如生產有機起司的老闆在現實生活中仍需使用墨西哥的法定貨幣(披索)購買生產原料,在估算下,他只能接受 5% 的社區貨幣作為交易媒介;但像按摩師傅的生產工具是自己的雙手,不需購買生產原料,則可接受 100% 的 Tláloc 作為服務交易。
綜上所述,推行社區貨幣的目的並非使沒錢的人得到錢,而是透過新的交易方式替使用者排除生產或交易的困難,重新連結人與人之間的互助互惠精神,進而跳脫金錢遊戲中的功利與剝削,回歸以人為本的價值。
如此一來,當世界經濟崩盤時,由個人乃至社區都能具有良好的容受力與恢復力,由下而上達到整個社區甚至城市的韌性。
社區貨幣永續推行關鍵:居民的支持、規模化與多樣性
不只國際上興起使用社區貨幣的風潮,在台灣新店半山腰上,花園新城也曾推行過社區貨幣,是台灣社區貨幣的先驅。發起者賴吉仁夫妻與江慧儀夫婦,號召社區居民共同成立「花錢幫」,以互助的精神出發,讓提供服務者拿到社區貨幣「花幣」作為回饋,在下一次需要幫忙時也能利用花幣請他人協助。
「社區貨幣的特色是,就算沒有新台幣,但只要願意付出時間、提供服務,還是可以獲得報酬,取得生活的能力,有了社區貨幣, 就可以在社區中跟別人交換其他的服務,如果完全靠新台幣,一旦沒有工作,就沒有消費的能力。」
江慧儀清楚地描繪推行社區貨幣的理想及抱負,「並非要讓每個人都脫離主流經濟,而是提供他們另一個選擇。」雖然之後花幣因發起人搬離社區而中止,江慧儀仍十分肯定社區貨幣的益處,更在新的社區中醞釀著下一波社區貨幣的推行。
(江慧儀描繪推行社區貨幣的理想:「並非要讓每個人都脫離主流經濟,而是提供他們另一個選擇。」來源:花錢・幫 Community Currency)
回顧花錢幫的經驗,江慧儀歸納出社區貨幣運作的兩大要點:首先,需要「一群人數足夠且深感興趣的人」,讓社區貨幣成為共識,靠大家的力量維繫;再來就是要有「多樣化的參與者」。江慧儀說明,當初在花園新城,社區內都是文教工作者居多,同質性很高,「但是生活的需求是柴米油鹽醬醋茶,比如說修補衣服、洗水塔、倒垃圾等等,很多需求無法在社區中被滿足,導致交易的選擇自然就比較少、媒合度較低。」
社區貨幣要穩定運作,居民的參與、規模化和多樣性缺一不可,例如英國的布里斯托磅即是以城市為層級來發展,且積極擴展在地商業的多樣性。
布里斯托磅推行者之一的西雅蘭・夢秋(Ciaran Mundy)表示,「為了讓它有效運作,我們必須設定一個規模夠大的層級,並讓所有我們生活所需的商品與服務能夠被涵蓋進來:食物、電器、交通…也必須要有一群互相信任並且信念相同的人們參與其中。」
雖然各國發起的社區貨幣,因其所在地之文化、習慣的不同而存在運作模式的差異,但相同的是,在全球化的經濟體系下,社區貨幣與一般貨幣做出區隔,將財富與消費力留在社區,進而擴展社區經濟多樣性,最終提升在地經濟的獨立性;而對社區中的個體而言,社區貨幣也透過左鄰右舍的互助互惠,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各盡其能、各取所需,使社區在全球經濟衝擊之下仍有機會站穩腳步,不會覆沒其中。
核稿編輯:金靖恩
顧問諮詢:眼底城事
* 參考資料
- BRISTOL POUND(英國布里斯托磅官網)
- TOTNES POUND(英國托特尼斯磅官網)
- Transition Town Totnes(托特尼斯轉型城鎮官網)
- Ithaca HOURS(美國綺色佳小時券官網)
- 另一種生活的想像:社區貨幣(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 臭皮匠的另類經濟之旅—墨西哥、阿根廷的「人」與「貨幣」(林奎妙專文)
- 英國轉型城鎮系列(四)城鎮韌性專案之「在地貨幣」(低碳生活部落格)
- 《找尋明天的答案》(Cyril Dion 著,林詠心 譯,2017 年出版)
- 《哇!原來這也是合作社:大不列顛COOP踏查報告》(陳怡樺著,2017 年出版)
社企流的使命是要推廣、連結並支持社會創業(Social Entrepreneurship),成為打造美好世界的行動引擎。我們透過三種角色來達成使命:線上網站彙整社會創新與社會企業相關資訊、教育活動促進實體交流與資源串連、培育計畫支持社會創業行動者跨出步伐。期望每個人都可以透過知識、交流、與行動的累積,用創新思維和興業精神創造社會正向改變。
社企流 facebbok:https://www.facebook.com/seinsights/
社企流的使命是要推廣、連結並支持社會創業(Social Entrepreneurship),成為打造美好世界的行動引擎。我們透過三種角色來達成使命:線上網站彙整社會創新與社會企業相關資訊、教育活動促進實體交流與資源串連、培育計畫支持社會創業行動者跨出步伐。期望每個人都可以透過知識、交流、與行動的累積,用創新思維和興業精神創造社會正向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