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城事

eyes on place



一起坐在北車的黑色地板:廣場芭蕾與空間節奏觀察

文: 昱儀、P. LU


在舊城看似沒有秩序當中,不論何處舊城總是運行得非常成功,其實是一種維持街道安全與城市自由的神奇秩序,它是一種複雜的秩序,它的本質是人行道的使用帶來不間斷的眼睛注視所形成的一種錯綜複雜。這個秩序是由運動和改變所構成的。雖然它是生命,不是藝術,但是我們可以想像它是一種像舞蹈般的城市藝術形式——不是那種每個人動作整齊劃一的那種舞蹈,而是一種很複雜的芭蕾。個別的舞者與整個舞群各有自己不一樣的部分,彼此奇妙的相互強化,構成一個有秩序的整體。一個好的城市,不同的人行道上演著不同的舞碼,同一條人行道即使重複相同的舞碼,每次也有不同的即興演出。




                                                                                                                                                                                                                                                                                                珍・雅各 –
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美國都市街道生活的啓發 (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                                                                                                                                                 [P.66]

從珍・雅各的街道芭蕾(street ballet)出發,來談談城市裡的大廣場吧。在這裏,我們先界定空間元素,再分享我們對空間節奏的觀察。

局部團

空間是需要被定義的,大廣場亦然。廣場的周圍通常都會有建築物或圍牆的設立,形成一個局部團合,像是有界限圍住的空間(#106戶外正空間)。場地中心沒有景物的大廣場可能會讓人感到蕭條(#126 空間中心有景物),為了避免這樣,廣場設計者通常會強調四周的邊界(無論是樹,圍牆,土坡或小溪流),並在中心放上一些紀念碑,聖誕樹和噴泉等設施物。這樣的設計除了創造空間視覺上的重心,同時也界定了大廣場裡面的各種小分區(sub-zones)。

人偏好在「有靠背」的地方駐留,廣場邊緣和中心的這些設定,有助於創造出一個讓人感到舒適,可以倚靠並感到安心的場域,鼓勵更多人們在此聚集、溝通,並產生出更多的活動。

#106 戶外正空間

負空間為建築物蓋完後剩餘形狀不規則、不成形的空間;正空間為戶外空間有明顯固定形狀。可以利用圍和程度和凸出程度來區分。
(圖左: 輔仁大學聖誕樹點燈、圖右:台北西門町)

特色:
–  連接空間內任兩點的線,完全處於內部空間,凸空間,正空間。
–  連接兩點的線,部分露在空間之外,非凸空間,非正空間。
–  正空間是圍合的,像有界限。
–  負空間無法弄清邊界,且形狀是不凸出的。
–   正空間是舒服可利用的。
–   成功的廣場是局部圍和的,與周圍街道相互開放、溝通。

#126 空間中心有景物

沒有中心的公共場所很可能是空蕩蕩的,人們會需要樹木、紀念碑、座椅或噴泉等等,一個能保護背後的地方,使人感到安全感。
(圖左: 台中太魯閣新時代廣場的聖誕樹 、圖右上: 台中草悟廣場gogoro快閃活動 、圖右下: 嘉義檜意森活村的廣場地標 )

川流不息

生活總離不開食物,大廣場的周圍如果有食物 – 高級餐廳,酒吧,咖啡店,手搖店,香腸伯和把哺(芋頭冰),都可以讓這裡變得更活絡且熱鬧,也創造了動(穿越的人群)與靜(駐留用餐休息)之間的空間節奏。台北車站的大廳就是一個很有趣的代表,等車的時候順手買了蛋糕和飲料,找不到廁所的時候不小心滑了一副耳環,牆角邊有一對情侶在鬧彆扭,還有一個媽媽在找小孩,旁邊接著一群高中女生戴著耳機忘情開唱……。人們因各種原因在這裡穿梭並停留(#124 袋形活動場地),讓這裡變得生氣勃勃。

#124 袋形活動場地

廣場的生氣是在場地邊緣自然形成的,邊緣不弄好,空間絕無生氣;人們通常沿公共空間的邊沿走去,不會在開闊地停留,邊緣無法提供人自然逗留的場所,此空間會變成路過的地方,非可停留的地方。所以廣場周圍應有袋狀活動場所,如商店、小攤、座椅、展覽、欄杆、庭院、花園、閱報欄等等。
(圖:台北車站)

舉辦廟會時的廣場也很值得觀察,這些平常老爺爺下棋聊天,小孩子奔跑嬉戲的廟埕,在特別的時間擠滿了人,在這個時候,廣場的主體不再是居民,而是四面八方,因特定主題而湧入的人群(#123 行人密度)。

#123 行人密度

每人擁有150平方英呎面積時,這個區域是生動活潑的;每人擁有多於500平方英呎面積時,區域則會感到死氣沉沉。
(上圖: 台南關廟山西宮、下圖: 彰化鹿港天后宮 )

特色:
–  可以用來確認公共行政區,廣場、室內街道、商業街、散步場所的形狀。
–  粗估在任何時刻,一個空間「在典型情況下」(通常)使用人數有多少。
–  公共廣場、庭院、步行街、任何人群聚集處,估算在任一時刻該地的平均人數(P),地方面積為150P-300P平方英尺。

階梯和舞台

大廣場是藝術表演的好地方,如果能加上頂蓬和階梯的設計,就能更好地吸引人潮聚集與停留(#63 街頭舞會)。人們總是喜歡在高處居高臨下,清楚地觀看到場中的表演,並且在低處能方便移動。這樣的廣場,能讓人更融入現場的氣氛,成為場中活動的一份子(#125 能坐的台階)。

#63 街頭舞

每人擁有150平方英呎面積時,這個區域是生動活潑的;每人擁有多於500平方英呎面積時,區域則會感到死氣沉沉。

#125 能坐的台階

高出的地方須同時易於接近人,並且接近通行小路旁,從下面可以直接走上來,為略高且易接近的公共場所。

(上圖: 台東卡拉魯然部落 、中圖: 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下圖: 台北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 )

喜歡水

大廣場中常看到的噴泉,除了界定廣場中心之外,這樣的設計常常為繁忙的城市生活中增添一種自然的氣息。生活周遭有水(特別是可以嬉戲的水#68 相互溝通的遊戲場所)總是讓人感到放鬆和自在,都市裡有越來越多的廣場加上了以水作為元素的設計,這樣的空間由於提供了人們在水中嬉戲的空間,總能吸引人潮聚集與停留。此外,水在廣場上的出現,也能降低當地氣溫,減少人們生活在燥熱環境中的窒息感(#64 水池和小溪)。

#64 水池和小溪

自古小溪就易成為鄰里邊界,考慮到孩子們需要的池塘和水池,應依當地蓄水池系統分布狀況,把水引入周圍環境,如游泳池、人工/天然水池、集雨型小河、噴泉、瀑布、小溪、花園水池、水庫等等。
(圖: 台中新光三越前噴水小廣場 )

#68 相互溝通的遊戲場所

兒童需要其他兒童的程度遠大於他們各自的母親,如果兒童幾乎相互不接觸,度過孤獨的幼年時期,未來可能患有精神病,因此將公共用地設在64戶住家的範圍內,並有一片狹長的、不橫穿公路的土地把它們連接起來。
(圖: 彰化火車站站前廣場 )

活動中心和小路

區域中的道路相互交會,通常在重要小路的交叉路口會形成一個集中點(#30 活動中心),小路必需盡可能地通過這個點,點才能發揮出其中心作用,中心的位置才能漸漸形成廣場,這些地方通常擁有觀看他人與被他人觀看的性質,是一處具有共同價值觀的人彼此接觸相處的地方(#31 散步場所),以剛才舉辦完的青年會慶典為例,參加的人需要先通過這條「送禮」的小路,才能進到舉辦重要慶典的空地廣場。

作為活動中心的廣場通常有簡單的遮蔭,並且是開放的,容易進入的,有座椅的,來鼓勵更多人參與活動,以以剛才舉辦完的小米收穫祭為例,活動中心裡所舉辦的籃球比賽,除了滿足競技的需要,也吸引他人駐足,或技癢下場一拼為快(#72 地方性運動場所)。

# 30 活動中心

次要行人道匯於主要行人道,主要行人道匯於廣場,星狀中心形成活動中心,須考慮小路、社區設施與廣場之間的關係,為了達到集中活動,廣場要「小」,約45*60英呎。活動中心均勻分布在整個社區,每一住宅或工作場所離中心不超過幾百碼。

#31 散步場所

公共大道或散步的地方,有助於範圍內活動中心的形成,常為街頭演出場所,舉辦市集或樂隊演出,讓共同生活方式的人聚在一起,相互交往,使社區更加穩固,須保持散步場所長度內所必需的行人密度,一次10分鐘的步行所經路程達1500英呎左右,沒有一個散步點會離活動中心150英呎遠,不能離熱鬧太遠。

#72 地方性運動場所

分散型運動場地,使運動成為路人一睹為快的表演,並吸引他們加入,此地通 常為非營利中心且獲得使用者支持,為可識別簡易建築,開放的、容易進入的空間,且設有不同運動室或淋浴室,空間向路人與街道敞開,提供人們止步觀賞處,如戶外設座點、可坐矮牆。

(上圖至下圖: 台東新興村:送禮小路、台東嘉蘭村、 台東新興村:活動廣場、 台東嘉蘭村活動中心)

結語:大廣場的空間節奏

日日繁忙的北車,週末遛小孩的自由廣場,歲末年節湧進人潮的慶典,大廣場在不同的時間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或快或慢,或輕或重,空間的節奏可以是每天持續上演的芭蕾,可以是週末綻放的街舞,也可以是一場街頭遊行。

Ref. 珍・雅各(Jane Jacob)。 2007。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美國都市街道生活的啓發 (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avatar

昱儀

目前就讀彰師大地理系,喜歡到處吃,騎車,親近大自然,體驗當地生活。
avatar

P. Lu

台大地理系,成大建築所,Lund University與TUDelft校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系菜鳥老師一枚。擅長氣候變遷,韌性城市發展與國際比較研究。相信有愛有溫度就可以一直走下去。

目前就讀彰師大地理系,喜歡到處吃,騎車,親近大自然,體驗當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