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每個人心中的小孩—「森林小泰山」開啟孩子們在國家森林遊樂區內的遊戲想像

文:吳欣瑾、康家禎 Jane Kang、蘇琴 Jin Su
圖:屏東林區管理處
編輯:YuLi

每一年的兒童節,重視兒童福利的林務局都會提供12歲以下兒童免費入園的優惠。我們一直在思考,除了免費入園,還可以帶給國家的未來—兒童什麼?

2020年兒童節,我們送給了兒童免費限額的攀樹體驗活動,讓兒童挑戰用自身的力量攀上大樹的肩上,享受由樹上看出去的風景,受到了熱烈的回響與反饋。

2021年,有鑑於資訊爆炸的世代,許多孩子物質生活雖富足,精神與靈性卻是貧乏的,就像理查.洛年所著的:「失去山林的孩子:拯救大自然缺失症的兒童」一樣,我們希望有更多的親子來接觸大自然,用自然療癒心靈。

所以今年,我們想來點不一樣的。念頭的發想來自於一位大女孩,想在家裡的後院,為自己2歲多的小女孩親手蓋一座遊戲場,加上一位在森林裡工作的大男孩,想打造在森林裡像小泰山穿梭樹林間的夢,工作任務都在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的我們,順理成章地,便將這裡成為實現夢想的基地。除了往年攀樹活動外,我們加入了「自然遊戲」的概念,及冒險的元素—「飛天溜索」。希望打造一個森林遊戲場,不只是為了小孩,也想撫慰每個大人未實現的孩子夢。

取材於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現地,自然遊戲打開五感知覺

「森林小泰山」是由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主辦的系列活動,活動所在的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以下簡稱「雙流」)位屬恆春半島,具有熱帶季風林的林相特色,園區有森林、溪流、瀑布及紀錄有陸域脊椎22目60科149種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是森林資源的寶庫。

森林小泰山的主活動場地在園區一處名為「森林教室」舉辦,位於遊樂區最熱門步道—瀑布步道的中點,鄰近遊客最喜愛親水的涉水區,是重要的休憩節點,並設有廁所及飲水設備,在遊樂區的經營管理計畫書內,它的定位是發展探索體驗的基地。

從停車場到活動場地需要步行一公里,在這之間並沒有設置太多的動線去限制大家行走的區域,而是以「有趣的指標」的引導大家到活動地點,以「園區動植物」為主題的作品說明牌,讓大家能認識這座森林的生物。

活動善用了雙流的場域資源—森林、大樹、溪流、土壤,在空間規劃上,以現地的樹林、石頭、草地打造出迴圈式的自然遊戲場域及微市集,施作工法上則遵循著以下原則:

  • 自然循環材料來自於:
    1. 森林中的疏伐木及強勢雜木定期移除。
    2. 不選擇永久性材料,認知木材的生命衰退期。
  • 友善大地的工法則是:
    1. 避免大型機具開挖土表。  
    2. 盡可能避免在樹木表面釘鑿鑽孔。

在自然遊戲場的物件設計上,採用園區天然疏伐木由木工師傅加工成平衡蹺蹺板、放射平衡木,輔以工作坊型式讓親子共同創作鳥巢聚落及樹屋,讓大小朋友打開五感知覺,接觸未經工廠加工非筆直的木頭生命力,碰觸樹皮、樹結、枝幹的自然姿態,提供給孩子們體驗不同於都市的美學與遊戲經驗。

活動地圖
什麼是自然遊戲?
是仿自然環境,接觸鬆散素材、有樹枝、樹幹、泥巴、樹木可爬、樹叢可躲及大石頭。小孩能把東西自己搬來搬去,沒有遊戲規則,可以自造遊戲環境,把自己和同伴弄髒、習得評估風險、創新和發揮創意。(李玉華/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2019)

延伸閱讀—眼底城事2020年8月主題《自然遊戲空間》系列文章

多面向的活動設計,加深對自然的歸屬認同感

為什麼要設置森林遊樂區?除了森林生態保育、提供遊客從事生態旅遊、休閒育樂、自然體驗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環境教育。以往園區僅是單純提供國家森林志工導覽解說、設置解說牌,讓民眾登山健行自導式地認識森林,以及提供體驗型活動,如夜間生態觀察、攀樹體驗等。

森林小泰山則是以公眾參與的型式,讓親子參與自然遊戲場的木工施作,活動前的山神祈禱儀式讓人與土地從心連結,施作過程也成為合作遊戲的一部份,培養觀察力、反應力及判斷力,最後,共同完成的遊戲場加深學員對雙流場域的歸屬認同感,一起學習和認識每個遊戲方法,傳遞自然遊戲的理念,親身體會森林的美好與價值。而經過活動場地的人,也發現原來在森林裡也可以體驗更多面向的活動,可以攀樹、蓋樹屋、走平衡木、玩攀網等,引發了更多人對於森林內活動的想像。

系列活動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邀請大人小孩一起打造森林遊戲場的遊戲角落(以做為四月份兒童節體驗遊戲):在2021年三月,舉辦了四場工作坊,分別是一場鳥巢工作坊、三場樹屋工作坊。第二階段,則是在四月的週末與兒童連假期間,籌辦森林市集與野餐活動,以及讓大人小孩都可以一起來玩自然遊戲場。

  • 3月工作坊時間:
    • 03/06 鳥巢工作坊:認識森林資源與原始木材的特性
    • 03/13 樹屋工作坊1:基礎結構-共同立支柱及結構搭建
    • 03/14 樹屋工作坊2:樹屋組構-切鑿樓梯與大小平台製作
    • 03/20 樹屋工作坊3:樹屋佈置-欄杆、屋頂與鞦韆製作
  • 4月連假開放自然遊戲:
    • 04/02-04/05 森林市集、野餐  
    • 04/02-04/18免費自然遊戲場
    • 04/02-04/05 04/10-04/11 04/17-18 |期間限定|攀樹及飛天溜索體驗(收費型)

公私協力,辦一場育樂所有人的活動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說:當你真心渴望某件事時,全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森林小泰山是由核心四人成員組成,再加上國家森林志工、攀樹隊、資深木工師傅及其他後援人力,才能成就此活動。

四個核心成員分別是二位公務員,屏東林區管理處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的承辦及場域經營組副理、空間設計師及視覺設計四人組成的團隊,成員們都喜歡大自然及冒險活動,其中二位成員各自有一個1歲多及2歲的女兒,在執行活動的期間也會帶著孩子,希望讓孩子跟著父母一起工作,耳濡目染地親近大自然。

彼此間的溝通很扁平,幾乎像朋友一樣討論所有的想法和概念,願意創新嘗試和尋找外部的合作機會,透過公、私部門之間合作、協力與信任,遇到困難也能一同去克服及體諒。

上圖:核心四人小組—左1空間設計師-蘇琴,左2場域經營組副理,右2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的承辦,右1視覺設計師-康家禎;下圖:強大的後援-國家森林志工及攀樹隊
(蘇珊日常 攝)

活動策劃和執行上,公務部門提供了很大的資源,舉凡事前的園區疏伐木材備料、場地整理、活動執行期間的人力支應、活動後的環境與設施維護… 等等,都是沒有列入這次支出經費當中的無形成本。

當中也遭遇到一些受挫的情況,在兒童節連續假期開始前,屏東林管處曾廣發邀請函請記者來協助推廣,但很糗且洩氣的是,當天一位記者媒體都沒有!最後我們決定自己拍攝影片、自己宣傳,用活動的品質來吸引我們的客群。而在規劃森林市集時,由於活動日期適逢連假,大多的攤商還是傾向前往市區且人潮眾多的地方,最後不如預期地只邀到9個攤商。

和以往辦活動最大的不同是,以前都是為了育樂遊客,這一次不一樣,我們讓每一個來支援活動的人,包含園區的工作人員、國家森林志工、屏東縣政府醫護站護理人員,都可以親身來玩一次!連主辦人自己2歲的女兒也主動說要玩飛天溜索,成了活動中年紀最小的參與者。

自然遊戲中學習風險評估與承擔

森林小泰山有一個重要的核心價值:便是希望父母能以陪伴的方式讓孩子學習判斷自然遊戲中的風險與承擔,培養冒險犯難的精神,而不是將安全與風險的責任全交給政府。因此此次活動也特別訂立「自然遊戲公約」,希望大人小孩都可以學習和認知遊戲的風險評估,為自己的遊憩行為負責。

在設施的安全性上,雖然森林小泰山的自然遊戲場是非常態性的活動,尚不屬遊具性質,不須經過遊戲場法規的審查,但活動前後均由專業甲級木工師傅於定期檢視;而更具冒險性的攀樹及溜索設施,其繩結系統都是透過丙級攀樹教練一而再、再而三反覆確認。另外,森林遊樂區也有為入園遊客投保公共意外責任險支應。

我們曾討論過是否要請大家在活動前,填寫風險確認書,但後來沒採用。最後向著這次的核心價值,活動期間,盡量宣傳注意活動安全以及學習風險評估,並函文請屏東縣政府在現場派駐醫護站;同時設置請大家評估遊戲風險的指標牌,提醒大家不同遊戲的遊戲方式以及注意遊戲安全。儘管做了這麼多的確保措施,活動執行期間,我們還是懸著一個心,還好過程中沒有遊客受傷,最多只有攀樹體驗者手指有破皮的情況。

孩子執行力雖有限,但創造力無限

參與鳥巢和樹屋工作坊的學員最讓我們感到驚喜,父母帶著開放的心態,讓小孩學習使用鋸子、鐵鎚和電鑽等各類工具,孩子們被授權使用生活中被禁止使用的工具,每個人都很興奮的拿起工具,學習正確使用方法,與其一味的禁止,不如教他們如何使用、以及受傷了該怎麼處理!

雖然孩子的執行能力有限,但創造力卻是無限的,當大人都忙於工作時,孩子利用當天所學,撿拾材料在一旁創作迷你版的樹屋及鳥巢,讓我們驚訝於孩子的學習能力、創造力與想像力。因此,我們決定在活動場地規劃了新增一區自由創作區,準備了銀合歡的樹枝、麻繩、剪刀、顏料、畫布等簡單的材料,提供親子自己玩。有時毋需預設太多的框架,我們需要準備的,是一些工具和方法、自然素材,接著就是放手讓他們去創造。

有許多親子是三月份曾經參加過工作坊的學員,特地在四月份又回來活動現場,看看當時創作的鳥巢及樹屋,大家像是久違的朋友一樣打招呼。活動設施也十分受到孩子的歡迎,森林小泰山的活動費用不是容易入手的價格,其中一位孩子玩了三、四趟還想再玩,甚至想掏出自己的零用錢,我們實在捨不得他花那麼多錢,最後決定免費讓他體驗。活動後,在我們於臉書粉絲頁上發布回顧的照片,也得到了許多正面的反饋,許多人都期待之後的續辦。

在森林中學習,和森林一起創作

這個計畫,超出我們預期之外的好玩。森林本身就是一個特殊和極豐富的資源,自然遊戲場的活動,除了認識各種不同自然材質和遊戲體驗,更是一個讓人在森林裡,特別「停下來」的一個理由。因為有這樣的活動,更可以在森林裡面耗上一整天,把森林教室當作一個中繼站和休憩站,在這裡玩上一天沒有問題,往上可以走走健行步道尋找秘境瀑布、往旁邊可以在淺溪裡捲起褲管找溪流裡的魚、溪畔的蝶。

在體驗活動中,有遇到來自台南特色公園聯盟的成員,他們諮詢主辦人員籌辦的過程和方式、以及遇到的問題,同時思考是否可以組織相關單位的力量,自立在社區打造類似的自然遊戲場。我們期待有更多的遊樂區,可以策劃類似活動,也期待相關的單位,可以在活動策劃上互助連結。

過程就是解答,在活動執行過程中,我們從參與者的回饋知道,未來要往哪裡走。如果未來還有森林小泰山2.0,我們希望:

有更多的公眾參與在活動企劃中,我們會假設一個框架,預想參與者會怎麼做,或希望參與者怎麼做。未來,希望能有更多的公眾參與,在過程中啟發對環境、土地的歸屬及認同感,更貼近的公眾需求,發揮森林的價值。

帶入更多的藝術創作大自然是最好的創作素材,將自然遊戲中帶入更多的美學、藝術創作的元素,如自然素材的編織、不同造型可攀爬的量體創造。最近台灣各縣市政府也開始盛行藝術季的活動,或許兒童的大地藝術季也可以考慮以自然遊戲為基底,再加上藝術創作去調味喔!


本文為2021年8月專題「教室外的在地學習」系列文章之一,由眼底城事與裏路合作策劃。

9年公務員資歷,現職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經營管理。喜歡大自然及探索新的事物,一直朝推動山林環境教育,打造寓環境於育樂適合親子共遊的優質場域努力。因為多了媽媽的身分,更關注兒童教養及遊戲權,並期許自己能善用公務的力量推動有意義活動,發揮森林遊樂的其他可能性,賦予森林新的價值與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