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級階段挑戰 + 身體素養:從遊戲培育運動,養成一生好健康

圖、文:李玉華 Christine Lee 【不只是遊戲Beyond Play-Making】

什麼是 分級階段挑戰(graduated challenge)?

五月專題【遊戲培育多元韌性 x 利益風險評估執行】這一個月,一直介紹去年夏天公告的新國際標準 ISO 4980:2023,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專有名詞,叫作分級階段挑戰(延伸閱讀:MONSTRUM 用創新為孩子設計韌性)。這個專有名詞背後的概念,就是明示了遊戲空間、運動場域和休閒活動中,空間或設施的使用者,有各種不同程度的身心能力,會需要不同層級的設計,或他們有不同的年齡階段、生命狀態或各種多元面向的使用情況,而有各種階段的使用需求。

從這些面向,進行利益風險評估(或英國 Common Threads 的 PARS 遊戲工作實踐課程稱「益處風險評估」)的評估工作執行人員,必須要認識到以上這一點。這樣的概念,同時也明示了要考慮到所有不同身心能力的兒童青少或更多人(分齡、適性、共融),同時也公開肯定不同身心能力的大家(包括身心障礙者、特殊教育者、多元神經發展等),都能夠從風險評估和分級挑戰中,各自獲得各自的益處。

分級階段挑戰就是挑戰層級從低到越來越高的遊戲空間設計、運動空間設計或是臨時使用空間的休閒活動設計等。

澳洲墨爾本皇家公園 Natural Play 自然遊戲場長短、高低不同溜滑和踏階,就是分級階段挑戰設計(照片:阿汀)

案例一:美國聖地牙哥太平洋高地牧場社區公園

太平洋高地牧場社區公園規劃了一連串不同挑戰層級的空間,從幼齡遊具區到挑戰遊具區、仿巨石攀岩區到跑酷設備區,體健設施,再接著真正跑酷場、滑板場和極限輪板賽道 (Pump Track),到足球或籃球的球類運動場等。最後,這些戶外空間都鄰近緊接著一個室內運動休憩中心。所有「分級階段挑戰」的遊戲、運動、休憩的多元選擇,都在社區內的相鄰區域。

幾年前,因為台中豐樂公園爭議的關係,我和幾位跑酷專家(如:摩猴跑酷廖宏偉教練等)討論的粗淺整理,希望台灣孩子不只是獲得了跑酷場,而是和其它已經普遍使用「分級階段挑戰」在遊戲或運動空間設計的國家一樣,從遊戲場就能使用這樣的設計。逐漸從幼小、從簡單就開始玩起,一路挑戰不同分齡和分級的階段設計,甚至在遊戲場或遊戲設備 (遊具) 裡,也加入跑酷功能元素,把最簡單到更挑戰的設施也單位化(或可以稱作「兒童類跑酷」)。有的放在遊戲場旁,有的漸進放在健身設施旁,並設計「零挑戰」到「高挑戰」的各種中間值,讓大家慢慢嘗試和認識,最後延伸到真正的跑酷場。

案例二:澳洲墨爾本皇家公園 Natural Play 自然遊戲場

澳洲墨爾本大名鼎鼎的皇家公園自由遊戲場,眼底城事曾有 Janelee Li 一文討論其景觀設計。2016 年到 2023 年這七年的時間,讓它長成了「真正的」自然遊戲場(見對照圖):

伴侶放手讓孩子自己去玩水,在我和 Cathey Kiss AM 討論時,幫我們拍下了一張側記照片(照片:阿狗)

而我在 2023 年 11 月帶著伴侶和孩子參訪時,正好遇見了當時負責這個案子的墨爾本市政府社區休憩規劃經理 Cathy Kiss AM 正在進行皇家公園新增改建的延伸案,在現場做使用者參與式調查。

Cathy Kiss AM 帶著我去看她引以為傲的分級階段挑戰設計,當場,也有一位帶著二個不同年紀孩子的帥哥爸爸聽到我們對話,來加入我們討論,以使用者的觀點,告訴我們身為一個親職照顧者,他多麼感激和讚賞有這樣分級階段挑戰的設計。

因為這造福了一個孩子的不同成長階段、更造福了一個二個孩子以上的家庭,或是一個社區中有不同成長階段的每一個孩子,不只是只想到幼兒家庭、還有學步兒、學齡學童、大齡兒童和青少的每一個家庭的多元組成。自己只有一個小幼兒的時候,還有點擔心其它年齡的孩子都在現場各種讓他膽戰心驚的玩法,但看到自己的孩子露出「哇~ 我也要像這樣!」表情時,他知道不同年齡的挑戰,給他的孩子多麼大的啟發和希望;有了第二個孩子時,他在第二個孩子臉上看到了同樣的神情,但更感動的是,在自己第一個孩子的眼中,看到的是更多的自信、驕傲,還有:「看!弟弟!你看!哥哥秀給你看~」

這樣的回饋,不只是給了政府工作人員 Cathy Kiss AM 一個在台灣參訪者一同知情見證的榮耀時刻,也給了我淚盈眶的靈光時刻(epiphany)。

Janelee Li 「Just Play! 2016澳洲最佳兒童遊戲場」文中,提到了澳洲上位計劃法的「國家體能活動建議(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Recommendations)」。其中希望孩子至少每天都需要在戶外曬兩個小時陽光(但是一定要戴上帽子、曝曬不要太多,以免得皮膚癌的機率增加),也列出了「澳洲兒童身體活動指南」:

0-5 歲兒童

  • 對於嬰兒(出生至一歲)的健康發展,鼓勵從出生起,就要體能活動 – 特別是在受監督的安全環境中,進行地板遊戲。
  • 幼兒(一到三歲)和學前教育者(三到五歲)每天應至少三個小時體能活動。

5-17 歲兒童青少

  • 五到十二歲的兒童和十三到十七歲的青少,每天應累積至少六十分鐘的中度至強烈的體能活動。
  • 兒童的體能活動,應包括各種有氧活動,包括一些劇烈的強度活動。
  • 每週至少三天,兒童應參與加強肌肉和骨骼的活動。
  • 為了獲得額外健康益處,兒童青少應該從事更多活動 – 每天多達數個小時。

結論:分級階段挑戰設計養成一生好健康

本文討論的這一個分級階段挑戰概念,其實也呼應新國際標準 ISO 4980: 2023 本身適用範圍的訂定,不只限縮在遊戲空間的遊戲設備,也包括了運動、休閒活動、運動休閒設施,因為兒童青少甚至所有人在各種公共空間都有可能遊戲、運動和休憩。

從照顧者鼓勵嬰幼兒就動起來,自主活動、自由遊戲、規則運動、體能鍛鍊、技巧訓練等各種非結構和結構的過程,隨著一個人年齡成長和累積體能、技巧級經驗,也會逐漸改變、保留、減少或增強等。

大家可以參考下方 Active for Life 倡議團體的宣導海報(左圖),人類從小培育起來的活躍身體活動,研究顯示,會帶來自信、尊嚴和快樂,40%的學業成績提升(動夠了才能靜下來、遊戲夠才能專注學習)、降低各類患疾(心臟疾病、癌症、中風和糖尿病)和 7%-8% 的年收入(以上來自阿斯彭研究所出版的《全民運動、一生遊戲的玩趣手冊:怎麼讓每一個孩子都玩起來》,右圖)。

所以,這一個新國際標準,怎麼能不討人喜歡?

它討論了分級階段挑戰,也討論了身體素養(physical literacy)孩子從小建立一輩子對「活躍身體活動(或叫體能活動、體力活動、健身活動)」的技巧、信心 和 喜愛,這麼愛孩子的一個新國際標準,陪著我們從遊戲培育運動,養成一生好健康


台灣「遊戲與童年」研究群社團版主。與各國作者合撰《City at Eye Level for Kids》、《反造再起:城市共生ING》、《公園遊戲力》及《45 Urban Ideas for Ukraine — and Every Other City in the World》等書。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教育研究所、英國倫敦政經學院 Urban95 兒童視角城市規劃領導課程證書。’14 年因成為阿皮和阿兜的媽媽,開始關注兒少權利議題。’18 年與眼底城事參訪倫敦出版專題報導,並開始擔任以下講者:’19 年兒童友善城市歐洲聯盟布里斯托大會、’20 年布里斯托自然歷史聯盟網路論壇、’21 年香港創不同學院 好玩大學網路課程、’22 年世界都市公園大會網路論壇 及東京澀谷世界鄰居日網路論壇、’23 年國際遊戲協會格拉斯哥全球大會五國平行對談 及 紐西蘭遊戲協會網路論壇。

成為媽媽前,曾是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英語教育顧問、醴瑠服務社企創意長、苦勞網義務編譯、英國樂施會書店志工和伊甸基金會活動義工。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