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城事

eyes on place



回歸在自然中遊戲:新加坡的PLAYGARDEN透過連結自然、打開感官、認識世界

文/圖:zining

自然何以重要?

新加坡已經達成了花園城市之夢,但它追求的不只是種樹與綠化而已,更開始關注人與自然、與整體環境和諧共處的關係,積極地恢復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環境,Biophilic Design(人類與自然天性親近的設計理念)是其後的重要概念。而Biophilic的概念,也實踐在近期的兒童遊戲空間上,為的是鼓勵孩子們多在戶外的自然環境中遊戲與學習,在經過設計的Biophilic Playgarden(自然遊戲花園)中,透過親近自然的互動,激發創造、想像與自我認識。

新加坡在2019上半年即開放了三個自然遊戲花園概念下的遊戲場,在大自然中遊戲,想像起來是一個很美好的畫面,但並不是直接將孩子放在大自然的環境中,就能說這是一個自然遊戲場,因為長期生活在城市環境中的我們、尤其是孩子,面對自然環境中野生的動/植物、各式昆蟲,是需要學習怎麼相處、以及承擔一定的風險,在一次次互動中長出能力。如同要進入Hort Park內的Nature Playgarden的立牌上所提醒的:創造性與自然的遊戲可能伴隨著一些風險,並建議兒童必須要在陪伴者的陪伴下探索與遊戲

Nature Playgarden:使用自然素材設計給3-6歲兒童的遊戲花園

這三個自然遊戲場,依據其所在的社區與自然環境,在空間設計上有所差異,也長出不同的遊戲地景面貌。

裕廊湖花園(Jurong Lake Gardens):模擬動物遊戲的森林漫遊(Forest Ramble)及水遊戲灣(Clusia Cove)

過去是一片低地沼澤的裕廊湖,在重新修復生態的設計中,除了確保生物多樣性豐富的棲地之外,也積極營造人與自然環境的親近。同樣地,在兒童遊戲空間的設計,不再使用Playground,解放兒童對於「Play」的想像,在此營造讓孩子能像在沼澤濕地旁的生物活動一般,像青蛙般的跳躍、像蛇一樣滑行、像猴子一樣擺盪、或是與螃蟹一樣在沼澤泥灘地裡穿梭,打造出模擬九種生物的遊戲場所。

以Biophilic Design概念設計的裕廊湖花園,創造人們與水岸的親近感。

森林漫遊(Forest Ramble),整區有2.3公頃,給孩子足夠的空間漫遊遊戲。也區分了13個遊戲主題,分別為猴子、水獺、蝴蝶、青蛙、蛇、蒼鷺、松鼠、螃蟹、螞蟻、吊床、吊橋、聲音遊戲、與輪椅友善的旋轉盤。(其中螞蟻遊戲為限定遊戲時段的巨型積木,其餘均為公園內的固定設施)

模擬各種動物活動的情境、也給遊戲空間更多的想像。
Snake Play的三個滑梯,其中一條滑道內是攀岩石。

全區空間雖大、但用植栽、涼亭、水岸還是區隔出邊界,並做了7個出入口。整個場域是舒服的自然色調,但不全然是原木、也有許多漆色的金屬管,不過各個主題區大部分是採用自然鋪面,有無障礙的路徑串連各區,但在各區之間的植栽或通道空間,也佈置了許多木樁、圓盤、或可爬可坐的小空間,讓孩子能在整個大空間內探索遊戲。

各種探索的小徑串連不同的主題區

水遊戲灣(Clusia Cove)則是由五個池組成、總面積有3公頃,以自然的方式處理、消毒與循環再利用水。可遊戲的水池分為兩區,一區是模擬沙灘質感的Sand Play,水深約10-15公分,底部的沙很足夠、在裡頭行走就像走在沙灘中,水中佈置高低層次的大石作為玩沙的平台、跳石、或是休憩區,水與沙結合的世界,就是孩子的天堂;另一區則是製造潮汐水流的Tidal Play,以硬鋪面為主,但定時放水形成如潮汐般的水流,製造水流觀察的情境,並且水也流往沙灘區。

Sand Play:創造像在沙灘中的情境,大石是創作的畫布。
Tidal Play:在淺水中奔跑、翻滾、水花四濺,怎麼玩都好玩。

水遊戲灣旁的服務設施與配套完善,除了有可供陪伴者遮蔭與休憩的座椅區、以及可沖澡的廁所之外,也有好幾位管理人員在旁,觀察中他們除了提供園區指引、更重要的是維管水域的品質,管制穿鞋者、寵物不能進入,對於孩子的遊戲並未有干涉。

處理水的淨化池也成為公園景觀的一部分

朱比麗花園(Jubilee Park):順應坡地設計、需手腳並用的自然遊戲場

福康寧公園(Fort Canning Park)作為市中心最大的公園,在2018年進行整體的修復與改建工程,其中之一即是位於公園西側的朱比麗花園(Jubilee Park)。朱比麗花園的前身,在20世紀時是喬治五世國王公園(King George V Jubilee Park),裡頭曾經有國家劇院(1960-1984)、River Valley游泳池(1960-1980)及Van Kleef水族館(1955-1996),是當時親子出遊活動的場域,在這次改建中,即定位朱比麗花園作為家庭休閒與文化藝廊的場所。(目前仍有部分基地在施工)

朱比麗花園的遊戲內容相對簡單,僅有環形鞦韆、平衡木、滑梯、蹺蹺板、爬網平台等五種,但它給予每一種遊戲足夠的空間,如平衡木區的高低木樁、直與橫堆疊的木頭、搭配大石圍繞成一個環形的路徑,小一點的孩子可以在裡頭挑戰平衡、掌握在木頭上爬高的樂趣,大一點的孩子則是直接在裡面玩起鬼抓人的遊戲,從一個木頭、跳到另一個木頭上,光是這一區,我每次帶孩子都可以玩個半小時以上,他還意猶未盡。

在城市熱鬧的CBD旁,善用自然鋪面、植栽與材料,也能營造自然質地的遊戲場。

將植栽作為遊戲地景的一部分,對孩子來說,不只是有一叢花草在旁邊而已。以這個平衡木區的植栽佈置來說,除了木頭、大石這些堅硬的材質外,軟性的花草反而更增添遊戲空間的豐富度。植栽在遊戲空間內比較像是一個自然的障礙物,孩子們要繞道、或小心地跳過,避免壓到植栽,同時穿梭的路徑也更為曲折、多元,有些較高的植栽還是絕佳的躲藏處。

植栽也是一起遊戲的元素

依山丘地形而佈置的四個滑梯,只有滑梯、沒有過多的物件,利用的是原來公園內的階梯,而滑梯旁也有大石、草坡,觀察到許多孩子溜下後,就沿著旁邊的草坡再爬上,手腳並用、觸摸土地、與環境紋理共玩。

運用原來公園內的階梯、草坡,加上一道滑梯,就能玩遍整個小坡。

園藝園林(HortPark)內全自然素材的Nature Playgarden

園藝園林(HortPark)是以園藝為主題的公園,展示了各種園藝(如可食花園、垂直花園、蝴蝶花園、水培花園等等)、也有一部分是兒童園藝教育的空間。新開放的自然遊戲花園(Nature Playgarden)則是新加坡國家公園管理局(NParks)與幼兒培育署(ECDA)和國家兒童早期發展研究所(NIEC)一起進行研究的實驗場域:Biophilic Playgarden計劃,在此計劃中,期望讓每個學齡前的兒童都能夠親近與感受自然,所以將在這個場域觀察與調整設計、以製作「兒童Biophilic Playgarden的設計準則」,未來也將在其他的公園與花園中引入這個概念、亦鼓勵教育機構建造這樣的遊戲空間,讓更多學齡前兒童能隨時親近自然。

一進入時放眼望去就像是一片樹林,不過擺設了許多木質說明版,邀請孩子一起發現這裡。

因此在這個自然遊戲花園中,看不到溜滑梯、翹翹板、沒有任何的遊具。初踏入時,我眼前看著就是一片綠地,但實際觀察時則是處處細節。

自然素材佈置的遊戲場景
即使沒有遊具,仍運用自然素材佈置可操作與互動的區域,如戲沙區的木頭小屋、果實小徑與廚房區的木平台、可放大觀察植物的放大鏡、或是各個大小高低不一的木頭,以及能製造聲音的竹管、果實轉輪。全區有99%使用自然素材,僅有1%是支撐的鋼材,但完全不被察覺。

打開五感與觀察的趣味
這裡也帶入許多讓兒童能親近自然、打開感官的巧思,如關於觸覺,不只是植栽種類多元,在植物的挑選上也多選擇本地植物、以及具有特別紋理葉片的植栽,或者也有可觀察、觸摸各種果樹的小徑;地形略為起伏、鋪面也不僅是草地,混用了泥土、沙地、木屑,孩子在裡頭往往手腳併用探索穿梭,能刺激不同的感官觸覺;同時也帶入了「水」,有一個出水的管徑、可搭配泥沙一起遊戲;聲音的機關也能讓孩子自己透過敲擊、轉盤來感受趣味。

兒童尺度的遊戲與探險路徑
雖然是全自然的環境,但一進入時有較寬廣的空間(搭配戲沙區)作為主要的中心,四周則是一個個樹叢稍作區分的小空間。這些樹叢中的路徑是窄小且低矮的,也有一些可以躲藏的小空間,如木頭搭建的秘密基地、或是被竹林包圍的自然帳篷,對於孩子來說非常具有探索的吸引力。

以自然為基礎的遊戲與學習
不只是自然而然、需要縝密地安排與設計

除了2019年開放的這三個自然遊戲場之外,更早之前已經有過相似的規劃,如2014年完工的濱海灣花園Gardens by the Bay)內的遠東兒童花園(The Far East Organization Children’s Garden)有一部分的自然探索路徑,以及新加坡植物園(Singapore Botanic Gardens)內的雅格・巴拉斯兒童花園(Jacob Ballas Children’s Garden)也在2017年重新翻修裡頭的遊戲空間,增加了叢林探險的樹屋與溜索,以及擴大兒童可參與種植、觀察的各式花園。

一路下來的規劃設計概念,從仍有部分的橡膠地墊、非自然材料、或較大型的遊具,到全自然材料、無制式遊具、更偏向自由遊戲的場景,新加坡將他們在城市中實踐的Biophilic Design概念也植入了兒童的遊戲空間中。而在仔細觀察中,這些遊戲空間雖然看起來自然而然,但其實需要精心縝密的安排與設計。

雖然使用的是自然材料,國家公園管理局使用的均是處理過、打磨圓滑、符合安全規定的素材,讓孩子在觸摸、玩耍時仍能安全無虞(但風險自負),在植栽的選擇上,也傾向選擇本地植物、紋理明顯、且能接觸的樹種,以及搭配開花植物,地上掉落的花果與枯葉,都能作為遊戲的素材使用

紋理明顯的樹葉、與昆蟲咬食後的痕跡,就是獨一無二的自然教育素材。

同時為了營造讓孩子探索的樂趣,「路徑的引導」也非常重要,給予孩子自由遊戲與探險的空間,常見運用石頭、木樁作為引線,吸引他們往前走看看,可能盡頭會有一個平台,或者是在路徑旁有許多可觀察的植栽,除了地面的引導之外,在Nature Playgarden內,更發現有許多植栽是彎曲的角度,形成一個綠色隧道,高度並不高、可能只有一米,年紀較小的孩子需要一些鼓勵才能穿越,但置身在樹叢中的感覺,也讓在其中穿梭的他們感到興奮,甚至是能享受躲藏、獨處的樂趣

低頭穿越;跳到一個終點站;或可以撿拾觸碰花葉的路徑,都能創造與自然一起遊戲的路徑。

學會與自然一起玩,是這系列遊戲空間最重要的目的。

與自然環境並不那麼親近的城市兒童們,其實一開始是需要這些場景的佈置與安排,讓他們感到有趣、願意探索與停留。創造遊戲場景是讓孩子停留的一種方式,因為開始遊戲、所以他們會開始感受、透過觸摸、跳躍、翻滾開始與環境產生關係,感官也會打開,除了一開始視覺的好奇,想看看裡面有什麼,也會想去摸看看、撿拾樹葉或果實,在靠近植栽之後,也伴隨著更多的發現,開始看見昆蟲(尤其開花植物引來的蝴蝶與蜜蜂)、或聽到昆蟲的嘶嘶聲、各式的鳥鳴。甚至在兒童遊戲空間中,我們也看到松鼠、公雞與蜥蜴是一起在同一個空間中,相互對視與觀察。

遊戲之外、更完整的是自然環境教育的場域

回歸在自然中遊戲,背後更完整的是自然環境教育的論述與實踐。以新加坡植物園來說,雅格・巴拉斯兒童花園(Jacob Ballas Children’s Garden)全區有四公頃、八個主題區,遊戲場是其中一部分,其他則串連了如可觀察動植物的小徑,生態池、或是可認識蔬果的農場,也有可進行環境教育的室內教室,是完整結合觀察、實作、遊戲與教育的兒童花園。

雅格・巴拉斯兒童花園是植物園內的一部分,專屬兒童的自然教育與遊戲空間。

在園藝園林(HortPark)內的Nature Playgarden旁,同樣也有著自然教育教室,以及可以觀察蜜蜂的主題小徑,園藝園林每月也都定期舉辦有親子園藝學習、如何種植作物或蜜蜂主題導覽等活動。

在許多公園的路徑上,都以圖像或簡單的文字,引導關於動植物的環境教育

Biophilic Playgarden(自然遊戲花園)的計畫,仍是一個進行式,將在一次次的設計、觀察、研究中逐步成形。這裡沒有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色彩、量體、或是炫目的設計,反之,使用的是大地色系、些許簡單的結構,這樣的場所卻能讓孩子靜下心來、脫下鞋子,貼近土地、觀察、自然的紋理。花園(Garden)對於孩子來說,不是用看的、不僅是一個有漂亮景緻的地方,而是能讓他們在裡頭學會與自然共處,也學習生命運行、尊重動植物的地方。

Forest Ramble

面積:2.3公頃
開放時間:8:00-22:00

Clusia Cove

面積:3公頃(包含生態淨化池)
開放時間:8:00-19:00

Jubilee Park

面積:1.8公頃(包含施工中的區域)
開放時間:24hr

Nature Playgarden

面積:0.35公頃
開放時間:6:00-23:00,但因為沒有燈光,不建議晚上與天氣不佳時進入


avatar

zining

讀人文社會學,喜愛城市空間與建築而投入了這個行業。工作了一陣子,最近想起了方法論,想建立一套自己觀看城市的方式與分析方法。


讀人文社會學,喜愛城市空間與建築而投入了這個行業。工作了一陣子,最近想起了方法論,想建立一套自己觀看城市的方式與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