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雜草是我的寶貝:眼底城事ft.雜草稍慢(下)

對談人:punkelephant、林芝宇;圖:雜草稍慢

食物與城市的關係,除了消費從鄉村來的農產品,在城市裡的野地進行採集,品嚐草地的味道,自是集傳統新潮於一身的新路徑。藉由書信形式的文字對談,眼底城事與雜草稍慢一起探尋城市的清涼味。

芝宇妳好:

我想雜草不但讓你重新和大地連結,也找回自己在世界裡定錨的位置吧!

我念農藝系的時候,生物科技與基因改良正當道,應該是在畢業以後,環境友善的農業發展才比較被關注吧!倒是小時候,每天跟奶奶上菜市場,奶奶總會在萬華市場的青草舖買苦茶,而不喝苦茶的我,就得到一杯清涼甜爽的青草茶。一直到讀了妳在粉絲頁的文字,我才想起來,青草茶當然不可能是什麼名貴的藥材,大抵也就是各地容易取得的草本植物曬乾熬成去火解熱的飲料,這才把小時候認識路邊植物的知識和菜市場的青草茶接起來,打通了這關,像是來到的新的宇宙!禁止灑除草劑的台北市,就真的像是遍地是寶貝的草本天堂了!

有些草之所以被歸類為「雜」草,而其他的草因為有用因而被用正式的名稱稱呼,映照的是人類使用自然的方式。被馴化的草本植物是有用的草,我們將其分為蔬菜、水果、糧食、花卉、藥用作物等等;無法被馴化、量產成為商品的草本植物,就被分類為沒用的草。但草到底有沒有用,真的是人類說的算嗎?我想並不是的。那些不能被商品化的草,在大自然裡有著各式各樣的角色,有的防風抓地、有的是重要的蜂蝶植物,在生態系裡完全不可缺席!「雜」對應的是單一作物大量栽培的農業體系下,越來越不雜食的人類食性,這也正是當今農業生產造成的嚴重生態環境問題的根源。也許大家就是得雜雜的吃,雜雜的煮茶,才會跟自然一起雜雜的長長久久共生共存?

當代社會的人類與自然的關係越見稀薄,在麻瓜如我的眼中,大概「有用」也變成「沒用」。有一次跟男友的外婆一起散步,走過二戰的西班牙老奶奶,在尋常公園裡用拐杖指指點點,哪些草燙傷了可以搗來敷、哪些果實可食、哪些可以煮湯等等,如數家珍。我想重新認識雜草,也是跟先人地方智慧重新建立關係的寶貴機會呢!如果往歷史或更多元的文化走去,大概也可以發現有的雜草曾經是菜?而現在的菜是以前的雜草?人跟自然相愛相殺的關係,都具體而微的濃縮在眼前的草地。

Punkelephant

Punkelephant妳好:

雜草讓我有了新的人生,一路上奇遇不斷,充滿奇蹟,好像被雜草拯救了。當初學習青草茶的我,萬萬想不到後來變成探索當代採集的雜草茶。曾經一心想當藝術家卻不知從何入手,雜草引領我一路探索著,挖掘自己的內在,看見自己的心,定位也越來越清晰;雜草稍慢也從我一個人,加入新的夥伴賴瑋婷,她從小學習中式茶道,大學時代雙主修哲學與雕塑,為雜草茶帶來新的可能與火花。我們將自己定位為「當代採集藝術家」,以藝術實驗的方式,融合臺灣青草茶文化與環境生態的議題,搭起人與人、人與土地、人與自己的橋樑,探索當代採集的可能,邁向永續生活。

共創寫畫土地孕育的配方工作坊

原來不久前的年代,農藝學校裡推崇的是基改和農藥,倒也不意外,太多商業利益在裡頭。開始做雜草茶後,讀了《土壤的救贖》才發現長久以來農耕的運作方式是地球生態失衡很大的原因,大量開墾原始林種單一作物、現代農業的農藥化肥除草劑,光是翻土這個動作就讓土裡的碳和空氣裡的氧氣結合,變成二氧化碳飄到大氣中,增加溫室效應。許多我們以為的理所當然,正加速侵蝕著地球和人類自己,事情需要有更多面向的探討,和看見背後的源頭。因為雜草,看見世界的瘋狂,而開始擴張有意識的生活。

很高興聽到妳和奶奶上菜市場的回憶,許多人喝到雜草茶都會憶起小時候,那些關於和阿公阿嬤的土地記憶,懷念那杯自家熬煮的青草茶香。的確,青草茶的原料在過去的農村時代垂手可得,幾乎都是身邊常見的雜草野花。臺灣過往常用的青草配方約有三、四百種,由於青草茶走向商業化,多仰賴進口與種植,許多野生青草被當雜草而邊緣化。

我們希望大家一起來認識土地,做自己家的雜草茶,重新讓青草配方回到多樣性,回到自然野生,回到土地豐盛的愛。雜草會被貼上負面標籤顧人怨,主要就是野生不受控的個性,常常長在不被希望長的地方,那對應的是人類過度開發自然棲地,以及強勢專制的土地管理;而雜草也跟著全球化,臺灣的土地豐盛肥沃又有包容力,許多外來種在我們的土地上落地生根,因為不認識又很會長,被嫌棄成沒用的擋路草,而在祂們的原產地,也不乏被作為藥用的植物或野菜。強勢入侵種如:小花蔓澤蘭、銀合歡、大花咸豐草等,都有祂的用途和價值陸續被開發出來,像大花咸豐草就是最常見的青草茶原料之一,嫩葉可入菜;我們可以透過採集應用在生活中,降低入侵種對生態的干擾。之前進駐在蟾蜍山我就採小花蔓澤蘭的葉子料理,十分美味,在坊間也被開發成防蚊液。透過採集和土地親密接觸,來意識到身邊環境生態的演變,人和土地的關係;其實這些強勢的雜草,都是土地在提醒人類,我們過度控制大自然的結果。

雖然台北市因為農地以外禁用除草劑,但對待雜草的思維還是一樣,公園綠地的管理方式就是把草除乾淨。不過還是有默默在進步,偶然一次在街頭,看見路邊的景觀植栽貌似雜草叢生,卻是被規劃設計好,仿照歐美風潮的「自然式植栽設計」,長滿大叢台灣原生種的白茅,也是常被當作雜草又能作茶的植物。我們希望進一步在台北市打造「友善土地.溫柔採集」的公園,不噴藥不施肥,還給土地自由的空間,結合政府推動的田園城市,雜草是老天種的驚喜包,菜是人種的許願池,與大自然合作,一起從吃吃喝喝來復育生態環境,以溫柔採集取代一昧除草,在生活中落實環境與食農教育。我們相信,臺灣會成為當代採集生活的典範,引領著世界。

採集的最高境界,是看不出來有採過

#採認識的、需要用的
#採茂盛的優勢植物
#採健康茁壯乾淨無垢的
#有限度的採,修剪枝葉
#一般不採根部,不採小苗
#嫩的入菜,老的煮茶
#以溫柔採集取代一昧除草

土地開發過度、人口往城市移動,鄉村也都市化、環境汙染等等,水泥牆與各種管理建設把人與自然分隔開來,明明是緊密擁擠的城市,人與人之間卻更加疏離,人與土地更是無感,甚至對自己也是陌生的;找不到自己的根,身心感知隨著與自然疏遠而疲乏無感,生活被求生存而淹沒。但是當我們在城市裡採集雜草,人們的心感覺被打開了,被小花的綻放打開,被蝴蝶小鳥打開,被灑在樹上的陽光打開。我們在城市裡呼吸靜心,這是和土地打招呼的儀式,心靜下來,腳步慢了,才能開始採集。過程中,植物的氣味、土地的氣息、雜草茶的滋味,很自然的開啟五感、勾起回憶,帶動情感交流,人與人敞開心分享感受、人與土地熟悉了,人與自己和好了。

西班牙老奶奶和臺灣的阿嬤都能對身邊的野花藥草如數家珍,我們去年到柏林參加 Flaneur Festival,當地的德國藥草老師帶我們認識公園裡的雜草,就是臺灣青草藥的翻版,雖然不同地方風土孕育的草種不一樣,但口耳相傳的生活實驗方概念很像:哪種草能止鼻血、哪種草治腸胃不適、感冒可以喝什麼等等,來自藥草老師小時候跟在奶奶身邊學習的地方智慧。當代採集串連世界各地採集文化的交流,挖掘地方人文地景與特色,以及漸漸失落的人與土地的故事,找回人類自古以來使用土地百草的智慧與文化。

前幾天(5月22日)是生物多樣性國際日,今年的主題是「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our solutions are in nature). 這和當代採集與大自然一起合作的永續概念一致,透過採集接觸日常中的大自然,即使是一株雜草,也孕育著無數生命;雜草孕育萬物,祂就是大自然。我們慢下來觀察與感受,從一杯雜草茶體會大自然的奧妙與深不可測,一起成為地球的守護者。

我想,人類和地球是一體的,雜雜的吃,雜雜的煮茶,增加身心多樣性,就能健康永續。

芝宇


時常懷疑是否因為從小在城市街頭晃蕩成性,才選擇空間規劃為業。腦袋裡有一張世界發呆地圖,堅信一個好城市要有許多免費可以盡情坐著發呆與躺著打滾的角落,為此努力發掘與創造地圖上的新標點。

將臺灣青草、環境生態、藝術實驗揉成一團的採集藝術團隊,以不同的藝術展演形式、工作坊、出版、空間經營、社區計畫等,發起「當代採集」交織「生物多樣性」、「文化多樣性」及「社會多樣性」等多重面向,搭起人與人、人與土地、人與自己的橋樑。雜草是最親近人類生活的野生植物,尋味雜草與野共生,傳遞最貼身的土地訊息;從生活中的一杯茶來照顧地球、身心與靈魂,探索永續心生活。
www.weedday.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