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歷史街區好生活-探索振興行動的精神

(本文摘自臺南歷史街區好生活:臺南歷史街區振興行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顧好眼睛 — 街區景觀的維繫與修景概念的引入

對一般人而言,看到「修景」這個源於日本的漢字詞彙,大概多半會理解為「修飾景觀」的意思;其實「修景」原本是造園用語,指對庭園景觀的美化,近來則擴大到運用到了都市景觀設計層面,透過對建築物或公共設施樣貌的設計或改變,使其與周遭的環境風貌相互調和搭配的手法,也同樣被稱為修景。

修景在日本「傳統的建造物群保存地區」 或「重要傳統的建造物群保存地區」的景觀營造中扮演著相當的角色,被指定為「重傳建地區」的地方還能得到修景相關的補助金。要注意的是,由於歷史場域與周邊是三維立體的關係,所以場域的景觀除了最直觀的歷史構造物或建築物外,山川林野等地形地貌也會是構成整體風貌的一部分。

臺南在推動歷史街區振興的過程中便引入了修景的概念,不單只是關心一棟棟的歷史老屋,街區風貌與歷史氛圍的維繫同樣納入了計畫內,對於那些不屬於歷史老屋的建築物或公共設施物,運用修景的手法使其融入街區中,確保整體景觀風貌的協調。

當修景概念碰上歷史老屋,期望是以發掘彰顯建物本身的歷史脈絡與特色作為空間營造及再生的主軸。圖是中西區中正路上由業主自辦的原戎館立面修繕工程,在這裡並不追求百分之百的回復原貌,但是在立面線條、材料、色彩的設計上仍然能夠與過往歷史產生連結。(作者楊啟正拍攝)
戎館圓弧形的立面也被描繪在1936年11月號《臺灣公論》雜誌封面「文化の極致    臺南銀座街」圖上, 2021年完成的整修重現了這個重要的建築元素,也讓街區景觀更加協調。(資料來源:國立臺灣圖書館授權)
本圖一景位於東區光華街與府東街口, 是場景式空間的一個案例, 走的是日本昭和時代風情。(作者楊啟正拍攝)

以歷史、懷舊、或者異文化為主題的場景式空間確實吸睛又有趣,如果用心營造,也能創造都市中迷人的有趣風景,不過這並不在歷史街區振興行動所鼓勵的範疇內。就景觀面向來說,相較於創造性或移植性的復古場景,現階段歷史街區行動會將焦點放在臺南實質的歷史、文化場域,與生活相關的環境品質維繫,至於這些場景式空間最終是否能夠內化為都市記憶的一部份,便有賴時間來解答了。

從維繫街區整體景觀與氛圍出發的修景操作,並不以魚目混珠或製造假古蹟為目的,同時因為會採用修景方式新建或修繕的建築物都不屬於文化資產,自然不會有在文化資產上以臆測方式增減構造物或裝飾物來改變風貌的情形,不存在因為修景而破壞文化資產的問題。

在臺南以修景概念執行的景觀改造中,不可免地有時候會有碰觸到歷史老屋的情況,這時候原則上公部門及專案輔導團隊會以維持或回復老屋原有風格風貌的方式,協助申請人比較合宜的方式來進行修繕,即便老屋並不具文資身分,也期望是以發掘彰顯建物本身的歷史脈絡與特色為空間營造及再生的主軸。

由於歷史老屋都至少有半個世紀以上的歷史了,經過這些年來建築技術的發展,大至材料、工法,小至門窗比例都已經與半個世紀前有很大的不同,且不說以回復歷史樣貌為目標的嚴謹文化資產修復成果,許多修景後的建築物可能或多或少還是會透露出當代的痕跡;再者即使遇到了非常用心的成果,不能排除乍看之下新舊難辨,然而在資訊流通愈加頻繁的當代,不論是歷史街區劃定前的調查資料,公部門建築管理單位或都發局、地政局的檔案,各時期的空照圖和書圖紀錄文件,以至於提供公開查閱的歷史地圖和街景畫面,都讓一棟建築物要透過修景從本質上偽作是歷史老屋或古蹟的情況變得極為困難。

當然,在人們流連於歷史街區內的當下,若能以明晰的標示來標定真正的歷史老屋,或許便能夠減少很多的誤解。

保有活力凍結式不是歷史風貌保存的唯一方式

過去在以開發更新為主的策略脈絡下,常有建築物不到百年,所以不具有保存價值,而有可以隨意處置的的想法,但如果公私部門都抱持這樣的態度,那麼地方的文化底蘊也就無法持續積澱,就算掌握著零星的重量級文化資產,場所的特色跟魅力最終仍將消蝕而不復存在,尤其是臺南這樣一個具有歷史文化性格的城市更是如此。

以往大家對於私有老房子保存的疑慮之一,便是建築物修繕維護與使用上的諸多限制和繁瑣程序。當然,像是古蹟或是歷史建築這類具有高度文化價值的建築物,採取嚴謹的修復維護及偏向凍結式、博物館式的保存方式在現代大概不會有太多爭議,但是如果希望將所有形塑歷史氛圍的這千千萬萬棟老房子都用嚴格的模式進行管理,其實並不是很妥當,執行上也非常困難。

所以臺南推動歷史街區振興的主軸,從一開始便不是要企圖凍結住街區的現貌,而是希望透過對歷史空間特色的認知及歷史老屋價值的了解,一方面經由修繕、修復,讓建築與環境硬體能與時俱進,順應新時代或新機能所需,又可以在尊重歷史文化的脈絡下維繫街區的風貌氛圍。

圖為「321巷藝術聚落」過去舉辦活動時的留影。(作者楊啟正拍攝)

關於老房子以至於歷史風貌場域的經營管理輔導,歷史街區振興行動並不是市府文化局團隊推動的孤例,在其他專案裡也累積了許多的心得及經驗,可以傳承應用在歷史街區振興上。例如2013年3月在市定古蹟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成立的「321巷藝術聚落」,因為全面修復而暫時不對外開放之前,曾經是臺南非常具有在地生活特色且活躍的文化活動場域。這裡位在府城歷史街區緩衝區內,雖然不屬於歷史街區振興補助輔導體系下的一環,不過卻能與歷史街區振興行動相輔相成,共同達到讓臺南歷史文化特色更為鮮明的目標。


《臺南歷史街區好生活:臺南歷史街區振興行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作者:楊啟正
發行人:陳修程
策劃:梁晉榮、劉罡羽
共同出版: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聚珍臺灣
出版日期:2023年1月


眼底城事是由一群對城市空間充滿熱情的人所發起的計畫,我們認為一個舒適、有趣、充滿創意的城市生活是一個不斷充滿變化的狀態,不僅僅是政府的大計畫,更是所有在城市生活的人每日的集體創作。我們希望透過不同寫作者的紀錄,描繪每一個城市生活精彩的片段。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