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劉庭莉報導
台灣蔬果經常透過特定光線頻譜照明,以求快速成長,但過量且溢散的光線,對生態有負面影響。台灣暗空協會與彰化二林果農合作實驗顯示,加裝燈罩能夠有效集中光源,原本要開兩個月照明的火龍果,可能只需照光40天。協會今(9月26日)與立委陳椒華舉行記者會,要求農業部輔導農民加裝燈罩,並仿無毒蔬果新增「無光害認證」蔬果標籤,供消費者支持選購。
火龍果生長加裝燈罩 照明不影響週邊生態
彰化火龍果、埔里皎白筍到台東釋迦,台灣蔬果經常透過特定光線頻譜照明,以求快速成長,產量從一年兩收增加至四收或五收。然而,不間斷的照燈,不僅動植物無法在夜晚休養生息,昆蟲因趨光性會朝著光源靠近,蛾類無法正常繁殖交配,植物生長週期也被迫改變,過量的溢散輝光影響範圍可及週邊數公里。
「這種(未加蓋)照明非常粗暴且沒有效,」台灣暗空協會理事長林正修說明,自今年3月與彰化二林果農合作,8月實驗加裝一排燈罩,發現照度成功從180勒克司[1]降低至40勒克司,減少近七成。接下來將裝設50盞燈罩,展開為期一年的測試,觀察是否影響火龍果產量。
「光不會上去,下面的光會增強,」彰化二林火龍果班長莊木期表示,照明的好處是可以調節產期,避免集中採收衝擊價格。加上燈罩後,光源集中,原本照明要開兩個月,可能只需40天,減少光害又節省電費。
[1]勒克司(Lux)為照度單位,指被照物體表面單位面積的光量。1勒克司代表1流明的光量均勻分布在1平方公尺面積上的照度(1 Lux = 1 lm / m2)。
蔬果照燈情形,上圖至下依序為彰化火龍果、埔里皎白筍、台東釋迦。圖片來源:台灣暗空協會提供
比照無毒農業 民間提「無光害認證」蔬果標籤
台灣暗空協會、立委陳椒華與在地農民今(9/26)舉行「農業照明光害防治」記者會,希望協助果農循序漸進地減少照燈對環境的負擔。陳椒華呼籲農業部參考民間實驗成果,儘速研究如何減少光害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尋求農業生產與環境保護的雙贏局面。
林正修解釋,只有照射在蔬果樹枝上的光源才是有效照明,向上逸散的光線就是光害,農業單位應將光污染外部成本納入評估,制定農業照明準則,從嚴審查照明補助並輔導農民加裝燈罩。
農業部補助農民裝設燈具,卻忽視農業照明衍生的光害問題。林正修建議農業部新增「無光害認證」蔬果標籤,比照無毒農業,提供消費者支持選購。他舉例,新北三芝因地理位置偏北,照燈也無法增加收成期數,當地的皎白筍就完全沒有照明。
申請農業照明補助 將須提光害防治計畫
農業部永續司助理研究員黃家康表示,會請研究單位進行更嚴謹的實驗,綜合評估燈罩成本、對果樹或環境的影響等,找出最有效率、不傷害產量及環境的照明方式。
環境部則預計在年底提出新版「光污染管理指引」,簡任技正呂澄洋指出,由於光的使用涉及多個部會,如交通部管理路燈、農業部規範作物照明、內政部負責廣告招牌等,還須由目的主管機關來訂定相關規範。
另外,經濟部能源局在今天升格為能源署,組長高淑芳則表示,相關補助經費在縣市節電輔導機制中,已要求未來若要申請農業照明補助,須先提出光害防治計畫,望能對環境有所助益。
本文授權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為農業照明如何減光害 彰化田間實測火龍果加燈罩有效
《環境資訊中心》是由財團法人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成立的非營利網路媒體,自2000年起,我們致力於提供全面的國內外環境報導,期許能替沒有選票的山林、海洋、土地發聲。
我們相信,任何行動都源自於「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開始,唯有資訊公開、普及,並透過社會大眾參與,方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臻至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