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斯創教育工作群
人工林裡的大樹都是從種子變成小樹苗,再慢慢成長茁壯,想要變成人工林裡的大樹,基本馬步要先紮穩,「採種」的基礎工作取決了一切。既然要紮穩馬步,那麼採種功夫就不是看到種子隨意採,而是一門隱含著大大學問、專業且需要技術性的過程。
樹木種子在擁有適當的水分、溫度、光度等環境下播種,有的幾天、幾個月甚至1年後才開始發芽,那些不容易發芽的樹種種子,通常林農也不會考慮花額外的時間和人力成本大規模培育栽種,或者換一個做法,直接以金錢換取時間,向外單位或政府機關購買苗木。
想要種子可以依照SOP順順利利的播種—發芽—長出小苗,採集下來的果實或種子就要依照它們不同的個性好好伺候著,因為不同的種子其散播方式不同,外型樣態多元,因此在處理方式也各有千秋,有的需要住冷凍或冷藏套房,有的需要曝曬日光浴,有的什麼都不用做給水保濕即可,在這般細心照料之下,未來種子們入土時才能展現生機。
功夫一:眼觀四方—母樹調查
一到開花結果季節,調查人員就會利用望遠鏡或空拍機眼觀四方,觀察「健壯」或「通直圓滿」的母樹的位置、開花情形和落果的成熟度,如果母樹恰好就在林道旁生長得極好,那麼對林農採種及蒐集種子時相對容易。
功夫二:手到擒來—種子採集
因應林場經營目的與市場需求,選擇的母樹也不盡相同,一般來說小的母樹可用高枝剪採集,又高又大的母樹需要透過更進階的攀樹技巧採集,另外也有更簡便的方式,直接在地上鋪蓋網子,方便撿拾自然掉落的種子及果實。
功夫三:少林龍擇手—篩選檢查
好不容易蒐集到的種子還需要經過汰劣擇優的過程,去除劣等種子,留下能沉在水中和外觀無蟲洞的種子,一顆一粒精心挑選,讓留下的種子們顆顆粒粒都是資優生。
功夫四:龜息大法—種子儲藏
千千萬萬不同樹種的種子儲藏方式不一定每種都相同,至今仍需要許多科學研究和實驗驗證,主要目的是為了讓種子保有活力而儲藏,以供未來需要時可使用,不僅林業生產循環中需要這項專業技術,對於保育、保種也相當重要。儲藏方式又分乾儲型、濕儲型和中間型,也有少數不適儲存,即採即種型。
功夫五:妙手回春—發芽率檢測
有些種子會休眠,需要經過不同的處理打破休眠期,種子發芽成功率才會提升。
斯創視窗:https://www.innovativelearning.com.tw/blog
原文網址:https://eecil.pse.is/blog2-2
斯創粉專:林業體驗資訊 https://www.facebook.com/InnovativelearningTW
臺灣的森林覆蓋率超過60%,以森林為主體、對接2050淨零排放國際趨勢的環境教育推動至關重要。斯創教育工作群關注永續森林經營,以環境教育資訊轉譯的專業,將林業這門複合式的應用科學,轉化為有趣易懂的圖、文,讓更多人認識森林永續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