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城事

eyes on place



玩遊戲改變城市,居民就是規劃專家

文:理查

臺灣現下常見的參與式規劃大多是公聽會、說明會、野台開講、願景工作坊這種對話的形式,規劃者(政府或專業顧問)端出不同的牛肉(規劃方案),簡報完,聽眾輪番提出意見抨擊方案。接著規劃者回頭研究意見,可能拜訪幾個「意見領袖」,修改了規劃方案,重新舉辦說明會,這回輪到立場不同的民眾進行抨擊。於是規劃者又回頭研究意見,再次拜訪「意見領袖」,再次修改規劃方案,不斷陷入相同窘境。最大的問題在於這些規劃構想、居民的意見,最終仍是由規劃者(客觀地或主觀地)判斷,落下定見後才形成決策,而非由居民直接地碰觸修改而成。

我想,在規劃者內心深處總是有那麼一絲疑慮:我提出的策劃是正確的嗎?最好的方案,還是要把不同意見的居民拉上,一起面對爭議,才有辦法達到協作規劃(Collaborative Planning),畢竟如果「在一個地區生活」是一門學問的話,最專業的終究還是在地生活的居民,不是嗎?

Play the City Consultant 便是致力於將城市中的不同權益關係著湊在一塊,透過實體遊戲一起挖掘複雜的都市問題。作為一間以荷蘭與土耳其為基地的微型企業,Play the City 已經在阿姆斯特丹、海牙、伊斯坦堡、布魯塞爾、開普墩及深圳等城市舉辦過  City Gaming 的活動。Play the City 創辦人 Ekim Tan 認為城市規劃若只透過一隻專家的手,一個專家認為自己足夠權威地可以不用和民眾溝通,就指指點點地告訴這個社會應該怎麼生活,在哪裡居住,在哪裡開啟事業,最終只會招致憤怒與反抗。因此更好的方法是將更多隻手帶到決策過程中,一同擘畫願景並找出實現它的方法。

deventer_image05
(圖片來源: www.playthecity.nl)

City Gaming 將一個個城區開發的複雜問題適當地簡化為讓參與者可以「玩」的遊戲形式,首先辨認出其中的權益關係者,如市民、政策決定者、資本家、建築師、規劃者、建設開發商、工程承包商及維權人士,並指認出彼此間的利害關係、人際網絡、收入、社會權力、技能,以及城區開發的規定、時間因素,簡化為遊戲規則後,邀請這些相關人士加入這個以城市實體模型及模擬規則為基礎的桌上遊戲中。

play_da_lang
Play Da Lang 所使用的建築模型(圖片來源: www.playthecity.nl)

在 Play Oosterwold 的活動中,Play the City 團隊受阿姆斯特丹衛星城市阿爾梅勒的市政廳委託,希望能測試新城區發展計畫「Almere 2.0」中提出的 DIY 式開發許可制度,在實際執行前先透過遊戲模擬,取得回饋意見。從2012年至今,已經有超過50場活動,上千人玩過這個將開發規定轉換成若干規則的城市模擬遊戲,工作團隊及市政廳也從中汲取經驗,觀察到固定的趨勢,諸如:因規定要求地主負責自行維護基盤設施,而導致玩家多朝向自給自足且相互合作的多樣生活型態發展;以及同樣因維護基盤設施責任,反而使得必須保持大面積開放空間的開發地塊被玩家忽略,促使民營公共綠地蓬勃發展,產生像是周末開放公共使用的小型高爾夫球場這類新穎的開放空間經營模式。

play_oosterwold_rule
Play Oosterwold 將 Almere 2.0 計畫的開發規則轉換成遊戲規則,讓玩家可以「遊玩」未來的城市開發過程(圖片來源: www.playthecity.nl)
play_oosterwold4
Play Oosterwold 在遊戲開始前讓參與者領取自己角色擁有的起始資源
(圖片來源: www.playthecity.nl)

另一場在南非開普敦舉辦的活動 Play Khayelitsha 中,同樣邀請來自地方各行各業的居民及專業工作者加入遊戲的行列,為濱海城市 Khayelitsha 緊鄰火車站的中心商業區開發計畫提出新的發展願景,期望它能夠滿足市政廳、市民及佔市區面積一半的非正式聚落居民的不同需求。參與者像玩著大富翁一樣,在貼著商業區地圖的桌面上移動代表建築物的小方塊,交換遊戲中的資產,並互相討論、談判、辯論著。當地的一個城市設計師認為這樣的遊戲方法能夠刺激居民或政府人員放開心胸與彼此開始對談,並達成有效解決方案。許多過去未曾被妥當考慮的政策措施,或是對於空間的創新想像,在遊戲互動中逐一成形,例如貨櫃屋公園,可以整合計程車排班、提款機器、遊客中心、托兒所及市集,這個提議甚至受到遊戲中的投資者關注,而投入維護服務。

play_khayelitsha2
Play Khayelitsha 讓參與者在爭辯的過程中理解彼此在生活中的需求
(圖片來源: www.playthecity.nl)

City Gaming 的協作方法也使現實中的衝突浮上檯面,Play the City 團隊將 Play Khayelitsha 遊戲過程記載在長達十一頁的書面報告中,指出了這些歧見,例如:地方攤商認為商業區的店租甚至高於他們的基礎收入,並且期望長期能夠取得資產的所有權;土地開發商則覺得在地的社群不付出貢獻卻要求回饋。這樣的結果也促成了是官方角色的轉變,市政廳在遊戲中便大方承認在過去的市區開發計畫中並未有效地扮演「房東」的角色,因此(在遊戲中)轉變為「促成者」,任由市民採取主動,並協助他們達成目標。

play_khayelitsha
Play Khayelitsha 參與者共同提出的中心商業區開發願景
(圖片來源: www.playthecity.nl)

縱使許多人對於 City Gaming 是否能對城市的未來產生實質的改變抱持著疑問,仍有一部分的參與者認為透過遊戲的方式能夠幫助彼此瞭解城市中其他族群的觀點及需求,而更能中性地尋求解答。Play the City 創辦人 Ekim Tan 則相信這個方法將會是21世紀城市規劃挑戰的其中一個答案。

參考資料:

cc-by-nc-nd-88x31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轉載時請明顯標示眼底城事及本文作者,與眼底城事網站連結

我叫理查,我住地球,熊很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