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城事

eyes on place



練習成為一個島民的六個指南

文:顏寧、Punkelephant
圖:顏寧

編按:
作為2024年遲到的十二月專題收尾,我們邀請澄洋環境顧問有限公司執行長顏寧,用書信的形式,分享從海洋環境的麻瓜到專業海洋保育倡議者的歷程。畢業於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意外從藝術行政轉換跑道,踏入海洋環境治理的工作,顏寧擅於科普溝通、政策倡議與國際串連,也是促成環團與環保署成立「海廢治理平臺」的推手之一,並共同起草「台灣海洋廢棄物治理行動方案」。

嗨 顏寧,

我發現人出生並成長於島嶼上,跟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島民,與擁有島民的對世界與環境的觀點,是看起來理當相關卻實則獨立的三件事。以我來說,我是離開台灣之後,才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島民。

十幾二十歲時,人生的煩惱主要關於認識自己與找到一個可以走下去的方向,對於身處的地理環境並不是那麼關心。我當然知道自己住在一個島上,也曾經報名黑潮基金會的志工,在花蓮住了一個夏天,扭捏的想要與山海接近,卻又輕易的退縮回到城市。關於海洋與島嶼的許多事,是我在陸地與海洋邊緣的旅行居住經驗教我的。比如說,從小被提醒海邊充滿各種致命的危險,是一直到流浪者計畫旅行到越南時,在下龍灣與會安的海邊,發現海也是可以平靜並讓人放鬆的。也是同一段旅程,我驚訝的發現,亞洲公路一號線(AH1)居然可一路延伸到歐洲,身為島民,大尺度的陸地移動與對無限延伸的想像,從來沒有在生命裡出現過,島嶼邊界的盡頭就是海,我們停在那裡。

後來搬到離海很近,住在低於海平面的沼澤城市,我開始練習在河邊游泳,在市場的魚攤裡認識魚、料理魚。在開放水域游泳,不同於在游泳池游泳的身體感,在順流逆流之間,要怎麼把自己帶進水裡又帶回岸上,水跟身體發展出協作的關係。而在廚房裡,我則是慢慢發現自己的海島胃,廚房常備的海藻海鮮乾貨,在歐洲人看來是很獵奇的事,我倒是不抱歉的覺得「啊不是本來就這樣嗎?」。在市場裡認識魚、廚房裡練習料理,則是在生活有點餘裕以後,精進當一個廚房裡的島民技藝。

你又是怎麼開始妳跟海洋的緣分呢?或是說,怎麼從工作裡發展出認識海洋的興趣?這十幾年裡,有哪些時刻,是你深刻感受到身為島民與海的關係?

Punkelephant

====================================================================

Dear Punkelephant,

我與海洋的緣分,要從那一個改變人生的航程說起。

2012年,我離開了當時以為最摯愛也最有熱情的藝術行政工作。徬徨之際,有個從天而降的機會-在太平洋航行二週,期間擔任英文翻譯。

因行程不斷變化,我總共在海上待了兩個月。在船上,我遇到來自世界各地、與海洋有各種羈絆的船員。紐西蘭的水手長高大魁武,有著像魔戒精靈的卷曲金髮與碧藍的雙眼(很正常,因為魔戒就在紐西蘭拍的)。他說紐西蘭人的童年就是全家駕著帆船出遊,在船上或小島BBQ,小孩浮潛、跳水、抓魚,可以玩一整天。來自索羅門的水手教我認南半球的南十字星;遊歷世界的攝影師身上刺滿瀕危鯊魚的刺青;而斐濟人和巴拿馬人,則在值夜班時尬聊航海王的最新番。對照起來,我對海洋的印象就只有去淡水河的漁人碼頭看招潮蟹,或東部宛如明信片定格的湛藍海景。我才發現,明明身為海島人,卻對海很無知。明明就在太平洋旁,卻以為太平洋很遠。

我也是在那次才意識到身體與海洋的距離好遠好陌生。有時船在海中暫停,船員們快樂、輕鬆的從甲板,甚至從最高的駕駛甲板一躍而下,在海中激起巨大水花。我不敢,他們一直強調機會難得要我一起游泳,我要幾個船員保證,我下水他們可以待在我旁邊。但等跳下水,湍急的海流讓我緊張又害怕,最後二副拋下一個繫著繩子的救生圈,讓我緊緊抓著。後來,停靠某個太平洋港口,船員們紛紛從船艙搬出潛水裝備,準備一探水中風光。好心的澳洲大哥帶我去划獨木舟,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划獨木舟。

我那時決定,我回台灣一定要去學游泳、學潛水,划獨木舟。

下船後,我很幸運的得到一份工作,這份工作跟海洋和漁業密切相關。二者都不是我熟悉的領域,因為不懂,就開始到處聽演講、看書、念文獻、認識新朋友。有一陣子,為了更了解漁業,沒事就跑漁港、看魚拍賣,去認識更多新朋友。

顏寧

====================================================================

嗨 顏寧,

在工作的情境裡學玩水,進而與海洋深入交往,是很難得的緣分。

我好奇的是,一般人如果不是住在離島,除了戶外運動、工作(漁業、船舶航運、研究、近年發展的風力發電產業)、日常海鮮飲食以外,可以怎麼開始探索海洋環境,發展出自己的島民意識?

會提出這樣的發問,當然脫離不了來自環境空間專業背景的社會關懷。人文地理學談的「地方認同」便是在表達人對一個地方產生的歸屬感,跟其在日常生活中與特定的空間與環境互動交織出來的心理狀態。人對「地方認同」可以是多重並多尺度的,從小時候玩的磨石子溜滑梯、和阿嬤一起逛的菜市場到每天上班上學需要搭渡船的身體經驗,都可以是建構一個人「地方認同」的一部分。透過人與環境長期互動發展出來的關係,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更認識自己,也在意身處的環境。

如果我們看不見海,體會不到海,不覺得海岸或是海洋,是一個地方,沒有認同與情感。那也不意外把廢棄物往不是一個「地方」的海邊丟;造假環評,把風力發電機蓋海邊的沒什麼人聚落旁邊,不覺得把渡假飯店蓋在「沒有人」的海邊會怎麼樣。妳因為工作與興趣使然,花了時間與力氣去看見海、認識海、學習海。回望從業餘踏入專業的歷程,妳會怎麼建議有心認識海洋的麻瓜們,從哪裡下手呢?

Punkelephant

====================================================================

Dear Punkelephant,

其實有以下幾種方式,大家可依自己喜歡的活動跟興趣來親近海洋:

  1. 你是喜歡當季食材的美食家嗎?你喜歡逛漁市場嗎?
    身在海島上,認識自己吃的海鮮是了解海洋的第一步。這些魚蝦貝類是台灣自產的嗎?它們是當季的嗎?是養殖還是野外捕捉的呢?它們是如何被捕捉來的?它們的族群量還健康嗎?如果魚販沒辦法回答這些問題,其實有很多團體都投入食魚教育,教大家認識身邊的海鮮。
  2. 你喜歡戶外運動嗎?
    若你是水下鮫龍,可以從浮潛認識珊瑚和各種海洋生物開始,甚至進一步透過自由潛水或深潛。如果你願意為地球盡一份心力,只要帶上手套跟垃圾袋,就可以任選一處海灘來淨灘。再進階一點,無論是划海上獨木舟、SUP,搭乘賞鯨船出海賞鯨,甚至駕駛帆船,都是直接親近海洋的方式。
  3. 如果是帶著小朋友的家庭,或是想要親近大海卻對下水有點猶豫的朋友,我非常推薦走訪潮間帶。
    首先先認識漲潮與退潮,只要算好時間,套上防滑的礁鞋(菜瓜布鞋),就可以步行到潮池觀察小生物們。想認識海裡有什麼魚?在宜蘭,大家可以一起牽罟;而到澎湖,則可以到古人運用自然韻律來捕魚的石滬,看看當地的海裡有哪些種類的魚。
  4. 比較喜歡室內活動的朋友,也可以從聽演講、逛博物館,與從相關的書籍和圖鑑開始認識海洋。
    如果嫌《老人與海》跟《白鯨記》太老調;畫了20年、世界觀仍然持續擴大的《航海王》,帶你踏上結合海島、海軍、海賊與海怪傳說的偉大航程。瑞秋卡森的《海風下》,是海洋自然文學的經典;而台灣本土作家吳明益的《複眼人》,則從一個海洋垃圾的島嶼開始說起。
  5. 想為海洋出更多力的朋友,可以從自己有興趣的生物或議題,去認識長期投入的NGO。
    無論是透過雙腳步行認識海岸的「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救援擱淺鯨豚與海龜的「中華鯨豚協會」;幫海龜拍照建立戶口名簿的「海龜點點名」,都歡迎大家參與他們的活動,甚至成為公民科學家,協助他們的海洋保育工作。

顏寧

公民科學家調查和平島珠螺
公民科學家海岸廢棄物調查實作
阿美族漁民展示如何使用八卦網
參觀潮間帶海草
夜間潮間帶調查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長期關注海洋、漁業與海洋廢棄物議題的倡議者。投入海洋保育超過10年,顏寧擅於科普溝通、政策倡議與國際串連。她是促成環團與環保署成立「海廢治理平臺」的推手之一,並共同起草「台灣海洋廢棄物治理行動方案」。目前她持續協助海洋公民科學的發展,輔導國內NGO的增能,與促進台美日韓在海廢議題的多邊合作。她喜歡散步與旅行。


在〈練習成為一個島民的六個指南〉中有 5 則留言

  1. 「betist güncel giriş」的個人頭像

    Your writing is a true testament to your expertise and dedication to your craft. I’m continually impressed by the depth of your knowledge and the clarity of your explanations. Keep up the phenomenal work!

  2. 「betist güncel giriş」的個人頭像

    Your writing has a way of resonating with me on a deep level. It’s clear that you put a lot of thought and effort into each piece, and it certainly doesn’t go unnoticed.

  3. 「betkolik güncel giriş」的個人頭像

    Thanks I have just been looking for information about this subject for a long time and yours is the best Ive discovered till now However what in regards to the bottom line Are you certain in regards to the supply

  4. 「jokerbet」的個人頭像

    I am not sure where youre getting your info but good topic I needs to spend some time learning much more or understanding more Thanks for magnificent info I was looking for this information for my mission

  5. 「jokerbet」的個人頭像

    Thank you I have just been searching for information approximately this topic for a while and yours is the best I have found out so far However what in regards to the bottom line Are you certain concerning the supply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