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城事

eyes on place



走訪關渡平原間的水月道場 — 法鼓山農禪寺

文/照片:Wu YiChen

炎熱的台北艷陽,30度多度的高溫,我從捷運站快步的走向法鼓山農禪寺,約莫是個介於步行與搭車之間的距離,沿路,早已汗如雨下。轉進大業路65巷,一排竹籬映入眼簾,不顯眼的入口,道出了這座禪寺的低調,巷的底端,聖嚴法師所題的「農禪寺」三字提醒了我,這就是目的地了。

在活動開始之前,參與導覽的我們都配備了在10公尺內都能聽得清楚的導覽機,今日導覽的蕭志中建築師還提供了一份手繪的平面圖,便於在聽導覽的同時,也能仔細窺探不同細節的奧妙,充滿著專業的質感。

不同於過去所聽過的導覽,蕭建築師請我們先用15至20分鐘的時間先將寺院走過一圈,再挑選自己喜歡、或覺得有趣的空間,以三張圖片,分享給大家聽。參與者透過體驗空間與尚未被導覽講解影響的情況下,以自身的感官感受寺院的空間、氛圍、活動,建築師再透過大家所提出的問題、關注的重點,融入後續講解與導覽的議題。

靜謐的寺院空間、從較低矮的柱廊營造的穿廊進入,進而以直立高聳的柱廊突顯大殿的意象。低矮的灰色梯階,使人在中間可輕易地穿越,迂迴卻沒有阻礙的動線。而階梯間的大石,卻創造了駐足、停留可倚靠的空間。視覺穿過柱廊可見原來農禪寺的「入慈悲門」,藉由向外開闊不平行的配置安排,讓關渡平原的景觀,納入寺院的景觀之中,更顯出「環境景觀道場」,與環境密切的對話。約莫10個共同參與的一行人,透過不同視角,大家都有各自不同的體會。我靜靜的在旁觀察,也品嘗了來自大家眼中、心中不同的解讀與所見的故事。

13548889_10209828114729532_275129248_o
分享時間,參與者分享著初入農禪寺的觀察與體驗

在大家的分享之後,蕭建築師開始道起了農禪寺的故事,在1970年代東初老人在這關渡平原間,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農禪」精神創立了農禪寺,其弟子聖嚴法師後以「水中月、空中花」,簡單數字,向姚仁喜建築師傳遞了其所看見道場的樣貌。包圍在建物外的金剛經牆,大殿內簍空的心經字體,透過陽光灑落在地上,彷若能將上師的信念傳達至佛家弟子們。

13549230_10209828115009539_2312762_o

13555682_10209828114889536_1646536331_o

「道場,沒有既定的形式」,不同於其他的寺院,法鼓山農禪寺不艷麗,沒有譁眾取寵,而以最平易近人與樸實的方式,不豎立明顯的圍牆,使人可親易走進。意念跟隨著建築灰色的線條行走著,接連至此寺院最重要的一景,水月池。如鏡子般的水體,將莊嚴的禪寺、周邊圍繞著活動的人和天上的雲映在水中的倒影鋪成了另一幅畫,使人心境達到最為平和的狀態。

02
來自金剛經的句子「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作為了快速道路與寺院間一座開放的牆

繞過水月池,走進西側的廊道,蕭建築師與我們共同體會了建築師如何透過簡單的廊道,既創造穿越的軸線,又成為空間之中若有似無的藩籬,避免內外活動的互相干擾,隔絕了相對負面的停車空間。在下午,陽光從西邊灑落,廊道的高牆正好為池邊的休憩空間打造了舒適的陰影。

13549279_10209828131489951_2072582237_o  13524023_10209828116449575_329470402_o
左圖:廊道空間亦為正負空間創造阻隔,右圖:乘坐在池邊空間的遊客

蕭建築師說,一個好的建物或空間,會令人想要拍照,在於他有好的空間質感;會令人想要坐下來感受,體驗他好的氛圍,更會讓人想要回頭再來、再走一次。

在導覽的最後,蕭建築師希望我們再用5分鐘的時間,觀察人、活動、與空間的連結與互動。繞過一圈,可以發現大多數的情侶,喜歡停留在水池邊的矮階上,除了廊道創造的陰影,水的沁涼一解暑氣,也因為這裡是遠望寺院空間最廣闊的視角。

經過蕭建築師的整個導覽過後,不同於一邊參觀者的視角,法鼓山的建築與空間彷彿與我們有了對話與連結。

 

 

編註:本次導覽活動由「台北城市散步Taipei Walking Tour」主辦,想了解更多活動舉辦消息,請至「台北城市散步Taipei Walking Tour」官網


563616_10202009168740769_970826999_n

Wu YiChen
來自高雄,不安分的都市計劃念了很久才念完。
研究所中間利用各種名目到美國、歐洲踩踏了幾次,
開始對不同空間著迷,喜歡走在街頭感受不同空間的變化。
上來台北工作踩踏一年,還在夢想著當一顆想要轉動巨輪的小螺絲釘。
作者其他文章

 

cc_by-sa-88x31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4.0 國際 授權條款授權
轉載時請明顯標示眼底城事及本文作者,與眼底城事網站連結

來自高雄,不安分的都市計劃念了很久才念完。
研究所中間利用各種名目到美國、歐洲踩踏了幾次,
開始對不同空間著迷,喜歡走在街頭感受不同空間的變化。
上來台北工作踩踏一年,還在夢想著當一顆想要轉動巨輪的小螺絲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