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形」? Hideo Sasaki 和地景設計中的「形隨機能」

文:孟宗

 

「生命尋找也形成它的形式,完美地回應它的需求。看似永恆的是生命和形式絕對的合一而不可分離,那份實現感是多麼的充分。. . . 一切有機與無機、形而下與形而上、人性與超乎人性的事物、一切關於頭腦、心智和心靈的真實彰顯都適用的普遍定律,就是生命透過表現而受人知曉,就是形式永遠跟隨機能(form ever follows function)。這是定律。」

               Louis Sullivan, The Tall Office Building Artistically Considered, 1896.

 

1. 機能主義的有機思想

現代主義美學的著名格言「形隨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這句話,至今在設計課還時常聽到。現代建築史中提到芝加哥學派的蘇利文(Louis Sullivan)都會提到他在〈高層建築的藝術考量〉(The Tall Office Building Artistically Considered)文中所提出的「形隨機能」的觀念。除了遵循古典建築的三段式構成立面之外,蘇利文事實上著重在裝飾的層面,特別是陶磚上的花草母題,都是他從詩人惠特曼所接受的美國文學傳統中對於自然的精神性象徵。

System of Architectural Ornament, According with a Philosophy of蘇利文於「建築裝飾系統」中的即興創作第16號。
‘Impromptu!’ from Louis Sullivan’s ‘System of Architectural Ornament’, 1923

 

「形隨機能」建立在18世紀以來的美學根基上,而首先提出這個概念的是美國雕塑家格寧諾夫(Horatio Greenough),他的名言是:「美是機能的承諾」(Beauty is the promise of function.)。事實上在十九世紀初,「合宜」(fitness)和「適應」(adaptation)也是演化生物學經常提到的兩個名詞。自然的法則和上帝幾乎劃上等號。為了達到最佳的效用,在某些自然未完成的工作,人類的技藝甚至必須接手完成自然的目的,因而藝術被視為是自然的改善,透過其中可以發掘人和自然所共享的神聖性。特別是在英美的文學藝術理論中,原本重視比例和合宜的美學理論,逐漸轉為線條和想像力的心理學。然而不變的是底層的理性主義(rationalism):凡是符合機能的形式,必然是美的,這也符合「生命目的」的神聖性。

由格寧諾夫帶頭崇尚的這份機械美感,經由瑞士建築師柯比意(Le Corbusier)發揚光大之後比較廣為人知。有趣的是兩人都崇尚機械,也崇尚希臘建築。如今比較難想像的是,從18世紀末工業革命剛展開的時候,機械經常被藝術家拿來和自然相提並論。因為機械運作的原理和外形,都和生物一樣,建立在自然的定律和法則上。除了「形隨機能」之外,最著名的格言是蘇利文的門生,萊特主張運用機械來達成工藝美術運動的時代特性。格寧諾夫的年代美國時興希臘復興式(Greek Revival),柯比意則在年輕的「東方之旅」途中迷戀於衛城的帕德嫩神殿。柯比意於1923年出版的《邁向建築》書中除了借用了許多輪船的影像,也加入了飛機和汽車來談論何謂好的建築。因此除了畫家的畫布之外,機械也進入了建築和景觀設計的平面,一切都顯得多麼的. . . 「自然」。

02-corbu圖二   柯比意第一本著作《邁向建築》卻以輪船作為封面。
Le Corbusier, Vers une architecture (Paris: Vincent & Fréal, 1923)

在景觀設計中,形隨機能所代表的理性主義原本也是專業成立之初的傳統。比如歐姆斯德的得力助手,英年早逝的Charles Eliot(1859-1897)在1896年發表的文章就名為「凡美的必是適切的」(What Must be Fair Must be Fit),而隨著現代主義的興起,「形隨機能」成為圭臬,甚至成為「去除裝飾」的藉口之一。景觀建築師在兩次世界大戰年間,其實已經發展出多樣的職業範圍,除了公園、住宅和校園之外,如Gilmer Clarke等人也擅長設計汽車年代的公園道(parkway)。他們為了有別於苗圃商和園藝家,甚至常稱呼自己為「敷地計畫師」(site planner)或「規劃師」(planner)。然而如同1948年的ASLA會長Markley Stevenson所指出的,當時歐姆斯德在創建紐約中央公園的時候之所以使用「景觀建築師」(landscape architect)這個職稱,也是因為這個專業關心的重點還是在於「設計的藝術」(the art of design)。在這個實用理性(形隨機能)和判斷理性(感官美學)的領域之間來回自如的景觀建築師,非Sasaki, Walker, and Associates事務所的創建人Hideo Sasaki莫屬。(註1)

2. Hideo Sasaki (1919-2000) 的田園現代主義

Sasaki於1919年生於加州Fresno附近的小鎮,1939年進入洛杉磯的加州大學學習企業管理,在過程中發現自己對於都市計畫專業的興趣,於是便轉學到柏克萊的加州大學景觀建築系,因為和許多學校一樣,當時的都市計劃課程都隸屬於景觀建築科系裡面。也因此Sasaki學習了必修的基礎課程,包括建築設計、水彩渲染、徒手繪畫、建築史等等,也引發了他對於景觀建築的興趣,因為它能夠結合思想和土地、植被、氣候等因素。二次大戰期間,他為了離開日本人集中營,自願到科羅拉多的蔗糖工廠工作,隨後曾擔任飯店清潔員和暗房助理。戰後他到伊利諾大學的香檳分校的景觀建築系完成學位,跟隨懷特(Stanley White,著名作家E. B. White的兄弟)。懷特最著名的比喻是,基地就像是拳頭,設計就像是手掌,當手掌覆蓋拳頭的時候,要像手套一樣合手。在懷特的推薦下,Sasaki再到哈佛大學的設計學院取得景觀建築的碩士學位,當時在院長葛洛培(Walter Gropius)的帶領下,除了包浩斯結合工匠與藝術的概念之外,也強調合作的觀念,如葛洛培本身的事務所即稱為「聯合建築師事務所」(The Architecture Collaboratives)。
03-SasakiSasaki (左)約設於1950年代。(照片來源:TCLF
Hideo Sasaki – Photo courtesy of Sasaki Associates

歷經三所學校的經驗,使得Sasaki在1953年開始正式執業的時候提供了豐富的人際網路。類似於葛洛培的團隊合作概念,他的團隊中經常有不同背景的人才,有藝術背景的杜伯(Richard Dober)曾經受教於畫家Mark Rothko和Ad Reinhardt,或是其他有土木工程和都市計畫背景的員工。而幾經嘗試之後,同時具備藝術直覺和組織能力的沃克(Peter Walker)在1956年便成為合夥人,公司名稱成為Sasaki, Walker, and Associates。SWA事務所和其他大型景觀建築事務所類似,都受惠於二戰後美國經濟的復甦成長所促成的大型企業園區,以及退伍軍人法案(G. I. Bill)實施後如雨後春筍般設立的高等教育機構。事務所的辦公室最早設於波士頓近郊的水城(Watertown),在加州取得Foothill College的大型案件之後,便設立了加州的分公司,並且交由Walker主持。除了校園和企業園區之外,尚有和貝聿銘建築師合作的基督教科學中心(Christian Science Center)和華盛頓廣場村落(Washington Square Village)等案。在1950年代的麥卡錫主義,工會組織不如1930年代的新政時期活躍,然而仍然與資方達成許多協定,使得當時有人戲稱汽車工業是「會製造汽車的年金計劃」。在這氛圍下,企業園區的設計也有助於提升企業形象,讓優雅的工作環境成為勞工的福利之一,地景史家Louise Mozingo稱之為田園資本主義(Pastoral Capitalism)。

「田園牧歌」(the pastoral)的稱謂標籤是適當的,Sasaki的景觀設計意象大多借自去除內容後的布朗式英國如畫風景。儘管十九世紀的有機思想也強調機能的合宜性,當時的現代主義氛圍卻批判兼容並蓄的多樣主義(eclecticism)(註2),進一步在「形隨機能」的旗幟下以「空間機能」(program)和「問題解決」(problem solving)作為主要修辭。如同Sasaki所說的:

「我總覺得和和客戶接觸的時候,你必須提出想法。我的推銷方式並不是說出我們有多好,而是只是提出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可能性。」(I always felt that, in dealing with the client, you have to discuss the ideas. My approach to selling was not so much saying how good we were, but just to talk about the problem and the possibility of solving it.)

1953年葛洛培卸下哈佛大學設計學院院長的職務,由專長為都市設計的瑟爾特(Josep Lluís Sert)繼任,他繼續推動葛洛培的跨領域合作視角,也在1956年集結環境設計相關領域的重要人物,舉行了影響深遠的都市設計研討會。1958年到1968年間,同時也是Sasaki在哈佛大學擔任景觀建築系主任的年代。不同於Garrett Eckbo在《生活地景》(Landscape for Living)中試圖和現代建築理論接軌的長篇大論,或是徹爾奇(Thomas Church)在《大眾的花園》(Gardens are for People)強調的感官美學和環境適意,Sasaki並沒有寫書,而是專注在教學和實務並重的事業上,我們也可以從他的事務所作品中讀到他的設計思考,其中著名者如迪爾公司企業總部、山麓學院校園、以及華盛頓廣場村落。

Deere & Company Corporate Headquarters

由Sasaki為代表的田園式企業園區設計中,以1961年完成的農業機具王國迪爾公司總部(Deere & Company Corporate Headquarters)為代表。總面積1600英畝(約650公頃)的園區位於伊利諾州的莫琳鎮(Moline),由Stuart Dawson主導的敷地計畫中盡量減少道路和停車場的面積,保留大部分的原始地景。現代建築家沙利南的建築使用棕色的耐候鋼,和周邊設置的草坪形成原始的色調,園區內並展示迪爾所蒐藏的戶外雕塑。兩個相連的大湖成為園區的中心,較高處的小湖直接面對總部大樓,其中有小島可以遊賞,較低的湖兼作為滯洪池,也提供微氣候調節的冷卻功能。1982年在保險部門大樓的剩餘用地,Sasaki也設置了日式庭園,並且在小湖的島中擺設了Henry Moore的雕塑作品Hill Arches。從沙利南設計的建築大廳向外望去,內外空間的流動性也印證了Sasaki對於地景和建築相互交融的觀點:

04-deere-site-plan

05-deere迪爾機具總部  Deere & Company Headquarters, Moline, IL.
(照片來源:https://www.pinterest.com/pin/273664114833553373/http://pigottnet.com/projects/deere-company

「在基地和結構物相遇的地方,我們大可賦予基地結構,同時把地景『洗』到結構物裡面。」(Where site and structure meet, we may well “structure” the site and at the same time “wash” the landscape over and into the structure.)

 

Foothill College

山麓學院(Foothill College)屬於加州的社區大學位於舊金山南灣的 Los Altos Hill區域,屬於戰後高等教育迅速擴張的新設校園。因為這個大型案件,也使得Sasaki在加州開設分部,並由沃克(Peter Walker)負責主掌。沃克於1955年畢業於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園,後來獨立設置自己的事務所,在1980年代擔任哈佛大學的景觀建築系主任,也發展出自己關於最低限主義(Minimalism)設計手法,山麓學院算是他的早期重要作品。沃克與建築師康普(Ernst Kump)一同規劃的122英畝校園中,將停車空間都設置在外圍,校園中為完全的徒步區域。配合原始的山谷地形,以兩座山丘分別作為學術中心和體育活動的中心,其間以步道橋相連,並以建築和樹林共同圍合出一系列的內院中庭。除了優雅的地形和實用的空間之外,山麓學院在空間和建築形式上都呼應了西班牙殖民式建築,屬於舊金山灣區現代主義在地化的絕佳案例。

06-foothill-plan
07-Foothill
08-FoothillCollege山麓學院   Foothill College, Los Altos Hill, CA.
(照片來源:https://www.wrnsstudio.com/project/foothill-college-master-planhttp://www.pwpla.com/projects/foothill-college/&details

 

Washington Square Village(now Sasaki Garden)

華盛頓廣場村落是1954年摩西(Robert Moses)擔任紐約市貧民清除委員會主席(Committee on Slum Clearance)的時候敲定的都市更新區域。因為居民的強烈抗議,開發案縮小為西三街、豪斯頓街、摩瑟街和拉瓜狄亞街(West 3rd St.、Houston St.、Mercer St.、LaGuardia Pl.)四條街道所圍起的街區,並且設置中低價位的住戶單元。計畫中三棟17層樓高的公寓的建築設計者為貝聿銘建築師事務所(Pei, Cobb and Partners)(註3),而景觀設計由Sasaki, Walker & Associates進行。其中兩棟公寓之間的地下停車場上方設置了1.5英畝的屋頂花園,是標準的公園中的高塔(tower in the park)。這座屋頂花園成功整合了都市空間和鄰里公園,Sasaki在中庭使用了各種樹種,包括日本山渣樹、垂枝櫻桃、柳樹、法國梧桐、杜鵑、圓柏等等,提供四季的色彩和鳥類進駐。與此同時,樹木的植栽槽也同時提供座椅,除了形塑空間之外,也成為社區居民互動流連的場所。華盛頓廣場村落後來因為營運不善,被紐約大學收購,如今的中庭花園名為Sasaki Garden。諷刺的是當地又再次面臨了拆建的壓力,這次則因為優雅舒適的空間品質而興起另一波的保存運動。

09-washington
10-washington華盛頓廣場村落(現為Sasaki Garden)
Washington Square Village (now Sasaki Garden), New York City. (照片來源:Elijah Porter, 2012

 

3. 機能的留白與無為 (function and “inoperosita“)

Sasaki強調團隊集體的創作過程,平常話不多的他甚至有些許的害羞,也因此他的事務所出身的設計不如其他設計師有強烈的個人風格,另一方面這也突顯了他的務實和組織能力:他所設置的事務所運作模式接近學校的工作室,加上獎金分紅等合夥制度,也足以讓公司在他1980年退休之後還能得以順利運作。在迪爾總部、山麓學院和華盛頓廣場村落的公園中,我們也可以見到,在企業園區、校園、都市住宅等等不同類型的設計案中,空間計畫(program)如何作為整體基地的架構,再融入現有的地形地貌中,透過動線串連起空間序列,塑造出到達的感受。

蘇利文的「形隨機能」原本承襲自美國文學的有機思想,包括其中對於自然的關注和機械美感的想像。1930年代的國際風格論述中演變成為空間計畫(program)與設計形式(form)之間的對應關係,成為設計師擺脫布雜學院的有力說詞(註4)。在景觀設計中,儘管也歷經了從布雜學院方法演變到現代主義的過程,或許因為地景的材料本身以及歐姆斯德的傳統,有機思想中的美學探索,得以持續保留,與敷地計畫所強調的實用精神並行不悖。檢視二十世紀中的建築師和景觀設計師的言論,他們時常以「好的設計」來回應歷史風格所帶有的國族情感或歷史鄉愁。作為「沒有風格的風格」(a style without style),現代主義突破了歷史主義的桎梏 ,達成了前人所未能達成的彈性。

然而景觀設計不只是「問題解決」,也是價值的選擇、保存和展現。在現代主義成為圭臬的典範轉移過程中,純粹講求實用和理性,很容易喪失內容的意義和人文的厚度。躲在合宜理性的安全羽翼之下,比較平庸的設計可能會把空間計畫塞滿整個基地,或是滿足於些許的綠意和舒適感。即使是Sasaki的抽象式英國風景格調,在滿足機能之後常流於烘托建築的背景,對於個人意識和環境生態的覺察並無助益。後來景觀設計發展出來的幾個方向中,包括Sasaki的早期合夥人,一直對於藝術直覺有所偏好的Peter Walker後來借用當代雕塑理論,發展出以「物體性」(objecthood)為主的「最低限主義」(Minimalism)。另外一方面,近二十年的建築論述也不再強調形式與內容、空間計畫和形式之間的對應關係,甚至會刻意形成空間計畫的留白,讓基地的使用更有彈性,也更能容納各項地方生態和社區的日常生活,呼應地景本質中的流動和不確定性。

晚近現代建築史的論述中,也常模仿「Form Follows Function」這句話來探討機能主義之外的另類觀點,例如強調摩天大樓經濟因子的「形隨金錢」(Form Follows Finance),或是研究衛生水道系統的「形隨流動」(Form Follows Flow)。把這思路再往前推進,義大利哲學家阿岡本在他的一系列著述中試圖傳達的「赤裸生命」(bare life)的本質,是否處於人的社會職業之外?如果你不是一個笛手、雕塑家、或藝術家,只是身為一個赤裸裸的人,是否具有功能?生命是否一定有其目的性?如果生命不帶有任何目的和功能,人類也不再強調成就和功績,是否現代國家和人類的暴力本質是否能夠得到消解?這些不僅是哲學沈思,也是地景的建築所帶來的開放性問題。

11-SasakiSasaki設於1955年
Hideo Sasaki in 1955 – Photo courtesy of Sasaki Associates(照片來源:TCLF

 

 

(註1)
作為日裔美國人,Hideo Sasaki的名字很可能沒有相對應的漢字。由日文維基百科部落格也使用外來語的片假名來推斷,他很少或完全不使用漢字作為自己的姓名寫法。因此本文使用英文拼音為主。

(註2)
多樣主義(Eclecticism)一般翻譯為「折衷主義」,原本有多元並陳的含意,19世紀的建築理論家如Gilbert Semper嘗試融合各家風格,擷取個別元素截長補短,以此與啟蒙時期的科學精神結合。在20世紀的現代主義者理解中eclecticism卻時常成為貶抑之詞,這個偏見也反映在中譯普遍使用的「折衷主義」中。

(註3)
有趣的是約莫同一時間,貝聿銘也在進行設計東海大學校園。

(註4)
蘇利文常被歸類為所謂的「芝加哥學派」(Chicago School)的重要成員,然而在現代建築的線性發展進化史中,芝加哥學派的建築師們,包括蘇利文,和他之前以厚重塊量著稱的理查森(H. H. Richardson),他之後以水平運動著稱的萊特(Frank Llloyd Wright),都因為裝飾的運用而遭受貶抑,頂多只是某個運動達到巔峰之前的「先驅」。因此蘇利文的「形隨機能」也被後人誤會成為「裝飾的去除」,也就不足為奇。

 

相關連結:

Hide Sasaki
http://tclf.org/pioneer/hideo-sasaki

Peter Walker
http://tclf.org/pioneer/peter-walker

Stuart Dawson
http://tclf.org/pioneer/oral-history/stuart-o-dawson

Deere & Company World Headquarters
http://www.sasaki.com/project/177/deere–company-corporate-headquarters/
http://tclf.org/landscapes/deere-company-world-headquarters

Foothill College
http://www.pwpla.com/projects/foothill-college/&details
http://tclf.org/landscapes/foothill-college

Washington Square Village and Sasaki Garden
http://www.placematters.net/node/1791
http://tclf.org/landslides/washington-square-village

延伸閱讀:

Two Sasaki Designs Worthy of Discourse
http://tclf.org/content/two-sasaki-designs-worthy-discourse

Edward de Zurko, Origin of Functionalist Theor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57).

Melanie Simo, The Office of Hideo Sasaki: A Corporate History (Berkeley, Ca.: Spacemaker Press, 2001)

Sasaki Associates: Integrated Environments (Berkeley, Ca.: Spacemaker Press, 2006)

John Ormsbee Simon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Shaping of Man’s Natural Environment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1961).

Leland de la Durantaye, “To Be and To Do: The Life’s Work of Giorgio Agamben,” Boston Review, January 26, 2016.
https://bostonreview.net/books-ideas/de-la-durantaye-agamben

 

 


孟宗 個人照
孟宗
學生、老師、父親,期望播種與收割的遊牧民族,修過建築史,教過景觀史,做過景觀設計和規劃。

作者其他文章


cc-by-nc-nd-88x31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轉載時請明顯標示眼底城事及本文作者,與眼底城事網站連結

學生、老師、父親,期望播種與收割的遊牧民族,修過建築史,教過景觀史,做過景觀設計和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