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城事

eyes on place



讓社區動起來 – 台中柳川百年古道社區營造

文:高紹誠

2013 年台中市中區開始出現以文史、環保以及社會企業為命題的公民團體。它們依著自己的組織主軸,開始在以綠川周遭為範圍發展。同為台中市中區範圍當中的柳川,則在更早之前由一群社區媽媽開始組織環保志工隊,並經營自己的社區。甚至自己申請都發局及環保局社區營造經費,裝修及改善自己的社區。

這群社區媽媽也利用台中市參與式預算提案票選,解決長年小巷路面不平的窘境。她們在 2015 年與 2016 年,先後獲取鋪設中山路 257 巷人行道計畫,並透過環保素材資源再利用成功營造出「柳川百年古道」新景點。

鄰里長下的環保志工隊

柳川里在 2002 年以前為柳岸里、柳堤里、及柳原里,2002 年後因人口減少合併成吉祥里,原本三個里里長在競選後由蔡翠碧里長當選。2003 年後改名為柳川里,蔡里長至今已擔任六屆里長。柳川里在張溫鷹市長時期成立環保志工隊,成員來自里鄰長及熱心里民,且多以女性為主。發展至今工作已從傳統的掃地服務,逐漸擴展到建立環保回收站據點,以及社區營造。如柳川里環保志工隊透過都發局社區營造經費,清理並美化鄰里角落。

柳川里環保志工隊聚會

除環保志工運作外,柳川里鄰里長也活躍在里內跟里外其他場合。如柳川里內的大誠警察分局[1]便有警察志工隊,里外的萬春宮志工隊[2]。筆者 2017 年六月進入柳川里期間參與由萬春宮所舉辦「百年媽祖會」,柳川里鄰里長便擔任發放飲水與食物的志工角色。另外在台中市政府水利局所創設的柳川導覽員,同樣也可以看到柳川里鄰長。在這些不同場合的服務,志工隊成員透過自己的身體勞動服務自身社區以外,同時與社區外部的公部門及民間團體連結,獲得更多人際網絡與資訊。最後這些裡外「社會網絡資本」展現三個重要成果在社區營造中。

註[1]:全名為「台中市政府警察局第一分局大誠分駐所」。
註[2]:其他有參與的志工隊尚有「區公所志工隊」、「戶政事務所志工」、「台中市愛鄰守護隊」及「柳川導覽志工」。

 
萬春宮百年媽祖會柳川里志工

參與式預算讓社區動起來?

中山路 257 巷即為柳川古道的地址,是近幾年來柳川環保志工隊社區營造成功案例。這條巷子早在日治時前便已存在,經過許多年來發展下,許多居民抱怨路面早已坑坑疤疤,甚至傳出老人跌倒受傷的案例。在筆者訪問下,里長敘說早些年來改善的窘境:

「我有建議叫他們(市政府)做!但市政府都沒有做啊!經費太多啦,市政府都知道!那剛好是市政府第一個案就是參與式預算,區長就說那你就去拿參與式預算。」 ( 2017.5.29 訪談 )

改善中山路 257 巷路面成為這群社區媽媽的主要任務,然而過高的經費成為絆腳石。在公部門提供的訊息下,這群社區媽媽找到一條嶄新的道路,這項資訊的提供成為第一個展現的成果,即公部門與社區媽媽的連結。第二個成果來自於提案投票中的動員,在筆者訪談主要負責的鄰長與里長後得知:

「我們鄰長也都要動員啊,就是每個鄰負責…像我的話每一戶我都去跟她們說明什麼是參與式預算,拿到經費要做什麼建設,比較信任的住戶就會拿戶口名簿,讓我們幫他們網路投票。」 ( 2017.5.22 訪談 )

「每一戶都要解釋給他們聽,那個巷子里面鄰長都很積極啊!她的台中市的朋友,叫朋友一起投啊!媽祖廟(萬春宮)跟將軍廟也都是在中區,我們都是那兩間廟的志工,所以他們都知道,他們都會出來幫忙。」 ( 2017.5.29訪談 )

這項成果來自於社區媽媽過去的身體勞動,她們透過過去里內志工活動累積,造就她們挨家挨戶的拜訪里民的基礎。另外里外的志工活動成功獲得萬春宮的協助,將中山路 257 巷提案宣傳到柳川里以外的區域。這個提案中志工隊給了它新的名字 – 柳川百年古巷道,在這群社區媽媽努力之下,這項提案成功獲得 2015 及 2016 年參與式預算的票選,先後獲得共 350 萬元預算。

最後一項成果展現來自於內部持續運作的志工隊,參與式預算過後社區媽媽繼續裝修,她們結合環保素材,將撿來的空瓶空罐回收再利用,成為裝飾柳川古道的重要元素,筆者訪談主要負責的鄰長得知:

「當初我們的主題就是資源回收再利用,所以我們那時候用的材料都是資源回收物,只有油漆…是買來的,其他東西是免費的。」 ( 2017.5.22 訪談 )

在筆者進入柳川里期間,環保志工隊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裝飾柳川古道。這項由環保素材裝修的小巷,在今年也獲得台中市環保志工隊評比特優。另外這群社區媽媽再利用 2014 年柳川整治工程,將柳川古道成功納入觀光局「臺中城中城微旅行」旅由清單當中。據筆者訪問主要負責的鄰長得知:

「那時候我們覺得柳川整治之後,可以媲美韓國的清溪川,所以就想說那是很好的景點。」 ( 2017.5.22 訪談 )

志工隊除了在柳川里內部,以及外部建立社會網絡資本外,同時也將志工隊勞務工作將柳川古道經營起來。最後跟著台中市政府柳川整治工程,將柳川古道置入台中市景點當中,目前已建立 google 地標提供遊客查詢與打卡使用。

柳川古道社區環保素材營造

身體勞動下的社會網絡

楊弘任 (2007) 所撰『社區如何動起來』描述了多元公民社團間互動,並如何成為翻轉社區的關鍵。柳川里社區媽媽們透過志工隊的身體勞動,打好環保志工隊、柳川里、區公所、以及中區組織關係,並且發揮在台中市參與式預算當中。參與式預算結束後,這群社區媽媽再透過服務下的默契,短時間內成功營造出環保與觀光元素的柳川古道。柳川里便是透過上述的志工隊服務,從里內到里外建立起資訊提供與提案宣傳,到組織內人力動員人際網絡。最後藉由參與式預算及柳川整治計畫,將這些網絡轉變為社區的社會資本,創造柳川里社區營造成功案例。

柳川里的故事告訴我們,社區翻轉的關鍵並非多元的公民社團的擾動,而是這些社團如何與其他團體,甚至在組織內部建立起「真正可靠」的社會網絡。柳川里的社區媽媽透過平時的志工身體勞動,在不同空間內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網絡,最後這些社會網絡化為社區媽媽的社區營造籌碼,成功經營出屬於自己的社區品牌「柳川百年古巷道」。

現今柳川古道(中山路257巷)社區營造

參考文獻
  • David Halpern. 2005.《Social Capital》. Polity Press.
  • 楊弘任。2007。《社區如何動起來?黑珍珠之鄉的派系、在地師傅與社區營造》。左岸文化。

高紹誠
東吳政治所的混種碩士生,過去念法律系,但不想成為只會法律的法律人。目前從事社會科學跨領域研究,喜歡走入城市觀察新事物,以及吃點心。

作者的其他文章

東吳政治所的混種碩士生,過去念法律系,但不想成為只會法律的法律人。目前從事社會科學跨領域研究,喜歡走入城市觀察新事物,以及吃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