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愛走路的日本 – 步道系統觀察

圖 / 文:廖幸華


台日散步環境對比圖

打開窗,又是個豔陽天!漫長的夏季,身處南台灣的我們,每當需要出門時,只能硬著頭皮一頭沒入陽光普照的大地,卻又不得不急著尋找遮蔽,以免中暑,或是乾脆開車代步。

對於在台日兩地都生活過的我來說,覺得在台灣的散步環境,代表的是熱/不安全(指行人步行環境,常受汽機車威脅),而日本的環境,相對是涼而安心的。為什麼在日本就喜愛走路?當然有受到兩國氣候溫、熱帶的差異,但也可以從綠地比、街道綠化、建築物與街道介面、大眾運輸與商業區的關係、無障礙設施、甚至是大眾交通工具上的禮儀習慣等方面來做比較,點點滴滴的差異,讓遊客一到日本,就不知不覺的開始喜愛走路。近日我又去日本旅行了一趟,那種喜歡走路的記憶又回來了。以下分東京、京都篇,來觀察城市的步道系統:

東京篇

日本的空氣,真的是好!

即使是在交通繁忙的大都會-東京,被首都高速公路等重要幹道包圍的皇居周邊、東京車站附近,空氣還是很清新,步道上聚集許多跑步、散步、騎單車的人們,這應歸功於綠化做得徹底,整個動線使用起來很舒適,不知不覺竟走完了五公里(皇居一周)也不覺得累或遠。

東京車站前的行幸通,每到深秋兩旁銀杏化做黃葉的繽紛世界,成為東京人秋季的期待;皇宮周邊的千鳥淵公園則是植有整排用心維護的老叢櫻花,每到春天賞櫻人潮從各地湧入,成為賞櫻名勝。皇宮本身就是一大片綠地,護城河兩側除了平日對外開放但有閉門時間限制的東御苑及二の丸庭園,也開放一部分作為公園與步道,讓民眾在周圍活動,例如皇居外苑的和田倉噴水公園、北の丸公園。附近又連接24小時開放的日比谷公園。可說,東京的民眾享受的綠地覆蓋比是比我們充足得多的。


東京皇居周邊慢跑路線

綠化本身就有降溫的效果,在炎熱的秋日下,大家都還是想一溜煙鑽進有冷氣的室內,但只要是在有街道樹遮蔭的地方,氣溫馬上比暴露烈日下的空間降了好多度。氣候比日本炎熱許多的台灣,更應該重視綠化的比率,在步道的設計上也應該不同於日本,例如可以做有屋頂的迴廊設計,這樣大家才願意多多使用戶外空間與散步。


台南的熱:缺乏綠樹、建築物也缺乏遮蔽的開放空間

另外,在日本很少見到台灣的騎樓式房屋,而是用外加遮雨棚的方式從建築物外延伸出有遮蔽的步道空間,以建築結構來說,騎樓式建築較不利於地震多的國家,也許可以考慮多採用建物外追加的遮蔽形式。


京都四条商店街

另外,東京受公共運輸發達之賜,軌道建設可說是四通八達到了極致,因此只要進城,民眾已習慣使用大眾運輸,所以商圈便與車站結合,購物十分便利。


丸之內地下街

鐵道便利、步道安全安心,所以常看到小朋友單獨搭電車上學、學習才藝等,不用家長陪伴。這也是因為完善的環境規劃而改變生活方式的一例。看看台灣的家長,在百忙中一定要抽空接送孩子上下學、補習、學才藝,許多家長以此為專務而使時間受限,這都是因為環境無法令人安心之故。


日本自己走路上學的小朋友

還有無障礙空間的設置,像導盲磚的問題,在台灣的公共建設裡常被忽略、隨便設置或是翻修後就未再建置。日本這方面卻是一直想辦法增設與改進。觀察導盲磚的動線會發現,日本的車站、人行道都確實舖設導盲磚,直行、轉彎、停等都讓身心障礙者有跡可循,還有音樂輔助紅綠燈的提示,對盲人來說也很便利。觀察台灣的機場、車站,導盲磚的設置也不完備,甚至還有路線導致撞柱子的情形;都市人行步道只要翻修後,原本的導盲磚等無障礙設施就蕩然無存,真的很欠缺對弱勢者的考量。


高雄小港機場電梯前設置的導盲磚只有一小段,不知盲胞如何走到電梯?

京都篇

京都作為千年古都,擁有無價的歷史資產,因而在政策上也重於保護、輕於開發,所以不同於東京,軌道路線比較少,雖也算便利,但還是有部分區域需要公車做銜接。京都自詡為步行城市,所以雖然以國際性的觀光城市著稱,在其推廣觀光的網頁上總是詳盡介紹步道系統[1],以部分公共運輸與步行串連,就可以到達目的地,又由於街道是仿洛陽古城的条坊制(棋盤式)街道,對外國遊客而言在方位感上很是方便。

[1] 例如京都的 http://www.arukumachikyoto.jp/index.php?lang=ja


宣揚散步之美的京都旅遊網站

發現京都的公車上有很多年紀很大的老年人樂於乘坐。一整台公車,高齡者幾乎佔了一半,前方座位是博愛座,年輕人習慣往後方找位子。在日本的公車會把司機名字掛在明顯的地方,並告知乘客他的責任就是安心駕駛,且交換班都會對乘客深深一鞠躬。這些細節都顯示出他們對駕駛這份工作的敬重。司機開車平穩,到站提醒的設備也很足夠,不容易錯過站牌,下車時司機也都很有禮貌地跟乘客道謝,互動關係良好。


整體氛圍友善老人乘坐的公車

日本的機車、汽車減量政策做得很徹底,道路的負荷是在適量的範圍內,少見壅塞、紊亂景象(日本政府從20年前就開始往這方向努力),相對的行人走在路上的危險性也降低,過馬路、巷弄時幾乎都是淨空無車的安心狀態。

反觀我們的公車系統,以台南為例,不是不適合老年人搭乘,而是我們的搭乘環境有問題:

  1. 公車站停車處常被違停汽機車佔用,無法正常靠站,增加上下車的危險性。
  2. 公車駕駛的素質良莠不齊,心浮氣躁的狀況屢見不鮮。
  3. 政策缺乏、公權力不彰:面對汽機車浮濫的現況,道路承載早已超過負荷,滿街都是各種車子亂竄,違停、違規等等,政府應當見賢思齊,取經他國已推行的政策,確實做到汽機車減量。

其實發展觀光的京都,過多的遊客對當地居民而言也是會產生干擾,我們在花見小路就遇到抓狂的阿伯駕駛狂按喇叭驅逐路上亂走的遊客,因為他想回家,卻每天一直上演受阻的戲碼。所以人性都是一樣的,不同在於城市環境的規劃是否得宜。

\
祇園花見小路經常遊客如織

日本政府願意在許多細節上逐一改進,經年累月就能讓一個大環境產生改變。例如:京都車站前各式各樣單車停放的方式,有路面、地下、雙層等等。行人與單車分道、計程車與一般車分道、公車也有專屬路線,各有空間不會打結。反觀我們要去台南機場的時候,計程車、一般轎車全都擠在同一條道路上,出境入境的人都在同一個大廳,整個視覺上與使用上只有一個”亂”字可以形容,再有耐心的國民,也不免生出無名火。


京都的電線桿地下化,潔淨市容


對步行、單車都友善的雙線步道規劃


京都車站前的分道設計,族群各有空間不會打結

創造適宜散步的環境並非一蹴可幾,從日本的例子觀之,當整個城市能以人性、尊重行人的需求去設計時,自然就能創造出一個人們愛走路的環境。看日本的兩個城市,對照台灣,所以我認為,台灣的公部門真的需要再更努力才行,期待一起來營造一個最愛走路的城市!


廖幸華
東京設計學院環境設計科畢業,畢業作品:鎌倉四季的散步道計畫。
目前擔任日式庭園導覽與台南社區大學自然與環境學程「我們的城市綠空間-庭園、公園、散步道」課程講師

 

東京設計學院環境設計科畢業,畢業作品:鎌倉四季的散步道計畫。
目前擔任日式庭園導覽與台南社區大學自然與環境學程「我們的城市綠空間-庭園、公園、散步道」課程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