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建築師喜愛的校園角落

文/圖:T.H.Cheng

大學校園景觀規劃與設計,相信是令不少空間專業實踐者感到振奮且躍躍欲試的一種項目類型。畢竟,大學場域在職場專業養成過程中,多少都扮演了某種程度(無論是正面或負面)的角色,它的實體環境,對於學習與生活品質必然有直接而深刻的影響。校園景觀不僅是創校者教育理念的體現,也反映了不斷變動的社會潮流下,人們對於高等教育發展的期待與漠不關心。校園空間的主要使用者—也就是學生群體—對於主政者的階級意識,治校理念之類的往往不感興趣,他們關注的是自己的學習與生活。不論上位決策者是否有意塑造一個高品質的學術環境,學生們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創造有意義的地點。試著回想一下,您學習過程中有沒有哪些地點是令人印象深刻,至今懷念的?

美國景觀建築師協會部落格最近發表了一項調查:什麼是景觀建築師心中最喜愛的校園地點?從受訪者的回答之中,列出一些出現頻率較高的描述。其中當然不乏特定知名景點,例如哈佛大學最古老的哈佛園(改造前的版本),羅德島設計學院(RISD)的水岸空間,維吉尼亞大學圓頂建築前的大草坪(The Lawn)等。雖然這項調查主要是針對美國的大學,然而我們不妨也看看,校園裡哪種類型的空間會受到設計師共同的喜愛?

威廉斯學院(Williams College)造型優美的橡樹

首先,這些地點的描述許多與”植物”相關。作為景觀設計主要元素之一,植物對於校園整體風貌的塑造起著關鍵性作用。即使是相同樹種,不同的排列及生長方式也會隨著季節變化產生各異的印象及多樣豐富的空間效果。受訪者提到了喜愛連接宿舍與宿舍之間綠蔭覆蓋的廊道,中庭由杜鵑花灌叢形成的開放林地,以及學生中心前柏樹圍成的橢圓形戶外草坪等。除了這些由植物群落所形成的量體或空間,樹型完整的獨立老樹,具有雕塑一般的效果,也經常成為校內視覺焦點。不用說,樹木經過數十年,上百年漫長的生長階段,枝葉開展蓬發,除了提供綠蔭,也隱喻了知識的傳承與悠久歷史。因此造型優美的老樹在校園裡就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了。也有建築理論家認為學校起源於一棵樹下,學校的原型就是一群人在一棵大樹下傳授知識,分享與討論的場所。此外,植物園(Arboretum)作為一種視覺展示,提供科學研究及休憩的地點,也在受訪者的回答出現數次。其他類似的地點還包括了溫室,花園與苗圃等等。

教學大樓戶外橢圓廣場提供了非正式,輕鬆隨意的討論空間

如果學校位在鄉村地區,周圍擁有自然景觀與廣闊腹地,能夠眺望視野開闊的地點也是備受喜愛的選項之一。早年拓荒時期,許多大學創校者在野外勘察選址時,特別偏愛具有坡度的山陵而非平坦地形。在山丘上建校,一方面除了擁有較佳的視野,清新空氣,易於排水等務實理由之外,雄據山頭的學院建築群也成了當時人們對知識渴求的殿堂象徵。麻州大學安默斯特分校全美國最高的圖書館(W.E.B. Du Bois Library)可俯瞰新英格蘭起伏丘陵地貌。位於紐約上州西部小鎮Ithaca的康乃爾大學依山勢而建,校內擁有溪谷,瀑布與登山步道,站在地標鐘樓前可眺望冰河時期地質作用削成的河谷地形。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內學生中心廣場緊鄰Mendota湖畔,平靜曠遠,夏天傍晚經常有戶外演奏,隨處可見划船,風帆等水上運動,是學生,老師和當地居民最喜愛的社交場所。

康乃爾大學鐘樓位處山頂制高點,前方大片草坡可供眺望群山環繞的美麗景色

另一方面,方院(Quadrangle)是西方校園發展史上獨特的一種空間類型這種自中世紀時期已出現,由修道院立面拱廊圍閉的中庭空間,如今已演變為許多歐美大學校園的主要意象之一。方院通常位於校園中心的行人徒步區域,周邊由建築量體包圍,其中一面矗立著總圖書館,行政中心,教堂等地標建築,其餘則是學院教室,系所辦公室等。各學院之間以人行步道連接,筆直的步道減少了學生往返課堂所需的時間。方院景觀雖然看似一片草坪和幾棵樹的組合,然而大片綠地及開放空間實則提供了大型活動聚集的場所如畢業典禮、燭光紀念晚會、甚至示威遊行等。受訪者的描述中提到了晴朗的日子裡光影灑落的綠色草坪景象,下課期間繁忙的通道,而最受喜愛的方院名單則包含了賓州州立大學Old Main Lawn,俄亥俄州立大學橢圓綠地The Oval,以及密西根大學The Diag等等。


(上)哈佛園(Harvard Yard)典型的美國大學方院景觀。大片草坪與不規則樹群組成的空間可容納各式活動
(下)賓州大學冬日覆雪景象。校園步道Woodland Walk斜對角筆直貫穿中庭,連接各學院教室。

此外,最受景觀設計師喜愛的地點之中,也有不少是人跡罕至的秘密角落。例如宿舍小院落,研究生室外的露台,隱蔽小徑旁的座椅等。這些地點經常避開了校園中心區域,與趕上課等必要性活動的行徑方式不同,蜿蜒曲折的動線提供人們沉思,休閒與舒緩的功能。有受訪者提到,他們更加偏愛某些平常不被允許進入的地方,例如教學大樓屋頂,學校後山溝壑等地。有些地點經常呈現三面封閉,一側開口朝外的配置,無論是被灌木遮蔽,矮牆環繞,或是小土丘包圍,它總帶點自我保護,防禦的意味,卻也成為學生們在課餘之間感到放鬆而親密的場所。

(左上)賓州州立大學西北角入口處的雕像Nittany Lion Shrine,美洲獅亦是該校大學足球隊吉祥物
(左下)耶魯大學中庭座椅(David Luo攝影) (右)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植物園一隅

由以上描述不難發現,校園裡受到設計師喜愛的地方,既不是著名地標或風格獨特的建築,也並非旅遊書上介紹的景點;它往往是使用者長期參與其中,能夠引發人際互動,享受觀看與被看,聆聽等社交活動的公共空間,並且也是個能夠滿足個人獨處欲望,不受外界打擾的場所。人類與生俱來的領域性,會隨時因應外在環境採取進攻與防守的姿態。這兩者產生的空間需求,對於正值身心敏銳,年輕善感時期的學生群體會更加明顯。一個成功的當代校園景觀設計,很大程度仰賴於創造聯結及整合這兩種型態的空間:深入了解基地特質,發掘它的潛力,善用既有地形,植物等景觀元素,將一幅美好視野呈現給後世。如同一位充滿遠見的教育者一般。

無可否認,許多歐美大學地理位置優越,享有得天獨厚的美景與自然資源,然而大學校園空間的本質,在於提供一個培養學生終身學習,並在未來道路上不斷引導自我完善的舞台。如同其它公共空間,它長時間承載了記憶。使用者與環境持續互動之中產生了獨特經驗與情感連結,透過教育這一項人類本能的心智活動世代傳承下去。而這些或許才是一個地方受到喜愛的主因。對校園景觀的創造者而言,不妨更加細緻的觀看校內一草一木。上述資料也許看似平凡無奇,但依然可在決策及實踐過程之中提供一些更具體而貼切的參考。

校園公共空間與使用者的互動

 

參考資料:
LANDSCAPE ARCHITECTS’ FAVORITE SPOTS ON CAMPUS
Campus Landscape: Functions, Forms, Features by Richard P. Dober. John Wiley & Sons, 2000.
Landscape Forms Roundtable Report: Campus Planning and Design, 2013.
E. T. Hall – Proxemics (Understanding Personal Space)
風景園林雜誌,2018-03,王向榮:學校始於樹下。
戶外空間的場所行為—公共空間使用之研究,揚・蓋爾(Jan Gehl) 著。


T.H. Cheng
當過除草工人,寫過學術論文,目前從事景觀建材。

當過除草工人,寫過學術論文,做過地景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