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好植地-導論篇」,建構找地種樹的協作平臺

作者:臺灣好植地 專案貢獻者 劉哲瑋、理查

植樹造林的效益不言而喻。有報導提及,2019 年「科學」期刊(Science)發表一篇文章 The global tree restoration potential,指出除了既有的森林、農田、都市地區外,全球還有 9 億公頃的土地具備潛力復育為連續的林地(continuous forest)。這些林地可以產生大約 2 千億噸的固碳效果,相當於全球既有碳儲存庫容量的 25%。

在臺灣,無論是官方或民間,也有許多植樹推廣活動或是林地認養政策。然而,目前還沒有一個系統性找尋適當植地的工作流程。因此,「臺灣好植地」團隊希望能透過衛星資料和簡易分析工具,建立起屬於臺灣的找地種樹平臺。

首先要回答的問題在於「適合增加樹木與植栽的土地,在哪裡?」衛星影像是一個方便的工具,有全球通用且免費的資源,可以快速地指認出現在綠覆率不足夠的土地。再進一步結合政府機關有釋出的公有土地或公共用地資訊,可以進一步篩選出應該加強綠化,且可以建議公部門進行綠化,相對於私有土地綠化可行性更高的土地。

第二個問題,則是「指認出土地之後,如何媒合更多的民間單位一同植樹?」如果單單仰賴公部門推動植樹計畫,是一個巴掌拍不響的。我們希望可以讓願意一起行動的 NGO、社區組織、企業團體一起加入植地協作的網絡。這就牽涉到須要瞭解每一塊土地的特性、相對應適合的植生對策,以及土地管理者可以架構出的協力機制。前述的工作方向,我們可以透過開放資料進行研判與輔助,來促進業務優化。

林務局在每年植樹節皆有推動植樹計畫(圖片來源:theme.forest.gov.tw
我國元首也常親自參與植樹活動(圖片來源:flickr#總統府 CC BY 2.0)

線上地圖,整合各類型的「找地成果」

好植地團隊已經藉由美國陸地衛星 Landsat 8 完成找尋無樹土地的第一步。我們以常態化差異植生指標(NDVI)作為土地植生覆蓋程度的判斷,參考相關文獻認定 NDVI 小於 0.5 的土地已屬於綠覆程度較低的情況,小於 0.2 則更是幾乎等同於無樹的土地。

接著,我們套繪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國土利用調查資料,篩選綠覆程度較低的公園、學校或是機關用地,針對這些具有公共性質且容許植生的土地,我們進一步觀察每一塊用地中,數值介於 0.2 – 0.5 的範圍,此範圍代表已綠化但並非大樹群的草地或灌木區域,接著由人工揀選較有潛力提高草地灌木區綠覆率的用地清單。

從具有潛力的植地清單中,我們進一步挑選出 115 個規模較大或具有話題性的指標基地,希望作為向政府機關提案的指標基地。這些指標基地的類型包含海岸旁的公共用地、河流旁的河濱用地、都市中的公園用地、公共建築的開放空間,皆能反映出所在地區的地景特性,並需要大眾共同關注,進一步協力補植與關注。

例如位在新北市鶯歌區的「三鶯桃花源」,目前是由新北市環境文教協會認養其中一塊地區溪水旁的坡地,透過協會持續認養第三年,已成為地區公共設施用地,提供民眾參與環境守護的範例模式。

事實上,許多中央部會與地方政府,也都有針對綠化與認養的業務,整理出可以提供民間單位協地的土地清單。例如林務局有專屬的頁面,讓企業與團體可以聯繫接洽認養與捐贈於造林的工作;水利署也有專題網站,呈現民間認養水利用地的案例與申請措施;另外,特別針對「國有非公用土地」這種用地屬性,目前財政部國產署、臺北市政府、新北市政府、嘉義市政府,均有釋出等待認養的土地清冊開放資料。

這些土地資料或業務資訊大多散落在各個單位,且多數透過文字描述方式釋出用地資訊,而非採用線上地圖的方式呈現以方便民眾或民間單位查找。團隊透過資料工程師協助,將上述用地資訊處理為地理資料,並用線上地圖呈現。使用者可以同時間看到國有林地與保安林地區塊、各個單位釋出等待認養的土地位置,以及由我們透過衛星分析所盤點的潛力補植基地。

新北市淡水區公司田溪河口地區潛力補植用地盤點地圖
「三鶯桃花源」由民間團體認養補植大漢溪支流河道旁的坡地

多元資料,輔助植樹行動者研擬方案

藉由衛星影像與相關土地資料的盤點之後,下一步則是要彙集更多資訊。好植地團隊也意識到當視野進入基地尺度時,每一個具有潛力的植樹基地都有其環境特殊性。例如:這塊基地是不是敏感物種的棲地?覆土夠不夠深?地下有沒有古蹟或結構物?從實際推動植樹與環境規劃的角度來說,推廣植樹仍須要重視不同基地環境的特性,才能研擬適合當地的植樹方案。

因此再下一步的行動,是要強化與在地知識的連結,增進瞭解具有潛力的種植基地的環境特質。大致而言,可以從環境資訊面及行動人員面著手。

在環境資訊面,未來希望透過更多元的開放資料進一步了解基地的環境特性與議題。例如透過生態調查圖資,可以反應周邊的生態系統;套疊百年歷史地圖,呈現了基地變遷過程,以及近代人為開發之前的地貌特徵;當代的災害潛勢地圖資,則提供了此用地地區可能面對的災害風險種類,思考此地植群環境營造的因應之道。透過各類的圖資與資料整合,在發展基地的補植與種樹方案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更了解基地的特點,因地制宜,適地適種。

另一方面,則是進一步把過去公私協力的植樹地點、各地區環境教育場所與以及專業植物園區也標示在地圖上。希望這類型資訊有助於想要投入植樹與環境認養的單位,能夠從地區來查找附近的相關植樹經驗案例,並搜尋到專業技術諮詢單位。讓參與環境規劃討論的民眾或組織從提出方案、接洽管理單位、獲得認養到參與植樹工作的整個過程,能夠落實環境教育並瞭解永續地景的理念。

開源協作的民間專案與建立議題社群

臺灣好植地專案秉持以開源協作、知識經驗分享的宗旨持續開發。今年好植地團隊也嘗試參與總統盃黑客松,釋出專案構想與現階段進度,並將上述歷程中各類可支援的事項與資訊彙整在「協作平台與網絡」,期待能與行政單位合力推動,協助「首植族」和「植樹團體」往前推展,引動更多「臺灣好植地」。

「臺灣好植地」專案網站

avatar

臺灣好植地

「臺灣好植地」專案希望透過「算樹」,了解樹木分佈的概況,接著透過「找地」的過程,盤點出尚未種樹的地區,若基本條件合宜的用地,將進一步評估「種樹」的機會,鼓勵在地團體一起來關注、提出「與樹相融」的補植願景,並接洽土地管理單位,合作落實環境營造的行動。將上述歷程中各類可支援的事項與資訊彙整在「協作平台與網絡」,協助「首植族」或「植樹團體」往前推展,歡迎加入協作討論。

「臺灣好植地」專案希望透過「算樹」,了解樹木分佈的概況,接著透過「找地」的過程,盤點出尚未種樹的地區,若基本條件合宜的用地,將進一步評估「種樹」的機會,鼓勵在地團體一起來關注、提出「與樹相融」的補植願景,並接洽土地管理單位,合作落實環境營造的行動。將上述歷程中各類可支援的事項與資訊彙整在「協作平台與網絡」,協助「首植族」或「植樹團體」往前推展,歡迎加入協作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