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城事

eyes on place



《外送的民族》如何改變城市

文:俞炫準

本文摘自典藏藝術家庭出版之《我們該住在哪裡?建築師找尋宜居地的標準》

「外送的民族*」如何改變城市

城市之所以好,是因為城市使人們齊聚一地。但人們會聚集在城市何處呢?大多是集中在有商家的地方。商店是不特定多數人都可以前去的,城市若想變得更好,就應該擁有許多公園、美術館與成功的商業街道等不特定多數人都可以前去的場所。其中,商業街道能夠適當地融合戶外與室內空間,唯有城市才能夠創造出這種獨特的空間結構。商業空間能夠活化一座城市,所以一座城市將商業空間設置在哪裡、如何設置,將決定該座城市所展現出來的個性。低樓層且適當地呈現線性分布的商業空間能夠使城市利於行人散步,但問題是,人類的經濟活動並非無限,一個人從事的經濟行為有限,所以我們生活的整體城市空間當中,商業空間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韓國的商業交易之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在網路上進行的,這也代表,城市裡的許多商家正在消失,剩下的大多是餐館。於是,廚師在韓國社會裡的地位漸漸上升了。以白種元先生為例,今日的他,與其說是一名廚師,不如說是一名房地產開發人士,由他開設的連鎖餐廳所進駐的地區時常形成新興商圈,促使當地地價節節上升。不過,這種餐廳很快就會消失一大半,因為「外送的民族」實在是太認真地工作了。餐點外送服務 app 將會改變韓國城市的樣貌,假使餐飲業者的銷售額有一半以上都是來自於外送,餐廳便沒有必要付出高額租金、非得開設在一樓了。再者,以外送為主的餐廳,也不需擁有寬廣的室內面積,他們甚至可以選擇座落在三樓或地下室。如此一來,街道上的一樓商家多元性將會減少。筆者時常點一間位於弘大附近的中國餐館外送,後來竟然發現,他們是開在地下室,完全只作外送,裡面沒有任何座位,只有廚房。如果地面層的商家日益減少,城市將會變得愈來愈荒涼,並出現更多以汽車為主的道路。即使是在人口將近千萬的首爾,住宅與辦公室以外的商用面積在整座城市所佔的比例也只有幾個百分點而已。如果愈來愈偏向某一方,另一方就會日漸凋零。我們的商業設施已經所剩不多了,我們必須好好地運用,我們的城市才能成為一座溝通良好的城市。

* 譯註:韓國的餐點外送服務app

以線代替點

若要打造一座理想城市,我們應該將五層樓高的商業建築打散,使所有商家座落在街道兩旁,變成一層樓高的街邊店。街邊店的形式有助於為街道注入活力,使行人樂意於街道上行走,是活絡城市的「武器」之一。但如今,愈來愈多街邊店被整合於商場的單一一個「點」上,使人們不再走路,而是開車從一個商場的「點」移動到另一個商場的「點」。愈來愈多大型住商混合大樓正在將整座城市塑造成只存在「點到點」的結構。然而,城市需要的不是「點」,而是「線」。建造出許多線性的商業街道,人們才會選擇以步行的方式在不同區域之間移動。如果首爾市民能夠從江南區的論峴洞出發,沿著線性的商業街道步行,走到隔壁的清潭洞,接著再沿著另一條令人樂於步行的街道漫步,在不知不覺間跨過漢江,走到江北的往十里一帶,這樣的首爾才會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如果一個社會擁有這種交流暢通、無地區隔閡與差異的城市,才會成為一個宜居的社會。只是,令人感到可惜的是,許多現代城市反而形成了對大型零售商與汽車公司較為有利的空間結構。韓國目前已完工或正在規劃中的超過 100 層樓的建築,分別為手下握有多家大型零售商的樂天集團與現代汽車公司所擁有。之所以會有這兩棟超高大樓的出現,正是因為我們的城市已經習於擁有大型商場,且以汽車為主要的移動手段。

智慧型手機與熱門地點的變遷

不久前,有人向我提問道,「為什麼最近人潮都聚集在北村那種巷弄型商圈呢?」的確如此,筆者就讀大學的時候,熱門地點大多是 COEX Mall 那種地方。當時, COEX Mall 是空調設備最完善的場所,在我的記憶當中,那裡還是當時唯一會在洗手間裡提供衛生紙的商場。今日,熱門地點卻變成了擁有許多小巷的新沙洞林蔭道、經理團路(경리단길)或益善洞等地。為什麼呢?因為人類會本能地尋找娛樂刺激。筆者還記得自己小時候喜歡到綠意盎然的空地裡一邊跑跳、一邊捉蜻蜓與水蟑螂,頂多會在傍晚六點時打開電視看卡通。隨著時光的變遷,空地變少了,可供觀看的影像媒體起而代之,人們則愈來愈常花時間坐在螢幕前面。不停變化的螢幕雖然能為人類大腦帶來源源不絕的刺激,但問題是,如果人類經常透過影像媒體來接收刺激,將來便會與大自然漸行漸遠。反觀巷弄,巷弄裡隨時存有大自然。巷弄與室內走廊雖皆為供人行走的道路,但兩者的差別在於,巷弄裡永遠看得見瞬時變化的天空,室內走廊裡卻只有一成不變的日光燈。走在巷弄型商圈裡,就算只移動幾步的距離,兩旁也會不斷地出現許多小商店,變化度是很高的。人們可以先在服飾店與鞋店裡逛逛、買買東西,肚子餓了就走進餐館裡吃飯,累了就到咖啡店裡坐下來休息。此外,人們還可以隨時抬頭看看天空與大自然。不只如此,年輕人走在巷弄型商圈裡,接觸其他異性的機會也會變多。人類會本能且不自覺地向熱鬧的地方走去。

有人或許會反問道,「巷弄一直以來都沒變,為什麼現在有這麼多人喜歡去逛巷弄型商圈呢?」此處最關鍵的原因就在於人們的住宅形式已經從擁有自家庭院的獨棟住宅變成集合式公寓了。我們在生活中能夠感受到大自然的時間幾乎消失殆盡,所以現代人為了接觸戶外空間,愈來愈偏好巷弄型商圈。另一個關鍵因素則是「智慧型手機」。以前,人們如果想去巷弄商圈裡逛逛,就必須忍痛放棄被固定在室內裡的影像媒體。但如今人們有了智慧型手機,便不再受到地點的限制,能夠隨時觀看自己想看的影像,不再需要待在了無生氣的室內空間裡了。所以,綜合人們對大自然的渴求、外界的刺激、能夠接觸他人的機會,以及智慧型手機所賦予的自由等原因,人們愈來愈喜歡聚集在巷弄商圈裡。

封面照片來源:flickr#shopblocks CC BY 2.0


我們該住在哪裡?建築師找尋宜居地的標準

作者:俞炫準
譯者:邱麟翔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