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糞尿資源化興三利、除三害 全國1500家養豬場響應 雲林最多

環境資訊中心 記者孫文臨報導

本文經環境資訊中心授權轉載,原文為豬糞尿資源化興三利、除三害 全國1500家養豬場響應 雲林最多

為解決畜牧場污染問題,環保署與農委會合作推動豬糞尿資源化政策,5年來已核撥約3億元補助,全國超過1500家養豬場申請、62萬頭豬的糞尿資源化,已占全國養豬數的一成以上,又以雲林300場最多。

在雲林台西就有一名養豬醫生丁英仙投資1.8億元,建造豬糞尿資源化處理設備,可處理整個台西鄉的畜牧豬糞尿,並產生沼氣發綠電。他說,「這不只是為了獲利或是愛護環境,豬糞尿資源化,已經是台灣養豬業非做不可的事,如果不做,未來一定走不下去。」

全國已經有超過1500家養豬場推動豬糞尿資源化,解決水污染及臭味等環境問題。孫文臨攝

政府5年補助3億 讓62萬頭豬的糞尿變資源

台灣民眾愛吃豬肉,大大小小的養豬場卻衍伸諸多環境問題,不僅容易污染河川,也會產生異味影響鄰近居民的生活品質,環保署與農委會自2016年起合作推動畜牧糞尿資源化利用政策,期待透過資源化改善污水、異味等環境污染,同時媒合農民利用處理後的沼渣沼液,做為農業澆灌使用。

環保署水保處處長吳盛忠表示,豬糞尿資源化可從源頭減少污水、異臭味、溫室氣體排放等,直接改善空氣品質與河川水質,而處理過後的沼渣可節省化肥使用、沼液澆灌節省農業用水、沼氣則可用來創造綠電,達到除三害、興三利之效,「目前全國有約1/4,超過1500家養豬場申請,總頭數已來到62萬頭豬,占全國養豬數超過一成。」

環保署表示,豬糞尿資源化,需要有足夠的土地設置處理設備,部分規模較小的畜牧場實務上較難設置,因此近年積極和地方政府合作以「大場代小場」的方式來推行,「只要業者代替處理場外每200頭豬的豬糞尿十年,環保署就會給予100萬元的補助,可以佈建管線、添購設備、運輸槽車等。」目前全國六縣市共13案完成核定補助,可處理53場畜牧場、約12萬頭畜牧糞尿。

傳統畜牧場多以「無害化」處理廢污水,環保署則希望能以「資源化」推動再利用。孫文臨攝

養豬大縣雲林積極推動 資源化養豬場數量全國最多

根據統計,目前全國共有6600家養豬場、飼養550萬頭豬,其中養豬頭數以雲林縣居冠飼養超過156萬頭,佔全國總數的28%。雲林副縣長謝淑亞就說,作為台灣的養豬大縣,雲林縣針對縣內1210家養豬場積極推動豬糞尿資源化,目前有超過328個養豬場已經在進行豬糞尿資源化,「大場代小場」也有7案位於雲林,都是全國最多。

雲林縣環保局表示,縣內7場大代小的養豬戶,每日可以沼氣發電達1.2萬度綠電。而豬糞尿再利用328場,每年約可減少161萬噸污水,澆灌約1166公頃,減少5.5萬包化肥使用。

謝淑亞表示,今年受到疫情影響,一度出現缺肥的狀況,因此沼渣沼液這樣的有機肥也大受歡迎,許多農友主動來媒合,「養豬場配合資源化,也要有農友來利用沼渣沼液」他認為,雲林之所以能順利推動,最重要的是農民發現農作物長得好,省下的肥料利潤也有誘因,才會來使用,「希望有需要的農友可以共同來加入,讓雲林的好豬,一同守護好環境。」

畜牧業者丁英仙投資1.8億元推動沼渣沼液再利用。孫文臨攝

養豬醫生丁英仙投資1.8億 用豬糞尿發綠電 

在雲林台西鄉有一位養豬醫生丁英仙,飼養9000多頭豬,若以每頭豬50元計算,每年都要支出近50萬元的水污費,同時也造成環境負擔。他認為,台灣地狹人稠,傳統養豬產業造成的水污、空污等問題逐漸浮現,「如果沒有解決,未來養豬戶絕對只有退場一途。」

丁英仙為了解決養豬污染問題,多次去歐盟考察,了解先進國家如何兼顧環境與養豬產業,「丹麥的養豬業者透過沼渣沼液的資源化,確實解決環境問題,也帶來近20%的利潤」因此決定投資1.8億元,成立綠野能源公司,進口德國的厭氧發酵槽、丹麥的脫硫系統、美國的沼氣發電機。

今年已經71歲的丁英仙說,投入這麼多錢是希望打造一個未來50年都能永續經營的設備,「我可能20、30年以後就走了,但不能留給後代一個爛攤子。」

綠野能源的沼渣沼液處理設施後方即為養豬場,可以管線就近處理豬糞尿。孫文臨攝

綠野能源公司的畜牧糞尿資源化處理計畫,目前除了處理自家養豬場的豬糞尿以外,也「大代小」處理場外約1萬頭豬糞尿,目前總處理頭數近1.8萬頭,每年可減少4.7萬噸廢水排入新虎尾溪,並提供200噸的沼液作為農業澆灌,丁英仙說,這套設備最多可以處理到3萬頭豬以上。

處理後的這些沼液可以管排、槽車的方式回到農田,許多農友都稱讚,使用沼液澆灌不只天然、節省化肥的成本,也能避免因為化肥而導致的肥力下降、土壤酸化等問題。農民寶蓮阿嬤就說,使用沼液澆灌後玉米生長狀況良好,產量可增加1~2成;種植大蒜的農民吳岩配則說,每分地可省下1200元的肥料錢。

「肥水入田」農民利用處理過後的沼液澆灌農田。孫文臨攝
環保署副署長蔡鴻德(左)與水保處處長吳盛忠下田採收由沼液澆灌的花生。孫文臨攝

水保處:畜牧戶資源化2025年應達5%、2030年應達10%

水保處坦言,目前搭建的媒合平台上,沼渣沼液仍有供過於求的情況,原因是過去許多農民仍擔心豬糞尿可能會污染農田,「但隨著這些疑慮降低,有愈來愈多農民加入」。目前農試所也有再進行實證研究,但有農友就直言,比起官方的研究數據,實際的種植經驗更能讓農民放下戒心。

水保處說,目前環保署補助養豬場大代小的設備、運輸槽車最高可補助到5成,降低飼主負擔,希望有更多養豬戶加入。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2025年所有畜牧戶應達5%資源化、2030年達10%資源化為目標。

環保署副署長蔡鴻德表示,全國已達1500場畜牧場採行畜牧糞尿資源化利用措施,核准施灌量每年達678萬公噸,等於取代18.8萬包化學肥料,替農民省下約6411萬肥料錢,同時沼液澆灌也可以減少農業用水的消耗,「我們的目標是希望未來全台灣所有的畜牧場都能投入資源化的工作,解決污染問題。」

綠野能源公司將處理豬糞尿產生的沼氣發綠電,再賣給台電使用。孫文臨攝

延伸閱讀

找回老祖宗的智慧:豬糞尿變資源 農友省電、省工、免追化肥
糞土不污——《四千年農夫》傳承古老智慧 早期農法的循環再利用


avatar

台灣環境資訊中心

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是一個為環境大小事發聲的獨立媒體,不隸屬任何黨派、企業或個人。我們相信提供真實而全面的資訊、創新且富建設性的行動方案,人們必能運用天賦的理性,展現其具體作為。我們用文字、聲音、影像…等各種媒材和媒介,為環境發聲,只為喚起更多關懷,凝聚更多力量,共同為我們下一代留住這片美麗的風景,與安身立命的家園。網址:http://e-info.org.tw。

《環境資訊中心》是由財團法人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成立的非營利網路媒體,自2000年起,我們致力於提供全面的國內外環境報導,期許能替沒有選票的山林、海洋、土地發聲。

我們相信,任何行動都源自於「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開始,唯有資訊公開、普及,並透過社會大眾參與,方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臻至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