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城事

eyes on place



祖厝城市:看得見,卻用不到的住宅區

圖、文:P. Lu、妤霏

是城市中的廢墟,也是神秘風景

你也曾被城市中的神秘風景所吸引嗎?走在小徑上,突然出現一兩棟頹圮的房子,小小的三合院,也許護龍已經倒了,剩下正房還努力的挺著。斑駁的牆面,陽光撒在破掉的窗框,為蔓生的,充滿活力的雜草畫圖。雜亂的木頭堆中突然傳出貓叫,也許有一位佝僂的老人會拿著鐵臉盆走出來,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電視機也會唱出節目,讓人想探進又不敢駐留。

彰化海線祖厝一隅

我們眼中的「祖厝城市」大概就是這般模樣 – 廢棄而存在,危險而神秘。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曾問過家中的長輩家裡是否有祖厝的存在,得到的答案是「有,但你問那個做什麼?」,以及「一片廢墟有什麼好了解的。」- 是啊,祖厝是有保鮮期的,對老一點的長輩來說,祖厝是從小到大的家,父母那輩,多半只住到求學階段,成年了就搬到大城市,逢年過節才回來,而對年輕的一輩,祖厝是令人好奇的存在,是好像曾經去過但完全沒印象的地方,充滿著神祕色彩。一大片的神秘,則構成了恐怖電影的拍攝地景。2018年上映的「粽邪」,就以線西的祖厝為場景來拍攝,大螢幕驚嚇程度爆表。

家族的根與城市中的荒蕪

這片城市的神秘荒蕪卻也是家族的「根」,是家族中具有神聖不可侵犯性的一部分,也是後輩們不能擅自變動的土地。祖厝演進為廢墟有他的必然:文化上,「起家厝不能賣」的傳統思維,賣掉好像是不孝,或是賣了會破壞風水等說法,將祖厝的精神停留在當年(身體卻漸漸殘破)。後人多半選擇搬到更符合當代生活樣貌的地方居住,把老房子「擺著」。技術上,隨著祖厝一代傳一代,權屬越來越複雜,人越來越難找齊,意見越來越分歧,要整修或是重建也就越來越難。在比較熱鬧的地方,祖厝也許會有一天莫名的自燃,攤攤手再出發,而在比較沒有開發壓力的城郊聚落,祖厝們則多半就這樣靜靜的一代過一代,就像地方阿杯說的,「也沒有特別要用啊,那也就放著。」

嘉義過溝戲院的老房子

存在而用不到的住宅區

對都市計畫土地管理來說,城郊聚落的祖厝群,成了看見卻用不到的使用分區,於是,城郊聚落逐漸長成了祖厝城市:住宅區沒什麼人,沿著新開大馬路蓋的新房子種在農地或是工業用地裡。鄉公所想在通檢提擴大都市計畫範圍,增加住宅區面積來吸引建商蓋房子,審查意見總是說你住宅區明明就夠,農地變建地真是圖利不應該。年輕人想返鄉買不到房,稀少的新透天貴的離奇,住在裡面的人卻總覺得這裡的生活好不方便,離學校好遠,賣店好少,旁邊就是工廠喀滋喀滋的真是不舒服。

這就是城郊聚落現在的模樣啊。無法折疊的城市成了發散的城市,看的到卻用不到,想改變卻沒什麼立場好改變,喊著喊著過了一年又一年。


avatar

P. Lu

台大地理系,成大建築所,Lund University與TUDelft校友,目前棲息於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系。人生充滿跨領域與超展開,專長是空間規劃,氣候調適,都市防災,韌性城市與參與式地圖製作。身邊有一群厲害又撐得住的同伴,相信有愛有溫度就可以一直走下去。

avatar

妤霏

要考研但都在打排球逃避人生。

台大地理系,成大建築所,Lund University與TUDelft校友,目前棲息於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系。人生充滿跨領域與超展開,專長是空間規劃,氣候調適,都市防災,韌性城市與參與式地圖製作。身邊有一群厲害又撐得住的同伴,相信有愛有溫度就可以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