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保育也是務農,「生態薪水」給付2021年上路,農地常見4物種受益

環境資訊中心 特約記者廖靜蕙 報導

多年前因水稻播種方式的改變,引發水雉集體中毒事件,也帶來復育的契機。累積多年官田水雉與菱角共生的經驗與「友善石虎生態服務給付試辦方案」後,農委會林務局推出更大範圍的生態給付辦法,未來將給付「生態薪水」給符合條件的友善生產者與在地居民,作為他們代全民良善管理土地,維護重要公益價值的報酬,2021年元旦上路實施。

經過一年半試辦,友善石虎生態服務給付擴大惠及4瀕絕物種。圖片來源:特生中心

「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將給付標的分為「瀕危物種生態服務給付」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兩大類別,瀕危物種指石虎、草鴞、水獺與水雉四種;後者則是針對水田、水梯田、陸上魚塭、私有保安林等,四個重要棲地型態。

生態效益化為貨幣,農友生產兼代管生態系,做工也有合理工資

農委會林務局長林華慶說,所謂的生態給付,是把生態效益轉化為貨幣;把農友當成代替全民管理土地的人,由政府來付薪水。這樣的概念並非台灣首創,無論歐盟、英國和日本都有類似的案例。

20年前台灣就有零星的保育獎勵措施,例如:1998年水雉保育獎勵方案、2000年水雉度冬棲地改善補助方案、2011年貢寮水梯田生態勞務給付、2014年花蓮地區生產型友善棲地營造、2018年新南田董米田區生態薪水、都歷水梯田生態給付、友善農耕生態服務給付、石門三芝台北赤蛙、唐水蛇棲地保育、2019年季新錦眾魚塭友善水鳥計畫、友善石虎生態服務給付。

以水雉復育為例,至今已有71.58公頃、62戶農民受惠。

水稻田生態效益超過2000億,保育成本全民分攤

農友或民眾在兼顧農田生態系物種時,往往造成農產減收、土地利用方式受限等衍生的成本,導致珍稀的動植物成為負擔,而讓居民對保育卻步。但是保育成果為全民共享,成本也應由全民共同分攤。

林華慶強調,當居民不再因野生動植物帶來的輿論關注及責任而產生負面連結時,才能以守護棲地與生物多樣性為傲,實踐人類與自然共存共榮的願景。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再度肯定,農業在生態、環境、文化、糧食安全的貢獻,若一一換算成貨幣,可達2兆元,遠超過農業產值,「以水稻田來說,一年有28萬公頃,產值400億,可是水稻田對地下水的涵養,對生態景觀、糧食安全的影響,估計超過2000億。」

此次生態給付政策,預計投入2億元預算、2000公頃受惠。

貢寮水梯田經驗:生態給付當後盾,活絡農村好光景

「插秧時,不小心踢到柴棺龜;收割時踩著滿地的紅皮書植物穀精;田埂上開滿了花草,有野蜂來採蜜、農民採野菜;田地上面還盛開著瀕臨滅絕的蘭花。」這是真的!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資深經理方韻如描述著,位於新北市、無法使用機具、加倍勞力的貢寮水梯田,關鍵就是生態給付政策帶來的催化作用。

經過十年與農民搏感情,當地有15處散落當地的水梯田改變農耕方式,並串聯森林與溪流的地景,使得食蟹獴會從森林走到田裡吃田螺,大冠鷲夏天下來田區洗澡;已知有600多種生物與此共生。

方韻如解釋,水梯田是串連森林到溪流的緩衝地帶、會咁水,對水源涵養和調節有莫大的作用,條件是須終年湛水。對農民代表著需投入一整年的時間管理水源,而且得在泥濘的田裡收割,使得重機械無法進入操作。也就是為了負起維護生物多樣性的責任,必須花更多的勞力與時間。

有了生態給付制度的支持,不但使得這些付出得到合理的回饋,也意外地在農民插秧和收割勞力密集之際,重新活絡換工的傳統、召喚傳統挲草施肥的技術,並思考水梯田輕機械的運用;山邊的水梯田變成既可生產,又有生物隊員的棲地。

「生態系給付制度讓原本高成本、低收成的農業逆勢成長,並對農民釋放了一個清楚的訊息,就是有人雇用我來照顧生物多樣性。」方韻如說。

水梯田是森林到溪流之間的緩衝地帶,具有生態上的邊際效益。圖為豐濱水梯田,林務局提供

方韻如指出,尤其與其他友善/有機農耕補助加疊的制度設計,也鼓勵農民扮演更多元專業的角色,農地慢慢演變成地方上的小型自然中心。

不僅如此,生態給付也促成一些不只在乎自己吃的健康,也希望照顧環境的消費者,得以參與保育行動,投入專長協助產品及保育行銷。其次,也鼓勵二代農、外地來的新農,以及學徒農民的加入,一起學習兼顧生態的農法。另外,在地方網絡上,無論長期照顧、生態旅遊的發展、文化的傳承,都有正面效益。

農田、水池、雞舍不使用化學資材,入侵繁殖立即通報都有獎勵

林務局說明,友善農地生態服務給付標的為石虎、草鴞及水雉,單一土地面積需達0.1公頃以上,水雉田區滿足度冬期於作物收成後維持蓄水狀態且不灑播含農藥稻穀條件者,每公頃核發8000元獎勵金。

若能進一步不使用除草劑、毒鼠藥、獸鋏,並符合農藥安全檢出規範條件,這些有石虎、草鴞、水雉活動、棲息的田區,每公頃可核發最高2萬元的獎勵金;其中願意配合架設自動相機監測且拍攝到石虎出沒者,每個案區域再核發1萬元獎勵金,每年限領一次。

「自主通報給付」則包括「入侵通報」及「繁殖通報」兩大類。地主於私人水塘或家禽場域發現疑似水獺危害水塘或石虎入侵,在不危及動物生存的條件下,立即通報縣市政府勘查確認,可獲得3000元獎勵金。

繁殖通報以水雉為對象,農友主動通報農地範圍內發現水雉繁殖巢位,每巢成功孵化幼鳥1~3隻核發獎勵金2000元,4隻以上核發獎勵金3000元。

「巡護監測給付」提供在地社區或團體成立的巡守隊,巡護石虎、草鴞、水獺及水雉棲地,並協助通報及拆除違法獵具、配合辦理相關保育宣導工作,每年每隊核發6萬元獎勵金;若巡守範圍內以自動相機拍到石虎、水獺影像,每次發給最高5萬元獎勵金,每年以2次為限。

水田魚塭湛水、私有保安林維持林相,也有生態服務給付

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對象為水梯田、水田、陸上魚塭及國有林事業區外私有保安林地,單一土地面積皆需達0.1公頃以上,依不同棲地樣態及保育標的分別訂出維護管理規範及給付基準。

棲地維護部分,「水梯田」若能維持終年蓄(湛)水狀態,且不使用除草劑、毒鼠藥、獸鋏、毒餌、非友善的防治網,並符合農藥安全檢出規範條件,每公頃土地最高可核發3萬元。

「水田」維護條件亦同,差別在於休耕期間維持蓄(湛)水狀態,不須全年;符合者每公頃土地最高可核發2萬元;

「陸上魚塭」收穫後,於10月至翌年3月期間,至少維持連續1個月可供水鳥利用覓食之適當水位,且滿足周圍塭堤不使用除草劑、毒鼠藥、獸鋏、毒餌、非友善的防治網等條件,每公頃土地最高可核發1萬元;

「國有林事業區外私有保安林」能維持保安林林相完整,或配合政策改正造林,同樣不使用毒鼠藥、獸鋏、毒餌、非友善的防治網,並定期清除垃圾、廢棄物者,每公頃土地最高可核發2萬元。

政策鼓勵棲地營造、生態觀察 保護農地上的瀕危動植物

農友落實草生田埂、生態溝、田埂加寬、補植適地原生種複層林等棲地改善的「生產地景保全」,或進行棲地動植物生態觀察紀錄的「自然資源活用」最高各可加發1萬元營造獎勵金。

棲地成效部分,農友配合棲地營造執行生態觀察紀錄,經專業鑑識於農地上發現3種國家易危等級以上之瀕危植物,或是3種以上保育類野生動物,每案最高加發1萬元成效獎勵金,同時滿足動、植物保育成效者,可累加申請至高2萬元。

本文經環境資訊中心授權轉載,原文為是保育也是務農 「生態薪水」給付2021年上路 農地常見4物種受益


avatar

台灣環境資訊中心

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是一個為環境大小事發聲的獨立媒體,不隸屬任何黨派、企業或個人。我們相信提供真實而全面的資訊、創新且富建設性的行動方案,人們必能運用天賦的理性,展現其具體作為。我們用文字、聲音、影像…等各種媒材和媒介,為環境發聲,只為喚起更多關懷,凝聚更多力量,共同為我們下一代留住這片美麗的風景,與安身立命的家園。網址:http://e-info.org.tw。

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是一個為環境大小事發聲的獨立媒體,不隸屬任何黨派、企業或個人。我們相信提供真實而全面的資訊、創新且富建設性的行動方案,人們必能運用天賦的理性,展現其具體作為。我們用文字、聲音、影像…等各種媒材和媒介,為環境發聲,只為喚起更多關懷,凝聚更多力量,共同為我們下一代留住這片美麗的風景,與安身立命的家園。網址:http://e-info.org.tw。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