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映翎(臺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
理想的流浪犬管理,主要應該是家庭及社會對生命教育的落實,輔以法律面規範,將浪犬數量壓到最低。但如今,教育手段可達致的動物保護成效,已遠落後流浪犬數量增加的態勢,再加上政府嚴格執法的決心不足,導致不良飼主造成的流浪動物管理破口,始終難以修補。考量流浪犬成長速率,目前最能直接減少浪犬總數的方法,其實是執行流浪母犬的高強度絕育計畫。
所謂「高強度」,關鍵在於「短時間內於目標區域達到80%以上的遊蕩(雌)犬絕育比例」。計畫開始前必須進行一系列調查與規劃,也就是遊蕩犬族群調查(簡稱數狗)。具體而言,從數狗的前置準備階段,就得釐清諸如:欲調查哪些區域、需出動多少踏查人力、要花費多少時間…等問題;調查後就區域內遊蕩犬初估數量,開始執行高強度犬隻絕育,緊接著配算抓紮速度、銜接醫療派置、協調接送工作,避免因達不到80%的結紮目標而前功盡棄;計畫執行後,欲評估成效,也可使用相同的數狗方式再做一次調查、比對前次成果。
流浪犬的調查,與所在區域環境緊密相關
流浪犬高強度絕育工作的進行,與當地的自然及人文環境條件緊密相關。除了城鄉之間的差距,即使是都市,也因人口集聚程度、公共建設完備與否等因素,而生成不同問題。因此利用地理資訊系統來整合相關資訊,可操作地理分區、連結數據分析,並凸顯數字資料與空間特性的關係,使用GIS能對地區流浪犬源頭管理有相當大助益。
在高強度浪犬絕育計畫的前、中、後工作期程,都能整合進入地理資訊系統,進行有效的資料蒐集、判讀與分析,且各階段關聯或挖掘出的資料都可以利用GIS工具統整、分類。
以較大範圍的犬隻數量調查來看,調查區域選定後,必須先了解該區域環境特性,藉此規劃分組分工。一般人或許會單純以縣市所轄土地面積或乾脆用行政區劃來決定分區數量,但以筆者參加的「相信動物協會」所執行的遊蕩犬族群調查為例,該協會自2017年以來工作足跡遍及北台灣 (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及桃園市),深刻體會北北基桃不僅調查區域幅員遼闊,轄內還包含都會區、人口較不密集的非都會區及偏遠山區,甚至高山區…等多種態樣。以台北市來說,因全區劃入都計區,區域內各類公共建設規劃的整備程度勢必高於其他調查區域,因此土地使用分區也是調查進行順暢與否的變數。
區位特性不僅左右調查難易度,更影響犬隻分布數量;且調查員執行任務大多仰賴汽車、騎乘機車或步行,這情況下,考量道路長度和交通可及性較土地面積或行政區還迫切;再者,遊蕩犬通常有躲避民眾,但又因為食物來源,不能完全隔離人類的特性,因此人口因素也是重點。
透過GIS軟體,可載入地形、道路、人口統計、不同層級行政區、土地使用分區甚至經社資料等圖資,在實際調查前先計算前述關鍵因素—分析道路密度、人口集散、教育程度….,均質化各分區的調查難易度,就能避免正式執行調查任務後,同樣人力投入,有些區域陷入膠著、有些早早結束工作,也能省去許多無謂摸索的時間,甚至能透過建立預測模型來更有效管理流浪犬隻。
以自願性地理資訊(VGI)擴大協作及參與
隨著資通訊科技、大數據分析等技術發展,不同領域都逐漸體認到決策過程依據實際資料、正確指標產出的資訊做為指導策略—資料驅動—的重要性。要進行流浪犬源頭管理,除了納入空間思考與智慧應用,促進事件利害關係人參與、協作,亦是關鍵。
有別於傳統偏專業GIS導向的群眾智慧模式:自願性地理資訊(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VGI),透過使用資通訊系統與智慧型載具,讓調查員只需在手機下載操作方便的APP,便可以於工作同時記錄軌跡、重要地標、狗隻資訊或其他資料。蒐集多面向的資料匯入、及整合各方參與的協作下,所推動的動保空間決策及行動計畫,將能更周延且具備執行力。
導入地理資訊系統、多方蒐集資料、建立分析方法與決策輔助資訊
才能有效擬定流浪犬源頭管理策略
不論是長年以來開發導向,所造成的都市環境快速變遷;或不同時期動保政策改變,所產生的影響,對都市流浪犬源頭管理,都是屬於重大外部變數。唯有在工作執行前準確了解流浪犬數量分布,才可能知道須在那些區域,下放多少資源。行政院農委會動保處乃至各地方政府動保單位,雖不定期但幾乎每年都有規劃遊蕩犬數量調查。可惜大多採較簡單的線性推估方法,並且調查時段的選擇較為片面,未考量流浪犬習慣出沒時間,使調查淪為提交報告的例行工作,缺乏合理有力的說明。預算空擲是一回事,並未有效的進行流浪動物管理,使其境遇持續惡化及數量居高不下,更令人痛心。
協助動保人員,如何在地區特性多元複雜的狀況下,導入空間資訊應用概念,建立合理的規劃分析方法,並提供適當的決策輔助資訊,讓流浪犬源頭管理策略,更能彈性適應具有活動力的流浪犬與迅速變化的社會經濟環境,是當前要務。
犬隻絕育,若僅止於選擇性、零星的操作模式,只會淪為抓一放百、顧此失彼的重複勞心勞力。應進行有規模、計畫性的高強度絕育,才是台灣現階段改善流浪犬問題最關鍵的一步。尤其疫病時期,動保預算(不論公私部門)的被排擠,顯可預見。在這麼困難的時候,欲達到計畫目標,更應該完善資料蒐集、善用資通訊科技與空間分析工具;並落實資訊分享、協作的資料導向原則。期盼動物境遇在零安樂死政策後,真正改善;讓沒有流浪動物的台灣,可以實現。
封面照片來源:相信動物協會
研究興趣在公眾參與式GIS、空間分析與數位治理,並利用數位人文工具結合大數據分析,探討不同社會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