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城事

eyes on place



景觀樹木專業人才的培養,成就好品質的都市綠化環境

文:陳柏翰

走在日本東京街道,可以看著壯麗的樹木和底層多樣的植栽綠化,營造非常良好的都市環境。與台灣相比,對於行道樹木的照護與理解,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日本同樣屬於颱風侵擾的範圍,卻沒有過度修剪的問題,台灣該如何逐步跟進,並打造好品質的綠化環境?

日本東京京橋車站附近街景(圖片來源:陳柏翰)

日本可以做到如此,源自於日本庭園的歷史文化造就了「庭師」專業,綠化受到高度的重視,知識與經驗的傳承、精進與改良,逐步發展成現在我們看到的美好環境。而台灣則是來自農業技術發展,植栽改良與栽培十分頂尖,然而放進都市綠化環境中,面對多重因素時將產生巨大的議題。

台灣都市樹木遇到的困境

台灣的街道設計為了符合規範、計畫需求或遷就既有設施,常常忽略了樹木與鄰近土地使用的空間關係,將樹木安排在眾多設施之間,舉凡看的見的變電箱、電線桿、招牌、路燈,看不見的地下管溝、房屋地基等,層層堆疊造成不良的生長環境,以及不友善的街道。

此外,設計常選用不符合當地環境的樹種、種植於狹隘的樹穴空間,而經費預算不足也是主因,無法購入單價較高的優質苗木、為了壓低成本填入廢棄土等,都造就低下的施工品質。

桃園市蘆竹區身處狹縫的行道樹(圖片來源:陳柏翰)

而維護管理長期不被重視,完工後負責維護管理的單位也常缺乏相關綠化知識,面對錯誤的現況也無能為力修正。接著,為了不影響電線、號誌燈及招牌,樹木常面臨過度修剪導致樹木腐朽,不良的環境又無法癒合傷口,將成為都市的隱憂。從設計、施工到維護管理一連串的錯誤,樹木只能等待下次颱風強襲而無聲倒下,結束都市樹木荒唐的一生。

以上種種問題並非單就一個環節就能解決,我們需要的是讓「相關產業的綠化知識技術整體提升」,換言之,要提升城市街道樹木的品質,需從「教育」來長遠經營與培養,以及需要編列充足的經費來檢討修正既有規範制度、專業學術的研究與大眾教育的扎根。教育短時間雖難以看到成效,卻會一點一滴積累。

而關於綠化的專業教育,我們可以從桃園市近年的努力,看見一些可以依循的方向。

日本東京丸之內街道,人本城市生長良好的樹木、先進的綠化技術(圖片來源:陳柏翰)

桃園是台灣地方政府辦理樹木相關專業課程的領頭羊

桃園市政府養護工程處自105年開始至109年,透過公開招標專業廠商,每年協助舉辦「樹藝課程專業訓練」,提升公私部門在綠化專業領域知識與技能,廣邀綠化相關業務之市府機關人員,及設計單位、施工廠商報名參加。

桃園樹藝課程內容隨著每年的需求調整,授課範圍以樹木專業理論課程作為知識的基底,到景觀規劃設計面的應用,最後延伸至工程及維護管理等實務面向,內容包含「樹木生理」、「土壤基盤與水分管理」、「樹木修剪」、「樹木移植」、「適地適木綠化知識」、「公園與人行道景觀規劃及設計」等,是全台第一個為期80小時的專業綠化系列課程。

此外,桃園市政府工務局自106年起,為提升施作廠商在樹木修剪專業上的能力,舉辦樹木修剪訓練暨認證課程,規定施工廠商須具備修剪證照才能取得公部門修剪相關標案。如今已超過500位專業人員認證通過。

110年度桃園市樹木修剪訓練暨認證專業服務開辦(圖片來源:桃園景觀公會)

近年樹藝課程及樹木修剪訓練,皆由桃園景觀工程商業同業公會(以下簡稱桃園景觀公會)執行。理事長游象全曾表示:「桃園景觀公會致力將從業人員的相關經驗及知識傳承,並將國際樹藝透過適當、結合在地化的課程呈現。」顯示公會在產業整體提升的願景。

從樹木生理到景觀規劃、設計、施工的系統性學習

針對過半的實務工作人員,師資安排著重在專業領域的深度與教學內容的理解性,跳脫找尋名師的迷思,著重於實務經驗反而讓學員獲得更多。

以109年度的樹藝課程為例,課程邀請具有規劃設計實務界的老師,分別從景觀美學、都市綠化縫合、景觀生態效益等角度切入,討論樹木在景觀設計上的合理性,空間設計中美感效益與生態性兼備的合適作法。

而樹木相關學理知識,則是邀請具有日本樹木醫、植栽基盤改良士、自然再生士等執照的詹鳳春老師教學,深入淺出說明樹木生理,透過許多樹木生長不良的案例,探討在不同情形下樹木衰弱的原因及改善方針。其中針對最為重要的土壤與植栽基盤,除了室內教學課程之外,實際操作土壤試驗調查使綠化的專業程度更往上提升,科學化的數據加上日本的經驗研究讓學員們更能判斷合適樹木的生長條件。

土壤試驗調查教學(圖片來源:陳柏翰)

在具備樹木生理知識之後,樹木修剪的邏輯才能更加清晰,這時說明修剪正確與錯誤的案例,能加深學習的成效,加上實際操作示範與練習,讓學員體會如何正確下刀。此外有時桃園景觀公會的課程還會加上鏈鋸操作安全、高空修剪作業、攀樹等提升產業技術,以及聲納探測儀器操作示範樹木安全評估的應用。

透過聲納探測儀器檢測樹幹腐朽程度(圖片來源:陳柏翰)

除了一般課堂之外,不免有學員對於實務操作上仍不熟悉,為此桃園景觀公會額外開辦實習課程,在師生比約1:3的指導下,學員能獨自完成1至2株喬木的完整修剪練習,實際操刀修剪。以及安排土球包裹方法的環節,練習樹木移植時的方式技巧。

實際操作練習修剪(圖片來源:桃園景觀公會)
樹木移植土球包裹教學(圖片來源:陳柏翰)

教育的累積決定台灣長期的綠化實力

桃園市政府願意編列經費在專業的綠化教育是極有遠見的規劃,近年也逐步反映在桃園部分的景觀工程案件當中。以近期「中原營區舊址活化」的工程為例,得標廠商卉蓁園藝便活用在課程中所學知識妥善修剪、移植,在根系健全下進行全樹冠移植,且移植老樹全數存活,此景觀綠化施工技術提升的成果,便來自這幾年樹藝課程的專業教育訓練。

中原營區老樹移植空拍記錄(影片來源:卉蓁園藝)

對於「教育」的本質上,不應僅止於課堂單方面的教授,桃園的課程盡可能帶給學員更多思考的空間、讓學員的困惑可以得到合理的出口。雖然課程大多是實做施工項目,為第一線現場工作人員最需要的內容,然而對於設計背景的學員來說,更是獲得一把學無止盡的鑰匙。

學員謝小姐課程結業後曾分享:「說起來很慚愧雖然從事景觀設計的工作多年,但是對於樹木生理構造、生長激素的原理、土壤基盤需求和樹種選擇的知識了解卻非常不足,常常一知半解,所以這幾堂課下來真的是收穫良多,也更有求知的慾望和學習的方向。」

筆者以曾為此課程專案執行的角度來看:「公會的理監事們將產業教育定位在很神聖的位階,唯一在意的只有『能否給學員更好的?』,因此場地、人力、教材等超支的部分,皆由理監事們贊助,這是一般營利單位從事教育課程所做不到的。」桃園市政府及景觀公會透過滾動式修正,讓樹木修剪課程和樹藝課程愈辦愈好,長期舉辦下來,持續詢問相關課程的人愈來愈多,求知若渴,值得各縣市政府借鏡學習。

許一個台灣樹木的美好願景

面對本文前段敘述的議題,除了可以個別檢討改善之外,事實上解決問題的核心的便是公部門舉辦的產業教育,且需要持續穩定的課程經費、合適無私的執行單位,以及能讓學員有所啟發的師資團隊。一個具有遠見的課程,所達到的是「善知識」的積累,並進一步產生價值凝聚的過程,值得大家共同努力。

然而,台灣目前頂尖的專業師資鮮少,貿然開課反而可能導致更多錯誤知識的傳遞,各縣市政府若想推動綠化技術的專業教育,是需要謹慎的規劃與評估。雖然110年桃園樹藝課程停辦,期許日後能再有經費持續挹注,當各方面人才都有一定綠化知識基礎後,才能逐步解決都市樹木的問題。

桃園的課程讓不同背景的學員,帶走他們所需要的知識養分,進一步產生正向啟發,這樣的啟發讓結業證書、合格證不再是一個終點,讓日後各領域的發展產生契機,之於實質環境的改善能有所期待。如同學員陳小姐所說,「如果大家都願意努力一點、改善一點、多堅持一下對的事物一些,總有一天可以集大成轉換為不可抹滅的專業能量。」


陳柏翰

景觀學系碩士畢業後從事綠化設計與施工,常被老樹、老屋、老空間所感動,期許能為環境留下一些正面的漣漪。

景觀學系碩士畢業後從事綠化設計與施工,常被老樹、老屋、老空間所感動,期許能為環境留下一些正面的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