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視角的轉換練習,實際是城市中每一個人的行為轉化

文字:李玉華/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特公盟)
圖照:Christine Lee、Urban95 課程及網路

來一點前情提要:轉換視角的練習,需要一些動機、需要一些方法,像是〈厭童嗎?請三思:城市照顧親子,他們才能回饋社會〉文中提到的好理由和新視角。

雖然,世界上仍然有太多城市,以車為主且以車為唯一來規劃(像是澳洲伯斯在課程線上討論中自承),或者直接說市府就是傳統到根本很難改從兒童視角來做事(像是墨西哥馬瑟歐海港城在課程線上討論中自承),你居住的台灣城市,是什麼樣的狀態?

同樣也是 Urban95 課程講師之一,丹麥的 Jan Gehl(揚‧蓋爾)建築師曾說過一句名言:「先是生活,接著空間,最後才是建築。反過來的都市規劃,永遠行不通的。」丹麥哥本哈根是世界上的宜居城市之一,也是知名的兒童城市,更是最多遊戲設計公司的城市,他們把日常生活風格融入在空間設計之中,從小把「希望孩子和環境有什麼關係」的思維,設計在以人為本的城市建築的各個方面。

同樣也是跟 Urban95(也就是伯納德·范·利爾基金會)合作,蓋爾學院出版了一本指南《成長的空間 – 好玩友善城市支持快樂健康家庭的十大準則》,內容精簡確實 :

一、讓大家在公共空間的任何一處,隨處都能見到孩子和親職照護者
二、讓孩子對城市的「好奇心」能從「自主/自由移動」中獲得滋養
三、讓孩子有豐富多元天然自造素材,可以把自己弄髒搗亂從中學習
四、拿回街道主導權,讓孩子從小自主移動能力的基礎建設完善提昇
五、城市公共空間佔 80% 的街道變化運用,孩子「走出家門就能玩」
六、讓每一個公民都願意擔負起「同村共養每一個孩子」的社會責任
七、讓親子使用者在城市設計規劃每一階段,都能參與共同創造社區
八、跨界、跨領域、跨疆界、跨局處等的合作,揉合任何劃定的邊界
九、大膽創新、試錯進步,親子等不到極完美設計,但求隨生活調整
十、讓「親子友善」好點子、好設計、好團隊和好故事都能獲得鼓勵

把「人的照顧」當作指標,而不再汲汲營營於非關人本的冷漠經濟成長表現數字

這一篇文章,將會開始討論「看見親子:將幼兒及照顧者置於數據分析核心」和「親子目標:將兒童視為成功社會的原型指標」這二個重點:把「人的照顧」當作指標,不論是健康、教育或是遊戲作為指標的多維面向之一,而不再把「經濟表現成功」作為單一指標。

舉例來說,先是「輸入」指標,例如在特定兒童政策或項目上的投資支出,其次是「輸出」指標,例如城市中正在建設的遊戲場具體數量。最後,是「結果」指標,這些是重要的指標,因為它評估衡量了實際效益成果,像是遊戲場的實際使用情況,或是更進一步來看,每一位兒童能夠在自己成長的城市遊戲的程度等。

經濟的成長,並不會自動減少其它形式面向的貧困,比如營養不良,比如缺乏學習資源,有些國家可以實現總體經濟成長,特別是開採礦產資源像是石油,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孩子生活在都會地區中資源貧乏地帶(如貧民窟),顯見總體經濟數字不一定能轉化為成每位國民美好生活。我們可以質疑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內生產毛額),但問題是該如何超越它的極限?

從 20 世紀的 80 年代晚期開始,國內生產毛額已經完全和家庭收入脫鉤,但是計算家庭收入,其實可以直接轉化成商品購買力、健康情況或是教育成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一個更具人性探討的指標。

印度經濟學家 Amartya Sen(阿馬蒂亞・森)曾在聯合國內部花數年時間主導創建所謂的 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人類發展指數),像是上方左圖,人類發展指數非常相似的日本和美國,日本雖然經濟產出指數較低,但都被轉化為較高的人類發展指數,而美國的經濟產出,並不一定全部用於促進全民的健康和所有人的教育。上方右圖,則顯示有些地方透過公共服務,讓自己城市的人類發展指數高於國家平均水準,像是雖然中國的平均人類發展指數是 85,但是上海或北京這種沿海巨大城市,就高於全國平均或是廣州。

諾貝爾獎得主、美國經濟學家 James J. Heckman(詹姆斯・赫克曼)說過一句名言:「投注在孩子的人力資本的概念,就是『愛』,是經濟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在人類社會中是沒有被充分給予相對應地位認可的。」

聽起來好像跟「用愛發電」一樣容易被嘲諷且難以想像,但不要讓人性貧乏限制了你的想像;「兒童人力資本」是他們的技術和能力,有些孩子學業成績比較好,有些孩子有更好的社交和情緒技能,其他孩子則擅長各種主題的實踐工作,而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研究,這些絕大多數都是母職擔任者在貢獻,雖然近期研究也説這個貢獻不分性別,而在是否有資源讓非主要照顧者培育出「親職腦」,但是,赫克曼仍進一步強調:「國家應該投資在高品質幼兒照護和親職媽爸支援系統,比起成人/老人政策,較有物超所值社會回饋。」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因諾琴蒂研究中心提醒了大家,一個孩子的養成,是從兒童自己的世界、兒童周圍的世界,拓展到整個世界的。

兒童的世界(深藍色)代表兒童直接經歷的因素:兒童的活動和人際關係,例如與家庭和同儕的關係。兒童周圍的世界(中藍色)包括資源和網絡,資源包括兒童的家庭經濟狀況,以及他們所居住的社區品質。人際網路,是兒童和周圍的人之間的連結,這些可能會影響他們的福祉。例如:他們媽爸的工作壓力。整個世界則包括政策和脈絡背景(淺藍色的兩個外圈),政策指的是與兒童直接相關的國家計劃,包括社會政策、教育和健康。

因此,知道了以上的這些,我們就可以試著轉換視角,用兒童所需的照護的邏輯,來做城市規劃。

Proximity of Care,用照護的邏輯,去規劃設施和服務被使用的可及性的設計方法

且讓我用「照護的邏輯」來簡單稱呼 ARUP(奧雅納工程顧問)推出的這一個重要倡議專案。Urban95 課程另外講師之一奧雅納,推出的這個「Proximity of Care(照護的邏輯做設施服務近用規劃)」,是來幫助政策決策者、工作實踐者、社區型團體和兒童發展專家在專業工作中納入孕婦、幼兒和照顧者的需求,以及建立幼兒友善、宜居、安全和氣候韌性的城市空間,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成長茁壯。

它評估了四個對於早期兒童發展至關重要的維度,健康、保護、刺激和支持需求,以及孩子在城市互動的三個主要尺度,家庭、社區和城市層面。家庭是兒童居住和大部分時間度過的地方,是一個私人、親密、即時的空間,是幼兒感到自信並能自由移動,在其中得到照顧者支持和互動的地方。而兒童在家庭中受到的待遇,將影響他們一生的人際關係發展。

而社區呢?它是兒童在與照顧者互動同時,發展和其他人關係和練習社交技能的地方,這是一個從家庭可輕易到達的當地公共空間。而城市呢?城市,就是一個由家庭分散出去、但由政府或其它公私機構管理的空間,通常幼兒家庭是無法步行前往的。 

這種「照護的邏輯」規劃設計方法,考慮到「硬體資源」和「軟體資源」,包括物理空間、基礎設施材料、人際互動和關係以及政策和規劃,支持不同的城市尺度。

一、 健康維度:評估和衡量有助於促進健康和豐富環境的因素。檢查如何改善身體、心理和情緒的健康,以及如何支持孕婦、幼兒和照顧者的認知發展。例如提供衛生和廢棄物設施、高級護理設施、健康營養和健康環境等。

二、保護維度:評估和衡量有助於建立安全環境的因素。減少風險、緩解危害,並提高兒童安全以及如何改善照顧者對安全的真實感知、體驗和風險評估:一個具保護的家庭環境、一個兒童友善、融合性高的空間基礎設施,以及提高氣候變化的韌性和安全性。 

三、刺激維度:評估和衡量有助建立滋養刺激的環境的因素。提高兒童與照顧者、同儕和長者的互動,建立具滋養且足夠刺激的家庭環境、建立一個遊戲空間城市網路,並提供適當的遊戲設備和通勤移動的選擇。 

四、支持維度:評估和衡量助於建立知識豐富和支持性環境的因素。增強數據管理和通訊,城市當局和社區成員的支持,以及在每個維度內納入利益關係者的聲音以便進行決策和規劃。 

一個城市規劃主要決策者,要怎麼思索嬰幼兒童和照顧者關注的面向

當時 Urban95 的課程,帶我們來到一場新聞發表會(記者會),同時旁聽一位記者訪問市長(照片圖示為當時巴西美景鎮新市長:阿瑟·梅洛),談論關於公園遊戲空間的課題。台灣的我們,可能會覺得是「夢幻市長」,因為他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且用兒童視角在執行。

市長:非常感謝您今天光臨。作為這個城市的市長,與當地媒體交談總是個好機會,因為我想告訴您一個驚人計畫 — 我將要建設至少 25 個新的幼兒遊戲場。

記者:如果建造了這些遊戲場,但沒有人使用,算成功嗎?

市長:當然不是。我們建造這些遊戲場,就是為了讓人使用的。我有信心它們會被使用。

記者:如果這些遊戲場,主要是被老年人和踢足球的青少使用,這樣可以嗎?

市長:我們當然希望每個人都可以使用,整個社區都能受益。但是,因為這是我們的「童年初期公共遊戲倡議計劃」的一部分,重點實際上是確保0 到 5 歲的幼兒和他們照顧者使用,所以我們的首要任務是親子。

記者:如果公園主要被上層社會、非常富有的親子使用,這樣可以嗎?

市長:雖然我說過,公園是為每個人而設的,但是我們知道城市一些低收入社區,在那裡僅有品質低弱的公園,因此在某種程度上,重點還是要確保最弱勢和最不利的人都有機會在一個優質公園裡和自己孩子玩。

記者:那如果低社經社群中有 5% 的人使用了這個公園,這算成功嗎?

市長:當然不是。我們真正想確保這些地區的 100% 的人都能使用,越多人在他們社區裡的公園中使用公共空間越好。

記者:如果大家只去公園玩一次,這樣可以嗎?

市長:抱歉,不行。有時候,一個大型又引人注目的新公園遊戲場推出後,大家會去朝聖個一次二次,但這不是我們想要的。我們希望這些地方是大家經常使用的地方,不是跟著熱潮去了一次然後再也不去。我們真心希望親職照顧者能夠定期帶孩子去這些公園遊戲空間,每周至少去玩個幾次。

記者:那麼,「定期」是什麼意思呢?每個月一次,可以嗎?

市長:這是個好問題。但不只是每個月一次,而是每周去好幾次。所有研究都顯示定期遊戲對幼兒來說非常重要,無論是運動和身體發展,或是社交發展。所以我的理想是讓親職照顧者每周至少帶孩子去這些公園遊戲場三次以上。

記者:如果照顧者在公園蓋完後前兩個月帶孩子去,這樣可以嗎?

市長:當這個訪談開始時,我告訴您這個新項目要啟動,目標建設 25 個新公園,但我真正想說的是我們啟動了一個新倡議,讓 0 到 5 歲所有幼兒和照顧者,每周至少三、四次在家附近且容易去的公園遊戲場一起玩耍,持續推動對親子有益的環境,持續推動戶外遊戲行為。

記者:那麼,您如何衡量大家行為的改變呢?

市長:我們的主要衡量標準將是建造公園的數量。所以,25 個公園是預計帶來的改變。

記者:但是,如果不統計使用人數,怎麼知道真的有人在使用?

市長:這點確實有道理。我們將計劃統計使用者的數量,派觀察員前往公園進行統計。有一所大學與我們討論遙感技術,也許能實際統計使用者數量,這樣就能知道有多少人使用,例如每一天平均公園使用者有多少。

記者:但是,換句話說,如果不統計「不使用的人」,如何知道「使用的人」是否占多數呢?

市長:我們最好進行一項代表性調查,問大家:「你上次去公園是什麼時候?你多頻繁使用公園?」之類的問題,那麼就能真正知道多少照顧者帶著小孩定期使用這個公園。

記者:如果您介紹自己正在做促進戶外遊戲專案,然後問民眾是否在公園玩,您認為他們會有什麼樣的答案?

市長:我們必須小心。因為,如果我們明知故問,他們顯然會說出「一直在公園玩」的答案。所以,我們可能只需讓某人仔細設計調查,以便能夠以不帶有社會偏見的方式獲得回覆,讓大家自在地回答更準確的訊息。

記者:那麼,您就只會問「使用不使用」的問題嗎,如果大家不使用公園的話?

市長:如果我們發現即便公園對他們來說是可用的、可及的且位在附近的,大家還是不使用公園,那要嘗試去理解為什麼資金投入的這 25 個公園還有其他原因阻止他們,或讓他們覺得難以使用,嘗試理解、盡己所能來支持幼兒家長,以便他們能夠定期使用創新設施,像是考慮改變公園開放時間,或確保晚上或週末大家要來使用的話,是安全的。

在線上課程的討論過程之中,仍然有太多城市,像是澳洲伯斯的代表,自承以車為主且以車為唯一來規劃,或者像是墨西哥馬瑟歐海港城的主任秘書,直接說市府就是傳統到根本很難改從兒童視角來做事,但是也是有獨具慧眼的城市領導人,可以帶著整個城市系統做出改變。

因為篇幅關係,簡短提供澳洲新手媽爸互助社群作為城市中每一個人行為轉化案例

社會和空間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彼此有關,不是只有市長一人就能改變一整個城市。用「社會生態學」將幫助大家更能理解。例如,即使是設計精美的公園遊戲場,如果也考慮了影響個體體驗的其他社會因素(例如像是現場有非常多孩童行為正義魔人會一直來指教你怎麼教小孩),那這個公共空間可能仍然不會被使用。社會生態模型將這些社會系統,分解為五個影響層面:

  • 個人層面:一個人對自己的認知和態度,包括他們的知識、能力、年齡、性別等。
  • 內在層面:人與他人的關係和社交網路。
  • 制度層面:社會文化、社會規範和法規。
  • 社區層面:社區的物理環境和社區資源的提供。
  • 政策層面:國家、地方和區域整體政策,以及政策制定者的看法和態度。

如果,我們希望新手媽爸或照顧者,能花更多有意義的時間帶孩子外出戶外遊戲、建立健康連結,都市規劃者和政策制定者需要了解不同層面是會互相影響,可能是空間上問題,比如缺乏公共廁所,如果我們知道新手媽爸時時刻刻都在換尿片,那他們就不會去沒有換尿片設施的公共場所,因為那是他們帶孩子去公園的障礙。

在個人層面上,他們如何看待自己在作為新手媽爸的表現,以及他們獲得教育和資源以幫助他們建立所需技能?在人際層面上,他們的社交網路是什麼樣的?有什麼機會可以讓他們建立有意義且持久的社交連結和支持網路?在制度層面上,社會如何看待照顧的角色?有什麼社會規範在規範著這一角色的人?在社區層面上,社區提供了哪些服務?如何支持新手媽爸,思考物理環境如何滿足需求?然後,考慮政策層面,政策制定者如何看待照顧者所做的工作,政策如何反映這一點?

澳洲有個新手媽爸互助社群的案例研究,涵蓋了政策、社區、制度、人際和個人的影響。這個群體的參與者和他們的孩子有長期積極的影響。同一週左右生孩子並居住在附近的人,將被當地政府分組互相照顧,產科病房將訊息傳給免費的母嬰保健服務,這個社群會收到訊息開始使用服務。每一組的新手媽爸每週都會見面,通常在現有社區空間中進行,比如社區大廳或圖書館,並且持續六到八週,當一些情感上和生理上的挑戰出現時,能夠互相支持。

新手媽爸互助社群參與率非常高,有 78% 的新手媽爸參加。在個人層面上,新手媽爸可以獲得育兒技巧,在人際層面上,他們可以有效地加入一個同儕群體,建立非正式網絡和非常持久的社交聯繫,在制度層面上,參加這些群體是一個社會規範,它們已經存在數十年了,它們在流行文化中被討論,每個人可能都認識參加過這些群體的家庭成員或朋友,它幾乎像是一種成年儀式,社區層面上,社區基礎設施被好好運用,而在政策層面上,政策的資金和支持是確保這些群體可以繼續營運的政策。

轉換成兒童視角來看一座城市,做更進一步的兒童友善城市規劃設計

想像一個城市,五歲以下所有兒童都已經完全接種疫苗。想像一個城市,幾乎所有媽媽都能在前六個月獨自在家用母乳餵養孩子,還能有餘裕在適當時機提供其它營養輔助。

想像一個城市,所有公車司機都對帶著年幼孩子的照顧者很有禮貌,停下來讓他們慢慢上車,確保他們沒問題再發動。而且,駕駛會在緊靠人行道邊緣處停車,並且在遇到需要更多時間穿越馬路的人時,充滿耐心地等待。

想像一個城市,所有社會工作者和衛生工作者、醫護人員都非常擅長傾聽照顧者的需求,引薦他們使用其它社會服務。想像一個城市,家庭暴力和濫用藥物的比率極低,家庭可以真正成為幼兒成長的滋養場所。

想像一個城市,幼兒有機會能定期進行室內或者戶外遊戲,發展社交、情感和身體的技術和能力。

以上聽起來像是對幼兒和親職照顧者非常有益的城市。但是,回頭再看一次,這些都是關於照顧它者的「行為」,來自親職照顧者、來自服務提供者,所以 Urban95 是關於人的行為的城市規劃,基礎設施和服務提供也很重要,但是人的行為對幼兒生活有最強大的影響。

一個真正具有遠見和動力的城市改造,不一定是一個僅僅轉變物理和硬體的城市,而是一個幫助大家轉變行為的城市,是一個幫助大家採取有益作為去支持五歲以下孩子和他們照顧者的城市。

健康的城市環境很重要,包括公共空間、交通和社區規劃、空氣品質與大自然接觸等,同樣重要的是照顧者的心理健康、基礎設施及服務的使用,照顧者和嬰幼兒的室內和戶外遊戲,餵養方式、説故事給孩子聽、親子共同閱讀以及非暴力教養等行為。

但是,大多數城市政策制定者或都市規劃專業者實際上不知道這些行為。大多數城市管理部門可以報告該城市擁有多少個公園或多少平方公里的遊戲空間,但他們無法報告平均三歲的孩子每天或每週花多少時間進行戶外遊戲,而我們需要這一些對幼兒發展非常重要行為的數據,做再更進一步的兒童友善城市規劃設計。

兒童視角轉換練習的小結論:城市中每一個人的行為轉化,換句話說就是同村共養

在 Urban95 的倡議裡,視角要轉換成考慮家庭中的照顧者行為、公共空間中的照顧者行為、以及服務提供者的行為。

一般傳統上來看,國家的責任在每一個家庭的門口就結束了,家庭關上門、門之後發生的事情不關國家政府的事。但是,仔細想想是不對的,尤其嬰幼兒生命的第一年、一年半等,80% 的時間都在室內度過。我們可以打造更多戶外遊戲環境,但嬰兒在生命最初階段都在室內。在家裡怎麼玩遊戲,營養和衛生怎麼維持,政府都需要去支持照顧者採納積極行為。

而公共空間中的照顧者行為,涉及到行動能力,使用公園、遊戲空間、廣場和其它公共空間,也涉及使用服務,例如健康、社會文化、教育服務。這些可能由城市在社區中提供,讓每一個人都有近用和使用的權利,但是許多幼兒和照顧者卻因為很多原因,近用不得、不使用或不被認為可以使用,他們就無法從這些服務獲得好處,那麼城市也就無法在幼兒發展方面看到這些好處。

最後,第三個類別是服務提供者的行為。我們希望公共汽車司機工作良好、警察、公園管理人員充滿熱情且對親子友善,社會工作者和衛生工作者善盡職守;在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城市聘用了成千上萬的人在交通、公共安全、清潔等提供各種服務,如果市政工作人員對幼兒和照顧者的來訪直接或間接地不友善,他們不覺得自己受到友善歡迎、感到受鼓勵和支持他們使用城市基礎設施和服務,或轉介其他服務,幼兒和照顧者的安全、健康及幸福,都會被嚴重影響。

我們無法一夜之間改變所有市政員工的行為,也無法一夜之間用最大程度提高幼兒及照顧者的福祉,當然也無法改變所有市長,或是城市中的每一個人。

但是,從現在這一刻開始,開始思考如何去改變大家的視角、思維、態度和行為,以好好來支持幼兒及照顧者,換句話說,其實就是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同村共養,只是現在的規模,已經不再是從頭到尾走一圈只要幾分鐘的「村」,而是小中大型甚至是巨大的城市,那麼,我們要做的就是更多、但也要更為細緻。

Spielplatz Grasbrookpark(格斯布魯公園遊戲場)是德國漢堡海港新城的核心遊戲空間,由位處隔壁幼兒園的兒童參與式設計而生

台灣「遊戲與童年」研究群社團版主。與各國作者合撰《City at Eye Level for Kids》、《反造再起:城市共生ING》、《公園遊戲力》及《45 Urban Ideas for Ukraine — and Every Other City in the World》等書。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教育研究所、英國倫敦政經學院 Urban95 兒童視角城市規劃領導課程證書。’14 年因成為阿皮和阿兜的媽媽,開始關注兒少權利議題。’18 年與眼底城事參訪倫敦出版專題報導,並開始擔任以下講者:’19 年兒童友善城市歐洲聯盟布里斯托大會、’20 年布里斯托自然歷史聯盟網路論壇、’21 年香港創不同學院 好玩大學網路課程、’22 年世界都市公園大會網路論壇 及東京澀谷世界鄰居日網路論壇、’23 年國際遊戲協會格拉斯哥全球大會五國平行對談 及 紐西蘭遊戲協會網路論壇。

成為媽媽前,曾是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英語教育顧問、醴瑠服務社企創意長、苦勞網義務編譯、英國樂施會書店志工和伊甸基金會活動義工。

One thought on “兒童視角的轉換練習,實際是城市中每一個人的行為轉化

  1. Helllo friends, how is everything, and what yyou would like tto sayy about this piece
    of writing, in my vieww its trulyy ammazing inn favor of m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