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弄中的多感官體驗:師大龍泉商圈氛圍探索

文:林政逸、郭竺婷
圖:郭竺婷

在一個平凡的週日,漫步在臺北市的師大龍泉商圈,這個曾經充滿活力和創意的地方,當天的氣氛異常沉悶,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疲憊感,彷彿商圈失去了昔日的生氣,過去的師大龍泉商圈巷弄是多麼熱鬧,咖啡的香氣、街頭小吃的味道,以及人們的歡聲笑語交織在一起,形成了獨特的氛圍,但那天,我看到的卻是多數關閉的商店、冷清的街道和漠然的行人,曾經活力十足的巷弄變得黯淡無光。

師大龍泉商圈的歷史與現狀

師大龍泉商圈位於臺北市的心臟地帶,其名稱來自附近的師範大學和龍泉街,這個商圈自成立以來,一直是臺北市的重要商業區之一,早年,這裡的夜市和巷弄以其多樣化的商品和美食吸引了大量的本地居民和遊客,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曾經繁華的商圈逐漸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商圈的沒落可以歸因於多種因素,隨著臺北市其他地區的發展,新的購物中心和商業區吸引了大批顧客,分散了師大龍泉商圈的客流;其次,商圈內部的一些老舊建築和設施未能及時更新,導致商圈的整體形象和吸引力下降;此外,電子商務的興起也對傳統商圈帶來了巨大衝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網上購物,進一步削弱了實體商圈的競爭力。

再者,居民的抗議也是一個重要因素,隨著商圈的繁榮,夜市和各種商業活動產生的噪音和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當地居民的生活品質受到影響。居民們對於夜市的擁擠和喧鬧表示不滿,導致一些店家不得不縮短營業時間或搬遷,這對商圈的活力造成了影響。

最後,全球疫情的爆發對商圈的影響尤為顯著,自2020年以來,COVID-19疫情導致社會活動大幅減少,旅遊業和餐飲業首當其衝受到重創,商圈內的許多店鋪因為客流量驟減而面臨經營困難,甚至倒閉。疫情對商圈的經濟活動帶來了沉重打擊,進一步加速了其沒落的趨勢。

資料來源:研究者拍攝

師大龍泉商圈的巷弄感官體驗

師大龍泉商圈自師大夜市開啟輝煌時期至今,已演變成一個服務當地居民和大學生的商圈,坐落於臺北市核心地帶,這裡充滿文化多樣性和創意活力,住商混合形成了獨特的商業區域。

在疫情對全球的商業活動造成巨大的影響,師大龍泉商圈也不例外,現今商圈的店家已適應新生活轉化,巷弄可作為重新發現及體驗商圈的中介,透過氣味、聲音和視覺元素的融合,賦予了商圈能量,塑造了獨有的商圈氛圍。

巷弄不僅是商業活動的場所,更是承載著城市文化和氛圍的重要記憶,所拼裝出的氛圍感受散布在商圈每條巷子,師大路、龍泉街、師大路39巷及師大路49巷,可以感受到商圈的活力;而在師大路59巷、雲和街等後面巷弄則呈現安靜的氛圍。

氣味:巷弄裡的嗅覺探險

師大龍泉商圈的巷弄中,氣味成為了一個無法忽視的感官體驗,這裡的氣味來源於美食香氣以及環境散發的自然氣息,商圈的店家了解氣味對吸引顧客的重要性,採用了開放式廚房的設計,讓烹飪的香味自由飄散,營造溫馨的氛圍,又有遮陽帆布亦可留住部分氣味,吸引顧客駐足品嘗;在下雨天,商圈的巷弄會有悶濕的感覺,混合著美食的香氣,形成獨特的嗅覺體驗,這種氣味不僅讓人感到溫暖,也帶來了一種熟悉的親切感。

在《追憶似水年華》中,法國文學家Marcel Proust深刻地探討了氣味與記憶之間的緊密聯繫,當人們聞到某種氣味時,往往會喚起與該氣味相關的記憶和情感,這是因為嗅覺通道與大腦中的情感和記憶區域有直接連接。透過對大學生和附近店家的訪談,得知師大龍泉商圈內各種美食所帶來的香氣,無疑是引人注目的一部分,學生們特別指出,59巷附近的食物選擇多樣,從鹹酥雞到滷味,從小吃攤到特色餐廳,每一處都彌漫著味道,不僅吸引了無數食客,更在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嗅覺記憶,每當經過這些攤位,熟悉的味道便讓人懷起美好的回憶。

香氣已成為商圈的文化符號,展示了當地豐富的飲食文化,無形中,味道也塑造了師大龍泉商圈獨特的氛圍,成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回憶師大龍泉商圈時最生動的感官印象之一,在商圈裡,嗅覺不僅是一種感官享受,更是一種情感聯繫,將人們與這個地方緊密連結在一起。

資料來源:研究者拍攝

聲音:師大龍泉商圈的生活樂章

Vasilikou(2016)指出,聲音如何操縱聽覺環境,影響個體的感覺和行為,每個空間都有獨特的聽覺,觸發記憶,引起個人感受到熟悉、激動、緊張、舒適、不適、溫暖或放鬆等感覺,在城市環境中,聲音具有強大的感染力,能夠影響人們的情緒和行為。

在師大龍泉商圈的巷弄中,聲音也是商圈氛圍的重要元素之一,巷弄能夠聚集聲音的特性來營造氛圍,你可以聽到店家的烹飪聲、油炸聲、交通工具的呼嘯聲以及行人交談的聲音,例如,服飾店和美容美甲店常播放K-pop或流行音樂,迎合年輕顧客的口味;一些餐廳則播放輕快音樂,營造放鬆和舒適的氛圍感,讓顧客在用餐時感到愜意。不同店家依自身特色選擇合適的音樂來營造氛圍,為吸引客群和促進商業活動行銷策略之一。

此外,在商圈內,老舊鐵門的開門聲和汽機車起步的聲音成為了師大龍泉商圈獨特的音景,當地居民特別提到這些聲音,因為它們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反映了商圈的活力和歷史,這些聲音與店家的烹飪聲、油炸聲以及行人的交談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的生活樂章。

這些聲音環境不僅僅是背景噪音,它們塑造了商圈的獨特聽覺氛圍,使得每個來到這裡的人都能感受到一種獨特的親切感和歸屬感;音景元素不僅反映了商圈的日常生活氣息,也在聽覺上塑造了商圈的獨特氛圍,增加了居民和訪客對這個地方的情感聯繫,讓人們每次聽到這些熟悉的聲音時,都能想起在這裡度過的時光。

視覺:師大龍泉商圈白天與黑夜

師大龍泉商圈以住商混合的土地使用為主,這種建築風格是臺灣獨有特色,一樓為店面,樓上則是住戶,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模式,在商圈中,原有的建築物件、店家各式招牌與櫥窗設計等視覺元素展現了商圈的商業文化與歷史,同時也反映了臺灣的生活模樣與創意。

白天,師大龍泉商圈呈現一般日常生活模式,有的買早餐、有的出門準備上班;到了夜晚,隨著夜幕降臨,師大龍泉商圈各式招牌的燈光逐漸亮起,夜市燈光氛圍讓商圈顯得與白天截然不同,霓虹燈閃爍,讓整個商圈焕發出別樣的魅力,商圈因時間性有不同的視覺感受,而夜晚則有加乘的效果,視覺上的變化為商圈增添了不同的氛圍感受。

在城市環境中,視覺的吸引力是不可忽視的,在城市規劃和設計中,視覺被賦予更高的優先權(Alexandra Peca Amaral Gomes 2023),當人們看到一個充滿色彩和創意的地方時,往往會被吸引進去,並停留在這個地方。師大龍泉商圈部分店家在疫情期間進行裝潢和改造,提升店內的視覺效果,重新設計了店內的陳列和擺設,增加了更多的綠植和燈光設計,營造出一種自然和舒適的感覺,同時,商圈內還開設一些藝術和文化空間,如師大路49巷的「響ART」2店家,結合咖啡、簡餐、藝文展演的複合式餐廳,讓顧客在購物和用餐的同時,也能夠享受到藝術和文化的氛圍。

綜合上述觀察與訪談,了解到師大龍泉商圈的文化氛圍透過多重感官體驗(氣味、聲音、視覺)影響了大學生和當地居民的集體記憶,無論是空氣中的各種美食香氣、街道上的熱鬧聲音,還是不同時間性呈現的視覺景象,這些感官體驗都烙印在人們的記憶中,並且加強了人們對這個地方的情感聯繫,每當經過商圈時,熟悉的景象和聲音總能讓人回憶起在這裡度過的美好時光,商圈不僅成為當地居民和大學生心中的記憶地標,也有潛力在未來成為新訪客難以忘懷的體驗地。

資料來源:研究者拍攝

感官體驗—日本草津溫泉案例分析

日本草津溫泉是旅客喜愛的著名溫泉勝地,以擁有日本第一的自然湧泉量而聞名,當地有許多溫泉住宿旅館和一日遊的溫泉景點,讓旅客在這裡可以感受獨有的氛圍並體驗豐富多樣的感官享受。

在氣味方面,草津溫泉區獨特的硫磺味是其標誌之一,這種氣味讓人一聞到就知道來到了溫泉區,當地還經常舉辦各種美食節,讓遊客在享受溫泉的同時,也能品嚐到各地的美食,這種氣味的融合大大增強了旅遊體驗。

在聲音方面,草津溫泉區內經常有傳統的音樂表演,如太鼓和笛子的演奏,這些聲音讓人感受到當地濃厚的文化氛圍,此外,溫泉區內還設有休息區,播放輕音樂,讓遊客在享受溫泉後能夠放鬆身心。

在視覺上,草津溫泉區的建築風格獨特,結合了傳統和現代的元素,使人感受到濃厚的文化底蘊,當地的燈光設計也非常講究,在夜晚營造出一種夢幻的氛圍,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拍照和留念。

草津溫泉透過氣味、聲音和視覺的綜合體驗,成功地將其文化與旅遊產業結合,創造了獨特而迷人的旅遊勝地,這種多感官體驗的營造不僅提升了遊客的滿意度,還大大增強了地區的吸引力。

資料來源:THE GATE(2018年9月7日)

結論

師大龍泉商圈可以透過多感官體驗提升商業活力和文化氛圍,這裡擁有許多潛在的優勢,如商圈地理位置優越,靠近學校和住宅區,人流量大;擁有豐富的商業資源,涵蓋了各種餐飲、服飾、娛樂等行業;同時,商圈還保留著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反映了臺灣的生活模樣和創意。

參考日本草津溫泉的成功經驗,將多感官體驗應用到師大龍泉商圈的營造中,在氣味方面,商圈可以突出店家獨特的香氣,例如新鮮烘焙麵包的香味或濃郁的咖啡香氣,這些特色香氣不僅可以讓人在逛街時感受到愉悅和舒適,同時也能引起食慾,吸引遊客前來品嚐;考慮到巷弄中味道容易混合,商家可能需要改善排煙功能,以確保店內氣味能夠清晰地散發,讓顧客夠充分感受到。在聲音方面,除了店家播放音樂,商圈可以製作專屬的商圈聲音,例如使用獅喉聲提醒遊客現在的時間或特色活動,這樣的聲音提示可以增加注意力,吸引遊客停留和購物。在視覺方面,白天可以加強標示的統一性,提高商圈的整體品質和形象,晚上則可以通過燈光效果來打造獨特的景觀,例如營造出浪漫的燈光秀或特殊的夜間景觀,進一步提升夜間商圈的吸引力,透過這些多感官體驗的改善和提升,師大龍泉商圈將能夠吸引更多的顧客和遊客,提升商圈活力和文化氛圍。

商圈的成功不僅取決於政府和商家的支持,還需要當地居民和大學生的積極參與,商圈協會應該與當地社區密切合作,共同制定並實施促進商圈發展的規劃,包括舉辦定期的會議和座談會,邀請各方利益相關者參與,共同討論商圈的未來發展方向,推動商圈建設工作的開展;而商家作為商圈發展的重要力量,除了提供優質的商品和服務外,還應密切關注市場變化,及時調整經營策略,以應對競爭的挑戰;政府部門在商圈發展中也應該扮演積極的角色,如提供補貼和優惠政策,還應該增加對商圈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改善商圈環境等基礎設施,從而提升商圈的整體形象和品質。

師大龍泉商圈作為一個擁有豐富文化和商業資源的地區,有著發展潛力,透過強化多感官體驗和改善與周邊住宅區的聯繫,商圈的活力和吸引力可以進一步提升,商圈的成功不僅僅依賴政府、商家和商圈協會的積極參與,更需要當地居民和大學生的支持參與,可以使商圈更加貼近當地文化和需求,以實現商圈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研究者拍攝

引用文獻

  1. Alexandra peca amaral gomes.(2023, February). Invisible City.A Multi-Sensory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Urban Space.
  2. 波特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惡之華(三版)。譯者:郭宏安。臺灣:新雨出版社。
  3. 馬賽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追憶似水年華。譯者: 洪藤月。臺灣:網路與書出版。
  4. 盛鎧(2011)。試探日治時期與1970年代鄉土運動的巷弄美學。藝術學研究期刊,9,129-166。
  5. THE GATE。取自https://thegate12.com/tw/article/79(2018年9月7日)。

大學教授
研究專長:城市及區域規劃、城市文化經濟、文化導向城市再生、創意城市研究、文化產業。

行政人員
目前就讀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多元文化與發展在職專班。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