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算舒適安全,我全都租!Rentea 第一間房子完工入住

文:ddio

九個人,六個月,一份線上共筆,兩萬元租金,雙人公寓。

Rentea 用上述條件,在永和的 20 坪老公寓,為兩人打造了安全、居家與辦公皆宜、烹飪友善,保障承租四年半的住所。滿足現居房客之外,透過重新設計裝修與簽約流程,這間公寓也相容於未來入住者的需求,為有修繕技能的房客,創造主動維護空間的動機,兼顧租賃雙方的權利。

這間公寓,是 Rentea 社群「第一間房子」計畫的實驗標的,在 2021 年初啟動,年中簽約,並在年底入住,希望在建立舒適的租屋空間外,直面租屋過程的諸多問題,為更多元的居住選擇,跨出一步。

房東顧產權,房客顧使用,用新流程磨出合宜的權責歸屬

如果能簽下三年合約,承租一層公寓,並有三十萬元的預算,主導裝修方向的話,我想在房子裡,過上哪樣的生活呢?

除了通風採光等常見要求,第一間房子,還想要這層公寓,成為適合兩人居家辦公、方便下廚,並確保用電與消防安全的住所。通風採光是區位,只能找屋時細心辨認;居家辦公友善涉及家具軟裝,房客尚可自力解決;但廚房與用電安全,牽涉到電力系統擴充更新,以及壁面、水路的調整,在台灣的租賃關係中,都是房客無權參與,卻又與居住品質高度相關的修繕需求。

房客如何可能參與修繕的決策?為了租出理想的居住空間,第一間房子從找屋與簽約的流程開始改造,不找「符合需求的空間」,而是鎖定「能在預算內,靠修繕達成需求的空間」;不只是「看屋然後簽約」,而是「看屋後,提出修繕與預算規劃,再以契約紀錄雙方共識」。

在這樣的規劃下,我們放慢速度,從第一次看屋到正式簽約,歷時一個月,才確定了租賃雙方都能接受的責任歸屬:房客在不動格局、修繕衍伸責任自負的前提下,執行所提出的修繕規劃;而房東除應負責漏水等結構問題外,若是提前終止租約,也須賠償房客所付出的裝修成本。從租屋生命週期的起點開始改變,這樣的共識,能在確保房東所有權的前提下,給房客更多的空間,在獲得理想的生活品質之餘,也合理地承擔相應的責任。

從磚造流理臺改為現代流理臺,是這次裝修中花費最高、工序最多最長的項目(圖片來源:ddio)

從生命週期的起點開始改造之外,為了兼顧租賃雙方的空間需求,第一間房子的修繕方向,也融合了一般租屋與自宅裝修兩種相異的裝修考量。如同自宅裝修的是,我們能將重點放在居住者最在意的生活機能上,像是以高比例的預算,做出不只可炊,而是能夠愉快做菜的廚房;如同一般租屋裝修,我們盡量使用軟裝、留用原有配置,盡量避免木作或太有個性的大型裝潢,一來壓低開銷,二來保留彈性,讓下任房客也能盡情規劃空間。

從房東決定修繕內容,並將修繕成本以房租回收,轉為由租賃雙方協議修繕內容,維持房租,並由承租人負擔主要修繕成本,這兩者最大的差別,除了能更有效率地使用修繕資源,解決承租人真正在意的使用需求外,也讓修繕後所增加的使用價值,以更具彈性的方式,分配給利害關係人。讓使用服務的人,參與服務的設計,也把服務帶來的利益,分享給提供服務的人。

作出一層公寓,需要一個社群的參與

嗨大家!… 經過評估覺得好像可以自己來把膨共的地方敲掉重鋪試試看 💪‍ 所以我們先約下禮拜天,去現場試水溫敲敲看~有興趣參與的捧有們請來這串 ++,大家一起來玩~

取自 Rentea Slack 頻道對話

一間房子必須以極低的預算,更新整層公寓,因此勢必得長出自行規劃、發包工程,以及自力銜接不同工種的能力。但和一般自宅統包不同的是,源自開放社群,習慣開放參與的 Rentea 社群,也希望這次的修繕,完成的不只是一層公寓,也是讓更多人累積住宅維護經驗的機會。

社群協力的自行拆除膨共地板松 x 油漆松,除了油漆,也學拆除、泥做,還有考古(?)
(圖片來源:ddio)

對許多人來說,居家修繕,是買屋時才需長出的能力,但建物既是人造物,便會隨著時間與使用衰敗。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累積修繕相關的經驗與資源,不只能減緩建物老化的速度,也能在問題發生時,判斷有效的解決路徑。

但裝潢耗時費力,工程也會嚴重影響日常起居,並非可行的練習管道。善用第一間房子開啟的機會,我們從規劃、專家訪談、知識整理,到執行期間的工班挑選、監工、自行施做等等,盡可能地公開知識與經驗,方便其他人吸收,並將各個事件轉化為容易參與的活動,有經驗的提供經驗,有工具的提供工具,有興趣的人,則有個能夠接納不完美成果的練習空間。在第一間房子,每項不完美的背後,都代表了各種經驗與故事,而非工班的失誤,因此得到了保存的意義。

要求每一個想要租出理想居住空間的人,都能掌握整套修繕的技能,並不實際,但透過有共同意向的社群,讓成員互相支持,讓有興趣的人都能參與,確保過程有趣,讓過程就是收穫與成果,讓每項專業都有人能諮詢,或許是建立在合宜的租賃關係之上,長出與老屋共生的一種方法。

透過共同意向的社群協力,不只讓單一公寓的裝修場,成為常民修繕經驗的練習地,在降低修繕開銷的同時,也能為各種不完美,留下更多意義。除此之外,過程中所累積的信任,也成為修繕開銷分期貸款的抵押品,讓承租人能以每月總計兩萬元的固定支出,住進這間雙人公寓中,讓理想空間的成本,不只來自於金錢,也來自一個社群所認同的價值。

找出屬於每種關係的信任基礎

客製化長約、房客統包裝修工程、社群共同出錢出力,都不是常見的互動關係。既沒有日常慣習能夠依循、缺乏制度保障,也為了達成可負擔租金,無法靠錢解決。因此,從發想到實踐之間的空白,就只能藉著在每種關係中,長出足夠的信任做填補。與房東的信任,立基於足夠的專業知識與長期承諾;與社群的信任,源自粗略共識、持續的貢獻與透明;與工班的信任,則得靠對各工種文化的認識,以及恰到好處的預期管理。

信任無法克服所有困難,也並非所有的關係的解法,但從「第一間房子」的經驗中可以知道,即使財力有限,從信任出發,思考信任還能填補哪些空缺,是足以當作建立互動關係的起點的。反過來說,正因為個人的資源有限,長出以信任為基礎的合作關係,是長出可負擔租屋的必要條件。

入住後一陣子,第一間房子所在的社區,召開了都更說明會。主講的住都中心人員也提到,雖然主軸是談拆除重建的權益,但由於牽涉更新後的利益分配,最好的方法,還是以每一棟公寓為單位,找出理解住戶需求,能整合公寓意見的代表,才能順利推動都更。

從單層公寓的修繕,到整個街廓的更新,雖然表面談的是硬體與財務利益,但內涵依然是信任。在缺乏管委會的老公寓裡,具備串連資源、有修繕專業的房客,能否成為促進公寓與街廓公共治理的墊磚?就有待日後持續摸索了。

一起租出一種居住選擇吧?

用重新釐清租賃權責,讓房客也能參與打造理想的居住生活;用社群,讓私人住宅成為開放參與、常民修繕訓練的媒介;用積極同理所建立的信任,打出開啟新關係的鑰匙。這是 Rentea 社群在面對租屋過程的諸多問題時,提出的回答。這些經驗所代表的是,即便這個世代的經濟條件不同以往,也面臨著許多過去不曾見過的挑戰,但若回歸居住需求本身,用這些經驗,連結更多價值相容的社群、租賃雙方,實踐具備韌性的居住選擇,或許依然可能。

從「我會想要在住處發生哪些事」的個人利益出發,到「我們可以利用這次修繕,一起累積哪些修繕經驗」的社群願景,再到「房客如何可能促進老社區公共治理」的社區想像,第一間房子,從人出發,以地方作為界面,也想要驗證,自己與他人的利益之間,還有哪些能夠攜手前進的空間。

台灣的出租住宅市場,以屋主自理為主流,雖然拉高政策介入的門檻,但反過來說,也讓租賃方案,保有更多有機發展的空間。從尚待整修的整層公寓開始,以居住者為主體,串連房東、修繕專業者,以及相關社群,能否長出一種買房以外的,既可負擔,也有軔性的居住選擇?第一間房子的實驗,不是答案,而是回答這個問題的起點。

第零次股東大會 x Open House,線上線下同步討論中(圖片來源:ddio)

一間房子在此告一段落,下一步,Rentea 社群仍會維持粗略共識,即早釋出的開源精神,由成員提案,開放參與,希望持續以居住者的觀點,探尋城市居住議題的解法。目前,我們陸續發想了很多可以延續的專案,例如延續第一間房進行更完整的服務設計研究(長租剛好 – 市場研究與服務提案),辨認出Rentea實驗的居住模式適合哪種房東房客;以及透過租屋相關法規整理來一起共讀共學相關政策法規的專業知識,在租下房子前後熟悉租屋者有哪些重要權益。

想了解更多、參與上述計畫,或提出更多點子,找人一起實驗嗎?歡迎挑個適合你的方式,來 Rentea 走走聊聊:

  • 線上聊天室,請洽 g0v 上的 Rentea 頻道。如果沒聽過 g0v ,或是 slack ,可參考這份聊天室使用指南
  • Rentea Tuesday 定期小聚,每月第一週週一晚上舉辦實體小聚;第三週週二晚上有線上小聚,詳請可見 Rentea 頻道、活動頁面,或是行事曆
  • 線上共筆,目前有 Rentea Tuesday第一間房子

(編按:本篇文章2022年6月28日刊登於Rentea的Medium專欄,經作者同意後轉載,並稍做編輯)

主婦,幼獸照顧者,g0v 參與者。

正在嘗試打掃做飯、育兒、寫程式,以及作功德間的平衡,興趣是居住議題、NGO 數位轉型、人宅跨界翻譯,開放台灣民間租屋資料發起人,這幾年跳坑 Rentea ,希望用開源社群實驗台北的居住新方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