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豆泥、林逸晟
新科技誕生時,往往有遠見者報以期待的想像,將之視為解決現有困境的良藥。但往往真的執行起來,科技才真的發揮作用,遠見者開始走上披荊斬棘之路,有時候成,有時候不成。
西方的加密城市治理想像
區塊鏈科技之於城市規劃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在西方有 CityDAO、Zuzalu 等,兩者都企圖使用網路治理的模式,套用在現實生活中。
CityDAO 是一個去中心土地實驗。2021 年,實踐者以分散式自治組織(DAO)形式在美國懷俄明州註冊公司法人,並買下了一塊 40 英畝的土地生活,成立 CityDAO。他們認為區塊鏈世界的數位憑證,可以讓草根階級獲得土地所有權,並基於公益機制進行有效治理。不過這個專案在三年後的今天正式結束,返還約等值 1 億新台幣的加密貨幣給參與者。
以太坊共同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 在 2021 年寫過一篇「加密城市」(Crypto Cities ),時間點正是 CityDAO 宣布開始不久。Vitalik 認為區塊鏈不外乎可以解決兩大類型的城市治理問題,分別為「為既有的日常行政事務,創造更值得信賴、更透明的流程」和「為稀有的資源,如土地、公用事業等公共財,創造新的共有形式,以產生新的民主治理模式」。而區塊鏈確實有許多免費成熟的工具可供使用,並且可以被公開驗證。
隨著 CityDAO 的結束,我們再度理解導入新科技產生實質進展有多困難。Vitalik 在後續這兩年中,發起來 Zuzalu 計畫。Zuzalu 是一個游牧城市(Pop-up City),最早在 2023 年於蒙特內哥羅進行,後續在世界不同角落萌生又消逝。Zuzalu 號召了世界各地的工程師、思想家與創作者於某地數位遊牧,藉由共同生活的過程中,討論游牧城市的想像,並開發出相對應需求的工具。如護照服務(Zupass)、基於隱私的電子投票工具等等。
延伸閱讀:Why I Built Zuzalu
東方的在地認同關係人口之夢
不過以上兩個對於城市規劃的案例畢竟都是某種擾動與實驗,並不真正地自一個地方由下而上展開。此時我們可以將注意力拉回東方,觀察日本的案例。
日本鄉民自居「數位戰敗國」,在軟體新創的時代遠遠落後於西方,但是在區塊鏈與分散式自治的道路上面,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日本最有名的數位治理案例為山谷志村。作為日本最偏鄉的村落,山谷志村相傳為錦鯉的發源地,同時具有許多本土文化,比如鬥牛傳統等等。但是在地震與人口外流的影響下,該村落只剩下數百人不到。
山谷志村在 2022 年引進了「關係人口」的概念,他們認為所謂村民的概念,不僅僅是長年居住在村落內的住民,只要在情感上、認同上與村落有關聯,就可以稱為「關係人口」。在少數回流的年輕人的努力,加上村長、日本都會地區的數位藝術家通力合作,山谷志村發行了錦鯉NFT(Nishikigoi NFT)作為「數位村民」的認同印記,並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如今山古志住民会議與山谷志村DAO有效地虛實整合,讓海內外的數位村民能夠與山谷志村的實體住民一起討論事務。這樣的治理模式甚至被日本的中央政府採納,認為DAO是地域振興的好方法,因此納入日本官方的數位政策之中。
此外日本佐賀市也有自稱田舍思想家的區塊鏈開發者落合渉悟(Shogo Ochiai),在鄉下地方嬉野市開立教學區塊鏈技藝的私塾 Solidity House,同時發起了「水藻專案」(Alga Project)。落合先生認為低門檻的區塊鏈小工具才是創造自主社區的關鍵,因此「水藻專案」選擇與在地家長協會(PTA)、鄰里協會(町内会)或日建設計建築產業株式會社等合作,從水溝清淤到蓄水池污染議題,皆是其實踐方向。落合關注的議題是這種工具如何從在地生根,創造可持續的公共領域。
延伸閱讀:地域振興與數位村民的行動網絡——探訪山古志村與其分散自治組織
延伸閱讀:從老屋轉生的區塊鏈民主私塾,探看落合渉悟的加密思想野望
自下而上的好文化需要自下而上的好工具
區塊鏈是一個數位帳本,讓所有人共享同一份資料,所以又叫做分散式帳本。願意出錢的人可以將資料紀錄上去,無論這個資料是簡短的訊息、賒帳買賣紀錄、影音多媒體資料等。而維護帳本的人獲得維護費,同時也可以有一定機率獲得事先設定好的區塊鏈獎勵,這樣的獎勵就是加密貨幣。這樣的激勵機制讓區塊鏈持續有人維護,確定這本帳本不會被有心人士竄改。因此區塊鏈、分散式帳本與加密貨幣,基本上是三位一體的概念。
這樣非特許、免信任的特色,讓區塊鏈產生了許多應用,畢竟過去世界上不太能有什麼發明,可以繞過中央權威的政府,還可以創造共識。這不禁讓人想像,如果能有去中央的中央銀行、沒有內政部的身分證、沒有內政部的分散式自治團體,這個社會會是什麼樣子。其實這樣的概念並不是區塊鏈出現以後才被討論,過去如社區貨幣、多元認同、平台合作社等「自下而上的」社會設計方法,在世界各地都曾經被用來挑戰既有的集中化制度。
而區塊鏈這樣難以攻破的底層網路,成為這些實踐者的利器。這是因為區塊鏈中最革命性的發明是智能合約,我們可以想像它是一台網路上大家一起建造的自動販賣機,只要滿足某些條件,智能合約就會自動執行大家事先約定好的內容。這讓線上投票、數位借還款、線上爭端仲裁成為令人安心的可能。此外由於非同質代幣(NFT)這樣的有價數位資產自 2021 至 2022 年期間成為全球藝術品交易、虛擬潮流品交易的矚目標的,也讓人開始討論,如果我們將真實世界的財貨綁定 NFT,是否可以創造更有效的應用,這樣的概念稱為真實世界資產(Real-World Asset, RWA)。
未來城市治理新想像 — 利用區塊鏈來點什麼吧!
許多新的治理想像應運而生,譬如房屋是否可以碎片化,由多人共享,類似於合作住宅;廣告牆面是否可以讓市民更有效的競標,而有了部分共有制(Partial Common Ownership);又或者市民證是否可以由市民自己發行,並確認相關資料如何授權給其他人,而有了分散式身分(Decentralised Identity);而最激進的想像就是,市民能否自己組織結社,藉由區塊鏈的治理工具,隨時委託投票(流動民主)、隨機指定代表(審議民主),創造高品質的互動討論。
在此並不是想推銷區塊鏈就是靈丹妙藥,因為任何試圖顛覆科層、傳統建制的新組織,往往強調扁平、去組織化、自我組織(Self-organzied)、直接民主與共議制。畢竟長期被壓迫、被指揮的一群人,聚在一起就是為了拒絕被控制。但當這樣的組織取得初步的勝利後,在擴大組織規模後往往會栽跟頭,原因往往是在較大的組織內,扁平的治理型態很難讓聲音有效傳遞,更不用說讓決策被妥善討論。這種問題被稱為「無架構的暴政」,亦即雖然這樣的組織強調扁平化,但往往是由檯面下的小圈圈所把持。
現在可以做什麼呢?由於此類工具並不需要等待國家政策挹注資源即可發展,因此我們可以透過以一些簡單的行動,來證明區塊鏈等工具是否真的可以為地方創造公共生活想像。
筆者參與的組織 FAB DAO(福爾摩沙藝術銀行)曾與不少非營利組織一起行動。譬如曾與磺溪生活流域合作製作白腹秧雞 NFT,以電子雞的互動模式,與小學同學一起學習永續教育。我們也曾與中山女高的同學一起合作,將校園的歷史建築製作成立體 NFT,並由同學於校慶期間,將此類歷史的印記交給畢業數十年的校友學姊,促成一樁歷史穿梭的美事。此外,FAB DAO 也曾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和亞洲大學合作,與藝術家劉乃廷製作動態的珊瑚數位藝術作品,藉由虛擬的珊瑚募款,協助北海岸實體珊瑚的復育計畫。
延伸閱讀:從認識都市溪流、導入NFT到科技教育⋯⋯磺溪如何推「溪流小公民」倡議?
在這段過程中,我們強調的是使用新興科技作為媒介,讓在某一個地方或特定議題的參與者,可以擁有共同的協作經驗。縱使目前尚未走到分散式治理、共合作住宅或廣告牆面等更近未來的想像,但這些美妙的非營利行動仍然撬開了科技輔助自主行動的可能性,為地方或城市帶來由下而上的故事。
因此不妨一起透過區塊鏈這樣的網路,團結起來吧!
由於沈迷網際網路與社會網絡的深層結構,自醫師工作離職,現於公部門服務,並於分散式組織間做一名快樂的貢獻者。現專注分散式科技與數位自主權。
以平面設計、社群工作參與不同議題。關注設計與地方創生領域,喜歡處理資訊整合、編輯性質的平面設計。曾參與台中文史復興組合、磺溪生活流域等行動團隊,現於 FAB DAO 持續探索 Web3 的在地實踐。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