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城事

eyes on place



為什麼2025年需要一本老屋曆?每天認識一點台灣常民建築的多元面貌

文:蔡佳明

從2021年開始,我們團隊協助嘉義市政府推動「嘉義市木造建築整建維護補助制度」,不僅是在嘉義市區一步一腳印進行超過4,500棟木屋的實地調查;與市府協力合作從無到有,建立整套整建維護補助計畫。然後開始宣傳、輔導並接受屋主申請補助、媒合屋主與建築師、營造廠進行實際的修復。不只是報告書、補助制度形成、市民參與過程,讓木屋修繕成果慢慢的累積。

雖然調查過4,500棟、在報告書中也只是一張地圖,且一般人也不會去看報告書,只有10棟修繕完成的木屋也難以代表所有類型的木屋。因此,我們覺得應該可以利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媒材,讓更多的人看到木造老屋新生、木都再生的過程。

嘉有木屋從普查開始,將嘉義市分為17區進行3000棟木屋的調查
資料來源:「嘉有木屋-修繕補助說明會」順利落幕 邀請民眾加入老屋修繕經營!
木商咖啡以燒杉作法修繕外牆雨淋板;興中街的民宅,修繕屋頂
資料來源:舊屋力再升級!「嘉有木屋」首波整建維護補助名單曝光!

木都2.0宣言:木屋,就是這座城市最經典的典藏;木都嘉義,是一座集眾人之力,用木頭種出來的城市

嘉義市從日治時期起就有著「木材之都」的美名。從1912到1963年,木業創造了嘉義市木都1.0的榮景。1912年,阿里山林業鐵道通車,1914年被譽為「東洋第一」的嘉義製材所完工啟用,匯集了來自歐美最先進的器械,形成完備的產業聚落,也成就了嘉義「木都」的美名。「阿里山森林是一個母體,嘉義市好像是她生出來一個小孩,然後阿里山鐵道就像一條臍帶,她輸送養分,讓這個城市慢慢慢長大。」

在我們進到嘉義市之前,木都2.0的推手,南華大學建築學系教授陳正哲老師在2014年提出《木都2.0宣言》:「嘉義有兩座森林,一是眾所皆知的阿里山,另一座也大約一千多公頃,是充滿著木造建物的嘉義市區⋯⋯木屋,就是這座城市最經典的典藏;木都嘉義,是一座集眾人之力,用木頭種出來的城市。」反映了曾經存在完整的木業產業鏈,以及各種用途與樣態的木造建築,有木材行、醫館與藥局、旅館與戲院及美術館、市場與各式店面、監獄與派出所、廟宇與教堂、校舍與宿舍、仕紳豪邸與一般常民住宅,在城市生活的各種場景。

我們在木都2.0與6,000棟木屋的基礎上,推動木造建築整建維護補助,從第一期只有10棟木屋來申請,到第二期計畫已有40棟木屋來申請,並陸續開工修繕,預定2024年底第一批3棟,2025年中就會有超過10棟以上木屋會經過整修後煥然一新,以全新面貌重新展現木屋的美好。在這樣的成果上,我們也提出以「嘉有木屋」、木都3.0作為都市再生核心的政策願景想像。

但許多人難以相信,嘉義市市區中存在6,000棟以上的木造建築。可能是因為這些木屋被廣告招牌、假面所包覆。更有可能的是,很多人路過、經過這些老屋,但因為不起眼,沒有人好好說這些老屋的故事,所以自然而然就錯過了。

木造老屋最常上新聞的情境是,某某老屋又被燒掉、又被拆掉,看到的往往是被燒毀、拆毀的殘破面貌,而不是原本建築完成或美好使用的狀態。

無名號的老屋,消失時連報導都不見。

有特色、有故事的老屋,消失時大家會感到婉惜。

而當你拜訪老屋、體驗、有了情感連結,你可能會再三回訪、或者想要來使用與改造老屋。而如何讓大家對老屋有連結,首先可能要先讓大家看見與了解老屋的故事與美妙之處。

如果6000棟木屋只是地圖上的小點點、叫不出名字,你很難有印象

我們如果只是把6,000棟木造建築在報告書的地圖上標註出來,那你只會看到圖上的小點點,也不會有更進一步的印象。一般人、即便是久居的市民,走在嘉義市區也可能因為沒有導覽手冊,容易走過、路過、也不斷錯過這些木造老屋。如果我們像是美食網紅品評雞肉飯、涼麵、西魯肉、雞捲等嘉義美食一樣,不僅區分流派,逐一挑選名店、好好敘說老屋的故事、特色、迷人之處,這些老屋的故事才會引領我們走進這些老屋,而我們才有可能認識與感受到這些老屋的美好。

日治時期嘉義街區二層樓木造房屋
(資料來源:《嘉義寫真第五輯》)
嘉義市火車站以東至今仍存在大量木造建築分布圖 
(資料來源:《嘉義市木造建築整建維護輔導團暨擴大劃定策略性都市更新地區計畫》)

透過老屋曆,圖說、故事、特色標註,讓一棟棟老屋在大家心中留下位置

日曆、有別於一般書籍、更不同於政策規劃報告書。訴諸的對象不是政府官員,而是以木屋、老屋愛好者、嘉義市民、想要移居嘉義的人、關心嘉義發展的對象為基礎,訴求對象多元、對老木屋認識程度也有高度歧異。

因此,我們需要以更為直接的方式來呈現木都的老屋曆,更像是文史工作者的現場導覽一般,希望透過老屋曆,把木造建築的故事、特色,透過圖說、文字、標註一一說明,讓大家可以開始對一棟棟的老屋建立印象,而不會只是抽象的1/6000。

我們也希望可以把老屋曆當作嘉義市的導覽地圖(日曆中的確有做地圖),隨著探索路線,在嘉義市老街區漫步的同時,可以享受在街頭巧遇、指認出老屋,也開始認識各式木造建築探索的趣味與知識。

從常民建築的趣味、活潑多樣性、使用變遷看到城市生活的演替

過去介紹特色建築或文化資產,通常都是以官方建築(政府機關、宗教建築)、大戶人家等具有被正式認定為具有文化資產價值的建築為主,較少是以一般常民建築為主,而嘉義市大量的木造建築則是以常民建築為主,包含大量的街屋(住店混和)、一般住家為主,這些常民建築反映了這座城市從過去到現在日常生活的多元面貌與樣態。大量的街屋的業種多元,從過去的木材行轉型為現在的花磚博物館、咖啡店,許多街角顯眼的獨棟的醫生館、藥局,服務嘉南平原物產商貿旅居的旅館,以及更多的各種咖啡、甜點、餐飲與日常服務。

以日曆作為跟朋友一起認識木造老屋、深度認識木都的趣味指南

大概不會有人拿報告書來送朋友,但一本有趣的日曆或許是一種新興的選擇。我們推動木屋整建維護、政策從木都2.0擴展至3.0,實際上需要更多屋主的響應,更多人的認同與參與,讓嘉義市政府更有勇氣與資源投注更多資源來推動。而我們做這本老屋曆對我們來說,也是希望可以號召更多人的關注,希望可以跟各種與老屋有過交集的人,創造連結,甚至成為朋友,包括現在、曾經或未來擁有或使用木造老屋的屋主。


學邑工程技術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在都市規劃、都市更新、老屋整建維護、活化再利用、政策溝通行銷領域活動,遊走在台灣的大城小鎮,經常面對古老又複雜的問題,習慣以簡單、創新與趣味的方式面對,並希望以協作的方式來共同改造城市。

2021年進駐嘉義,執行嘉有木屋計畫_嘉義老屋整建維護專案,從政策形成、盤點、媒合、協助修繕到完工,至今已輔導11間,其中完工3間。2024年,出了第一本木造建築圖集《2025老屋曆》,希望讓這些老屋可以用更多可愛、更容易的方式讓大家來親近與認識,也讓大家多一種方式可以認識及參與木都再生的進程。


在〈為什麼2025年需要一本老屋曆?每天認識一點台灣常民建築的多元面貌〉中有 2 則留言

  1. 「邱小姐」的個人頭像
    邱小姐

    如何購買老屋曆? 感謝~

    1. 「老屋曆」的個人頭像

      邱小姐妳好~
      我是老屋曆團隊
      老屋曆目前在嘖嘖上可以預購,11月底前購買的話,預計12月初出貨
      老屋曆X嘖嘖連結 https://r.zecz.ec/1ipj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