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嘉呈(好舊好團隊專案經理、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博士候選人)
校稿:曾憲嫻(好舊好團隊計畫主持人、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教授)
永續發展是目前全球共同響應的議題,聯合國於2015年通過2030永續發展議程,提出涵蓋環境、經濟、社會等面向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而歷史老屋再生就是屬於「永續城鄉」目標的一環,若更細膩地探討,歷史老屋整修階段使用舊建材,也符合「責任消費與生產」目標,透過材料的循環,除減少廢物產生,也讓資源得以有效率地永續使用,「臺南市文資建材銀行」即在此觀念下,追隨歐盟腳步,於2017年開辦,至今為全國唯一正常運作的公辦建材銀行,造福了臺南市文化資產、歷史老屋。
臺南市文資建材銀行主持群也有參與筆者所處好舊好團隊的歷史老屋輔導訪視,因此補助案例需要舊料時,可以有更順暢的銜接,即便如此,大部分民眾還是喜歡使用新材料,舊料循環還需要更多推廣,不管在設計端、營造端、司阜、屋主之間,建材銀行工作人員常常肩負起溝通協調的工作,傳達『舊料回收不是為了節省預算,而是為了循環、讓環境更好的目標,也讓好的舊料使建物整修品質更佳』的觀念。
圖1文資建材銀行空拍照可以看到辦公建物外堆滿的各式舊建材看似雜亂,但都是工作人員在有限空間下,收存了包括大小木料、門窗、磚石瓦、金物等類別舊建材,不斷地整理、配置的最佳狀態。然而既然稱為銀行,必然有出有入,當收受捐贈舊料回來後,進行清潔、拆解、分類、丈量、編碼的收料工作(圖2左);而有申請時,也需現勘媒合、材料比對、協助行政作業、清整加固後出料(圖2右)。透過這兩大作業過程,來達成材料循環的目標。
前篇「歷史老屋整修與再生,湧現臺南民間力量」文章,介紹了不同類型建物的特色與整修重點,本篇同樣透過補助案例,介紹過去案例如何在尊重既存老元素的情況下,考量舊材循環利用、物理環境改善等觀念,兼顧景觀風貌與健康居室環境。
柚香學堂,自己動手做的工坊
麻豆區柚香學堂三合院多年來作為社區、藝術據點使用,經營者本身即具備設計與施工能力,除了大木、屋面等重要工項委託專業廠商或匠師協助外,其餘皆自行雇工並結合南華大學、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實習生執行,不但發揮社區據點的效益,也協助培養未來整修人才,與好舊好多年來提倡的精神相當吻合。
實際工程做法上也有許多特點,將金屬方管隱藏於磚柱內來補強結構,以兼顧傳統民居的外觀風貌;向文資建材銀行申請舊木料、金物(例如林百貨舊門鎖)等,將建銀舊木料與建物內原始木棟架、門窗,採用舊舊結合的續接補強方式整修(圖3),其做法相當細心,也避免了舊木料過度損耗;另外針對採光與通風等物理環境改善,雖然作法有些大膽,將正立面門窗上方,原本為編竹夾泥的壁堵改造為木作推射窗(圖4),目前也確實收到相當程度的效果。
新東舊時光,物質與情感的循環
新營區曾經是日本統治時期遠東最大的台灣生藥株式會社所在地,而新東舊時光是唯二留存至今的日式雙拼木造宿舍之一,因產權為臺南市有,過去配住於此長達60年的許氏家族在歸還建物後,成立「許願傳愛文教協會」重新將其認養,並由家族合力部分出資,並委託文化資產修復建築師進行這棟市有建築的規劃設計監造,預計整修後與周邊社區合作,成為在地文化據點。
除了考量未來使用進行部分調整外,包括區域內的大樹多數保留,建物以近乎文化資產的方式來修復。本案例透過建材銀行媒合取得麻豆合興碾米廠舊木料,以及周邊鄰居捐贈了舊門窗,而許氏家族相當重視人與人的交流,不但全家族出動進行舊料除釘的工作,也在上樑儀式時邀請捐贈者,並以彩球說明舊料現在使用在哪裡(圖5),希望透過物質的循環,牽起情感的循環。
另外也運用日式木造建築的小技巧來改善排水與透氣(圖6),像是在牆體與屋頂銜接處木材上,每隔一段距離挖一個細長型通氣孔,引入氣流,讓封在天花板裡面的木材較不易被悶住;而外牆雨淋板下緣的收邊則像裙襬向外翹起,讓雨水更不容易滲進屋內。本案預計2023年底將完工後,明年大家就有機會前往參觀或參加活動了。
小轉角Artdeconer,修復空間環境與各種關係
本案例位於府城歷史街區東南、巷弄延續過去城牆紋理而存在的大埔街,早期為糯米粉工廠、麵店等使用,原本就與屋主有其他租賃關係的在地建築師受屋主託付,承接本案建物的再生,建築師希望修復建物的同時也修復關係,包括建築物與都市、工匠傳承技藝、不同時光曾在這個空間的人們等等之間的關係,也因此以米食文化、生活選品、課程講座活動為主題營運。
整修方面,雖然本案未申請建材銀行舊料,不過除了屋頂大木結構採用新木料外,其餘包括門窗、隔間的原始木料皆修復後再使用,並且留下過去的痕跡(圖7);整修設計也相當強調室內物理環境的改善,由於屋頂早期已置換為鐵皮浪板,未特地復舊仿作,而是重新設計為不對稱形式屋頂,並增設天窗,且部分隔間牆上層編竹夾泥壁堵不仿作、使其通透,使氣流可流通及光線也更充足。
物理環境改善,創新設計永遠學不完
前述案例對於舊材料的使用程度各有不同,也是有許多案例未使用,仍取決於屋主/使用者的想法。但對於室內物理環境的改善,則是每個案例都會碰到的問題,由於台灣位於亞熱帶氣候區,屬高濕度地區,免不了都是與陽光(自然採光)、空氣(室內通風潛力與舒適風速)、水(排水與防水)等設計項目有關。使用者都希望避免因日射、通風、防水的不足使空間中濕度過高,導致黴菌與塵蟎等生物性汙染的滋生,除造成不衛生的室內環境,更直接影響居住者之身體健康。
筆者團隊於2019年曾協助臺南市政府文化局,針對陽光(自然採光)、空氣(自然通風)、水(排水與防水)等影響居室環境之元素,以當時補助案例為研究對象,逐案盤點與分析相關元素的整修設計手法,並彙整出圖9至11的各種工法與簡圖,已具一定程度的參考價值。然而臺南老屋整修活動仍為進行式,期盼未來持續納入更多的輔導案例與國內外相關工法,逐漸深化並產出視覺化的步驟流程解說,成為可供參照之歷史老屋整修模式,促使健康居室理念得以更準確地落實。
怎麼找到各案例(依出現順序)
- 柚香學堂(倒風雅客聚落):https://reurl.cc/N0bZ5p
- 新東舊時光:https://reurl.cc/Eogy2a
- 小轉角Artdeconer:https://reurl.cc/Ov5gXg
愛看歷史劇的貓奴,喜歡老城老建築,GIS勉強算是專長,栽進都市保存圈圈裡,臺南好舊好團隊一待就超過10年。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