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都市再生行動(下):城中有片五甲田

文:一心

2015年世博在米蘭舉辦,為了呼應本次世博主題:「滋養地球,生命的能源」(Feeding the planet, energy for life),米蘭在都市農業的議題上花費200萬歐元,培育社會創新企業,包括作為農地與農民土地交換平台的TerraXchange(延伸閱讀:專訪農地版Airbnb創辦人:「我想拯救的是土地,還有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另有 IED 歐洲設計學院與農業協會也開始設計一款 app,應用在都市農作上,監測水果與蔬果的生長狀況與環境。

新門地區( Porta Nuova )作為米蘭最大的都市再生基地,當然不會在這個議題上缺席。Riccardo Catella 基金會在新門地區推動了一項“智慧城市計畫”( Porta Nuova Smart City )。主要推動項目包括智慧城市 LAB、以人出發的開放空間使用計畫;後者在2015年推動的計畫為“綠環計畫”(MiColtivo. The Green Circle)。綠環計畫是與與 Nicola Trussardi、Confagricoltura 基金會合作,在新門地區設置四個據點,從不同層面邀請大家一起體驗都市農耕。

201512米蘭都市再生行動 Porta Nuova (二)01
綠環計畫圖(照片來源:Porta Nuova Smart Community)

公園即麥田,是農耕也是藝術

新門地區總面積34公頃,其中5公頃土地規劃為公園,從全區平面圖即可看出,該片公園位居全區核心,也是米蘭全市面積第二大的公園用地。綠環計畫最大的行動就是在五公頃的公園上邀請市民一起當農夫種麥,這是美國環境藝術家 Agnes Denes 的藝術行動。

這片麥田在二月底開始耕種,七月初收割,在嶄新的摩天大樓中設置一座麥田,藉由藝術反思永續發展與農食的議題。這片麥田共使用了15,500立方公尺的土,種下了1,250公斤的種子,使用5,000公斤的肥料,全區不使用農藥與除草劑。

“麥田是一個象徵。它代表了食物、能源、商業、世界貿易與經濟發展,它反映了全球對於廢棄物、饑餓與生態問題的忽視。”   藝術家Agnes Denes說。

201512米蘭都市再生行動 Porta Nuova (二)02
(照片來源:Porta Nuova Smart Community)

在城市中擁有一片田的景象令當地人回想到二戰時期,當時歐美許多城市只要是空地皆會種植農作物,包括公園、公寓屋頂、陽台、鐵道旁空間等,稱為War Gardens。 在義大利也不例外,包括羅馬、米蘭與杜蘭等,當時米蘭大教堂前方也是一片麥田。 在戰爭時期,人們努力在城市中耕作是為了為國家盡一份力,一方面供應居民糧食,更重要的是降低戰時糧食供應的壓力。現今都市農耕的議題,觸及到短距離食材供應與資源循環利用的永續實踐,藉助農耕找到人們對於土地與食物的珍惜,減少食物浪費,以及在農耕中找回社區活絡與交往的人情味等等。並可進一步與永續城市的建構一起思索,如提升城市的透水面積,每片田在暴雨時將是一個小水池可以緩解洪峰水量,且每片田也可成為城市中降溫與生物棲息的好所在。

201512米蘭都市再生行動 Porta Nuova (二)03
二次大戰前米蘭大教堂前方的都市農田

新門地區的麥田雖是藝術作品,但也訴求大眾一起參與。首先在2015年2月28日舉辦播種的活動,邀請社區居民與市民一起參與,從小孩到爺爺、奶奶皆進入公園中進行播種。四月麥田開始對外開放,大眾可以漫步在這座麥田間,觀察並參與其生長狀況。更於7月9日舉辦豐收慶,邀請在地居民與遊客一起參加,每個人都獲得一包小麥與一帶種子,藝術家Agnes Denes期望藉此代代的傳承下去,並且開始思考“為了下一世代繼續讓耕作延續,讓種子傳承下去”,這也是這次活動想要帶給大家的訊息。

201512米蘭都市再生行動 Porta Nuova (二)04
二月播種活動(照片來源:Fondazione Riccardo Catella)
201512米蘭都市再生行動 Porta Nuova (二)05
Bosco Verticale米蘭垂直森林與麥田景觀(照片來源:agostino osio)
201512米蘭都市再生行動 Porta Nuova (二)06
一袋小麥種子是一種傳承與對下一代的承諾
(照片來源:Porta Nuova Smart Community)

我們一起耕作吧!社區田園學校

在緊鄰五公頃麥田公園的另一處,有一座面積4,000平方公尺的社區蔬果花園,計畫名稱就叫做“我們一起耕作吧!”,這也是綠環計畫所推動的行動之一。這個計畫與Ratanà餐廳合作,針對孩童與家庭策劃一系列有關耕作與飲食的課程。除了提供一處可進行耕作活動的體驗花園,同時具備了田園學校的課程安排,配合餐廳的料理,落實了從產地到餐桌與農食教育。

2012年基金會即開始在米蘭推動社區田園學校,主要與公立學校配合,旨在鼓勵一個健康的、正確的飲食觀念,透過重新將學校中的庭院、花園、綠地改造為農園,希望將農食教育模式能夠永久地深耕在學校課程中。本次配合新門地區的綠環計劃,於五月開始展開一系列的活動,開始結合社區、農業、餐廳與教育,擴大農食教育的影響層面。

201512米蘭都市再生行動 Porta Nuova (二)07
面積4,000平方公尺的社區蔬果花園全景(照片來源:一心)
11337038_1647404378811893_6460095633081279143_o
帶領小朋友進行耕作活動照片(照片來源:Porta Nuova Smart Community)

新門地區綠環計畫,除了五公頃公園、社區蔬果花園外,米蘭垂直森林建築物也是計畫之一。在都市農食的議題上,新門地區試圖以「建築–小面積農耕–大面積藝術策展行動」等不同空間尺度進行落實。當然現階段所生產的食物很難滿足都市所需,但其所要喚起的是人與土地、人與食物間的關係,以及開始提高人們對於環境課題的討論與行動。這片五甲田後續是否還是片田,必須等到明年春天來臨時,看看新門地區是否會提出更深刻、更具有示範意義的都市農食行動。

相關文章:米蘭都市再生行動 Porta Nuova (上):沒落數十年,轉身繪出一道天際線


cc-by-nc-nd-88x31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轉載時請明顯標示眼底城事及本文作者,與眼底城事網站連結

從法學院轉為念設計,從大學時代的翹課王到開始念博士,從認真工作的上班族轉為自由自在的SOHO族。時間開始有彈性,想要敲敲鍵盤,敲敲腦袋,也敲敲不同扇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