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間書店開始的連結與再生

文 / 照片: 高耀威

這個月(2021年6月)眼底城事的主題「我們想要怎樣的永續生活」,我想先從「想要怎樣的生活」來討論,先知道生活的各種可能性,再來思考自己適合什麼?如何得以永續?

談生活,得先從空間開始,一處安身立命之所,生活從中自然展開。

這幾年經歷了豐盛的街區生活,對於空間的能耐與想像,有了更多的體驗,雖然不見得每個空間都具備永續的條件,現實生活的變化很難預估,卻也因而促使我去探索「空間如何能在不可預期的時間內,乘載更多的可能。」、「空間在社區或是社會裡,還能扮演什麼角色?」、「進入一個場域展開生活之前,如何讓想像落實?有沒有練習的機會?」。帶著這些疑問與思索,我在長濱街上開了一間書店,後來又在台南與朋友們合租,經營一間共用空間,從這兩個空間去找答案,這次就先從長濱這間書店「書粥」談起。

因為嚮往生活的風景在長濱,兩年前我在長濱街上開了一間書店,因為我有過開店的經驗,所以當初設想該如何進入一個地方時,「開一間店」就是我所擅長也得以執行的方法,不過跟創業或投資者的思考不同,開店的同時我是連同生活一起帶入的,也就是在長濱開一間店過生活。當時由於有半個月的時間得四處移動工作,所以順勢設想,這半個月有沒有可能成為一個邀請,呼喚「曾有過開一間書店」或「幻想總有一天要去住在遠離城市的地方」的人,於是在網路發起徵求「換宿店長」的需求,引起了超乎預期的熱烈回響,沒多久時間,陸續排滿兩年。

當初設定一次至少七天,是在一個「觀光以上,生活未滿」的狀態,且店長不是來擔任我的幫手,他們在的時間我不在,書店完全交由店長管理,全憑一張顧店生活須知作為交接,其他任何事情得隨經驗應變,我在須知上說明,若非必要請盡量不要打給我,降低那個主從與依賴的連結,參與報名的人,這七天暫時成為一間位於海濱書店的主人。

隨著書店的日漸落地生根,空間自然促發出人與人的連結,除了客人與店主,還有街坊之間的串門,尤其是住在隔壁的阿嬤,每天下午從八仙洞賣店打烊回來,都會到書店來坐坐,書店也有賣她編織的籃子,泡茶聊天之餘順便推銷一下自己的作品,賺賺外快。由於書店的開放店長經營模式,等於阿嬤每七天就會認識一個新鄰居,這些鄰居會帶給她不同的資訊,她不用移動,就有來自四方的人前來當她的朋友,第一年時,深居簡出的阿嬤只把我當朋友,換宿店長們常常被她視為外人,後來有些熱情的店長會去八仙洞探班,會約她到書店吃飯喝酒,她也開始記下店長的電話,合照都會要求店長洗出來給她,在背面寫下姓名、來自哪裡、電話號碼。有一次,阿嬤還搭某位店長的便車回台北找兒子,平時很保守的她,願意搭新朋友的便車,讓我很意外。還有一次,某位曾經來擔任店長的香港朋友傳訊息給我,照片是阿嬤在他們家的合照,阿嬤竟然跑去她家串門子,聽說是趁回台北時,叫兒子載她去的,因為顧店換宿的模式,讓隔壁阿嬤的生活產生改變,交了一些新的朋友,這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事。

打烊後的書店,隔壁阿嬤一起來吃飯


除此之外,也有很愛來書店的街上孩子,把書店當成交友平台,偶爾來看看是哪個大人,進門就一副專業指導者的樣子說:「我是這裡的副店長。」,協助剛剛抵達的店長們慢慢上手,也會帶店長去遊玩,雖說是要當地陪導遊,其實也是想有個伴,還曾把店長帶回家跟家人一起吃飯。有一次孩子去嘉義棒球比賽,傳訊息給住在書粥認識的高雄大姐,孩子認她作乾媽,大姐買了麥當勞去嘉義幫他們加油,過一陣子大姐再來到長濱旅行,在街上遊玩的棒球隊孩子們,一看到就大喊:「乾媽~~」,從書店展開的「人與人的連結」,逐漸形成溫暖的網絡。

目前書店經營兩年,依靠顧店換宿的模式,省下了人事費轉化成其他無形的價值,同時也讓書店有一些盈餘,我把盈餘再投入到其他空間,讓能量轉動,一次是一位原本在書店門口擺攤的年輕人,後來找到新的空間,正在猶豫該如何進行空屋修繕,我提議由書粥出資找認識的工班朋友,以到處蒐集來的廢棄材料來協助裝潢咖啡館,降低創業成本,這群工班朋友之前也是以廢棄材料協助書粥整修,更之前我們也在台南用廢柴搭建過一個遊樂園,在廢棄材料的使用方面,算是累積不少的經驗,施工期間,年輕人自己也投入其中,後來完工後,年輕人的咖啡館產生出自己的風格,許多材料是他經由自己的人脈去找尋的,這些材料雖然是閒置或廢棄,但經過妥善的再利用,能呈現出店主的心意,長出新的生命型態,原本閒置一段時間的海邊鐵皮屋,散發出迷人的氣味與活力。

這次的「轉投資」所設想的回報,不是金錢,而是「創作」,年輕人與女友兩人都會音樂創作,女友除了社工及表演的工作之外,也以歌手的身分演出維生,我提議他們寫歌回饋,後來女生再進而提議,規劃音樂創作課,無償的教長濱孩子們寫歌,目前每週二的傍晚,幾個孩子們會聚在一起上課,高年級或國中高中的孩子比較穩定,逐漸能試著練習,很愛跟的低年級孩子,就當作女孩子們的下午茶,有一次一個一年級小孩,沒搭上其他人的腳踏車,哭著要阿嬤騎摩托車載她來參加,我看到發自內心笑出來,笑她每次來都不專心卻如此積極的要參與,也為她的在意感到窩心。或許有朝一日,從「書粥」長出來的歌,就這樣輾轉被創作出來,如此這般的能量轉化,讓我覺得這個賣書盈餘的投資,真是賺到了!

剛用廢柴整修完的海邊鐵皮屋咖啡館

另一個「轉投資」,是協助山上某間在地人的咖啡館,轉型成具有換宿條件的經營模式,「書粥」僅投入少量的金錢添加臥室被品,主要是介紹當初一起用廢棄材料改造許多空間的朋友,施工協助他們把閒置的倉庫整理成獨立居住的空間,一樣是先蒐集廢材,然後再依照現地的需求創作,除此之外,「書粥」再投入大量的漫畫,讓咖啡館中有一處漫畫閱讀區,這樣山中的換宿咖啡漫畫小屋,逐漸成形,臥室空間剛完成時,我秉持「自己要先住過」的習慣,這個習慣,有助於去了解及調整的生活需求,第一天的晚上,感覺屋頂似乎有人走動的聲音,早上起來問了主人, 她輕描淡寫理所當然的說:「那應該是住在附近的猴子。」。這間山裡的咖啡館,空氣非常的好,起床後在小小的吧檯旁的水槽刷牙,洗完臉後打開門,滿滿的綠意撲面而來,有深深的幸福感。

硬體的部分完成後,這個轉投資還有一個任務是我負責的,就是協助引入適合的換宿者,由於書粥的換宿模式,引起嚮往,但書店的店長排班已經排滿兩年,正好借力使力,跟報名換宿店長的向隅者,提議可以到山上的咖啡館換宿,這個轉介無法平行輸入,咖啡館與書店的經營模式、咖啡館主人與我的經營觀念、書店與咖啡館所處的地理位置,這些客觀條件讓我必須與咖啡館主人一起設計出一個新的規則,目前已經陸續媒合各方的人上山換宿,同時也一邊依照觀察與回饋調整流程及條件,目前咖啡館準備第二階段的空間轉型,主人繼續找那位廢材夥伴協助施工創作。

到山上咖啡館換宿的攝影師與女友

從一間書店開始,試著透過各種行動及「轉投資」,去探索這些自我提問,「空間如何能在不可預期的時間內,乘載更多的可能。」、「空間在社區或是社會裡,還能扮演什麼腳色?」、「進入一個場域展開生活之前,如何讓想像落實?有沒有練習的機會?」,目前仍在進行中,透過空間產生連結,再順著連結去創造空間,這是兩年來累積的心得,答案尚未明朗,過程隱約找到方向,書繼續賣,在生活中繼續探究下去。

朋友們在山上的咖啡館門外挑豆子


無所為而為的街區遊樂革命

圖/文:高耀威

台南舊城中西區,緊鄰西市場、海安路,距離聞名的神農街兩個紅綠燈的地方,有一條叫正興街的道路,台南人不太知道這裡,通常只是當作順路經過的便道。 八年前,我辭去北部的優渥工作,島內移民至台南,在這條街上開店,陸陸續續幾間小店接連進駐,彼此日常交往凝聚共識,發起許多有意思的活動,逐漸吸引了外界的注意。

這幾年,正興街與我們就是這樣被認識,當初我到台南,就是想好好生活,於是以簡化為原則,調整了處事與時間運用的方法,除了店裡及街上的事,經常在台灣各地旅行,與人交流。

我習慣每次旅行時都會去獨立書店,離開時一定會買書。某次在浮光書店買了本叫「什麼是遊戲?」的書,從序言裡讀到『在包括文學、藝術、科學等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面向背後,其動力很可能是「無所為而為」的遊戲心態』,我看完內心被觸動,便買了這本書,小小一本,薄薄一本,就像這幾年我在台南正興街累積的一些專注於「小」的行動與思維。

「全球視野最窄的雜誌」是我們當初發表街區獨立刊物時所主張的標語,三位街上普通的阿嬤組成女子團體,推廣自己擅長的普通的家常菜,登上雜誌封面出道的畫面,引起許多人的注意,陸陸續續也很多媒體報導。記得遠見雜誌來訪時打趣的說:「這世界變了,我們號稱global view的雜誌,要來採訪全球視野最窄的雜誌。」那時候做這些事,提出這種莫名的主張,就是為了「好玩」,想與眾不同,想擺脫固定模式,也不想有任何壓力的做會讓人想笑的事,當然自己也要覺得好笑。當時進行採訪編輯時,要讓阿嬤們覺得我們這群街區雜誌採訪團隊是來真的,一次出動兩台相機一台錄影機,她們在鏡頭前煞有其事的認真介紹料理,我暗自想像出版後,讀者看著想吃,但卻買不到,因為那不是賣的,只是做給家人吃的日常飲食,就覺得很好玩,「高齡女子團體介紹買不到的食物」,這其他雜誌肯定不會做,內心就覺得很爽!

我習慣每次旅行時都會去獨立書店,離開時一定會買書。某次在浮光書店買了本叫「什麼是遊戲?」的書,從序言裡讀到『在包括文學、藝術、科學等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面向背後,其動力很可能是「無所為而為」的遊戲心態』,我看完內心被觸動,便買了這本書,小小一本,薄薄一本,就像這幾年我在台南正興街累積的一些專注於「小」的行動與思維。

兩台相機一台錄影機採訪介紹買不到的家常菜
簽唱會現場三姝壓軸登台

就是這種自嗨的精神,我們不止辦雜誌,搞得活動也五花八門,記得有一次辦市集,把厲害的店安排到最難找的巷子裏的廢棄老宅,我跟房東借到鑰匙進去整理時,貓尿味超重的,但擺攤的朋友不介意,直接拿粉筆在百年老宅的牆壁上畫自己的品牌,整個風格跟個性就跑出來了;那次的市集邀請了很多歌手來參與,巷弄內四處都有迷你的音樂會,但沒有公開演出rundown,就讓來逛的遊客自己去找,找到了那個驚喜就專屬於你,找不到那遺憾也專屬於你,就是這樣大無畏,大家會覺得有意思,來的人非常多,亂中有序沒什麼人抱怨,參與者因為認同感,自然的成為活動的一部份。

街區樂團「雞母皮樂團」在陽台練唱

一位經常在街上走跳的朋友,先解釋一下所謂走跳,就是吃吃喝喝坐坐聊聊,沒什麼目的性的胡亂喇賽,在我們某次打算舉辦以貓為主題的耶誕活動時,主動把參與的店家老闆畫成貓,人型貓的概念共畫了十隻,取名叫做「正興貓」,由於沒有什麼企圖心,就只輸出了十面旗幟,掛在各店家門口,結果詢問度超高,好多人想買旗幟,但我們摩摩蹭噌到最後沒賣,我忘了我們當時在搞什麼鬼,也可能就嫌麻煩吧,總之拖了好久好久才出了幾張卡片。後來正興貓隨著街區的發展,互相拉抬知名度,自然成為街區的吉祥物,從10隻繁衍至現在的39隻,週邊商品卻以牛步的速度緩緩前進少的可憐,這種無俚頭的邊走邊看的風格,也逐漸融入成為街區的DNA。

正興街區吉祥物-各式造正興貓

2015年台南受到登革熱重創,在高度風聲鶴唳的某天,賴前市長來街區某處參加日本插畫家的新書發表會,離開時經過巷子發現一處荒地,當下指示可能有潛藏病媒蚊的疑慮,要求相關單位立即處置,地主是街上開店的朋友,原本還惱火如何因應長官強勢雷厲要求一天處理完的命令,後來鄰居們一起幫忙整理,人多好辦事,整理乾淨後,我們閒不下來,也想向長官發洩當時內心的無力感,便辦了「市長我們整理好了,荒地演唱會!」,租了卡拉OK機,邀請鄰居來唱歌同樂,街區阿嬤們、賣彩券的、聞風而來的街頭藝人、定居台南的日本人以及與我們鬧在一起的台南金曲歌王,讓當天的活動非常熱鬧,過了幾天賴前市長還親自來到荒地,肯定我們的行動,整個超鬧的超莫名其妙的,真的很好玩!

「市長我們整理好了,荒地演唱會!」
賴前市長親自來荒地訪查

後來正興街慢慢紅了起來,大家忙起來,房租漲起來,有些有的沒的靠過來,有一陣子我們那種玩鬧感也消失了,失去玩心的那段時間,也有努力的想做點什麼,但就是不好玩,後來進入低潮時期的某一天,一個朋友帶我去看一個即將要被拆除的傳統老市場,從外面看去整個超殘破的,還有樹從建築物中長出來,在這樣的場景中,朋友帶我走進去裡面,竟然還有老攤商在裡面賣麵,店名還就叫做廢墟乾麵(阿蓮乾麵),我整個被震撼到,接著陸續發現許多攤商還在,約莫十攤。於是我們為了這些不死老兵與不朽老市場,舉辦「神隱廢墟告別式集」,在拆除之前讓大家憶起這裡曾有過的風華絕代,活動當天在口耳相傳之下,來了上千人參與,「廢墟圍棋」「廢物寫真肖像畫」「菜攤乒乓球」「雜草堆法式滾球」各種創意在裡面炸開,新舊攤商融合無間,小時候常跟家人來逛市場的小提琴手,在現場拉奏「望春風」,在悲情中又超歡樂超美妙的。

告別水交社市集。–「海報設計者beat」

經歷這次的告別式,慢慢的內在的小孩又再萌生玩心,記得有天在荒地跟地主老闆聊天,他說出類似「我們不玩了,那就完了」的主張,於是我們又再從頭開始:荒地賣起誠實茶葉蛋、在停車場搞古物夜市,舉辦無用生活節…當然,與此同時,商業掛帥的市場機制也在街區蓬勃發展著,房價持續的攀升,多少也影響我們的心情與鬥志,不過,正是在這樣的險惡的野生環境中,我體悟出「有花開亦有花謝」的道理,總不能要求公園裡只有花香沒有糞土吧!

舉辦無用生活節

於是在汲汲營營的商圈裡,我們跟阿嬤借了屋頂打造「天空之城活動中心」,在裡面蓋木屋煮火鍋盪鞦韆打乒乓;跟認同我們的地主借空地打造「廢柴遊樂園」,把四處搜集來的廢輪胎廢木料做成各種遊具,在寸土寸金的黃金地段搞了一場破壞性的玩樂行動,但這破壞卻能帶給他人快樂,莫名其妙的快樂,參與施工的朋友、觀望的鄰居、逛街的遊客,都是這場行動的成員,「生活」與「生意」形成街區隱性的內在拉鋸,似乎有些活力在這之中激發出來了。

破壞性的玩樂行動
從四處搜集來的廢輪胎廢木料做成各種遊具

有一次一對美國情侶來逛我的店,輕輕看了幾眼後帶著「嗯,就文創店嘛。」的表情準備離開,我邀請他們上樓打乒乓,他們原本有點不知其所以然,隨我爬上二樓是「免費商店」(現在已換成靈性獨處展覽空間),再上到三樓是「自便漫畫屋」(藏書三千多本讓人免費看漫畫的地方),接著打開牆上一個拉門,翻過一個窗洞,就來到隔壁的頂樓(阿嬤借給我屋頂提出的要求是,必須有獨立出入口。),乒乓球桌就在「天空之城」裡。美國人與我對戰幾回合後,直說這裡好酷,還追問我台南還有哪裡有這種「cool place」,那時我回答不出來,但現在我會說,cool place 不是一個place,而是play的心,我們自己要繼續玩,這城市才會好玩!

三樓需翻過窗洞才能到隔壁的天空之城
在天空之城對戰的乒乓球大賽

某次在北部演講後,收到一個需求,有個外交單位與我接洽,他們打算在暑假帶台灣邦交外賓來街上玩,取代以往的慣性路線,讓他們認識更生活化的台灣,我隨口問了有哪些國家,他告知我有來自印度、馬來西亞、帛琉、菲律賓、斯里蘭卡、以色列、約旦、南非、貝里斯、宏都拉斯、尼加拉瓜、聖克里斯多福、聖露西亞、聖文森、史瓦帝尼、瓜地馬拉、巴拉圭等國的人預計會來,我聽了超級興奮的,帶著無比期待的心情打算好好讓他們參與我們的「玩」,從生活裡提煉出值得分享的事物,讓他們感受我們這些年累積的玩心與生命力。

我自己是一個經常在台灣各處旅行的人,覺得台灣是個非常好玩的島,有大山有大海,只是島上的人們經常太過自卑,看不到自己的好。有次登高山時問外國的朋友,為何特別來台灣登山,他說台灣的山很綠,這種無形的資產就是我們的寶藏。無論是在街區、山上、海裡,我們抱持著微觀的心去透視我們生活的環境,在裡面找到呼應內在玩心的事物,然後好好的去享受其中的滋味,自然的分享傳遞出去,就能讓人感動,引起他人的認同與參與。

在廢柴遊樂園玩耍的孩子與大人們

相關文章:
友善行人促發城市復興:正興街假日徒步區
走出家門就能玩! 街道遊戲(Street Play)的十大好處
不只是遊戲場,孩子需要的是可遊戲的城市


avatar

高耀威


1976,幼學期隨家人四處遷居,香港澳門北京都曾定居,歷經廣播電台活動主持,製片公司企劃以及數位內容音樂行銷企劃,2010年移居台南於正興街開設服飾獨立品牌店舖,而後與街區鄰居們自得其樂舉辦活動,發行「正興聞」,推廣「正興貓」,組織「正興幫」,然後又立案「臺南街區正興同協會」,成立「諸事正興」社會企業。 生活力行減法原則,月休十九的模式過了幾年,最近於台東長濱開了間書店,持續練習生活的多樣性與社會實驗及解構。

友善行人促發城市復興:正興街假日徒步區

圖 / 文:高耀威

大家好,先自我介紹一下,在下有一間店鋪位於台南正興街,販售自己開發的衣服及台灣各處朋友們設計的物件,經營至今七年。由於十多年職場的累積足夠的體悟,已經決定不讓人生過得太壓抑,所以並不汲汲營營於討好消費市場,相較於小店生意上的事,更在意整體街區環境的理想與正確性。

這幾年正興街因為店家的團結,發起諸多逆世道價值的行動(例如:街區雜誌正興聞,辦公椅滑行大賽),意外引發各界矚目,創造了觀光價值,成為遊客必訪觀光亮點。同時也隨著人潮出現了交通上的問題,尤其是假日,一來一往雙線約九公尺寬的街道上,汽車、摩托車、行人共同使用街道,相較之下行人處於弱勢,受到機械力量強勢的排擠,讓人苦惱之首,是頻率極高的汽車違規臨停事件,我經常走出店外勸離,這些待在車子內的遊客駕駛人總是悻悻然的說:「停十分鐘,買個XXX就走!」,確實也是,行走江湖彼此求個方便沒必要苦苦相逼,況且做生意的人以和為貴,消費者至上的觀念還普遍瀰漫在社會之中,但這些違規臨停消費者單純從自身便利性的角度看不到的是,違停者可是一個接一個,套句古人所言,正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啊~

兩年前,每逢假日我與鄰居們便汲汲營營於在街頭奔走驅離違停者,或在棄車違臨的車窗玻璃上貼勸世紙條,曾經有一次遇到一位外國的年輕違停者,我用破英文請他離開,他輕蔑的指著其他的車子表示,你們台灣人也都這樣啊!累積這樣的羞愧與憤怒到了某種臨界點後的某日,與鄰居們晚上吃薑母鴨動腦討論出「路賊王」拍攝行動,幾天後我們聚集火龍果農夫莊榮華導演、金曲歌王謝銘祐以及一幫店友,鎖定違規臨停超過20分鐘的汽車,突擊採訪車主,頒發「路賊王」獎牌與超大型自製免費停車券給他,以黑色幽默引發內心的羞愧感,再把行動影片上傳至網路試圖產生反省漣漪,但終究有影無實,網路讚聲一遍,眼前仍違停一波波沒有停歇的跡象。

  
勸世紙條及路賊王行動無法有效遏止車輛違規臨停的問題。

之後我們決定一鼓作氣採取最直接的禁斷行動,偕同鄰居店家們共同聯署倡議實施封街徒步區,排除萬難把超過九成的民意送入台南市府,經市府核心主管的認同,裁示經發局正式普查民意,調查店家、居民、步行的消費者、騎機車的消費者,綜合取得多數人支持封街徒步的共識,依照表單調查決議於周末六日下午一點到六點人潮巔峰時段,在正興街國華至海安區段試行徒步區,街區店家組成自治小組,擔負起內部溝通協調、按時擺設封街街擋、臨時狀況處裡等工作,試行三個月後評估成效,於2016年1月正式實施至今。

當時與主管機關台南市經發局開會時,主動提問「封街的裝置一定要是三角錐及橫擋桿嗎?」,反覆討論後獲得同意,由正興街以自己的方式製作封街街擋,於是我們與創作人beat把街區店家老闆擬貓化的「正興貓」圖像放大輸出成帆布,搭配西屹設計協助設計的防鏽鐵框,組合成26座「正興貓立牌」,每隻貓有不同的招呼語,有的提醒封街時段、有的指引替代道路、有的主張行人路權、有的叮嚀不要亂丟垃圾等等的公民街頭教育,這樣的創新設計除了有生活連結,同時意外製造了話題,讓封街的效益隨著遊客們的拍照打卡以及媒體的採訪快速地傳遞出去。

  

  
取代傳統封街裝置的「正興貓立牌」有不同的招呼語,例如提醒封街時段、指引替代道路、叮嚀不要亂丟垃圾等等。

撰寫此文的此時此刻,恰好是周末封街時段,我坐在櫃檯內往每天擦拭的玻璃窗外看,來來往往的人們以步行的速度在我眼前移動,牽著小孩的爸媽、帶狗散步的主人、輪椅使用者、緩行的年長者、自在划滑板車的鄰居小孩、牽著自行車的旅人、金髮外國人…,交叉錯落移動於封街步行街區,人來人往卻沒有緊張感(用台語說沒有”阿雜”的感覺更為確切),少了汽機車呼嘯的引擎聲,電動機具的霸道所帶來的無形壓力被法律抽離,整個環境舒緩下來,將近兩年的周末時光,就是這樣的畫面讓我更堅定推行徒步區的立場,絕對要持續,而且要擴大!

  
將近兩年封街的周末時光,整個環境舒緩下來,人來人往卻沒有”阿雜”的感覺。

再把時間拉回準備要執行封街前的協調會那天,由於街區店家們平時已經非常頻繁的在私密社團內、茶餘飯後、酒酣耳熱時討論關於違停帶來的困擾,對於推行徒步區累積足夠的內部共識,會議上正要沒有異議的通過時,一位遲到的店家匆忙入席,疾呼反對,理由是“他的客人以機車族居多,擋了就沒生意了啦~”。幾個月後的某天,我看這位店友的門口排起隊來,內心為他開心同時也鬆了口氣。


雖然封街後少了機車族的直接消費,店家生意卻沒有因此變差喔!

現在我們一起以”事後諸葛”的口吻來探究其理,若是之前違規臨停,佔完十分鐘或更長時間的地利之便,入手戰利品之後當然是瀟灑揚塵而去。封街後得把車停好再來,既然停好了,有了”十分鐘之外”的時間與環境所營造的閒適感,自然會多走多看幾間店,知名店家的集客力加上徒步區的實施產生遞延效應,雨露均霑。少了汽機車的無形壓迫感,緊牽(抱)著的小孩的爸媽可以安心放手,專心地逛街排隊吃冰散步,搭配聽著從廣場電線桿上的放送頭播放出的音樂,心情輕鬆的駐足或移動在其間,這正是我們所設想並努力落實的友善行人環境。

  
少了汽機車的無形壓迫感,牽著的小孩的爸媽可以安心放手,專心地逛街散步,這正是我們想努力落實的友善行人環境。

幾次封街協調會議上,經常聽到居民有這樣的說法「封街還不是為了讓你們店家賺!我們反而比較不方便啊。」,部分官員也抱持著”封街是為了促進繁榮”的觀念,但我想再次呼籲,實施封街徒步區的主要目的並非是促進商圈的繁榮,而是營造舒服的環境,因為禁斷了汽機車的霸道用路慣性,降低環境的危險因子,擴大行人的移動範圍,環境的品質改善對居民與店家都好。至於該怎麼對無法理解的反對方進行觀念上的溝通呢?除了不斷的在會議上或私底下強調目的之外,透過環境自己產生淺移默化的影響,則是緩而有力的對話。

每次周末來到,輪值的店家(豐發黑輪/布萊恩紅茶/正興咖啡館/下町洋房)自主的把封街立牌搬至兩端入口定位後,經常會看到鄰居小孩把滑板車推出來玩,穿梭於擺放在路中央的立牌陣中,那個滑輪摩擦地面的聲音伴隨他們的笑聲,是能連帶引發人們愉悅心情的聲音;平時被爸媽緊抱著的學步階段鄰居小孩,可以安然的放手在街上慢慢走;居住街區的長輩們可以安心的過馬路或站在街頭抬槓,在這個徒步限定時段,彷彿大家門前有個庭院,這樣的情景逐日逐日的累積,生活感便能慢慢滲透出來。更重要的事,部分原本習慣把自家車停在店門口的商家,在外頭租了停車格,配合街區共識以身作則把車子停出去了;有一天一位鄰店打工的大姊從我店前徒步經過,自從實施徒步區後,她也改變自己把摩托車就近停放的習慣,改停在海安路面上的停車場,再走路進來上班。透過環境的條件設定,讓鄰居店友們的順勢改變生活習慣,雖然這樣的例子不多,但每一個畫面都形成力量的種子,伴著時間去研磨,將會形成善的循環。

  
在徒步限定時段,彷彿大家門前有個庭院,這樣的情景逐日逐日的累積,生活感便能慢慢滲透出來。

正興街區段周末徒步區實施至今近兩年,接下來要延伸為國定假日也能一併封街,比照上次的經驗,先內部群組投票調查,再把意見上呈至市府,這次委請區公所協助一關一關溝通,由街區組成的「臺南市街區正興同協會」擔任執行單位,並為此擬訂自我管理計畫,政府各單位處裡行政流程,街區協會處裡現場實務。經由這段時間的經驗與觀察所得,我們在管理計畫中同時納入「垃圾處置」以及「攤販管理」的辦法,由街區理事布萊恩紅茶負責,希望結合封街徒步區的施行,提升街區的用路環境;我這邊也並積極地向四方探詢大眾運輸的連結,為原自用車旅客提供公共交通配套方案;區公所方面更主動提出空地認養的想法,設法為我們緩解在地居民及店家的停車需求所產生的壓力,大家一起更全面的考量從徒步區為核心所衍伸的配套措施。

回想當初街區店家們在推行徒步區時,適逢登革熱在台南肆虐,各個地區皆因為觀光人潮的大幅衰退而苦惱,我們能在當時逢低進取溝通處裡封街事宜,等到疫情穩定觀光回潮時,街區徒步觀念隨水推舟而行,真是受到上天的眷顧為我們帶來天外一筆。目前的第二階段面對的考驗更多,與便利性之間的拉扯對抗仍在持續,除了繼續推進,也在心中暗自設想「台南舊城區徒步者天堂」的可能性,依照過往經驗,努力去想用力去做,就會到達理想境地,那就樂此不疲的前往吧!


高耀威
1976,幼學期隨家人四處遷居,香港澳門北京都曾定居,歷經廣播電台活動主持,製片公司企劃以及數位內容音樂行銷企劃,
2007年創立服飾品牌彩虹來了,2010年移居台南於正興街開設實體店鋪,而後與街區鄰居們自得其樂舉辦活動,發行「正興聞」,推廣「正興貓」,組織「正興幫」,然後又立案「臺南街區正興同協會」,成立「諸事正興」社會企業,藉著獨立自主自嗨的庶民原力 期許以下而上的力量,顛覆解構僵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