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俊仁(新北市眷村文化協會理事兼代總幹事)
空軍三重一村
位於新北市三重區淡水河畔的空軍三重一村,是一座 59 戶的小型空軍防砲眷村,這座眷村原本應該隨著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走入歷史,然而在一群人的努力之下,改寫了空軍三重一村的歷史宿命。93 年冬天,於臺北縣三重市眷村拆除搬遷之際,熱心的市民、公益社團與空軍三重一村自治會王繼新會長為保留三重市眷村記憶與尊重多族群文化歷史,共同發起了「三重市眷村文化園區營造行動」,在三重市開展了一場關注城市歷史與文化發展的行動。
三重一村平面圖(照片來源:新北市眷村文化協會)
全臺各地共有約九百處眷村,分布在臺灣本島與澎湖,除昔日戰地前線金門、馬祖外各縣市均有眷村。眷村在臺灣設立至今將近一甲子,時間不算太長、但其文化表現確實非常清晰明確,固然各界對於「眷村文化」一詞尚有爭論,但文學界對於臺灣「眷村文學」的創作與累積已無疑義,「眷村美食」、「眷村戲劇」亦廣受國人喜愛,可證「眷村」確實已成為臺灣多元文化重要部分。
眷村作為一種計畫性住居社區,其空間型態與環境創造積累,反應與政府軍事布局與軍政治理之關係,部分眷村地空間脈絡更延續日治時期戰爭設施配置,呈現出臺灣眷村多元空間環境樣貌與複雜的歷史文化積累,如新北市空軍三重一村沿用日軍高砲陣地、臺北市北投中心村沿用日軍北投衛戍醫院、新竹北赤土崎新村與忠貞新村沿用日軍海軍第六燃油廠、臺中一德新村沿用林懋陽故居、高雄行仁新村沿用日人大谷光瑞別邸(逍遙園)、高雄鳳山新村沿用日軍海軍通訊所等,此外還有更多眷村沿用日軍軍營、宿舍、醫院、馬廄、廠房等建築設施。對於眷村人而言或許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過往,但對於國人與世人而言這些歷史見證的場景可能是人類文明發展歷史過程中謬誤與悲傷的見證與警鐘,值得思索透過保存行動將之流傳,而非輕言將之毀壞輕忽或噤聲避談。
從淡江建築回到三重家鄉
民國 93 年 11 月我透過友人拜訪結識空軍三重一村自治會王繼新會長,商談保存空軍三重一村的可能性,94 年 4 月起我們開始舉辦各式各樣活動推動一村保存工作,95 年 4 月我們向臺北縣政府提送空軍三重一村聚落文化資產審查,95 年 8 月臺北縣政府公告空軍三重一村登錄歷史建築。97 年我們與村民發起籌組「臺北縣眷村文化協會」,由我任發起人代表,97 年 3 月 30 日「臺北縣眷村文化協會」正式成立 。
為眷村文化保存而忙碌的日子已經持續有 11 年了,我與社區建築、社區營造的相遇,可以追溯自民國83年在淡江大學建築三年級的時候,當時淡江建築有幾位年輕的學者陳志梧、黃瑞茂、曾旭正,以社區建築為職志,為淡江建築學子立了一個標竿。83 年暑假我偶然參與了淡水社區工作室在淡水老街舉辦的淡水文化市集與社區規劃工作,自此社區建築與社區營造成為我生活的信仰。這潛伏在心底的社區種子在 92 年萌芽,結束在臺南的工作重回臺北,我希望為自己的家鄉三重做一點事,而開始投身於社區大學與社區營造義工工作,而後決定要以空軍三重一村保存營造作為我盡力撐起三重家鄉的支點。
投身空軍三重一村的保存營造,這 11 年來的耕耘付出,讓自己成長許多,抱著”吃菓子拜樹頭”的精神,我持續投入空軍三重一村保存與新北市眷村文化園區營造的行動。空軍三重一村保存與我自己期待的家鄉認同建立有什麼關係呢?我在淡江建築碩士論文的指導老師曾旭正教授在民國95年我所舉辦的「蛻變展翅-文化空間營造與地域光榮運動研討會」上送我一段話:「董俊仁透過保存營造別人(眷村人)的家來營造自己的家(三重)」。確實是的,空軍三重一村保存營造經驗改變了我自己對於三重家鄉的感覺,這是一個自我與家鄉關係重建的過程,我很感謝空軍三重一村與所有共同努力的好朋友們 !
推動過程
空軍三重一村是僅有 59 戶的空軍防砲眷村,在戶數規模上是一個小型的眷村,在軍種上屬於空軍內較不受重視之防砲部隊,在地理區位上位於本省人與城鄉移民聚居的新北市三重區,在空間型態上因歷經淹水改建已不復老舊風貌,因之在眷村保存的客觀條件上,空軍三重一村並不具備社會一般期待的眷村風貌與條件,至今仍常有人質疑不解新北市政府與文化局為何要選擇空軍三重一村作為保存對象?空軍三重一村至今已有 11 年的保存工作歷程,其保存行動努力與經驗可謂領先全國各地的眷村保存案例,因之成就今日空軍三重一村保存的地位與成果。
空軍三重一村保存工作最重要的優勢是民間高度自主參與,自國防部推動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政策以來,空軍三重一村由於被編定為都市計畫第 36 號公園用地,眷戶一直處於擔心提前拆遷的不安情境,直至民國 87 年完成改建認證確定待板橋市健華新城完工後再行搬遷,眷戶的心情方較為篤定,關注焦點亦由爭取就地改建安置轉為關心改建新城的期程。93 年 11 月,健華新城改建作業持續進行中,空軍三重一村等候搬遷拆除之際,熱心的市民、社團與眷村組織者為保留三重市眷村生活記憶與尊重多族群文化歷史,共同發起了「三重市眷村文化園區營造行動」,開展了一場關注城市文化歷史發展與多元族群和諧的行動。
三重一村現況(照片來源:李俊賢)
空軍三重一村與新北市的眷村文化保存對於全臺灣的眷村文化工作亦有相當貢獻,新北市擎天協會持續 10 年的眷村文史調查研究出版計畫,地毯式整理全新北市的眷村村史,同時將新北市的眷村組織者網路緊密連結,構成持續推動眷村文化工作的深厚基礎。而空軍三重一村保存行動發願於「在最綠的地方,保存最藍的記憶」,期許透過空軍三重一村保存行動跨越竹籬笆與開展族群之間的對話與交流、促成多元包容尊重理解的公共對話領域與公共空間實踐。
11 年來工作團隊為了能邀請更多民眾共同參與、關注空軍三重一村保存議題,依眷村內部情勢演變,持續在眷村內舉辦了多場對內凝聚、對外開放的參與式活動,如:蚊子電影院、座談會、影像展、工作營、公共藝術、研討會、常態性課程、工作假期、公民願景會議與眷村迎春、一村包粽等眷村藝文活動,持續為營造行動累積參與義工與能量。民國 95 年 8 月空軍三重一村全村登錄歷史建築,文化局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對於空軍三重一村有監督之責。其後經過我們多年的推動,空軍三重一村保存行動也從 93 年民間自發之文化資產保存行動,至 98 年臺北縣政府文化局向國防部完成全區託管作業、派駐 24 小時保全與清潔人員而成為文化局工作計畫,99 年 3 月 9 日協會主動協助臺北縣政府研提「臺北縣空軍三重一村保存計畫書」以空軍三重一村為「臺北縣眷村文化園區」提案,向國防部提出眷村文化保存計畫,爭取設立北區眷村文化園區、土地無償撥用與設置經費,國防部於 101 年 3 月公告核定空軍三重一村為全國 13 處眷村文化保存區之一。
未竟之路
目前空軍三重一村正在進行活化再利用定位、經營管理機制建立與修復規劃設計工作,空軍三重一村眷村保存結合公 36 用地公園闢建的議題亦開始為鄉親所關注,一村人、眷村人與三重鄉親、新北市民的思想激盪與對話刻正開展中。從推動空軍三重一村保存工作經驗來看,文化資產保存作為都市更新與地方發展觸媒角色,已廣為政府機關認同,然而推動保存與再造之實務,卻是困難重重。究其根本為對政府機關溝通觀念容易,然而新興議題方案轉化為政府施政計畫難度很高,以致保存營造行動推展不易。相對地,保存行動與地方民意溝通落差較大,係因地方民意對於以文化資產保存作為發展願景觀點歧異與地方政治糾葛,以上二者對政府與民間的溝通遊說困境,俱皆為當前眷村文化資產保存活化再利用發展挑戰。
然而法令與技術都不是文化空間活化再利用成功執行的關鍵,終究,最重要的關鍵是釐清眷村保存活化再利用的本質與精神目標為何?方能不背離初衷的落實眷村保存活化的本意!倘若市府只是考量政府財政想以大規模、大量體的方式便宜行事委託給大資本業者進行商業操作,不只是背離文化真義、更會引發民間與政府之間的爭議。11 年來,空軍三重一村舉辦過多場對內凝聚與對外開放的參與式規劃行動,然而或許對眷村人與村外人而言可能仍有不足,相信這正是市民鄉親對於空軍三重一村的未來有高度的重視與期待。我們期待行政機關展現出文化施政的誠意與能量,委託專業團隊進行參與式規劃行動,透過一場一場的座談會、焦點會議與共識會議來形成共識,打造出一座真正屬於眷村人與新北市民的「新北市眷村文化園區」。
(照片來源:周玥)
三重人、淡江大學建築碩士、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博士班、空軍三重一村保存營造行動共同發起人、新北市眷村文化協會、全國眷村文化保存聯盟、新北市民間文化會議志工、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會員
三重人、淡江大學建築碩士、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博士班、空軍三重一村保存營造行動共同發起人、新北市眷村文化協會、全國眷村文化保存聯盟、新北市民間文化會議志工、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