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校新生:日本「谷笑楽校」,居民說看到名字就不由自主的笑了呀

文:littlemonster

1974年琉球竹富町鳩間島上唯一的中學因為學生太少而廢校,8年後,島上最後一所小學終也同樣面臨廢校危機。感受到危機的居民們發起自救,利用外地親屬的子女,以及全國各地因各種原因拒絕上學/沒有上學的孩童,以寄養方式前來就讀鳩間小學校,小學因此得以繼續存在,進一步也恢復了島上的中學。這故事後來被作家森口豁寫成長篇小說「盼求小孩-沖繩孤島的歲月」,後來變成電視劇「琉璃之島」的原始腳本。

對一個偏遠地區來說,小學可能是每個在村裡長大的人們連結感最深的地方了。當少子化與大量人口移往城市的同時,鄉村的學校從高中、國中、國小漸次的消失,小學的廢止尤其像是最後一道關卡,地圖上某個區塊被消滅了,對地方來說,也彷彿被貼上了一個沒有未來的標籤。

比起其他的亞洲國家,日本人口老化的問題來的既早且劇,也因此全國上下早從半世紀前,即開始投入地域的再生運動。這意味如指標般的學校存廢與再利用方式,有更多的討論與嘗試。

谷笑楽校1 谷笑楽校舉辦的社區運動大會(照片來源:飯南町谷笑楽校臉書

其中一個有趣的案例是島根県飯南町谷地區「谷小學校」的再利用案例。谷地位於廣島北側,地處多座山頭之間,位置偏遠,冬季嚴寒厚雪。從大戰時期谷地人口已開始逐年下降,目前整個谷地只剩約八十幾戶人家,兩百多個居民。創立於1875年(明治8年)的舊谷小學校是一棟二層的木構建築,因為出生率降低,於2005年廢校。在建校以來的130年間,小學校總共有1,538的畢業生,幾乎可以說整著谷地長大的居民都是畢業自谷小學校的校友。

長久以來谷地人口數少,公共設施與社區活動均相當缺乏。為了重新恢復地方的活力,也為了提高公共生活的可及性及便利性,由居民組成的「谷自治振興會」於2004年改組,一方面積極鼓勵居民參與谷地區內活動,諸如谷老人俱樂部、谷小學校友會、飯南町神樂俱樂部、谷音樂保護協會等的社群;另一方面則利用國土交通省的補助經費,著手改造已廢校的舊谷小學校,將這個大家熟悉的地方打造為居民可以從事各式活動與實質交流的場所,藉此重新建立居民與社區間的連結。

谷笑楽校02「谷笑楽校」校庭(照片來源:飯南町谷笑楽校臉書

谷笑楽校03「谷笑楽校」校庭前的綠意是由居民共同完成。(照片來源:飯南町谷笑楽校臉書

谷笑楽校04為什麼取這樣的名字呢?「看到名字就不由自主的笑了呀~」振興會與居民這樣說。(照片來源:飯南町谷笑楽校臉書

與村落一起重拾元氣的小學校:重建與傳統及四季相映的社區生活

在居民的高度期待中,小學校在2010年完成修繕對外開放,同時改名為『谷笑楽校』,意即「充滿樂趣的谷小學校」。開放之後,門前的校庭在晴朗的天氣下,成為社區居民最重要的戶外集會場所。而幾乎所有社區的活動,像是課程、老人家的聚會、校友聚會、社區事務的討論等,都會利用小學校的教室舉辦。原來的體育館經修繕後成為社區難得的大型室內場地,除了定期舉辦社區運動會外,也常舉辦飯南町指定文化財奥飯石神楽的傳統表演,持續的推廣並保存地區珍貴傳統文化藝術。

除了社區內各社群的交流聚會外,「谷笑楽校」也提供了較為輕鬆、可供休閒遊憩的空間使用。空間內容的設定有幾個重要的空間項目,像是學校裡社區圖書室的設置,除了社區自己的藏書外,私人圖書館曾田文庫也外借「谷笑楽校」超過200本曾獲芥川賞的優秀作品及部分的暢銷小說供居民閱讀。另外學校走廊也很精彩,不管是音樂型的聚會,或者是每月一次的Cafe Merci,各式各樣的活動使得社區生活更加多元放鬆。

[one_half]谷笑楽校05[/one_half][one_half_last]谷笑楽校06[/one_half_last]冬天的傳統祭典在校庭中舉行,社區一起做麻糬及喝甘酒,感謝過去平安健康並祈福未來。(照片來源:飯南町谷笑楽校臉書

[one_half]谷笑楽校07[/one_half][one_half_last]谷笑楽校08[/one_half_last]體育館是社區內難得的大型室內場地(照片來源:飯南町谷笑楽校臉書

[one_half]谷笑楽校09[/one_half][one_half_last]谷笑楽校10[/one_half_last]原來教室經修繕後變成各式學習、交流、聚會等共同活動空間。(照片來源:飯南町谷笑楽校臉書

除了居民的交流與休閒需求的滿足外,學校的再生也肩負著保存記憶及發展社區產業的重要任務。舊谷小學校的身份讓「谷笑楽校」以一種幾乎是居民集體記憶、更為特殊的方式存在在居民的共同生活裡。也因此,另一個值得一提的就是學校的改建,留下了部分的空間設置校友展示館,留存每個畢業生的回憶,讓曾經在這個學校畢業的學生,在回到谷地的時候,還能保有熟悉的記憶可以追尋。這對於地方歷史記憶脈絡的保存,與地方建立與居民的連結來說十分重要。

另外在發展社區產業的部分,居民們利用學校廚房的設備進行像是柚子等農產品加工及社區便當製作的練習場地,而這些產品經過逐步的改良與推廣後產生收入,成為居民經濟以及未來社區活動經費的來源。

谷笑楽校也開始對外接待訪客,規劃一系列以學校為基地出發,帶大家認識谷地區的野菜與動植物的環境課程與兒童保育沙龍;或者開放學校供外地的孩子們合宿旅行、商務人士的假期會議等,提供出更多人親近谷地認識谷地的機會。這些都是振興會近來積極嘗試透過定期性的參訪及社區產業的發展,建立社區與外部的連結,活化地方的方式。

谷笑楽校11社區圖書館(照片來源:飯南町谷笑楽校臉書

谷笑楽校12走廊上也是大家一起做運動的地方(照片來源:飯南町谷笑楽校臉書

谷笑楽校13每月一回的Café Marci在走廊的一角現身,提供居民另一種小憩聚會的機會。(照片來源:飯南町谷笑楽校臉書

 

學校不只是學校。學校是記憶與傳統,是個人與群體的連結,更是偏遠地區村落的未來。

2009年,谷地與飯南町市區的公共交通運輸因不符效益而停駛,形成公共交通空白地帶,對於居民而言,必須花費更多的金錢與時間才能對外聯繫。因為人口稀少、經濟活動力較低的關係,地區內的診所,每週只開放一次,日常購物的地方距谷地也有將近12公里的距離。以上種種,都是還有人居住的偏遠地區所面臨的問題。

在人類社會裡,公共生活是個人對於群體的連結,也是每個個體精神與心理層面的不可或缺。偏遠地區由於人口稀少,公共投資也少,這些地區不如城市常常舉辦活動,所以可能的公共生活多半就是伴隨經濟性或特別目的活動(比方上學)發生在村上的祭典、學校、甚至是路邊的診所或雜貨店。在經濟活動力較低的區域,任何一個公共生活發生場所的失效都會對這個連結網絡產生巨大的影響。

廢校的決定常常基於實際就學人數與學校存在的公共投資不成比例。但在偏遠地區,學校擔負著的不僅僅是教育的功能,還有群體公共生活的經營。也於是學校的存在影響的不僅是少數幾個學生,而是整個社區。從這個角度來計算,我們投入在偏鄉學校上的心力,其實是遠不足夠的。

「谷笑楽校」的新生,除了重建了村落內的公共生活外,每年更吸引了超過4,600名遊客,而村落裡的經濟活力,也在伴隨著社區活力的重建中,逐步找到新的可能。2011年,「谷自治振興會」獲得「過疎地域自立活性化優良事例表彰」的「總務大臣賞」。在這個案例裡,「讓笑容再度洋溢在居民的臉上」不僅僅是溫情的喊話,也是未來的可能。

谷笑楽校14透過照片、故事的留存,「谷笑楽校」替從這個學校畢業的校友們保護了珍貴的幼時回憶。(照片來源:飯南町谷笑楽校臉書

谷笑楽校15社區廚房有課程,也是社區農產品加工及便當製作的練習場地。(照片來源:飯南町谷笑楽校臉書

谷笑楽校19

谷笑楽校18青年合宿旅行或商務人士的參訪會議享用的食物都是由「谷笑楽校」的社區廚房提供。照片來源(照片來源:飯南町谷笑楽校臉書


 

[one_sixth padding=”0 20px 0 20px”]莎莎自介[/one_sixth][three_fourth_last padding=”0 80px 0 0″]littlemonster

我是小獸,很愛玩[/three_fourth_last]

                                   作者的其他文章

 

 

我是小獸,很愛玩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