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meowying
2016年6月26日,天空一抹湛藍,梵谷赭黃般的艷陽像攀繩般的躍起,夾帶著幾朵線條雕塑分明的白雲,我一早便覺得有股悸動牽扯著,坐立不安。翻了下桌曆,發現這日竟是齊東街日式建築之旅,難怪屬於東瀛部分的血液有股莫名的躁動,感覺被啥呼喚著似的。
我帶著重拾幼時記憶的心情,來到了忠孝新生站,一夥人隨著孫啟榕老師穿梭於巷弄中,最後來到了齊東詩舍,基地編號的25、27號,是當時日式宿舍中屬於第二、三級之官舍,也包含在齊東街日式建築古蹟修復之一。這兩棟日式建築是由孫啟榕老師執行修復,老師的修復原則是以回復原樣為中心思想,屏除任何過度精緻化原有建築體的可能性,真實呈現原有自日本文化遺留下來的禮儀細節,像是尊卑之別的室內屋頂橫樑、裡外之分的緣側與座敷等。雖不像青田街日式住宅那般新潮、紀州庵那般華麗,但是真實呈現當時的建築型態,讓人更能感受歷史的痕跡。
左圖 : 齊東詩舍入口 (照片來源 : meowying)
右圖 : 齊東詩舍緣廊拉門 (照片來源 : meowying)
孫老師一路鉅細靡遺的介紹修復過程以及細節,但是我卻一直為中庭後院景觀所吸引,因為記憶中家鄉在九州的外婆,總是最愛帶著我們坐在中庭裡的緣廊,吃著她做的日式點心,看著在中庭裡嬉戲的我們,我想那應該是外婆定居臺灣後,在心靈上的一個小小歸屬空間吧。然而齊東詩舍的庭院與記憶中外婆的日式庭院不太相同,日式庭園的重要元素為自然景石與水,還有一棵代表這每個家庭特色的主景樹,而水的呈現方式有許多種,枯山水就是一種形式,然而綠意是少不掉的,這也是所謂「禪」的意義。看著一片只有碎石的中庭,我突然想起外婆思鄉的寂寞了,少了綠意的日式庭院,就像在臺北吃臺南小吃一樣,吃完後還是覺得有點空虛。
於是我默默的在腦中開始重新構建中庭的模樣,想像自己沿著跳石步道來到小土丘上的這棵靈魂槭樹,周邊圍繞著看似隨意散落、卻是屋主精心布置的景石,順著景石的分布,視線落在一抿沁心的水塘,而襯印在水塘的倒影,正是一座一座仿彿山嶽般的假丘,裹著悠悠的藍天,一起被捕捉在那微風波動的水塘中。站字在緣側長廊,透過刻著王鼎鈞的「只要天空有一抹藍」的詩,蔥鬱漾漾的背景,真把人像夢蝶一樣帶到詩裡逍遙去了。
坐在緣廊邊上,怔怔的看著一顆顆被豔陽照得金亮眩目的碎石,我反覆思索作夢著,完全忘了這天的熱意,感覺彷彿看到外婆拿著okinawa的黑糖配著她自製的紅豆冰,叫喚我們一群小鬼頭進屋去享用。
左圖 : 尊卑之別的室內屋頂橫梁 (照片來源 : meowying)
右圖 : 裡外之分的緣側與座敷 (照片來源 : meowying)
中庭 (照片來源 : meowying)
來自火星的貓,還在地球尋找fit in的角落,還在尋找能理解火星邏輯的地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