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城事

eyes on place



一座城市 兩種想像:傳統市場與城市更新

文:黃子倫(本文原刊載於台中女中地理電子報

 

對於城市而言,商業活動的多樣性在社會層面和經濟層面上都無比重要。多樣的零售環境…會營造豐富的文化生活、創造不同的都市景觀和吸引多元的都市人口。

J . Jacobs (1993)

 

市場是人們不可或缺的地方,在這裡當地的居民從事貨物買賣、市場交易的地方。而傳統市場區的範圍中地等級最低的貨物,市場範圍小,多屬於日常生活用品。

薛益忠 (2006)

 

您是否去過傳統市場?若曾到傳統市場,您會怎麼選擇攤販去購買您要的食物呢?受到產業專業化影響,現代社會時間的緊湊總令人忘記了些許事情,而食物製作加工過程,以及原料來源就是其中之一,這也是為什麼爆發黑心原料後,社會大眾普遍關注食安議題的原因。

若非從事相關行業,幾乎難以辨認各種蔬果、肉品與加工製品的差異。試著想一想,賣場內的牛肉、便利超商的香蕉是怎麼運送到繁忙的市區呢?這些是有一套完整的產銷與物流體系。今天並非要談背後龐雜的體系,而是這體系中的一個節點,也可能是直接面對消費者的產銷終點─市場。

不論是食物來源,或是食物加工過程都與市場有緊密的連結。但生活在各種壓力下的我們,總是迅速掏出口袋中的零錢解決一餐。但我們若有時間到傳統批發、零售市場走一遭,可以看到各種充滿生命力的人以及食物正在「活動」著!雖然傳統市場在台灣迅速都市化面臨了新興百貨的挑戰,但傳統市場不曾消失,甚至納入城市規劃裡,因此在台北、台中以及高雄各地都可以看到公有市場的蹤跡。至於為什麼市場能夠納入城市規劃並占有重要地位呢(例如都市規劃可編市場用地)?因為市場一直是人類活動的中心。而這中心藉由人的活動,也讓這空間承載著一個地區的記憶。

 

市場作為一種象徵、記憶與俗民文化

《市場即是地方 ─ 共築城市文化的來源》一文提到的三座位在不同國家的傳統市場,它們分別呈現了屬於該地區的產業文化。而台灣的傳統市場購物討價還價、俗俗賣、挑便宜、找朋友各種動機都是前往市場的理由,也建構出屬於台灣市場文化。因此,不論前往市場的各種理由,人群匯集使市場呈現多元及俗民文化,也反映一個地區的文化地理特性。

在傳統市場購物時可享受「討價還價」的過程,或是攤商介紹食物以滿足顧客口腹之慾,市場「頭家」總是與消費者的距離很緊密。例如,面對陌生客戶攤商頭家可以仔細說明產地、來源,以及如何烹飪。同時,市場多樣的功能,例如批發、零售與物流轉運,這使得市場的人群多元,而這多元群聚的過程產生了一種共同的記憶。長期拍攝台中議題的林煥文導演,在《走讀建國市場》所拍攝的紀錄片裡攤商對建國市場的感受提到:「來這裡賣四十年了,青春都賣給這個攤位了。」(03:32)四十年了,不論是消費者、攤商還是各種對於傳統市場有興趣的人們而言,這裡聚集了屬於市場常民的情感與記憶。

傳統市場內,攤商、住戶以及消費者都擁有不同的情感記憶。尤其在建國市場,不同的角色已經在這座空間活動了四十多年,在攤商眼中它可能是自己從年輕打拚承擔起一個家的「起家攤仔」的象徵,伴隨自己成長、也共同衰老的過程;而消費者可能認為傳統市場是一座比賣場更具人情味的地方。消費者在這裡建構出屬於自己的人際網絡,而不是面對「價格」,更重要的是一群人在這裡話家常,吐出日常生活的不快。

除了不同角色的人們存在著不同記憶,也由於建國市場獨特的地位,使得這座城市刻下了「建國市場」的烙印。四十年來堆疊的記憶之中,有多少老台中人曾經到過這裡?而又養活了多少店家?城市發展過程,建國市場的記憶,不僅僅是買菜,更是市民日常生活與都市變遷過程中,成為台中城市發展的象徵之一。

 

都市發展下的市場拆遷

即便市場是人們群聚的所在,也是常民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但面對都市化以及都市更新過程中,傳統市場的環境總被政府當局視為一種髒亂,並成為都市更新第一波目標。例如東京築地市場,即受到2020年東京奧運影響,開始進行拆遷。在當局政府網站提到已有75年以上歷史的築地市場,目前設施老舊、建物老化以及破損,安全性明顯不足。同時,狹窄的場所,難以使物流業、停車空間保持順暢,使得工作無法有效進行,因此市場需要遷移。

%e7%af%89%e5%9c%b0%e6%90%ac%e9%81%b7_%e6%9d%b1%e4%ba%ac%e6%94%bf%e5%ba%9c政府網站介紹築地市場搬遷至豐洲市場示意圖 (照片來源:東京都市場網站

%e8%b1%90%e6%b4%b2%e6%96%b0%e5%b8%82%e5%a0%b4_%e6%9d%b1%e4%ba%ac%e6%94%bf%e5%ba%9c豐洲市場2016年5月中所拍攝的空拍圖 (照片來源:東京都市場網站)

 

位於台中市的公有建國市場,也即將在新的城市建設─新火車站,更新建設中進行拆遷。建國市場在政府的論述中,被認為是城市發展的限制。台中市政府在新聞稿中提及建國市場拆遷:

為配合本市火車站前都市更新及鐵路高架化政策,東區建國市場將遷建至臺糖專用區「市 116」市場用地,藉由安全、舒適之休閒購物環境與便利之停車空間,發揮傳統零售市場功能,並配合時代變遷及因應不同族群之需求,跳脫目前零售市場的缺點及不良環境,賦予傳統市場兼具現代化之功能。 (台中市政府)

在拆遷的新聞稿中,政府強調現有建國市場為「不良環境」、「因應不同族群」等理由,因此必需拆除現有建國市場。

%e8%87%ba%e4%b8%ad%e5%b8%82%e6%94%bf%e5%ba%9c_%e5%bb%ba%e5%9c%8b%e5%b8%82%e5%a0%b4
新建國市場與其外觀 (照片來源:臺中市政府)

不論在日本還是台灣,多數國家許多傳統市場都是成為第一波都市更新的目標。而政府在更新過程忽視市場社會空間意涵或是僅將市場視為買賣空間,這就忽略了市場的使用價值,或是市場與地方之間的情感連結。但在既成更新政策之下,市場拆遷勢在必行。

 

一座城市,兩種記憶

城市作為市民空間,但受到執政者主導下,市民僅能依照市府的決策。不論日本或是臺灣,政府面對傳統市場的更新政策皆是如此。日本政府預計將築地市場遷至距離2.3公里外的豐洲市場,並在2016年啟用。《故事》網站(轉載至地球圖輯隊)在「庖丁解魚」一文寫到:

「築地市場無疑是東京人飲食的中心,如果說築地是東京的胃,一點也不為過。從關東大地震以來,在日本飲食文化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同時它也是全球漁業貿易的中心,尤其是金槍魚。」

上述表現了一座地區性傳統市場,它不能僅僅被視為低階中地僅服務於鄰里,一座市場的重要性可能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人類學家Theodore C. Bestor所著作的Tsukiji The Fish Market at the Center of the World提到築地市場對於日本文化以及全球化下漁產業的世界貿易關係。在築地市場內,不僅僅是一座市場,更是肩負起全球貿易與地方觀光,以及日本文化價值的場所。正如同Jacobs(1993)所說的:「多樣的零售環境…會營造豐富的文化生活、創造不同的都市景觀和吸引多元的都市人口」。或許築地市場人們不會排斥遷至到新的豐洲市場,但蘊藏日本文化價值的場所,如何保存常民記憶成為搬遷下重要的課題。

另一方面,台中市建國市場在2014年經過三、四樓住戶組成自救會的抵抗後,住戶們有了四十萬的搬遷補償。但政治主導下,城市仍逐漸朝向執政者所宣稱的城市邁進,它興建起壯麗的廣場;雄偉的建築,與令人嘆為觀止的城市地標。但這些象徵「進步的建設」卻與市場內的攤商、居民是另外一個世界。或許對於建國市場的人們而言,市場的記憶是以前老兵會經常來買菜的兵仔市、徵收吊腳樓後居住的歷程,或是在中元普渡看艷舞的「節慶記憶」,而這就是屬於這座城市常民的生活記憶之一。

不同於居民,市府對於「舊城區」提出許多計畫進行經濟振興。不論台中市政府在強調日本治理時代下現代都市,還是國際化的城市,這些願景與想像難以是與地方溝通後產生的規劃。若城市願景是在每四年變化一次,那麼居民的記憶又會在快速變遷之中到哪裡呢?

拆遷,誰該說再見?

從經濟地理學以中地等級區分商品,傳統市場屬於中地等級最低消費階層的貨物。但建國市場不僅供應週遭地區,甚至在肉品、蔬菜屬於中部的批發集散地之一。因此,腹地廣大的建國市場匯集了多樣的人群到此消費,或是由其他縣市帶來要販售的商品。來到市場的生意人他們來自不同地方,不同的故事,在一個空間努力的打拚,建構屬於他們每一個人的生命故事。如Jacobs(1993)所說:「商業活動的多樣性本身對於城市而言,在社會層面和經濟層面上都無比重要。」 從日本築地市場以及建國市場都表現出這空間除了買賣的經濟功能外,更包含社會空間的凝聚。這些價值可能等不到進一步的研究而要拆遷,最後該如何說再見呢?

市場才正要熄燈,在這兩個案例之中市場也不會完全熄滅。有人透過最後的時間拍攝影片,或是舉辦攝影展。都是讓傳統市場的空間以另類的方式保存著。日本築地市場拍了電影《潮拜築地:魚味無窮》紀錄築地市場的樣貌過去的樣貌。而台中建國市場面對剩下不多的日子,也有許多市民努力紀錄這座市場,有著由建國市場內居民所發起的建國市場買菜幫;也有以學生為主軸的「建國市場田調團」團隊於今年(2016年)9月初進行一系列市場的展覽。這些民間展現出草根的活力,不論是市場人對於市場的熱情,還是市民的關心,都讓市場能夠持續保有動力,也讓這俗民文化與常民記憶能夠被記錄著、持續延續。

拆遷,誰該說再見?很多人認為是時候說再見,也有許多攤商將在下一個新的市場持續打拚人生。不論攤商、政府如何對市場有任何想像,對於市場本身都是一個逗號而非句號。大家將帶著這逗號,持續在城市、新市場開啟新的空間生態。

 

引用資料

1.林煥文,走讀建國市場,2016台中創意影片大賽。
2.台中市經濟發展局,建國市場遷建。舊市區再生政策計畫。
3.東京都市場官方網站
4.Jane Jacobs (1993) 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 (Modern Library Series). Modern Library; Reissue edition.
5.Theodore C. Bestor (2004) Tsukiji: The Fish Market at the Center of the Worl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6.【電影預告】2016《潮拜築地:魚味無窮》
7.建國前半生X建國市場特展 flyingV群眾募資

 


img_1899

黃子倫
平時關注城鄉研究以及教育發展,看似不同的兩個專業興趣,卻帶給我不同的視野。期許自己能透過文筆描寫世界也記錄自己,並能對社會有所貢獻。

 

 

 

平時關注城鄉研究以及教育發展,看似不同的兩個專業興趣,卻帶給我不同的視野。期許自己能透過文筆描寫世界也記錄自己,並能對社會有所貢獻。


在〈一座城市 兩種想像:傳統市場與城市更新〉中有 2 則留言

  1. 「詹秀珠」的個人頭像
    詹秀珠

    謝謝子倫老師的關注
    城鄉與教育都影響我們一生
    建國市場是民眾的,歡迎更多人走進建國市場

    1. 「小威風」的個人頭像
      小威風

      一座城市 兩種想像…是啊…一座城市…應該有更多面相…
      就像新光三越百貨公司…落腳台中市七期之後…
      這只托辣斯的怪獸…一下子就把老台中市中區給吞噬…
      熱絡的光景不見…連百年老店也開始沉寂…
      城市建構的標記不該是如此…
      新舊是可以並存…
      就像懷舊與創新並不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