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城事

eyes on place



【自己的公園自己做】同安街87-1號兒童首座公園行動紀錄-2

文:小玫+punkelephant

怎麼樣才能聽見孩子的聲音?

每次特公盟對外宣講時,開場一定是破題式點出,兒童遊戲場的主題是「兒童的遊戲空間」,不是一組組塑化罐頭遊具,遊戲空間並不等於遊樂器材。進而說明遊戲場之於兒童的重要,不僅是肢體發展獲消耗精力而已,更重要是藉由遊戲,發展認知、社交及情緒轉化等成為一個「社會人」的重要能力。可說了這麼多次,我們都能明顯觀察到在場的大人們,臉上表情似乎被一堵牆卡住般地一臉茫然,我們總想著,前進不了的原因到底是大人離童年太遙遠呢?還是他們不曾聽見兒童的聲音呢?

對,就是這個念頭,大人不了解兒童在遊戲場需要什麼,原因就是兒童的聲音不曾被聽見。沒有人問過他們,更沒有人想蹲下來聽懂他們在說什麼,我們的孩子,在城市空間裡,是被消音的。

在申請的提案階段,我們嘗試與孩子們約在平常遊戲的228公園舞台,沒有腳本,單純錄製孩子的想法,孩子一定是不按牌理出牌,沒牌即是王牌。試試看,讓孩子用自己的聲音說話。那天,家長們先跟孩子講繪本故事「街道是大家的」:100年前委內瑞拉的孩子沒有遊戲場玩,自己站出來捍衛自己的遊戲權;這樣的故事情景讓孩子連結到當初自己站在台北市府前跟市長陳情「拒絕罐頭遊具」、「還我磨石子溜滑梯」。開了個起頭,他們就開始說著自己對遊戲場的想法,「不一定要都是塑膠的,可以有木頭的、石頭的、鐵的啊」,「低的溜滑梯不好玩,要高的快的」。而語言能力尚未發展得很清晰的孩子,由幾個媽媽開始分頭陪孩子們動手做,用紙用筆用黏的貼的,一邊陪著一邊聽著他們心中的想像。緯緯說「那個滑梯溜下來有大水池」,可可說「他要雙人盪鞦韆,因為這樣才能載他的baby」(難道這就是雙人鞦韆的原始概念嗎?),夏說「要飛到天空上的盪鞦韆」….。

剪輯影片時感受很深,孩子們真的都有想法,只是我們從來不曾好好聽他們說,當影片剪完,自己淚也流完了!雖然每次會議場合播放這影片時,還是會忍不住鼻酸了些!

每一次宣講特公理念,某位孩子說過的話總是不段迴盪在我們腦中:那天對孩子們說明為什麼要拍攝他們的聲音,原因是爸媽們講了很多遍,很多大人還是不懂小孩需要的是什麼?我們需要他們的幫忙,用自己的聲音說給大人聽;可可說「他們不懂,就講一百遍讓他們懂啊!」,啊啊啊!一百遍很多耶,真的要講一百遍嗎?

好,如果講了一百遍,大人願意蓋出孩子愛的遊戲場,我們就去做。

不斷把孩子的聲音帶到大人面前,一百遍次,或一千遍次。

 

 

#【自己的公園自己做】同安街87-1號兒童首座公園行動紀錄-1

 

 

 


punk

punkelephant
時常懷疑是否因為從小在城市街頭晃蕩成性,才選擇空間規劃為業。腦袋裡有一張世界發呆地圖,堅信一個好城市要有許多免費可以盡情坐著發呆與躺著打滾的角落,為此努力發掘與創造地圖上的新標點。

作者其他文章


cc_by-sa-88x31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4.0 國際 授權條款授權
轉載時請明顯標示眼底城事及本文作者,與眼底城事網站連結

 

時常懷疑是否因為從小在城市街頭晃蕩成性,才選擇空間規劃為業。腦袋裡有一張世界發呆地圖,堅信一個好城市要有許多免費可以盡情坐著發呆與躺著打滾的角落,為此努力發掘與創造地圖上的新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