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原野裡的城市地景:雪梨露天游泳池公園

文字/攝影:Janelee Li

 

 

當代公園究竟需要什麼 ?

面對不同時代、不同時期、不同地點,公園可能有著不同的樣貌,對設施及服務也會有不同的需要。這個問題並不容易解決。

近二十年來,當代設計對話中, 認為景觀建築師處理一座公園時應當呼應幾種不同模式(programme),讓這門學科成為現代科學設計,不但需要滿足各個族群的需求,並扮演都市中重要的休憩節點、步道及自行車道的功能。

Prince Alfred Pool Park 占地約 7.5 公頃,位於雪梨中央火車後站。它的公共戶外游泳池擁有相當豐富的歷史,十九世紀中葉曾是重要的農業放牧地點 Cleveland Paddock,1870 年此地曾舉辦大都會殖民博覽會(Metropolitan Intercolonial Exposition),當時的主題呼應著工業時代機具的新技術, 如鐵路、燈光。

然而進入廿一世紀環保議題時代,開始有不同以往應重視的場地設計語彙走入當代景觀公園,其中包括綠屋頂、景觀基礎設施(landscape infrastructure)以及都市暴洪管理設計(water-sensitive urban design)。Prince Alfred Pool Park  便是一座綜合上述幾種重要功能,同時保留呼應基地歷史記憶的公園。它巧妙嵌合於都市空間的重要角落中,更有一座大型溫水公共游泳池,透過用心的設計,呈現出高貴質感,扮演城市中的重要節點公園,並提供不同族群、不同需求的使用空間,且連通了周邊散落的各種空間。

主要入口通道之一,樹木如互相鞠躬之姿與來到公園的使用者們問好。

雪梨市最大的戶外綠屋頂

Prince Alfred Pool Park  大致可分為三大區, 主要有 Refern 舊城區,由歷史建物群與大樹群的自然野草意象區;帶狀運動休憩區(含遊戲場);長 50 公尺的公共戶外溫水游泳池區 (heated 50 metre / 150 ft pool)。

由於業主在這座公共游泳池建案委託案上的明確要求:希望是一座隱身在城市中,同時能夠扮演濕地角色、吸納雨水滯洪的綠色空間。

走在後站與公車專用道合併的人行道上,原有的舊矮墩後看得到雪梨中央商業區的天際線、新地標綠建築雙塔及部分中國城建物,是個舒服的大草坪。大斜面草坡挾帶著幾座頗為巧思的大煙囪,平面配置上採回力鏢狀的退縮法,由景觀設計師與園藝專家擔任顧問,先保留了基地幾棵既有大樹,簡單地留出漂亮的草坪,再以當地植生系統搭配具有淨水功能的耐旱植栽,種植出野草花園,使這座全雪梨公共空間面積最大的綠屋頂絲毫不讓人感到壓迫感。

而這座大公園除了 1,000 平方公尺面積的游泳池區塊,大致上的配置考慮到整體經費與維護原則,以低調手法執行應具備的項目,如增建運動區及小型遊戲場。主要規劃在入口意象串聯與步道上著力許多.夜間照明路燈與球場設備提供了市民 24 小時接近這個公共場域的權益,而游泳池的燈光計畫,更為這座美麗泳池的夜間妝點新景象。

Prince Alfred Pool Park 平面圖與剖面圖(圖片來源:urbanalyst

 

排氣孔:幕後功臣不該被隱藏

有別於過去傳統的美學設計思維,將最美麗的呈現在外,而重要但不美觀的基礎設施物,則應該被巧妙地隱藏起來,在這座雪梨境內最大的戶外溫水游泳池屋頂上,設計團隊有著不同的想法。

公共藝術家 Artist Sonia van der Haar 認為,這幾座煙囪(排氣孔)扮演著為游泳池加溫的幕後重要功臣,沒有了它們,也就沒有了溫水,這樣重要角色不應該被隱藏起來,反應該被凸顯,提醒使用大眾,這些灰領工程是如何盡心盡力、默默無聲地,努力地為這座公共游泳池或城市公共空間盡一份心。因此藝術家建議,與其建造一座大的排煙孔,不如設置為多座輕薄化的煙囪(排氣孔),因此在屋頂南端共有 12 座這樣的管桶狀,色彩學上,取材自公園周邊的背景,構建不同的綠色來反映周邊的綠意,頂上的天空藍則代表浩瀚的蒼穹,桶狀的底色則使煙囪們維持原本的灰領工人角色,保持原有的自明性。於是通風口、天窗以及溫水游泳池所需要的加熱器,透過公共藝術家使用色彩計畫重新詮釋妝點,為城市美學貢獻趣味。

戶外溫水游泳池

這座擁有 50 年悠久歷史的戶外游泳池,花費了 1,800 萬澳幣翻修,擁有九線道的戶外溫水游泳池,除了有雪梨境內最大的綠屋頂(100 ㎡)外,游泳池由外而內也有著許多設計師的巧妙安排。游泳池經過翻新後,兩側加入的無障礙坡道,讓年齡老邁或行走不便的族群也可以使用。巨大綠屋頂下為餐飲販售部及男女更衣室,室內空間增設了兩座巨型採光罩,為室內引進光線,而在接近屋頂處預留的大型帶狀通風口,更讓室內更衣沐浴空間不再充滿晦暗不明氣味。

從游泳池配色到指示牌圓形面板,處處可見設計師們的用心,木質、淺藍與深藍的色彩穿梭在室內、室外,讓整座游泳池充滿了明亮而親密的溫馨感。

游泳池畔的斜面日光浴草坡(sunbathing areas)上,鮮黃色固定式可收納的格狀陽傘,作為空間地景計畫與城市設計美學的一個元素,它們也提供遊客不同的選擇:當這些陽傘整齊地張開時,可以為遊客提供夏季遮蔭;而想曬日光浴的旅客也可以將它們收合。

販售餐飲部屋頂的粗挑簷,模糊了室內外的空間界定,讓活動式餐飲區能夠由室內延伸至室外。而種植於泳池入口牆體及格狀鋼絲欄杆內與外、鄰近建物本體的美國棕櫚樹,塑造了輕鬆海洋休閒風情,筆直細瘦的樹幹不會遮擋住整座游泳池的視覺穿越感,既不形成壓迫感,亦能提供足夠遮蔭,也不會有日後大樹板根問題。棕櫚樹分別種植在內與外,亦讓不同區域仍有連貫整體性,在游泳池入口處扮演了界定空間的功能,同時也是正式進入游泳池的入口意象。而因應管理單位要求,游泳池周邊必須有圍欄,設計師希望這幾道圍欄,能如當代地景藝術,是圍欄但同時也能是公共藝術地景。

泳池畔為孩童設置的戲水區,亦結合色彩計畫,輕巧地長出大水桶,是呼應公園名稱,整體概念來自皇室的黃冠,呼應當時因紀念英女皇第二皇子 Prince Alfred 取名的公園,除了炎炎夏日的遮陰功能外,藍白為主色彩搭配彈性環狀地坪及柱狀噴水設施,更為整體游泳池增添空間趣味感。

綜合帶狀休憩區

原本疲乏無力的老樹經過設計團隊細心的養護,如今又顯得生氣勃勃;原本空蕩停用許久的空間,如今在晴朗舒適的天氣裡,滿滿的周邊鄰近上班族或家庭使用人群。新的公園增設兩座籃球場與五座的網球場(使用與澳洲網球公開賽場地 Flinders Park 相同的 plexi-cushion 地坪),以及戶外燒烤區、休憩座椅、戶外健身區等,滿足民眾不同的需求。

同時,結合這座公園原有的小溪所規劃的都市暴洪管理技術, 底下隱藏的灰水處理再生技術(underground stormwater re-use system)支撐著整座大公園百分之九十五的用水系統。

戶外綜合體育球場

SIMPLE BUT ELEGANT. 簡潔卻又別緻

當代公園究竟需要什麼,這個答案並不是易解的。

但其中一件必要工作是回到居民。參與式設計幫助市府與設計團隊更能了解,如何在規劃中為一座公共空間打造市民真正的需求,因此設計事前須詳細地諮詢周邊主要使用族群,在設計階段建設中更要強調團隊合作。就好像此案,由景觀建築師負責大公園的整體配置規劃,重點經費除了公共游泳池外,主要花費在既有大樹的重新養護、牧草科植栽種植及綠屋頂的植栽工程項目。

這不是一座張牙舞爪曝獻式的公園,反倒是一座看似簡單但卻具有沉穩魅力。它具備現代公園該有的項目操作,1870 年代在此場地所舉辦的博覽會,收集了各式各樣在當時的最新技術語彙,而在當代,這座公園不但應用了綠能新技術,也實踐了廿一世紀新議題:如何在新與舊之間恰如其份地取得平衡。

景觀建築師與建築師及公共藝術家、結構技師等人的彼此合作溝通與專業合作下,公園的整體形成了協調的景象,運用兩座鮮明的地景景觀草丘,將既存 50 公尺游泳池在這整體公園景觀中藏了起來,並搭配幾百棵新植樹木為城市降溫。氯化池(Chlorinated pools)對建築材料有著高度的腐蝕性, 因此這個案子在施工的過程中也與建築化學家、外牆工程師、瓷磚專家及經驗豐富的水上工程師在材料和材料連接方面有了許多跨界討論。至於街道家具設計上,則與相關的藝術家及結構技師商論,凸現了許多單點單件街道家具的設計美感,經得起時間的驗證。

游泳池與公園裡的主要硬體設施物,由室內設計公司起家的女性建築師主持,與景觀建築師 Sue Barnsley 負責,色彩計畫交由相關公共藝術家共同開發,街燈遊具等公園設施物再與結構技師團隊商議,因此產生了一座由市府單位到設計師及市民,共同感到榮譽的城市新基準案例(benchmark)。此案更說明了擁有綜合功能城市中心的當代綠地公園,能夠在簡單中又兼具當代城市美感的設計下顧及綠能環保。

 

雪梨露天游泳池公園
  • 位置:澳大利亞雪梨市
  • 設計/ 團隊:Neeson Murcutt Architects Pty Ltd、Landscape Architect: Sue Barnsley
    Design
  • 業主:City of Sydney
  • 獎項:
    2014 AIA National Architecture Awards: Walter Burley Griffin Award for Urban Design
    2014 AIA NSW Sulman Medal for Public Architecture
    2014 AIA NSW Lloyd Rees Award for Urban Design
    2014 City of Sydney Lord Mayor’s Prize
    2014 Australia Award for Urban Design
    2014 Good Design Awards (Best In Architecture + Interiors) 2013 AILA Award
    2013 Sydney Design Awards (Architecture Mixed use) 2013 WAF High Commendation (Landscape)
    2013 CCAA State Award
    2013 CIA NSW High Commendation

本文經作者同意轉載,原文出處 綠建築 vol 50


[one_sixth padding=”0 20px 0 0″][/one_sixth][three_fourth_last padding=”0 80px 0 0″]Janelee Li
“Cogito, ergo sum” 學習永無止境,期能在不斷探索當代永續概念中,串起多元文化之間彼此的正向交流,共同打造怡居新視界。

作者的其他文章[/three_fourth_last]

 

“Cogito, ergo sum” 學習永無止境,期能在不斷探索當代永續概念中,串起多元文化之間彼此的正向交流,共同打造怡居新視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