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土地,苑裡海線一家親協會從抗爭、社造到參選

文:林靖豪

 

今年年初,海線一家親環保協會經過一番討論和思考,決定再次投入年底的地方選舉。這是協會第二次組織聯合競選團隊參與選舉,而這次除了延續前次選舉推派三位里長候選人與一位鎮民代表,協會也決定再推派一位議員候選人參選。

做為一個在地的環保協會,為甚麼我們決定投入選舉?這個故事要回到五年多前的「苑裡反瘋車運動」談起。

 

挑戰地方政治的黑箱

2012年9月,德商英華威公司開始在苑裡海邊進行大型風機的興建計畫,許多風機與在地聚落或住宅的距離過近,風機的噪音將會危害在地居民的健康。因此,在地居民組成苑裡反瘋車自救會,要求英華威公司停止距離過近的不當風機設置,也要求主管機關經濟部能源局訂定風機設置適當距離的規範,從制度方面解決不當風機帶來的問題。

當自救會在抗爭過程中查閱開發案的環境影響說明書時,發現環評過程中並不是沒有在地方舉辦相關的說明會蒐集民意,然而,說明會卻都只有議員、鎮民代表與里長等政治人物參與,而地方政治人物也並未將這些資訊告知居民,或邀集居民參與,在少數人跑完流程後,居民的權益就這樣被犧牲了。

在這一系列抗爭的過程中,在地居民清楚地意識到在現在的政治與制度結構下,民眾缺乏在攸關其生活環境的開發案中充分獲得資訊、參與決策的權利,也意識到只有在地人持續主動的關注公共政策,才能夠在政策決定過程中發聲。這是抗爭告一段落後,在地居民將自救會轉型為海線一家親環保協會,並且投入參選,希望能夠改變的最重要的問題。


抗爭活動。(照片來源:苑裡海線一家親)


抗爭活動(照片來源:苑裡海線一家親 )

2014年8月,協會決定推出苑港、西平、海岸三里的里長候選人,以及一位鎮民代表候選人,參與當年度的地方九合一選舉。投入參選對於在地鄉親來說其實需要得鼓起很大的勇氣,三位里長候選人都是政治素人,以苑港里而言,原本的里長已經連任長達四十年,而協會的參選人葉丁貴先生,剛從工作崗位退休,要放下原本安心養老的生活,挑戰穩固已久的勢力,需要很大的決心。西平里長參選人陳薈茗,則是三十多歲的年輕女性,面對一直以來里長大都是中年或年長男性的結構,也面對很不容易的挑戰。

而大家之所以能夠站出來,正是因為從抗爭凝聚而來的跨里之間的團結,原本單一的里民,在沒有政治經驗的情況下,儘管對目前的政治不滿,也很難有資源和支持投入改變;而抗爭之後形成的連結,打破了既有原本里長各自壟斷各里政治資源的結構,讓素人參政有了可能。


開始投入選舉。(照片來源:苑裡海線一家親 )

最後,西平里長參選人當選里長,雖然並沒能大家都選上,協會仍繼續在社區推動社區營造的工作,認識、連結在地居民。這幾年來,協會推動了友善農業、社區菜園、社區共食、社區藝文、社區除草隊等不同的工作,這些工作和活動形成一個持續讓在地人交流互動的平臺,也有許多新朋友加入,擴大跨里連結的網絡,讓協會在推動地方的公共參與和政治參與的能量能夠持續下去。

另一方面,協會也持續關注在地的環境問題,並且組織在地居民共同參與。2016年,苗栗縣政府再度開始啟動擱置多年的苑裡污水廠計畫,這項計畫同樣也缺乏民間的參與和監督,以及在地受影響居民的參與機制,廠址土地許多都已被政治人物先行買下,等待徵收獲利。在協會密切的參與會議與要求下,縣府才同意在設置區域舉辦說明會,讓在地人有直接表達意見的機會,也暫緩了污水廠的設置,讓現行的計畫有機會被重新檢討。


土埆涼亭由社區居民共同完成(照片來源:苑裡海線一家親  )

 


社區共食(照片來源:苑裡海線一家親 )

 

從抗爭、社造到選舉

當然,並不是擁有表達意見的權利,就是民主的落實,民眾有沒有辦法真實的影響政策的決定,才是民主真正的考驗。從抗爭、社造到選舉,對於我們來說,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如何凝聚更多不同的在地人,形成基層、草根的力量,鬆動既有的政治利益結構,並投入地方的改變。

從這個角度而言,在地的社會運動、社區營造與政治參與可以說是發揮互補的功能,從不同的角度去串聯不同類型的人,強化在地的凝聚和在地組織的能量。

協會開始社區營造的工作,是希望能將抗爭時凝聚的團結能量延續下去,投入更多改變在地的行動,同時透過我們的行動捲動更多在地人關注在地環境,並進一步成為行動的一份子。里長在這個過程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除了整合許多里內的資源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夠深入接觸到社區的每一個角落,讓社會經濟條件較為弱勢,過去缺乏社區內連帶的居民,也能夠走入社區,加入我們的活動。

另一方面,我們也看見,草根組織的能量與民眾自己站出來行動的力量,才是真正能夠影響政策決定和政治結構最重要的基礎。無論是在反瘋車運動中,或是苑裡污水廠設置的問題,我們都看見在地居民是有能力可以表達自己對於政策的意見,並且願意積極採取行動。政治工作應該扮演讓民眾有更多機會積極參與決策的角色,並更積極地讓最缺乏發生管道與社會連帶的民眾,可以得到參與公共事務需要的資源和支持。

我們希望,我們的參選行動,能夠嘗試出一條不同於傳統政治方式的路。我們認為政治工作並不是代替人民做決定,而是創造空間,讓民眾可以真實的參與政策決定,同時政治工作也是一個接觸到社會更多角落的橋樑,讓弱勢者能夠與社區連結,成為公共參與的一份子。

 

延伸閱讀:
英國透納獎團體Assemble Studio造訪苑裡,帶動居民反思社區行動


avatar

林靖豪

五年前開始參與苑裡反瘋車運動與後續社區經營,持續從實踐中觀察、思考社會運動如何轉化形成長期性的動力,逐漸改變地方的政治、社會與經濟。

五年前開始參與苑裡反瘋車運動與後續社區經營,持續從實踐中觀察、思考社會運動如何轉化形成長期性的動力,逐漸改變地方的政治、社會與經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